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美妮
(作者系美国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高级政策分析师)
6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为期两天的会晤中,共同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协调与合作,通过两国气候变化工作组,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利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专长和机制在内的多边方式,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同时继续把氢氟碳化物包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有关排放报告和计量条款的范围内。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提出要逐步淘汰氯氟烃和其他耗臭氧物质的使用,结果导致了氢氟碳化物作为氯氟烃的替代品被引进市场。氯氟烃是老一代的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极大。当时没人意识新的替代品HFCs虽然对臭氧层不具威胁,但却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甚至有比二氧化碳更快促进全球变暖的潜能。
这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对空调的使用需求急速上升,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而现在的空调制冷都是使用HFCs。专家预测如果使用HFCs的趋势按目前这样持续下去,到2050年,这些化合物将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
幸运的是,当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替代品对环境或气候有不利影响时,《蒙特利尔议定书》允许利用其机制对替代品的使用进行控制。这一规定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联合提议(北美提议)提供了基础。提议呼吁《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各缔约方再次合作,逐步缩减HFCs的使用并最终找到新的化学代替品。新的替代品必须对臭氧层没有威胁也不会加速全球变暖。
自2009年以来,北美提议得到了超过110个国家的支持,但支持者里没有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身影,这使得协议无法达成。作为最大的HFCs制造商及出口国的中国,它的支持极为重要。中国代表团提出了种种反对原因。例如,中国声明,应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持下讨论这个问题,中方还对替代品的可用性以及价格的不确定存有异议。
实际上,北京很可能已经意识到《蒙特利尔议定书》很适合HFCs的替换计划。如果缔约方正式通过这项逐步缩减计划,可以为化工企业预留足够的时间投入市场并彼此竞争替代品的生产权。而中国方面此前的问题是,国内的化工企业曾游说反对该修正案。中国的气候和环境机构在行政上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使得这类游说力量难以克服。
这次,中国态度有所转变,并首次同意通过一些多边论坛,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在逐步减少HFCs这一问题上共同合作。北美提议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其他提议也可以提出来以供考虑,但关于逐步减少HFCs的时间表表仍需进一步协商完善。鉴于中国一直反对《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试图停止HFCs的使用,这次中国态度的转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中国态度突变的背后,远比媒体关注的首脑会晤本身更有意义。一直以来,美中两国在金融和政治方面存在着许多分歧,而此次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将会是其他领域分歧转变的起点。
这个协议也提醒美国,尽管美国常常在国际气候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但美国应该记住,中国跟美国一样,存在气候政策的利益划分。在中国,有工业团体游说阻止气候行动,但也有声音寻找新的机会来绕过这些障碍。当中国在国际上不认同美国气候行动时,美国应该记住这一现实,并花时间找到可以一同合作的中国的声音。
在中国,支持氢氟碳化物逐步缩减的声音,来自一个权力很大的政府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中国最高气候变化官员和国家发改委的二号人物,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做了很多努力才达到了迄今的成果。他曾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在环保领域工作,并且在任上积极参与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谈判中来,负责在中国落实逐渐缩减臭氧层破坏物质的计划。作为一名环境保护的专家,解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川奖,这也是对他在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方面的肯定。
只有美国更深入了解美中之间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找到双边合作的良机。在这一最新合作案例中,美中已经取得了利益的一致,只有这样,才会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并帮助保护未来的几代人。这是此次美中首脑会晤令人兴奋的成果,也是美中关系在新的领导任期内的良好开局。
(由美国进步中心www.americanprogress.org提供发表,译/符诗尧)
(作者系美国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高级政策分析师)
6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为期两天的会晤中,共同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协调与合作,通过两国气候变化工作组,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利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专长和机制在内的多边方式,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同时继续把氢氟碳化物包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有关排放报告和计量条款的范围内。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提出要逐步淘汰氯氟烃和其他耗臭氧物质的使用,结果导致了氢氟碳化物作为氯氟烃的替代品被引进市场。氯氟烃是老一代的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极大。当时没人意识新的替代品HFCs虽然对臭氧层不具威胁,但却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甚至有比二氧化碳更快促进全球变暖的潜能。
这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对空调的使用需求急速上升,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而现在的空调制冷都是使用HFCs。专家预测如果使用HFCs的趋势按目前这样持续下去,到2050年,这些化合物将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
幸运的是,当臭氧层破坏物质的替代品对环境或气候有不利影响时,《蒙特利尔议定书》允许利用其机制对替代品的使用进行控制。这一规定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联合提议(北美提议)提供了基础。提议呼吁《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各缔约方再次合作,逐步缩减HFCs的使用并最终找到新的化学代替品。新的替代品必须对臭氧层没有威胁也不会加速全球变暖。
自2009年以来,北美提议得到了超过110个国家的支持,但支持者里没有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身影,这使得协议无法达成。作为最大的HFCs制造商及出口国的中国,它的支持极为重要。中国代表团提出了种种反对原因。例如,中国声明,应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持下讨论这个问题,中方还对替代品的可用性以及价格的不确定存有异议。
实际上,北京很可能已经意识到《蒙特利尔议定书》很适合HFCs的替换计划。如果缔约方正式通过这项逐步缩减计划,可以为化工企业预留足够的时间投入市场并彼此竞争替代品的生产权。而中国方面此前的问题是,国内的化工企业曾游说反对该修正案。中国的气候和环境机构在行政上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使得这类游说力量难以克服。
这次,中国态度有所转变,并首次同意通过一些多边论坛,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在逐步减少HFCs这一问题上共同合作。北美提议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其他提议也可以提出来以供考虑,但关于逐步减少HFCs的时间表表仍需进一步协商完善。鉴于中国一直反对《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试图停止HFCs的使用,这次中国态度的转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中国态度突变的背后,远比媒体关注的首脑会晤本身更有意义。一直以来,美中两国在金融和政治方面存在着许多分歧,而此次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将会是其他领域分歧转变的起点。
这个协议也提醒美国,尽管美国常常在国际气候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但美国应该记住,中国跟美国一样,存在气候政策的利益划分。在中国,有工业团体游说阻止气候行动,但也有声音寻找新的机会来绕过这些障碍。当中国在国际上不认同美国气候行动时,美国应该记住这一现实,并花时间找到可以一同合作的中国的声音。
在中国,支持氢氟碳化物逐步缩减的声音,来自一个权力很大的政府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中国最高气候变化官员和国家发改委的二号人物,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做了很多努力才达到了迄今的成果。他曾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在环保领域工作,并且在任上积极参与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谈判中来,负责在中国落实逐渐缩减臭氧层破坏物质的计划。作为一名环境保护的专家,解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川奖,这也是对他在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方面的肯定。
只有美国更深入了解美中之间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找到双边合作的良机。在这一最新合作案例中,美中已经取得了利益的一致,只有这样,才会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并帮助保护未来的几代人。这是此次美中首脑会晤令人兴奋的成果,也是美中关系在新的领导任期内的良好开局。
(由美国进步中心www.americanprogress.org提供发表,译/符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