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的发展概况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_geji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华文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是以教授语言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国际性教育。随着中国各方位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国际上逐渐处于前茅地位,致使华文教育在国际上地位逐渐提升,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文章通过梳理华文教育的历史、特征及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华文教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历史 特征 发展规律
  华文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是以教授语言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国际性教育。随着中国各方位综合实力的提高,在国际上逐渐处于前茅地位,致使华文教育在国际上地位逐渐提升,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一.华文教育的历史
  1.华文教育的萌芽。据史书记载中外交往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唐代由于政府与外国官方朝贡关系密切,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彼时已有众多国人移居至东南亚[1]。宋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时逢造船技术不断完善,海上交通四通八达,为躲避战乱许多南方人到东南亚一带生活,同期不少南方人随船到东南亚一带开展贸易。明代初期,郑和被委派远航拉开开发南洋的帷幕。明代中后期,由于东南亚地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许多国人被吸引至东南亚工作并移居。明代后期,菲律宾马尼拉形成当时首屈一指的华人社会。由于我国与日本海上贸易频繁,长崎、平户出现“唐市”[2]。到清王朝统治时期,实施“海禁”政策,严重打击民间航海贸易事业的发展。为了让子女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海外华人华侨开始独立创办学堂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据史料记载早在1690年明城书院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开办。此后,在许多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创办起书院或私塾,为华文教育开创了先河[3]。
  2.华文教育的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被迫开放。多数华侨以契约华工身份被迫至美洲等地从事重体力劳作,适逢北美、澳洲“淘金热”吸引众多华侨到海外谋生[4]。清政府迫于国内维新派以及以孙中山为首革命派的压力,对华侨实施怀柔政策,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东南亚乃至北美纷纷建立华文学校:如中西学校、中华义学等[5]。海外华侨因当地教师资源贫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纷纷将子女送回国接受教育,国内华侨教育就此展露头角,如清政府在1906年创建第一所位于南京的华侨学校暨南学堂[2]。随后不少爱国人士向国内捐助资金鼓励国内办学推动国内华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华文教育的低谷期。二战以后由于殖民统治垮台,许多先前被统治的殖民地相继独立解放,建立新的国家。停留在当地劳作的国人为谋求生存纷纷加入居住国国籍,华侨教育逐渐转变为华文教育。华文教育被东南亚各国实行的同化政策阻碍难以发展。战后由于各方面发展受到阻碍,欧美非的华文教育一度处于低迷状态,如非州华文全日制学校毛里求斯相继关闭[2]。海外华侨教育发展步履艰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此出台相应政策,先后创建了7所归国华侨补习学校以维系华文教育的发展[1]。
  4.华文教育的复苏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外交关系缓和。东南亚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放松对华文教育管制。当时,马来西亚因其拥有比较完备的华文学校体系成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最发达的国家。华文教育在国内也不断改革创新如:开设华侨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等。华文教育随之出谷迁乔,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华文热”。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的大专院校中,华文课普遍均有开设,开设课程的学校达到四五百所[6]。
  二.华文教育的特征
  1.华文教育的多样性。首先是办学形式多样,主要包含正规学校、业余学校、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7]。正規学校中包含国民学校、国民性学校、独立学校等多种类型[8]。业余学校是华文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分业余学校由华人社团组办;一部分由正规华文学校兼办。家庭教育包含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家庭中聘请华文家庭教师对孩子进行华文教学;第二种是华文教师在家中开设课堂进行教学;第三种则是家庭配合华文学校进行教育。社会教育包含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和文化艺术活动,它是华文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9]。其次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每个国家华文教育发展不同,因此在华文教育教材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再者是办学主体多样性,包含海外华人华侨办学的华校、华文系或华文课程由海外正规学校开设,以及由当地政府创办华文课程的学校[10]。最后是教学手段多样性包括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广播电视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等。
  2.华文教育的国际性。华文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国际化。首先教学体系国际化,华文教育包含范围广,不仅包含国内面向海外留学生的华文教育,还包含在所在国受教育者所接受的华文教育[11]。其次,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经验。华文教学研讨会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彼此经验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一个平台,使其更具国际化,如第一届在首都北京盛大召开的华文教学研讨会,共有19个不同国际、地区的与会代表和国内3所中国语言文化学校的与会代表参与研讨[12]。
  3.华文教育的特殊性。华文教育的内涵决定华文教育的特殊性。一方面华文教育包含汉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教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瞻顾汉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教学,遵循二者特殊的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华人华侨从小受所在国文化熏陶,如何引导他们接受文化的差异性解决冲突显得尤为重要[13]。因此文化教学必须要反应中国文化的特征。
  三.华文教育的趋势规律
  1.学习方式现代化。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趋之若鹜,面对愈来愈大的汉语学习需求,教师及教材短缺等问题被逐渐放大。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大幅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逐渐发生变革。2001年涌现了汉语教学网站——“网上北语”,此网站的开通意味着中国对外汉语教育进入互联网新时代[14]。2020年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不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留学生的教育。在此疫情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支撑了汉语教学[15]。这种颠覆过往传统,没有实体学校学习的方式将线下课堂转移到线上,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其自身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设计,因材施教。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5G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给予互联网远程教育极大的便利。未来这一无形的学校形态将会持续存在,与传统有形的华文学校形态共存,无形的学校形态将不断丰富传统有形的华文学校的办学与教学,共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2.整合国内外资源,协同发展。为了有效推动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应当综合国内外资源,形成覆盖广阔、连通顺畅的华文教育体系。从国内方面来看,搭建由国务院侨办牵头的华文教育工作网,由其担任主要的领导者、组织者;华文教育基地单位负责众多研究工作;各个教育机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是国内华文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如基地单位应立足于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开设相应课程以加强华文教育学科建设,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应加强对华文教师师资的培训,采用海外与国内华文教师相互沟通交流的培训方式。每年寒暑假开设华文教师进修班,帮助海内外华文教师提高汉语及知识水平,此外聘请海内外华文名师坐镇,借此进修机会,促进彼此之间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国内应派遣专家团及时到海外的华文机构参观、交流,及时掌控海外华文学校的动向为华文教育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3.发展迅猛,生机勃勃。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各方位综合实力的增强,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拥有一席之地,日益扩大对世界的影响,致使华文教育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提升,华文教育发展蒸蒸日上。此外,华文教育也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愈来愈多国内大学开办华文教育学院或独立的华文教育大学,提供给华侨华人子女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孔子学院”在海外落地生根,弘扬中国文化,教授汉语,提供给外国人更多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机会,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中国文化和汉语面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国内也成立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加强与海外高校的交流与研究,推动华文教育事業更快更好的发展。华文教育的发展表明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密切国与国之间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对华文教育地位的提升和发展的蓬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华文教育将持续发展迅猛,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张向前.世界华文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
  [2]林蒲田.海外华文教育溯源[J].海外华文教育,2000(01):22-41.
  [3]彭俊.华文教育的百年轨迹和发展规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40-44.
  [4]叶静.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5-18.
  [5]马兴中.华侨华文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02):3-5.
  [6]耿红卫.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J].东南亚研究,2009(01):71-78.
  [7]林去病.当今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特点[J].南洋问题研究,1992(01):73-81.
  [8]连志丹,唐微文.论华文教育的特征构成[J].海外华文教育,2002(04):1-8.
  [9]陈震.试述海外华文教育的模式及特点[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1):37-39.
  [10]孙清忠.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状况概述[J].社会科学家,2005,(6):200-201,205.
  [11]唐燕儿.海外华文教育:趋势、问题与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4):3-5.
  [1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李铁范.华文教育学科建设及高级人才培养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93-94.
  [14]潘懋元,张应强.华文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J].东南学术,1998(03):23-27.
  [15]“新冠疫情对国际中文教育影响形势研判会”观点汇辑[J].世界汉语教学,2020,34(04):435-450.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微信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乱象“标题党”。本文将标题党式的标题分为六种类型,并发现标题党式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高频使用夸张的双音节词、流行语包装、句子整散不一、多用夸张、疑问句式,并且多极端化语言,语言风格直白低俗;文章还通过语用的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分析了标题党式标题的问题所在,发现这类标题不仅违背了语用的数量原则、质量原则、方式原则,还利用关联原则蓄意制造噱头标题。最后,浅析了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在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内医务人员急性胸痛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对43家医联体内医院的264名医务人员开展急性胸痛急救培训,运用医学电子书包App线上考试,比较培训前后医务人员急性胸痛急救理论知识水平,通过调取胸痛中心数据平台下级转诊的急性胸痛病例,分析急性胸痛救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比较培训前后医务人员急性胸痛急救技能水平,培训后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医务人员对培训的评价。结果培训后,基层医务人员急性胸痛急救理论知识成绩明显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
内容摘要:基于“思”的学习方法,孔子、孟子、荀子都各自有不同论述,本文对他们关于“思”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训练“思”的学习方法进行阐述,总结“思”的学习方法特点,并提出他们“思”的学习方法对我们当代学生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思考 思维 思考方法 启示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他们对学习方法作了全面的阐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
根据干雾抑尘技术的抑尘原理,当雾水的粒径与烟尘的粒径相近,且雾量足够时,发生碰撞、接触和冷凝的可能性很大。依据这一基本原理,技术人员研制了微米干雾除尘设备,目前,该设备已经应用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实践证明,干雾抑尘技术除尘效率高,无二次污染,不受季节限制,值得钢铁企业在局部扬尘治理中大力发展和应用。
某河道现状两岸大多为居民区、基本农田和工业区,其污水在无其他出路的情况下均直排入河,造成河道水污染严重,河水黑臭,为劣V类水。本文分析了河道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的控制措施,提出了河道水质改善的思路,为各河段后续水环境治理及中小河流水环境整治提供技术借鉴。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们拟从高校机关中的行政类勤工助学岗位出发,浅析当前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对症下药,立足机关中的行政类勤工助学岗位,从机制建设、岗位管理、学生培育等方面对资助育人模式提出建议。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高校 资助育人 勤工助学 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