让学生在品德课学习中感受快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ao663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是一种认识,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是一种满足。小学品德课程开设以来,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课程魅力在不断显现。品德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应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中感受课程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收到品德教学的效果。
  一、 品德课学习中要洋溢着生活的浓香
  品德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在这种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内容,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据此要求而编写的教材内容,无论是与以前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还是与现在的其他学科教材内容相比,都凸显了它的“生活性”特点,给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新的课程理念也从中得到有力的体现。
  1. 品德课要反映学生曾经的生活
  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生活会给他们带来幸福、欢乐,但也会带来痛苦和迷茫;学生有对自己周围事物的认识,虽然会很肤浅和稚嫩,甚至充满着儿童的幻想,但这些都是学生生命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品德课堂联系学生过去的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品德课学习中感受生活的意义,在品味生活快乐的同时发展品德,使品德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浓香,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例如,笔者在教学浙教版三年级上册《竞争与合作》一课时,让学生观看学校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赛的录像,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班级获胜时,那欢呼雀跃的场面,又一次把学生带到过去的欢快的生活中。笔者抓住时机进行小结说,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大家合作,小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2. 品德课要反映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
  作为体现学生生活的品德课教学,其内容应更多地体现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呈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折射生活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课堂成为学生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学生结合少先队大队部正在进行的义卖活动,把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捐献出来,讲述每一件学习用品、玩具都有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小故事,同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进同学捐出来的学习用品和玩具。看到穷困的同学得到义卖所得的资助,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课堂,就能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感受到生命涌动的快乐。
  3. 品德课要引导学生今后的生活
  生活是泛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是动态的,发展的。品德课教学体现学生生活,不能仅停留在现有生活层面,进行低层次的重复、再现,而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去提升和引导学生未来的生活。例如三年级上册《欢迎来我家》,就引导学生树立“我是家中小主人”意识,学会热情有礼地接待客人。所以浙教版品德教材内容采用“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编排方法,从知识(技能)、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都给学生设立适度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生活的本领,取得进步和提升。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这种进步和提升时,当教师也感受到教育的这种成效时,师生双方就会产生成功的愉悦,这也将是其他人难以体会得到的一种心理感受。所以教学这样的课程,无论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会是一种快乐。
  二、 品德课学习中要充满活动的快乐
  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品德课教学要遵循儿童的生命成长规律,倡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体现课程对儿童的尊重。活动化教学是品德课的学科特征之一。
  1. 让活动贯穿品德课的始终
  根据课程标准对品德课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品德课教学一般都采用活动型教学法。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活动焕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如浙教版二年级的《我们是集体一员》,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集体,体会个人与集体的依附关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有事多商量,互相配合,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有位教师安排了以下活动环节:①我说我“家”。课件出示“家”字,让学生畅说对家的理解来感知集体的概念;②游戏体验。用“折筷子”游戏来体会个人与集体的依附关系,用“踩踏板”游戏来感受在集体生活中有事要多商量,互相配合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③温馨回顾。让学生说说在集体生活中的开心事,并把代表开心事的绿叶贴到挂在讲台上的树枝挂图上,来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三个活动板块围绕教学目标,贯穿着整节课,很受学生的欢迎。高年级的品德课,虽然少了像低年级那种唱唱跳跳的肢体活动,但他们所开展的参观调查、讨论辨析、课后实践等活动,同样是大家的最爱。
  2. 让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活动的要义是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来达到课程目的。这种“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有一定的区别。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也会安排活动,但那种活动往往是作为一种教学内容的呈现,或者是为了追求一种课堂的气氛,大多是几个人表演,全班学生观看。如原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团结力量大》,教师也有采用“折筷子”游戏,但不少是让一个学生上台“折筷子”,全班学生在下面猜原因。而现在的“活动”,是作为学生感悟、体验的必要途径,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所以同样搞“折筷子”这一游戏活动,就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来折一折筷子,感受一下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活动,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独特的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3. 让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根据儿童的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大道理、政治化的枯燥讲解,要把活动带进课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自己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欣赏活动的过程,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从而师生建立友情、互信、和谐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合作表演、合作参与竞争等,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同学间和谐相处。
  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特征,正成为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要求,这样的活动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还增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亲密关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三、 品德课学习中能获得各种精神的满足
  品德学科的开设,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道路。富有“童心”“童趣”的课程文化,迎合了小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也有效地指导着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和即将要进行的生活,同时使他们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引发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塑造着学生真、善、美的童心。
  1. 品德课堂能搭建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
  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而不是冷冰冰的物体,所涉及到的也是鲜活的思想、生动的事例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道理,因而品德课堂犹如一个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展示台”“聪明谷”“小评判”“小实践”“游戏场”“活动角”“金点子”“小测试”“辨析角”“心里话”等学习板块,美好的情感与行为得到展示,疑问与困惑得到呈现,不满与愤怒得到宣泄,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如前所述的《我们是集体一员》教学,课中的折筷子游戏、踩踏板游戏都使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在同学面前得到展示,在体悟到游戏所蕴涵的道理的同时,还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之后的“温馨回顾”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你在集体生活中有哪些快乐动人的故事,并把这些开心故事讲给在座的小朋友听,讲好后再把代表快乐开心事的小绿叶贴到放在讲台上的“开心树”上,使它变得更茂盛,更有生命力,更使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产生喜欢集体、乐意在集体中生活的思想感情。即使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影响集体荣誉的事,如地上有纸屑没有把它捡起来、有时放学后,教室的电灯还亮着,值日生没有把它关掉……等,表达自己对错误行为的不快和反思,同样也给学生带来一种满足,这种心绪体验在其他学科中恐怕是难以得到的。
  2. 品德课堂能给“学困生”带来成功的快乐
  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因人而异,针对教学,各有提高”。这样的课程学习,从学习者的心理承受层面来说,具有独特的课程感受,这是因为品德学科与其他语、数等知识性学科相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生活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所以没有一定要去记、去背的知识点,它所涉及到的比较多的是学生本人对生活的体验与认识,而这种体验与认识并没有强求学生达到何种程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并不很相关。即使是一些道德认知上的要求,大都也是每个学生都接受得了的,因而就课堂教学而言,带给“学困生”的,也将会是成功的快乐。
  3. 品德课堂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品德学科开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就学生自身而言,他们有接受教育、接受引领的需要,以达到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准确理解,对自我的合理把握。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和未来生活的远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如据《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而编写的教材内容,无论是低段的《我的新生活》《难忘的假期》《金色的秋天》《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还是中高段的《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看家乡新变化》《巨龙腾飞》等单元主题,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无不是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和灿烂景色的蓝图,并在教师的组织实施下,课堂赋予一门学科特有的生命活力,这对于一个正处在理想与信念形成期中的小学生来说,进行品德课的学习,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励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从而产生积极生活的无穷动力。与此同时,也自然地感受到了品德课学习的快乐,更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活动、生活、开放、综合的课程性质与特点,赋予了品德课堂特有的魅力,它带给学生的是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快乐学习的同时,释放了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尤其对一些学科成绩并不很好的学生,这样的品德课堂,更使他们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添了学习的信心,所以一般所谓的“差生”、调皮学生,往往都比较喜欢上品德课,是品德课的“积极分子”。
  快乐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心理感受,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才能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感知与品味到品德课学习的快乐,就会更加亲近品德课,更加热爱品德课学习,这正是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必经之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葛云飞小学 311251)
其他文献
无人机航拍技术是利用无人机获取高清影像的新技术,具有快速响应的数据获取能力,近两年发展迅速。在水电行业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获取全景影像,进行航拍监测,制作实景三维模型和实现工程量核算等,为工程提供直观的面貌分析和可靠的数据来源,技术前景广阔。无人机航拍技术具有其他拍摄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不断推广应用将提高水电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是培养学生对音
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是小学科学在学校里一般被戏称为"二流学科",和语、数、外相比似低一等,和音、美、体相比又似高一些,这一低一高,可以折射出小学科学
从地形数字化、防洪调度管理、生态环境管理、防治污染管理、人淀口淤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白洋淀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设想,为实现白洋淀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
经常听到一些校长抱怨:“忙,忙死了。按下葫芦浮起瓢,干头万绪,疲于应付。”教育本就是复杂的,把师生方方面面工作都理顺,把随机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处理妥帖,所做的工作能符合师生的心
一、腼腆学生交往特点的主要表现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志趣相投,这为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现实中却有部分小学生不善交际,经常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已有知识、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从图文中建构意义的过程。通过阅读能开拓幼儿心灵的空间,促进其认知能力,增加幼儿的好奇心,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能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其中,自主阅读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历程,幼儿需要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才能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即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做到能够独立思考,尽管幼儿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生命本身的绽放与惊奇,真理的质朴与伟大,阅读的纯净与高贵。如果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根底的“怪物”。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24)和对照组(n=8),术后12、24和36h处死。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
枣林庄枢纽25孔泄洪闸在白洋淀干淀期间,由于地基土冻胀造成上游防渗阻滑板,下游消力池底板等部位产生大量的贯穿性裂缝,本文主要论述了上游防渗阻滑板的保温防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