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如果不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就不能明白被活用词的含义。笔者结合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部分对文言文使动和意动用法做了一点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文言文;使动;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如果我们不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就不能明白被活用词的含义,阅读文言文就会感到非常吃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现象里的重要类型,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故笔者结合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部分的文言文对使动和意动用法做一点初步的探究。
  一、使动用法
  什么是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呢?它是指文言句子的主语并不是动作的施行者,而是使句子的宾语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或做什么”的意思。它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谓+宾=“使”+宾+动
  如必修一的《鸿门宴》中有“项伯杀人,臣活之”。句子中的谓语“活”,并不是说主语“臣”(张良)本人活,而是说他使宾语“之”(项伯)活了下来。
  存在使动用法的句子的谓语一般本来就是动词,有的则是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下面,笔者就按句子谓语的词性对使动用法进行分类讨论:
  1.动词作谓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谓语本来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最为常见。这种使动用法其实有规律可循,即其谓语一般由不及物动词充当。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必修一《鸿门宴》)
  舞幽壑之潜蛟(必修二《赤壁赋》)
  外连衡而斗诸侯(必修三《过秦论》)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必修四《苏武传》)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必修五《滕王阁序》)
  “亡”、“从”、“舞”、“斗”、“归”、“窜”本来都是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但在这六个句子中全都带上了宾语,宾语分别有“郑”、“骑”(人和马)、“蛟”、“诸侯”、“汉使”、“梁鸿”,它们的意思就是“使宾语亡、从、舞、斗、归、窜”,而不是主语本身“亡、从、舞、斗、归、窜”。
  因此可以这样说,当不及物动词的后面带有宾语时,这个动词就存在词类活用现象,且很大可能是使动用法。
  但还需注意,有时不及物动词的后面不带宾语,从上下文看,这个不及物动词也可能属于使动用法。如:
  臣具以表闻(必修五《陈情表》)
  这个“闻”也是不及物动词,它后面虽然没有带宾语,但它也是“使……听到”的意思。
  2.形容词作谓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谓语也常由形容词充当,其有时也用作使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动词的使动用法有所不同,形容词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它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时,形容词也带了宾语。如: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必修三《劝学》)
  会盟而谋弱秦(必修三《过秦论》)
  臣诸完璧归赵(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久自苦如此(必修四《苏武传》)
  “利”是“使……快”,“弱”是“使……削弱”,“完”是“使……完好无缺”,“苦”是“使……受苦”的意思。“利、弱、完、苦”这些形容词用作使动以后,都充当句子的谓语,并带上了宾语“足、秦、璧、自”。
  3.名词作谓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谓语也有由名词充当的,其在少数情况下也可用作使动。名词用作使动,其后面也带上了宾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必修一《鸿门宴》)
  上句中“王”是名词用作使动,意思是“使……成为王”。
  如果一个句子的谓语不是动词而用名词,这个名词后面还带有别的名词或代词,它们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这时就可以考虑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并且可能是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什么是文言文的意动用法呢?它是指文言句子的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或觉得它怎么样”的意思。当然,这种看法是主观的,与客观不一定一致。它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谓+宾=以+宾+为+……
  它可以翻译成“以……为……”,“认为……是”或“把……当作……”。
  如必修一的《荆轲刺秦王》中有“太子迟之”。它的意思是燕太子认为“之”(荆轲)行动迟缓。存在意动用法的句子的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或名词充当,并带有宾语。
  1.名词作谓语的意动用法
  这种意动用法,是指把宾语看成或当成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它是一种主观看法。如:
  越国以鄙远(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侣鱼虾而友麋鹿(必修二《赤壁赋》)
  吾从而师之(必修三《师说》)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襟三江而带五湖(必修五《滕王阁序》)
  “鄙”是“把……当作边境”,“侣”和“友”是“以……为侣”、“以……为友”,“师”是“以……为师”,“先”和“后”是“以……为先”、“以……为后”,“襟”和“带”是“以……为襟”、 “以……为带”的意思。
  2.形容词作谓语的意动用法
  这种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但事实上不一定具有这个性质或状态。如:
  且庸人尚羞之(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于壮其节(必修四《苏武传》)
  “羞”是“以……为羞”,“壮”是“以……为壮”的意思。
  意动用法表示的是“认为”的意义,使动用法表示的是“使令”的意义,因此二者存在明显不同。意动用法和表示一般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也区别明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要熟悉其常见的类型,多去总结同一类型的例句的共同点,就容易发现和掌握其规律,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其他文献
沱沱工社是国内首批试水生鲜电商的企业之一,于2008年由九城集团投资建立,经营产品覆盖蔬果、特色美味、母婴营养搭配、有机美食、生活必需品等在内的16个大类、上万种商品。沱
我国检察机关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应确立"捕、诉、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地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全面调查、区别对待"、"非监禁化、轻
【摘 要】实行新课改教学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一线教学,都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我们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教法,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学生原有的知识;以学生为本;兴趣  近几年,我有幸搭上新课改的这列快车。身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从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新课改实践,我从中受益匪
社会服务令从2001年首次适用至今已经在一些法院试点三年多时间了,社会服务令该何去何从?在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究竟还能走多远?该如何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令制度?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培养这种能力,中职教学正在注重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那么,如何在各种教学课程中运用问题式教学呢,本篇文章就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基于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为用人单位直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让用人单位接到毕业生就能使其上岗。但是如今,每个用人单位都不仅需要技术
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挂牌成立,这在新疆通信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窗口,新疆自身的资源、地缘禀赋,都决定了新疆有着国家陆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好合作的基本原则,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多参与交流和讨论,在合作中更好地构建知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合作;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发挥好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深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作品的内
对人们日常茶叶消费状况的调查表明,茶叶消费不仅是经济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学现象。当前的茶文化消费有保健文化消费、社会认同消费和审美文化消费等3种主要形态,以追求保健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将探究实验引入物理教学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出现,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相应的探索意识,同时这也是新时期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一项新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物理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充分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使探究性实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见,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通过改进实验教
【摘 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讨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