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无损检测是高职院校“工程实验与检测”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为了达到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上岗就能干活”的目标,强化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提出了“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给出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示例。
  关键词:教;学;练;做;教学模式
  
  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是工程实验与检测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培养学生工程现场质量检测能力。
  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为了达到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上岗就能干活”的目标,强化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提出了“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严重脱节等弊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混凝土无损检测工作流程的概念,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职业工作经验。
  
  一、为什么要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明确的工作岗位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或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的基本属性应包括:(1)必须掌握岗位工作要求的技能,满足岗位工作要求;(2)必须具备能够支撑岗位工作技能,进行技术革新、新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的专业知识;(3)必须熟悉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4)具有爱岗敬业、对工作负责的职业道德。因此,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技术标准和规范、操作规程,针对岗位工作项目(可以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项目进行施教,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进行学习,通过项目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2.“三顶岗、两交替”生产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工程实验与检测专业采用“三顶岗、两交替”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三顶岗”:即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共安排3次顶岗实习,2次顶岗实习安排在暑假,1次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两交替”:即校内学习与校外顶岗实习交替,学生第五、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交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采取“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每次学生顶岗实习,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就难于满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要求,而每一个专业技能的掌握,只有通过“教、学、练、做”才能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化课程。混凝土无损检测为该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之一。
  
  二、“教、学、练、做”的内涵
  1.“教”:是教师针对项目任务,在具有生产氛围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型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按照工作过程,教会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生产工艺等。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工作项目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组合,包括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2.“学”:是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学习一般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共同研讨,通过完成作业,制定工作计划,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列出工作步骤和采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等学习环节进行学习。学生完成的作业、制定的工作计划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教师批改、批准,对于共性的错误,需要教师讲解,予以纠正。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施教的过程。
  3.“练”:是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工作方法、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按照教师批准的工作方案在具有生产氛围的实验实训中心分组对某一项专业技能或工作环节的重复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相互学习指正,共同训练。学生在分组练习时,需要相互之间更换“角色”。
  4.“做”:是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某一项专业技能之后独立或分组完成某一项生产任务。任务完成之后,通过个人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
  1.项目设计
  在全面跟踪国内、国际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设计,成功把教学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15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1),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以“项目”形式实施。理论教学方面按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随技能培养逐步增加理论知识,理论渗透到每一个实训项目中,让学生练好基本功的同时确保学生具有混凝土无损检测的必需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教学中要求所有的实训项目源于企业、高于企业。体现了课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又相对固定。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要求接轨,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同时结合学校设备优势、设计理念优势,增添一些企业无法全面实施而在实际工作中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如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及厚度等,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技术含量,来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发展后劲。
  
  2.“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教学在校内“混凝土质量检测实训室”和“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中心”进行,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检测要求进行混凝土无损检测。采用“教、学、练、做”相结合、课堂与实训地点合一、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学生通过接受项目任务单,明确检测任务,随后自己查阅行业标准和用户手册,编制工作程序(经老师审核后实施),自己选择仪器设备,自己组织小组试验。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着装,着装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入实训室。实践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中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设立组长,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要求,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层层审核负责制,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工作中记录工作记录(实训前填写“实训预习报告”,检测前填写“检测仪器设备准备单”,检测过程中填写“检测数据记录表”,检测完成后填写“检测报告”),工作结束后要清场并填写工作报告(实训任务总结报告),使学生在学校就体会混凝土无损检测岗位的工作情境。
  3.“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特色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营造创新的课堂环境,注意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比如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任务教学中,为了培养其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中实行“师”“生”换位。在具体操作上,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教师讲解要点→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评互评→完成实训预习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观察和监控→教师讲解实训存在的问题→教师演示→学生分组汇报实训成果→教师点评→学生判定检测结果→完成实训任务总结报告。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相得益彰地充分展示。
  (2)项目融工作和学习于一体,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工学结合”是现在高职教育的热门,可如何实现有效的“工学结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效益,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混凝土无损检测这门课因为技术性、应用性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各个任务的实施时,我们让学生在“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中心——真实的工地现场”完成各类检测任务,从检测方案设计直至检测报告完成,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训效果显著。
  
  四、结束语
  混凝土无损检测课程按照“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有如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刀实枪地进行操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确定目标、制作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完成一个项目实施过程。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工作工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做中学、学中做,知识和技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在学校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毕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工作角色中,凸显出专业技能的绝对优势。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许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文华,刘巧云.高职药物合成反应项目化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4:98~99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integrative model of instruction in seni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llustrated by course of “concrete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Bai Hongjie, Cao Jingjing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Kaifeng, 475003,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concrete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is the lesson of post capability of specialty of “experiments of engineering and detection” in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o achieve of the request to graduates of instant ability when to work by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pecialized skill, and mak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oned up, the course offers the “teaching, learn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integrative model of instruction, design the model, give the example of model of i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teaching; learning; training; practice; integr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其他文献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简介  张宪省,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植物(动物)学科组组长。兼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理事。《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期刊
问: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和建设中,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购置和配备了数额巨大的仪器设备,为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不乏备受师生喜爱、对教育教学有突出贡献的,如果请您从贵中心所有设备中选取2~3件推荐给兄弟院校同类中心,您会推荐哪些?     答:工程训练中心是我国高校中建设投资额度最大,学生受众人数最多,教学规模最大的实践型实验教学中心,其教学仪器设备拥有量也是最多的,而且
期刊
建设中突显特色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是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批准成为示范中心前后,始终坚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搞建设,力争以自身的出色工作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做出示范。我们中心建设上的主要特色是: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团队建设为根本”,坚持“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脱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离”的原则,正确处理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中心建设三者间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了“学科建设
期刊
问:请您简要说一说,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何在?  答:吉林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200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特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创建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动态的实验教学内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采用何种方法更有利于知识的表达、获取和运用呢?文章结合网站设计这门课程,主要从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知识类型来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知识表征理论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知识表征;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就是传授、掌握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学生的知识学习就是把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是在教学
期刊
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简介  杨士强,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历任计算机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务。  国内最早从事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与系统、视频数据的压缩与流化技术、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处理
期刊
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简介  朱孟楠,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金融学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全国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中心联席会议组长单位主任、厦门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国际金融研究》编委、福建省金融学会理事并学术委员、福建钱币学会副会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兴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市政府金融顾问。  朱孟楠教授
期刊
摘要:传感器是一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型学科,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生通过实验除了能验证理论知识外,还能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我校多年来传感器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新世纪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传感器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传感器技术是一项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
期刊
汪木兰,1967年生,教授。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分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校中青年学术骨干。1992年至1995年在南京十四所机载雷达部自动
期刊
北京金商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商祺)成立于2000年10月,已经走过了将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公司于2004年通过了工信部“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认证,2005年获国家涉密系统集成资质,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教育行业十佳方案商”,公司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近年来获得国家多项创新基金支持。网络运维平台、资源服务平台、固定内容存储系统等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