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组合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
关键词:小组合作 把握时机 引导 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合作活动为核心,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创新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合作的手段,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青睐。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构建合作小组
首先,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4至6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其次,是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第三,是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这样让每个组员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机会,也得到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人人有事做。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1.精选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也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去开展合作学习。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3.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使評价更客观、准确,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组合作 把握时机 引导 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合作活动为核心,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创新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地发挥小组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合作的手段,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青睐。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构建合作小组
首先,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4至6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其次,是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第三,是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这样让每个组员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机会,也得到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人人有事做。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1.精选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也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去开展合作学习。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3.在学生自学之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自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个性差异,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生自学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无”,以使“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使評价更客观、准确,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