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光评价引领《沁园春雪》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o200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参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荔湾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实验区中的“兴趣特长潜能”工作组,研究项目《实施阳光评价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研究》成功立项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阳光评价研究课题。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阳光评价引领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培养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背景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创作的,体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指导学生品味写景、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理解深刻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激发和维持被评价者的内在动力,调动其内部潜力,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案例细节
  “揣摩语句,品读欣赏”是本课的重点。教师紧扣题目“雪”组织上阕的学习,让学生分别找出总写北方雪景和“望”字领起的句子,着重品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写静、动景的词语。“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接着分组讨论两个问题:A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为什么静物用“舞”“驰”和“比”来写?请结合地势、精神、时代等因素深入分析。B句“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学生小组充分讨论,大胆评价同学课前所绘意境图,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形成共识。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生气勃勃;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B“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锻炼。
  三、结果评析
  笔者以阳光评价引领,借助绘画意境、观看视频、人物档案、美文诵读、品味鉴赏、比较阅读等方式,在欣賞、朗读、品读和评价的过程中,落实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温故导入,知人论世”和“视听感受,整体把握”部分,借助背景导入、文化导入和增强课堂“画面感”等方式,使呈现的知识具有背景依存性,让学生欣赏美的事物,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揣摩语句,品读欣赏”是本课的重点,笔者借助学生绘画的意境图和历史人物档案卡,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特长。建立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增强知识理解的生动化、形象化和叙事性,深入知识所隐含的意义和灵魂。在“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教学环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完整的教学目标。最后让学生填写《广州市南海中学阳光评价量规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和对事物、现象进行质疑和探究的习惯,激活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渗透培养核心素养,助推我校“致远教育”特色发展。
  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局限了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和特色文化的形成。因此,阳光评价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
  通过以阳光评价引领的《沁园春·雪》教学案例分析,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潜能,细致地感受词中的形象、意境和思想感情。笔者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如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能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评价数据与资料,综合研究分析评价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与健康发展等情况,有利于学科素养的落实和学校特色的发展。
  作者通联:广州市南海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有利于阅读的高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元素,帮助学生搭建多元的写作桥梁,激活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效写作。在一线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注重文本讲解,忽视情感体验。长期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僵化,阅读感知缺失,情感体验匮乏,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2.阅读与写作分离。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将阅读课与写作课分离,阅读课注重课文的阅读解析,写作课
到高中阶段,容量有限的语文教材单篇课文已无法满足高中生的阅读需求,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中群文阅读以其特有的构群灵动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备课自主性,激活高一新生的阅读兴趣,为衔接教学插上有力的翅膀,稳步地提升新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已为初高中古诗文衔接教学组建群文奠定了基础,利用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引导高一新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  为让学生获得共同体悟,初中语文每个单元选录同主题
“一篇带多篇”是以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核心,同时带动跟核心文章具有相同主题或相同表现技法的阅读。通常情况,核心文章以教师精讲为主,其他文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着力“一”而辐射“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表达的欲望。  对于诗歌单元教学,教师大都喜欢逐篇讲解,缺乏攻破“一篇”而带“一类”的教学意识。并且,教师在授课时,容易患上“穿新鞋,
《人生即燃烧》选自王蒙的散文集《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作者时年66岁。这篇文章被选入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一单元“树立职业意识”,为第一篇,是一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就是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王蒙先生用形象的比喻“人生即燃烧”,告诉了读者人生怎样过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语言很通俗,道理也不深奥。但是,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群体,该如何讲授才能真正打动、启发到他们,并且让他们对该文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的内涵和意蕴,没有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欣赏、认同,没有剖析文本背后的原因,没有深度阅读,收效甚微。  在此,笔者以《氓》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促进读写结合的策略。一、深挖文本,读出人文价值  对于《氓》鼢的阅读课堂处理,我与学生合作了以下的环节:  初读诗歌,读出韵律美:再读诗歌,体会情感美:三读
巧妙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准确把握上的。备课时,我们首先得明确文本的特色,从这些特色出发,思考能突出该特色的途径和方法;从这些特色出发,思考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搭建能引导至目的地的台阶和桥梁。当学生通过这些巧妙的设计能够完成自主学习,课堂的意义也就产生了。思考突出文本特色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巧思;搭建引导至目的地的台阶和桥梁,就是巧借。  在此,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阐述教学设计的“巧
最近笔者听了几堂《相信未来》的公开课,发现该诗第三节中“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的停顿以及第五节的“皮肉”和第六节的“脊骨”等意象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此次上课的老师,有的用了央视主持人倪萍老师的朗诵视频,或用了央视主持人朱军老师在2010年“新年新诗会”的朗诵视频,老师们根据视频的停顿均将第三节的停顿处理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堂写作课成功的关键基础。现以《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谈谈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与实践。  《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教学是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共四篇课文,即《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这四篇文章均涉及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在学习这四篇课文时,学生便对联想和想象有了初步了解。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笔者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豪情纵横的诗意。其中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研讨”作为专门的学习任务群进行设置,且明确指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经验与方法的建构。本文从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主旨出发,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对高中生外国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  一、精设阅读目标和探究问题,引发阅读思考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