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34例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障碍也有明显好转,相关检测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情况。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严重脓毒症凝血功能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54-01
脓毒症(SIRS)也被称为良性疾病的第一大死因,是一种由于感染引起的损害性全身炎症综合症,它是一种级联反应过程,包括凝血活化、炎性反应以及纤溶抑制相互作用等过程。脓毒症也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诱发脓毒性休克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脓毒症所具有的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导致危重病患者病亡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也是医学界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面对逐年递增的脓毒症发病率,脓毒症已经成为了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症,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也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提上了日程。
笔者发现,脓毒症中凝血功能障碍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并发症或者严重结局存在,而是始终贯穿整个病症的始终。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原理为,患者的凝血系统通过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被激活,进而形成了微血管内微血栓,这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预后情况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接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干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脓毒症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为患者的凝血功能带来较好的干预和保护作用[1]。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并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临床干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了本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接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48例和20例,患者年龄范围介于17~76岁,平均年龄为51.36±6.48岁,所有患者均已通过诊断标准确诊为严重脓毒症。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并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 Ⅱ)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都给予集束化治疗,包括尽早广谱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留取病原学标本,液体复苏,循环功能支持,血糖控制等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将100ML血必净注射液溶解于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频率为一天两次,连续注射7天。两组患者在进行了7天一个疗程的的治疗过程后,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测定,并将之与治疗前检测记录的数据做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的情况时,包括:①血小板下降至50%以下;②经确诊为DIC晚期;③刺穿部位、手术切口或者内脏出现活动性大量出血情况;④需要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等,则必须终止血必净治疗[2]。
1.2.2检测指标及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都于入院的第一、三、五、七天的清晨进行外周静脉取血,取血量为2.7ML,利用枸橼酸钠对血液进行抗凝处理,进行离心将血浆分装出来,放置于-70℃的冰箱中保存并检测。
1.2.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2.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利用X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测定,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1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治疗组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相关指标上,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脓毒症是一种在感染作用下,抗炎反应以及机体炎性反应出现失衡情况的表现。严重脓毒症最为重要的一种临床表征就是微血管中微血栓的形成,由于凝血功能异常这种血液系统问题表现的十分隐蔽,因此在临床中常常不易被发现而被忽视,这些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治疗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血必净注射液是一种中药组成,其主要成分包含当归、赤芍、丹参、红花以及川芎等五味中药,主要功能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免疫功能、清楚氧自由基、降低脂多糖、改善休克时微循环状态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等。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系统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其中的红花、赤芍以及丹参等成分就可以降低全血粘度、改善细胞变形性,实现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降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进而阻碍抗血小板的聚集[3]。除此之外,丹参还具有释放血栓素以及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合成等功能,能够促进胶原纤维讲解作用以及一直血小板聚集。笔者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接受血必净治疗的患者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然而,本研究还只停留在理论初步研究阶段,还需要对其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钮金英,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药物与临床,2009(11):78-81
[2]王勇强,曹书华,脓毒症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周小妹,赵晶晶,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7)90-93
摘要: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34例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存在的凝血功能障碍也有明显好转,相关检测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情况。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严重脓毒症凝血功能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54-01
脓毒症(SIRS)也被称为良性疾病的第一大死因,是一种由于感染引起的损害性全身炎症综合症,它是一种级联反应过程,包括凝血活化、炎性反应以及纤溶抑制相互作用等过程。脓毒症也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诱发脓毒性休克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脓毒症所具有的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导致危重病患者病亡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也是医学界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面对逐年递增的脓毒症发病率,脓毒症已经成为了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症,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也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提上了日程。
笔者发现,脓毒症中凝血功能障碍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并发症或者严重结局存在,而是始终贯穿整个病症的始终。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原理为,患者的凝血系统通过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被激活,进而形成了微血管内微血栓,这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预后情况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接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干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脓毒症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为患者的凝血功能带来较好的干预和保护作用[1]。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并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临床干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了本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接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48例和20例,患者年龄范围介于17~76岁,平均年龄为51.36±6.48岁,所有患者均已通过诊断标准确诊为严重脓毒症。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并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 Ⅱ)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都给予集束化治疗,包括尽早广谱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留取病原学标本,液体复苏,循环功能支持,血糖控制等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将100ML血必净注射液溶解于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频率为一天两次,连续注射7天。两组患者在进行了7天一个疗程的的治疗过程后,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测定,并将之与治疗前检测记录的数据做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的情况时,包括:①血小板下降至50%以下;②经确诊为DIC晚期;③刺穿部位、手术切口或者内脏出现活动性大量出血情况;④需要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等,则必须终止血必净治疗[2]。
1.2.2检测指标及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都于入院的第一、三、五、七天的清晨进行外周静脉取血,取血量为2.7ML,利用枸橼酸钠对血液进行抗凝处理,进行离心将血浆分装出来,放置于-70℃的冰箱中保存并检测。
1.2.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2.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利用X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测定,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1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治疗组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相关指标上,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脓毒症是一种在感染作用下,抗炎反应以及机体炎性反应出现失衡情况的表现。严重脓毒症最为重要的一种临床表征就是微血管中微血栓的形成,由于凝血功能异常这种血液系统问题表现的十分隐蔽,因此在临床中常常不易被发现而被忽视,这些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治疗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血必净注射液是一种中药组成,其主要成分包含当归、赤芍、丹参、红花以及川芎等五味中药,主要功能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免疫功能、清楚氧自由基、降低脂多糖、改善休克时微循环状态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等。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系统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其中的红花、赤芍以及丹参等成分就可以降低全血粘度、改善细胞变形性,实现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降低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进而阻碍抗血小板的聚集[3]。除此之外,丹参还具有释放血栓素以及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合成等功能,能够促进胶原纤维讲解作用以及一直血小板聚集。笔者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接受血必净治疗的患者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然而,本研究还只停留在理论初步研究阶段,还需要对其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钮金英,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药物与临床,2009(11):78-81
[2]王勇强,曹书华,脓毒症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周小妹,赵晶晶,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7)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