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目标及方式,论述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总结学习国内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经验,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财政支持方式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 财政分担机制 责任分担
  一、城镇居民最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目标及实施方式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支持穷人生活,保证社会稳定,降低暴力革命的可能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实现了社会安全网的横向公平性,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地区,相同贫困程度的人可以获得同等程度的社会救助;同时,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政府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高效性,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但是也存在种种缺陷,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承认对个人财产的占有和劳动者个人天赋和能力的差别,因此拉大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出现分配不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政府制定并实施,通过收入再分配来矫正市场分配制度的不公,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二、国内外经验
  加拿大个性化救助方案和低收入家庭保障制度。首先,明确各级政府在最低生活保障中的财政支出和责任。联邦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为最低生活保障提供资金,在联邦与省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比例、项目上责任明确,并有相应立法。其次,充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对于低收入家庭和无收入家庭,政府会免征其个人所得税。最后,制定个性化的补助计划。申请人所得到的补助金额是与申请人收入动态挂钩,充分考虑家庭构成确定救助标准。
  美国社会救助制度在救助内容上,实施动态监控的贫困标准,制定十分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时尽可能实现非现金开支形式,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向无劳动能力的人员提供现金帮助,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费用由联邦政府承担,但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执行。非现金救助由食品券、住房补助、医疗补助、儿童营养、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就业与培训等项目组成。其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在救助实施中实现:有限的救助时效和补贴。美国的社会救助低标准、广覆盖,考虑了贫困群体的种种需要,救助项目达100多项,且救助项目多为有限救助性和临时救助。救助项目法制化程度高。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四次立法,社会保障法案经过几十次的修改和扩充。同时,美国社会救助制度是一项可以帮助贫困家庭最高程度的自足自立、脱离贫困的救助制度。
  福建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以下两大特点:首先,各级政府权责分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筹资责任制度化。福建省省一级财政根据地方人均财政收入确定不同补助比例,对各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行转移支付,从而实现公共服务财政的均等化。其次,福建省的社会救助公共财政体系也为福建社会发展确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方向。一方面,推动社会救助走“发展型”道路,加快促进贫困居民通过就业工作等能力建设劳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安全网的保护功能,以“消灭赤贫”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特点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转移支付实现,中央财政承担大部分资金。自2009年至2013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由359.1亿元增长到545.6亿元,中央财政补助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财政支出比例均在65%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由255.1亿元增长到612.3亿元,中央财政补助比例在60%左右,普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央财政补助比例。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例普遍较低。自2007年至2012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均不足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比城市更低。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比例自2007年以来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表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高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说明自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展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不断增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投入资金支出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离饱和状态和很远,很多贫困人口无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所以必须稳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投入的增长。
  (二)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分担机制融资特点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财政分担基本形成了“中央-市-区县”三级分担机制,中央按照各省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状况确定不同比例的转移支付,省级财政再根据各区县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比例的转移支付。但是这一分担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比例如何确定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评价体系,由此而导致地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分配不公平现象;其次,某些区县整体情况落后,但其中有部分乡镇经济繁盛,由此导致区县财政压力较大,从目前的责任分担发展趋势来看,乡镇也应承担部分最低生活保障支出,避免上级政府不了解基层情况盲目扩面。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短缺,财政压力较大。一方面,随着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低保范围,财政压力明显增加。财政拨款的资金有一定的滞后性,中央财政拨款往往不能及时到位,需要地方政府垫付一部分资金,使地方财政更加紧张。另一方面,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分担主体单一,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积极性不强,民间救助力量相对薄弱,使得政府财政负担过大,低保水平提高速度较慢。
  (三)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保障特点
  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法律依据过于抽象、不够具体,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内容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类细化。对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是否考虑保障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家庭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沒有做出规定,仅区分了“三无”人员与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形式单一,仅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但是大部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需求呈现多元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子女的上学、就业问题也应得到重视。如果长期缺乏与最低生活保障相配套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因教育反贫、因病返贫、因失业返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解决贫困人口的一时之需,会拖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整个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明确各级财政分担责任划分。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制定低保资金分担比例,严格按照比例进行资金投入。建立“中央—省—市—区”四级低保资金投入机制,尤其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的筹资义务;国家在分配低保支持资金时,应按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加大对西部地区及贫困地区的财政补助力度,最大程度的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
  实现“以人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政策。首先,救助方式多元化,出台各种专项扶植政策,如针对低保人群的就医优惠,减少其医疗保险缴费比例,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对低保人群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其次,要求受助对象承担一定的义务,建立就业、救助相协调的机制。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情况开展就业培训、给予有力的创业支持,帮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脱离贫困。
  扩宽最低生活保障融资渠道。社会融资效率高、成本低,具有政府作用难以取代的有点。例如可以通过发行福利彩票、国家信贷资金扶植或设立互助储金等方式,或通过社会个人捐助、慈善组织的捐助等,多渠道、多方式筹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减轻财政压力,这样也有利于唤醒社会对于贫困人群的关注个支持,增强社会凝聚力。
  注释
  {1}用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增长率除以财政总支出增长率计算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参考文献
  [1]杨立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1,08:72-84.
  [2]王红兵.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代高丽.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
  [4]毕红霞.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5]赵蔚蔚.公共财政支出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8.
  [6]张颖蕾.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
  [7]柯卉兵.我國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问题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7,12:40-45.
  [8]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财贸经济,2011,01:13-20+136.
  [9]高梦滔,顾昕.社会安全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福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筹资与发展战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8-23.
  作者简介:任仪(1993-),女,汉族,陕西扶风人,西北大学,硕士,城市与环境学院,区域经济学,城镇发展。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企业全面预算运营与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运营的主要手段。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中非常有效的运营模式,它可以使企业的方向更加具体,并加强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全面预算运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一个可行的措施。本文将全面预算运营与内部控制两者相结合,建立全面预算运营的内控体系,以便更快地实现企业方向。  【关键词】预算运营 内部控制 体系构建 实现途径  全面预算是内控的重要手段,它与企业的内部控制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古今中外,人类不断地追求美好生活,当生活环境遭受威胁,历史一定会“推选”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带领人们破除危机,走向胜利;同时,无数杰出青年以卓越
廖仲恺,中国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 877年4月23日生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一华侨家庭.1893年回国.1896年进入香港皇仁书院学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发展战略,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拟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浅谈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  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不仅促进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且通过成功的企业管理又不断丰富着企业文化的内涵。  首先
外媒称,新研究表明,健身追踪器虽然时髦,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能将运动水平提高到改善健康的程度。
“双高期”是泛指老年人的高龄与高发病两个时期。高龄期一般指70周岁以上的老人;高发病期是指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因身体的各项机能的自然衰老而带来的多种老年疾病集中多发和频发的时期。  (一)为“双高期”老同志提供系统化服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管理模式。老同志进入“双高期”,处于人生旅程最困难的阶段,从物质到精神多层次的种种需求,单靠家庭、单位已不能得到满足,必须由各层面、各部门齐抓共管、统筹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