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和在企业直接参与实践而获得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职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3-0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和在企业直接参与实践而获得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通过工作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顶岗实习中,把学习任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了与师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他们毕业前就了解企业一线工作时,还需要学习什么,给自己回校后学习找到了目标、努力方向。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数控机床及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能够胜任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的专业人才。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先讲授文化基础课,再讲授专业基础课,然后集中在学校内或到企业集中实习。通过实践验证人才培养方案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企业岗位的需求。为此我们与企业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共同修改培养方案,系统的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等方面大胆的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学生“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学校再学习、对口企业再实习”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学习一年,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力拖动技能等课程;第三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第四、第五学期在学校内再进行一年的“核心技能模块”专业课程学习与训练。此阶段包括机床电气设备维修技能训练、单片机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第六学期,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意向,有针对性顶岗实习,增加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理事单位中,我们选择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08級至11级机电一体化学生分别到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利达自行车山东分公司、德州中大·贝莱特等大型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的生产,跟师傅一起参与电动工具的零件加工,电动工具的组装;自行车零件架子的焊接、各零部件的加工,自行车装配;空调设备的部件加工、检验,设备组装、安装等具体任务。通过实习,学生也掌握了各种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生产操作技能。我们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带队,在企业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为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未来选择就业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岗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每个学生配一个师傅,指导、监督学生实习,在企业实习阶段,同时讲授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学校、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习的评价工作,即由学校、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对所有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期末考试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自体验企业生产环境,亲身观察经历企业生产过程,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工作“零距离”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岗位实践、参加岗位生产和管理,了解企业工人生活,学生学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提高了职业能力竞争能力。
每批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我们都召开学校、企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通过企业和学生了解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开设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我们分类汇总、研究、讨论,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准,与合作企业组成的专业学术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等级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打破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构架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为体系构架课程体系,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学生取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加开第二、三专业的专业知识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第二、三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考试,取得第二、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路子,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同类院校中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75-77.
[2] 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3):31-33.
[3] 徐东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36-38.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职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3-0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和在企业直接参与实践而获得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通过工作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顶岗实习中,把学习任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了与师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他们毕业前就了解企业一线工作时,还需要学习什么,给自己回校后学习找到了目标、努力方向。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数控机床及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能够胜任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的专业人才。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先讲授文化基础课,再讲授专业基础课,然后集中在学校内或到企业集中实习。通过实践验证人才培养方案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企业岗位的需求。为此我们与企业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共同修改培养方案,系统的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等方面大胆的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学生“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学校再学习、对口企业再实习”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学习一年,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力拖动技能等课程;第三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第四、第五学期在学校内再进行一年的“核心技能模块”专业课程学习与训练。此阶段包括机床电气设备维修技能训练、单片机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第六学期,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意向,有针对性顶岗实习,增加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理事单位中,我们选择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08級至11级机电一体化学生分别到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利达自行车山东分公司、德州中大·贝莱特等大型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的生产,跟师傅一起参与电动工具的零件加工,电动工具的组装;自行车零件架子的焊接、各零部件的加工,自行车装配;空调设备的部件加工、检验,设备组装、安装等具体任务。通过实习,学生也掌握了各种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生产操作技能。我们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带队,在企业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为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未来选择就业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岗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每个学生配一个师傅,指导、监督学生实习,在企业实习阶段,同时讲授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学校、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习的评价工作,即由学校、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对所有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期末考试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自体验企业生产环境,亲身观察经历企业生产过程,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工作“零距离”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岗位实践、参加岗位生产和管理,了解企业工人生活,学生学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提高了职业能力竞争能力。
每批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我们都召开学校、企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通过企业和学生了解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开设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我们分类汇总、研究、讨论,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准,与合作企业组成的专业学术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等级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打破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构架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为体系构架课程体系,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学生取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加开第二、三专业的专业知识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第二、三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考试,取得第二、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路子,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同类院校中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75-77.
[2] 高树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3):31-33.
[3] 徐东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