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业经济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情况明显改善,外贸出口加快恢复,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一、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生产增速高位适度回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主动调控效果明显,高耗能行业增速大幅回落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增速同比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6、7两个月增速分别回落到13.7%和13.4%。若考虑去年同期基数因素影响,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12.1%,其中一季度增速为12.1%,二季度增速为12.4%,6、7两个月增速分别为12.2%和12.1%,经济运行平稳性进一步得到巩固。分轻重工业看,1—7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8.4%,同比分别加快5.5个和11.2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分别增长13.5%和13.3%,当月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0.2个百分点,改变了自去年6月份以来重工业增速连续13个月快于轻工业的增长态势,轻、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趋于协调。
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1—7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9.6%回落到16.2%,其中7月份增长10.5%,比上月减缓1.3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1个百分点。随着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加快回落,工业能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开始放缓。单位增加值能耗已从一季度同比增长0.38%转为同比下降1.25%。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7月,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二)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纳税和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改善
1—7月,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4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1—5月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2.1%)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1.1%,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15%上升到6.16%,上缴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9.9%,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增长6.7%。
中小企业生产加快增长,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2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9696亿元,上缴税金总额5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2%和28.7%,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63%和51.4%;吸纳就业人数达到6673万人,同比增加439万人,增长7%。
(三)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外贸出口逐步恢复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2.4%,其中内销增长33.1%,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6.8%,比2009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2008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提高3.4个和5.2个百分点。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类产品生产增速明显放缓,消费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1—7月,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上升到23.5%,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提高0.7个和1.4个百分点。
出口在去年较低基数上加快增长。1—7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8.2%,比2008年同期增长8.2%,其中1—2月比2008年同期增长3.2%,3、4、5、6、7五个月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8.1%、9.3%、11.9%、12.3%和9.1%。另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外贸出口额8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比2008年同期增长5.8%,如果考虑美元贬值等因素,仍没有完全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同期水平。
(四)工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技术改造对工业拉动作用加强
1—7月,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增幅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1%,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由去年同期的23.8%回落到15.3%。技术改造在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方面的作用增强。2009年中央财政下达的4441个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补贴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6326亿元,截至5月底累计到位资金4219亿元,完成投资3443亿元;项目已竣工投产662项,完成投资638亿元。各地始终重视技术改造工作,工业结构调整明显得益于技改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各省级地方财政用于技改的资金总计约200亿元。
(五)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取得积极成效,应对危机保增长作用明显
2009年初国家相继制定出台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实施一年多成效显著。今年前7个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的九个工业行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2%;1—5月实现利润1.13万亿元,增长84.8%。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发布实施,加快了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步伐。钢铁工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今年本钢兼并北台钢铁,首钢兼并通钢,鞍钢与攀钢实现联合重组,天津四家钢铁企业联合成立天津渤海钢铁有限公司。汽车产销量在2009年突破1000万辆后,今年1—7月又分别达到1021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增长43.6%和42.7%。前7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达到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由于新承接订单快速回升,全行业手持订单量达到了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的状态。
(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7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1%、19.9%和16.9%,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7%上升到38.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7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及生化制品增长18.9%,集成电路增长34.7%,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增长17.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增长18%。1—7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9%,同比加快6.8个百分点。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出口压力增加
当前,欧美失业率仍处于9—10%高位区间。主要国家赤字水平居高难下,预计今年美国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0%,欧元区16国平均水平达到7%,日本则要高达19%,高偿债率导致各国政府紧缩财政支出,社会总需求大大压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延续可能会加剧欧元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接近15%,给国内出口商带来较大压力,未来几个月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负面效应可能逐步显现。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明显增多,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发起的19项反倾销调查和新启动15项贸易保护政策,其中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分别为9项和10项,分别占总数的47%和67%,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上半年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共有38起,其中欧盟7起,涉案金额达到46亿美元。
(二)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同比回落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改建投资累计完成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低于新建投资7.7个百分点,改建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2.5%。目前,中央重视、地方支持、企业欢迎、社会关注的技术改造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要改进和创新技改贴息方式,引导企业和地方加大技改投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管理方式,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技改对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三)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重复建设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困难
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等部分传统行业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有盲目建设的苗头。目前国内已建成多晶硅项目设计产能4万余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合计约10余万吨。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转好,同时由于结构调整关系到各方面利益,特别是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组织协调难度很大,需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难度较大。
(四)节能降耗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
2009年三季度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回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使得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今年前7个月,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比轻工业快4.8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6%,其中,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增长13.5%和24.6%,重工业用电比重达到83.8%,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0.38%,上半年虽然下降1.25%,但下降幅度不大,后几个月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国务院已组织6个督察组前往18个重点地区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督促检查,以确保各地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五)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加
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用工压力加大。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8%,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则上涨10.5%,其中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1.3%。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工资成本普遍上调20—25%。二是中小企业反映融资难的呼声增加。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单独安排小企业新增信贷规模,单独考核办法,稳妥、有序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实质性改善,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三次上调,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将更显突出。三是对出口不稳预期担心增强。以外销为主的加工制造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汇率预期波动的影响,出现了不敢承接大单、长单的现象。四是特大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今年春季南方各省发生了特大干旱,缺水缺电导致新改扩建项目停工,或者推迟投产。入夏以来,广西、江西、甘肃、陕西、吉林等地又接连发生了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损失。五是今年以来,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取得初步效果,但房价总体上仍在高位运行,交易量大幅萎缩,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从目前运行态势看,由于受去年全年“前低后高”走势影响,下半年工业增速将有一定程度回落,预计下半年降到10%左右,全年仍可达到13%左右。主要基于:一是从先行指标来看,经济增速将进一步趋缓。二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对建材、家电、家具、钢铁、水泥等工业品需求将产生影响。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大了下半年出口的不确定性。
分行业看,原材料工业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同时受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减弱以及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增速大幅攀升、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增速已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各月增速出现明显回落,预计全年增速不高于去年12%的水平,下半年平均增速在8%左右。
装备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汽车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下,将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1—7月,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保持了20.5%的增速;汽车产量达到1021万辆,同比增长43.6%,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在160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15%左右;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4%,比2008年同期增长6.8%,扭转了去年持续下滑局面。从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看,1—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7个百分点,月度增速回落基本处于较温和状态,预计全年增速将达到18.5%左右(去年为13.8%),下半年将回落到14—15%的区间。
消费品工业将继续得益于国内消费的平稳增长和外贸出口的快速回升,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从国内消费市场变动情况看,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927万台,销售金额达到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2.4倍,主要家用电器产品产量快速回升。在外贸出口方面,1—7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2%,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从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看,1—7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增长13%左右(去年为10.8%),下半年增长12%左右。
电子制造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占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超过60%。随着国际市场回暖和扩大内需政策效应显现,内销、出口、投资保持同步增长,行业运行已出现较为明显回升态势。从出口情况看,1—7月,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3%,比2008年同期增长15.3%,是工业行业中回升最快的一个行业。从国内市场看,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型照明材料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家电下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商用以及新技术产品市场拉动明显。从行业运行整体情况看,1—7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照目前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增加值增速达到15%以上(去年全年为5.8%),下半年增长10%左右。
四、着力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
一是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继续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促进家电、汽车和节能产品消费。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三是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关联性分析,选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保收费、房产税征收、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政策出台的合适时机,处理好各方面的利害冲突,防止因政策叠加效应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化。四是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密切跟踪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汇率波动、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外需变化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二)立足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二是鼓励支持企业适应城乡消费升级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能引导消费的工业产品。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在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产业技术水平总体不高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要建立技术改造长效机制,加大中央、地方和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入。继续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环保等薄弱领域的投入。四是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把握实施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运用好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确保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二是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三是加大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和企业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已公告2087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9月底前全部关停。
(四)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消费需求仍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将受制于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此,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效,才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确保节能减排取得实际成效。
(五)积极推动兼并重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要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尤其是要着力消除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的各种障碍。二要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与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加快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妥善解决好税收、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突出问题,减轻企业兼并重组成本负担和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进程,继续加强对钢铁、汽车等10大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创新体制、转换机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要注重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密切结合,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力度,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二要坚持自主创新。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三要高度重视培育市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措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巨大的内需市场潜力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市场优势,认真研究市场,加强培育内需市场。四是要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的统筹规划,防止出现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报告中引用的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国家统计局公布或据其测算。)
一、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生产增速高位适度回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主动调控效果明显,高耗能行业增速大幅回落
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增速同比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6、7两个月增速分别回落到13.7%和13.4%。若考虑去年同期基数因素影响,以2008年同期为基期,近两年1—7月平均增速为12.1%,其中一季度增速为12.1%,二季度增速为12.4%,6、7两个月增速分别为12.2%和12.1%,经济运行平稳性进一步得到巩固。分轻重工业看,1—7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8.4%,同比分别加快5.5个和11.2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分别增长13.5%和13.3%,当月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0.2个百分点,改变了自去年6月份以来重工业增速连续13个月快于轻工业的增长态势,轻、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趋于协调。
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1—7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9.6%回落到16.2%,其中7月份增长10.5%,比上月减缓1.3个百分点,回落速度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1个百分点。随着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加快回落,工业能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开始放缓。单位增加值能耗已从一季度同比增长0.38%转为同比下降1.25%。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1—7月,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二)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纳税和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改善
1—7月,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4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1—5月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2.1%)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1.1%,销售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15%上升到6.16%,上缴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9.9%,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增长6.7%。
中小企业生产加快增长,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2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利润9696亿元,上缴税金总额5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2%和28.7%,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63%和51.4%;吸纳就业人数达到6673万人,同比增加439万人,增长7%。
(三)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外贸出口逐步恢复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2.4%,其中内销增长33.1%,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6.8%,比2009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2008年和2007年同期分别提高3.4个和5.2个百分点。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类产品生产增速明显放缓,消费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1—7月,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上升到23.5%,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提高0.7个和1.4个百分点。
出口在去年较低基数上加快增长。1—7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8.2%,比2008年同期增长8.2%,其中1—2月比2008年同期增长3.2%,3、4、5、6、7五个月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8.1%、9.3%、11.9%、12.3%和9.1%。另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外贸出口额8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比2008年同期增长5.8%,如果考虑美元贬值等因素,仍没有完全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同期水平。
(四)工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技术改造对工业拉动作用加强
1—7月,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增幅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1%,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由去年同期的23.8%回落到15.3%。技术改造在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方面的作用增强。2009年中央财政下达的4441个技术改造专项贴息补贴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6326亿元,截至5月底累计到位资金4219亿元,完成投资3443亿元;项目已竣工投产662项,完成投资638亿元。各地始终重视技术改造工作,工业结构调整明显得益于技改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各省级地方财政用于技改的资金总计约200亿元。
(五)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取得积极成效,应对危机保增长作用明显
2009年初国家相继制定出台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实施一年多成效显著。今年前7个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的九个工业行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2%;1—5月实现利润1.13万亿元,增长84.8%。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发布实施,加快了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步伐。钢铁工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今年本钢兼并北台钢铁,首钢兼并通钢,鞍钢与攀钢实现联合重组,天津四家钢铁企业联合成立天津渤海钢铁有限公司。汽车产销量在2009年突破1000万辆后,今年1—7月又分别达到1021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增长43.6%和42.7%。前7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达到3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4%,由于新承接订单快速回升,全行业手持订单量达到了与2009年底基本持平的状态。
(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7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1%、19.9%和16.9%,中西部地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7%上升到38.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7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医药及生化制品增长18.9%,集成电路增长34.7%,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增长17.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增长18%。1—7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9%,同比加快6.8个百分点。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出口压力增加
当前,欧美失业率仍处于9—10%高位区间。主要国家赤字水平居高难下,预计今年美国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10%,欧元区16国平均水平达到7%,日本则要高达19%,高偿债率导致各国政府紧缩财政支出,社会总需求大大压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延续可能会加剧欧元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接近15%,给国内出口商带来较大压力,未来几个月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出口的负面效应可能逐步显现。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明显增多,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发起的19项反倾销调查和新启动15项贸易保护政策,其中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分别为9项和10项,分别占总数的47%和67%,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上半年国际上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共有38起,其中欧盟7起,涉案金额达到46亿美元。
(二)投资增速放缓,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9%,同比回落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改建投资累计完成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低于新建投资7.7个百分点,改建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2.5%。目前,中央重视、地方支持、企业欢迎、社会关注的技术改造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要改进和创新技改贴息方式,引导企业和地方加大技改投入,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管理方式,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技改对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三)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重复建设任务艰巨,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困难
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等部分传统行业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有盲目建设的苗头。目前国内已建成多晶硅项目设计产能4万余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合计约10余万吨。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转好,同时由于结构调整关系到各方面利益,特别是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组织协调难度很大,需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难度较大。
(四)节能降耗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
2009年三季度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回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使得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今年前7个月,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比轻工业快4.8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6%,其中,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增长13.5%和24.6%,重工业用电比重达到83.8%,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0.38%,上半年虽然下降1.25%,但下降幅度不大,后几个月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国务院已组织6个督察组前往18个重点地区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督促检查,以确保各地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五)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加
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用工压力加大。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8%,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则上涨10.5%,其中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1.3%。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工资成本普遍上调20—25%。二是中小企业反映融资难的呼声增加。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单独安排小企业新增信贷规模,单独考核办法,稳妥、有序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实质性改善,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三次上调,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将更显突出。三是对出口不稳预期担心增强。以外销为主的加工制造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汇率预期波动的影响,出现了不敢承接大单、长单的现象。四是特大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今年春季南方各省发生了特大干旱,缺水缺电导致新改扩建项目停工,或者推迟投产。入夏以来,广西、江西、甘肃、陕西、吉林等地又接连发生了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损失。五是今年以来,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取得初步效果,但房价总体上仍在高位运行,交易量大幅萎缩,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从目前运行态势看,由于受去年全年“前低后高”走势影响,下半年工业增速将有一定程度回落,预计下半年降到10%左右,全年仍可达到13%左右。主要基于:一是从先行指标来看,经济增速将进一步趋缓。二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对建材、家电、家具、钢铁、水泥等工业品需求将产生影响。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大了下半年出口的不确定性。
分行业看,原材料工业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同时受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减弱以及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增速大幅攀升、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增速已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各月增速出现明显回落,预计全年增速不高于去年12%的水平,下半年平均增速在8%左右。
装备制造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汽车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下,将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1—7月,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在去年高基数上继续保持了20.5%的增速;汽车产量达到1021万辆,同比增长43.6%,预计全年汽车产销量在160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15%左右;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4%,比2008年同期增长6.8%,扭转了去年持续下滑局面。从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看,1—7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7个百分点,月度增速回落基本处于较温和状态,预计全年增速将达到18.5%左右(去年为13.8%),下半年将回落到14—15%的区间。
消费品工业将继续得益于国内消费的平稳增长和外贸出口的快速回升,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从国内消费市场变动情况看,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927万台,销售金额达到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2.4倍,主要家用电器产品产量快速回升。在外贸出口方面,1—7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2%,比2008年同期增长10.8%。从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看,1—7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增长13%左右(去年为10.8%),下半年增长12%左右。
电子制造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占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超过60%。随着国际市场回暖和扩大内需政策效应显现,内销、出口、投资保持同步增长,行业运行已出现较为明显回升态势。从出口情况看,1—7月,电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9.3%,比2008年同期增长15.3%,是工业行业中回升最快的一个行业。从国内市场看,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型照明材料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家电下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商用以及新技术产品市场拉动明显。从行业运行整体情况看,1—7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照目前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增加值增速达到15%以上(去年全年为5.8%),下半年增长10%左右。
四、着力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
一是继续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继续落实和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促进家电、汽车和节能产品消费。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三是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关联性分析,选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保收费、房产税征收、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政策出台的合适时机,处理好各方面的利害冲突,防止因政策叠加效应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化。四是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密切跟踪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汇率波动、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外需变化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二)立足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二是鼓励支持企业适应城乡消费升级需求,生产适销对路、能引导消费的工业产品。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三是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在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产业技术水平总体不高的情况下,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要建立技术改造长效机制,加大中央、地方和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入。继续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环保等薄弱领域的投入。四是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完成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把握实施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运用好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确保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二是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三是加大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和企业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已公告2087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9月底前全部关停。
(四)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消费需求仍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将受制于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此,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效,才能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确保节能减排取得实际成效。
(五)积极推动兼并重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要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尤其是要着力消除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的各种障碍。二要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与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加快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妥善解决好税收、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突出问题,减轻企业兼并重组成本负担和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进程,继续加强对钢铁、汽车等10大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三是鼓励引导企业创新体制、转换机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要注重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密切结合,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力度,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二要坚持自主创新。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三要高度重视培育市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措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巨大的内需市场潜力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市场优势,认真研究市场,加强培育内需市场。四是要加强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的统筹规划,防止出现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资,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报告中引用的数据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国家统计局公布或据其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