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要使新课标得以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创造性使用教材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应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为了充分利用教材,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师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教师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
1.通过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在学习“性别决定”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咱们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为什么有的发育为男性,有的却发育为女性呢?这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2.巧用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即使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3.适度地宏观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我们应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
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讲上一百遍“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从而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四、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观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察是生物实验的重要内容,在观察时,我们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获得,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精心备课,创造性使用教材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不同的版本编写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应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为了充分利用教材,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教师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教师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传统的授课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
1.通过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在学习“性别决定”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咱们每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为什么有的发育为男性,有的却发育为女性呢?这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2.巧用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即使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3.适度地宏观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我们应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偏离
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讲上一百遍“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从而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四、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观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察是生物实验的重要内容,在观察时,我们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获得,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