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针对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背考点。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所以必须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这些或含蓄或铿锵或晓畅或隽永的文言语句影响深远,在它的文字和音韵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文言文獨特的魅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较多,所选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应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学好文言文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对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着深刻的意义。
然而,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它离我们这个时代太久远。尤其是先秦诸子的文章,大多简约,精深,远远没有今天现代汉语那么明白易懂,使学生在理解上又多了一层困难。再加上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背考点。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培养,事倍而功半。
如何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据此,结合文言文教学的实际和文言文文体的特点,我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一要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事情自己做。二是要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法可依。这个法就是教的方式、学的方式,从而达到使学生会学、爱学的目标。下面就文言文教学中的某些教学环节浅谈一二。
一、加强诵读,充分感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道出了读书的真谛。文言文的教学更应该如此。文言文与我们相隔较为久远,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困难。读准、读多了往往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充分感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读准了,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正确朗读文言文的方法:明确字音和句子的朗读节奏,注意语调、语速和节奏等。读多了,就是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竞赛读等等。学生朗读的越多,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正确的朗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为理解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二、疏通文章,大胆放手
疏通文意,是文言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以往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侧重在“讲”字上下工夫,教师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或记。在新课程改革后,本人在这一环节进行了大胆尝试,那就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讲,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要交给学生疏通文言文的要领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章;
(2)掌握疏通文言文的方法和原则:运用增、删、补、调、换、并、留七字法。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3)了解文言文语汇的一般特点:如单音词居多,有一词多义的词,古今异议的词,通假字,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有判断句式,倒装句式等;
(4)关注特殊文言词语和句式。
(二)学生课上练习翻译文言文
(1)学生自己疏通课文,探索历练;
(2)学生大胆质疑。在这个步骤中,学生肯定会有疏通不了的词语或句子。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
(3)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疑点;
(4)教师点拨难点。学习一篇文言文,学生肯定会有难词难句疏通不了,需教师适当点引。
(5)学生当堂口头翻译全文。当堂口头翻译课文,是检查学生能否掌握全文重点的关键。让学生全体参与,一人一句翻译,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化难为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也正所谓:“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三、归纳积累,形成习惯
初中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内容。在中考试卷中,课内文言文语段和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的分值是相等的。光学不积累,能力如何提高?在考场上,学生没有工具书,只有少得可怜的注释可参考,靠什么解决课外文言文语段的阅读?靠能力,靠头脑中的积累。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一些规律性的用法和特殊意义。然后把这种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学以致用。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逐渐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以后的学习中,领悟和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和提高了能力,事半而功倍。
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
作者简介:刘经正,1968年生,女,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这些或含蓄或铿锵或晓畅或隽永的文言语句影响深远,在它的文字和音韵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文言文獨特的魅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较多,所选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应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学好文言文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对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着深刻的意义。
然而,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种非常陌生的语言。它离我们这个时代太久远。尤其是先秦诸子的文章,大多简约,精深,远远没有今天现代汉语那么明白易懂,使学生在理解上又多了一层困难。再加上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背考点。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培养,事倍而功半。
如何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据此,结合文言文教学的实际和文言文文体的特点,我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一要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事情自己做。二是要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法可依。这个法就是教的方式、学的方式,从而达到使学生会学、爱学的目标。下面就文言文教学中的某些教学环节浅谈一二。
一、加强诵读,充分感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道出了读书的真谛。文言文的教学更应该如此。文言文与我们相隔较为久远,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困难。读准、读多了往往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充分感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读准了,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正确朗读文言文的方法:明确字音和句子的朗读节奏,注意语调、语速和节奏等。读多了,就是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竞赛读等等。学生朗读的越多,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正确的朗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为理解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二、疏通文章,大胆放手
疏通文意,是文言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以往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侧重在“讲”字上下工夫,教师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或记。在新课程改革后,本人在这一环节进行了大胆尝试,那就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讲,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要交给学生疏通文言文的要领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章;
(2)掌握疏通文言文的方法和原则:运用增、删、补、调、换、并、留七字法。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
(3)了解文言文语汇的一般特点:如单音词居多,有一词多义的词,古今异议的词,通假字,有词类活用的现象,有判断句式,倒装句式等;
(4)关注特殊文言词语和句式。
(二)学生课上练习翻译文言文
(1)学生自己疏通课文,探索历练;
(2)学生大胆质疑。在这个步骤中,学生肯定会有疏通不了的词语或句子。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
(3)学生小组讨论探究疑点;
(4)教师点拨难点。学习一篇文言文,学生肯定会有难词难句疏通不了,需教师适当点引。
(5)学生当堂口头翻译全文。当堂口头翻译课文,是检查学生能否掌握全文重点的关键。让学生全体参与,一人一句翻译,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化难为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也正所谓:“授人以渔,终生受用。”
三、归纳积累,形成习惯
初中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内容。在中考试卷中,课内文言文语段和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的分值是相等的。光学不积累,能力如何提高?在考场上,学生没有工具书,只有少得可怜的注释可参考,靠什么解决课外文言文语段的阅读?靠能力,靠头脑中的积累。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一些规律性的用法和特殊意义。然后把这种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学以致用。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逐渐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以后的学习中,领悟和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和提高了能力,事半而功倍。
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
作者简介:刘经正,1968年生,女,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