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朝鲜和韩国眼中,日本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扮演着伤害半岛两国、阻挠两国发展与统一的角色。
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有句话:“朝鲜的地理位置就像是一把伸向日本心脏的短刀。”日本历史上遭遇大陆入侵必由朝鲜半岛,日本强盛后又必向朝鲜半岛出手。因此,半岛这把刀握在谁手上对日本至关重要。而同时,日本自己也在扮演伸向大陆前胸的利刃角色,它握在谁手对亚太乃至世界又具有决定作用。日本与朝韩围绕把控权不断博弈,既不想授人以柄,有时又不得不甘当借刀杀人的工具。在这种不断抓刀柄避刀锋的博弈中,日本与半岛两国都不敢奢望全胜或全身而退。
朝鲜半岛:伸向日本的短刀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朝鲜半岛对日本来说都太重要了。
短刀与桥梁。日本人所以会把朝鲜半岛视为伸向自己的“短刀”,最明确的原因应该是元帝国两次入侵他们时都以朝鲜为跳板。1274年,蒙古与高丽联军3万人、战船900艘进攻日本(日本史称“文永之役”)。1281年,蒙古东路军4万人、900艘船从朝鲜而来,江南军10万人,3500艘船从宁波而来(日本史称“弘安之役”)。这两次大战都几乎使日本面临灭顶之灾。但由于大风原因最终都是蒙古军队遭受失败。这在日本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神风”文化,使日本人形成了上天庇佑的自信,甚至直到二战将败,仍组织“神风”自杀袭击以图挽回败局。反过来看,时刻充满危机感的日本人也清楚,假如没有“神风”,日本可能早就屈居朝鲜之下。
另一方面,每当日本强盛,又都会借由朝鲜半岛向外扩张。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的说法是:朝鲜是日本“渡满的桥梁”。换言之,朝鲜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战略要道。日本历史上从朝鲜发难开始扩张不止一次:第一波是4世纪中叶,日本刚刚完成统一、略有规模,随即向朝鲜发动侵略,公元369年、391年、404年先后3次出兵侵朝,至公元563年被赶出朝鲜。第二波是丰臣秀吉1592年出兵朝鲜,一度进至平壤。当时丰臣秀吉曾有定都北京安置天皇,把诸将分封在天竺,自己坐镇宁波居中指挥天下的宏大而可笑的计划。直至侵略在中朝军民反击面前遇挫,1598年丰臣秀吉病亡,这一轮出兵才告终。第三波就是从甲午战争延绵至二战,日本从朝鲜、中国东北到半个中国,不断侵略扩张,在不义战争中走向失败。
从上述历史可见,对日本的大战略来说,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必争、必控、必极度关注朝鲜半岛。
独岛背后的怒火。独岛(日本称“竹岛”)不大,除了1953年韩国人夺岛这一暴力对抗外,韩日争端基本停留在外交打嘴仗层面。但争端迸发的火星少并不代表相安无事,独岛是韩日关系历史仇恨的缩影。日本意识到,韩国骨子里也许恨日本比朝鲜更多一些。
日本:横拦在朝鲜半岛面前的利刃
反过来,在朝鲜和韩国眼中,日本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扮演着伤害半岛两国、阻挠两国发展与统一的角色。前述日本历史上侵略战争对半岛两国的伤害虽然不同,但两国对日本侵略的观感与记忆是相似的。正如在中国,江南与塞北在日本侵略时期遭遇有异,但受害相同。而使半岛两国、同一民族心中愤懑的是,日本在朝鲜北南民族分裂中长期发挥了作用。
分裂的楔子。日本在半岛分裂为两国过程中的楔子作用发挥得很早。“三八线”作为政治界线,最早就是日本1896年为与俄国划分势力范围提出的。精于谋算的日本人提出这条线,肯定考虑了军事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这条线以后屡次被各大力量引用,最终经朝鲜战争用血与火刻画在地图上,至今让两侧民众无法骨肉团聚。日本历史上楔子作用的另一体现,是对半岛实施殖民统治时期推行了一套建都汉城的制度、法律、官僚体系。二战结束,1945年半岛上美军南来,苏军北来,美军像在日本本土一样沿用汉城治理体系,而苏军与朝鲜人民军所至之处进行了更彻底的民主改革。两套体系并立,为1948年半岛上两国并立、1950年半岛发生战争种下祸根。而在更加现实和直接的军事作用上,至今让朝鲜遗恨的是: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势如破竹,如果没有日本充当美军的反攻基地,朝鲜战争会是另一种局面,也许半岛早已统一。
朝鲜的眼中钉。日本作为美国战略前沿支点深为朝鲜所忌。日本加上日本海,形成一个包围弧和一个大扇面,把朝鲜拦在东北亚的一个角落。即使没有任何军事对垒,这种地缘形态也使得被包围在内的国家,在开展经贸、捕捞、开采、交通等各种活动处处受制于人。此外,自卫队的现代化程度是一流的,驻日美军虎视眈眈的威胁是近在眼前的,以目前的装备水平,美日军机、导弹对朝鲜发起行动几乎是瞬时的。每年美日军演活动在朝鲜身边耀武扬威,兵锋所指路人皆知。这种军事压力态势,自朝鲜战争以来60多年长期保持。中间虽有一些调整,朝鲜和日本出于外交战略考虑暂时互有走动,但整体军事部署局面始终是按剑张弓的。
韩国的坏盟友。对韩国来说,日本虽与韩国同在美国联盟体系内,但却是美国安全资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双重竞争者。从安全角度看,前沿部署往往是前轻后重,以免第一线被打破后整个作战体系全面崩溃。韩国不幸处于第一线。
韩国与日本的其他竞争关系,从直观上也可以看出来。两国都产汽车、手机、电器,都以影视剧、歌唱组合、武术(空手道、跆拳道)、饮食为载体来输出文化,都重视出口,都对工业原料和能源进口非常依赖……两国在很多领域太相似,太容易争夺同一人群、同一市场。2014年11月10日,中韩达成自贸协定,这意味着中日韩自贸谈判的三边进程中,韩国先与中国成交。随后于11月28日结束的三国自贸第6轮谈判,搁浅于日本。抛开其他因素,单看韩日两国的步调,人们发现微妙之处很多,如果再看两国在加入TPP谈判中的不同步伐,值得分析观想之处就更多。
美国压服下的双刀
半岛两国与日本这两把刀的“三国杀”状态,目前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的霸权压服。美国在塑造共同敌人和提供一定安全保护中,维系韩国与日本在自己身边,同时又要看紧三国,防止任何一个把自己卷进战火。
日本与朝韩的不战不和符合美国利益。日本在二戰期间挑战过美国在太平洋的霸权,双方互有血债。美国本应对日本进行彻底的清算和整顿,但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使日本迅速由战败国变为其同盟国。这给日本留下对侵略战争反思不足的病根,不仅让亚洲受害国不放心,也让美国不放心。除以日美安保体系稳住或“镇住”日本外,日本与半岛两国的矛盾也能为美国所用。反过来,朝鲜发展核武等威胁对美国多少是个麻烦。美国把日本、韩国放在前面,给自己分担了一定的安全压力。
假如三国和气一团,甚至朝韩统一并与日本结成东北亚发展共同体,那美国不仅在这里无处立足,还多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假如朝韩大战,美国驻军必受伤亡,而且必须投入军力,不仅受牵制而且有可能卷入与中俄两个有核国家的复杂关系。假如韩日交火、关系闹僵,美国联盟体系压朝而遏中俄的威力就会大减。所以三国间“有矛盾可用、无明火要救”的状态,最符合美国利益。
如果只能选一国做盟友,美国会选日本。2014年4月,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根据《韩美相互防卫条约》,如果其他国家对独岛使用武力,美国有义务与韩国共同应对。这其实就是逼美国表态,如果美国承认独岛是韩国的,根据条约美国就得承担与韩国一起保护独岛的义务。但美国对此装聋作哑。
历史上美国对独岛的态度是明确的。1951年,美国在《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签订的一个月前,由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正式发文通知韩国,通报独岛是日本领土。这就是所谓“腊斯克备忘录”,美国对韩国的态度是:这个岛已经在你手,如果还要闹个不休,就把备忘录公开。对日本的态度是,小闹我不参与,大闹到我联盟之外的国际场合,比如想通过联合国解决这个岛的归属,那不可以。
美国在韩、日两国间平衡着面子和里子,控制着矛盾的规模。但正如前文所分析,韩国是前沿,日本是支撑点,迫不得已时美国可以放弃韩国待形势有利再回来。厚薄各方心里是清楚的:从美国驻军规模、军事合作水平、反导系统部署先后以及其他国际战略场合,韩日两国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等方面看,在美国心中都是日本先于韩国。美国的表态可以长年模糊,但美国底线处的战略取舍并不含糊。
(水云间荐自《世界军事》2015年2月上)
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有句话:“朝鲜的地理位置就像是一把伸向日本心脏的短刀。”日本历史上遭遇大陆入侵必由朝鲜半岛,日本强盛后又必向朝鲜半岛出手。因此,半岛这把刀握在谁手上对日本至关重要。而同时,日本自己也在扮演伸向大陆前胸的利刃角色,它握在谁手对亚太乃至世界又具有决定作用。日本与朝韩围绕把控权不断博弈,既不想授人以柄,有时又不得不甘当借刀杀人的工具。在这种不断抓刀柄避刀锋的博弈中,日本与半岛两国都不敢奢望全胜或全身而退。
朝鲜半岛:伸向日本的短刀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朝鲜半岛对日本来说都太重要了。
短刀与桥梁。日本人所以会把朝鲜半岛视为伸向自己的“短刀”,最明确的原因应该是元帝国两次入侵他们时都以朝鲜为跳板。1274年,蒙古与高丽联军3万人、战船900艘进攻日本(日本史称“文永之役”)。1281年,蒙古东路军4万人、900艘船从朝鲜而来,江南军10万人,3500艘船从宁波而来(日本史称“弘安之役”)。这两次大战都几乎使日本面临灭顶之灾。但由于大风原因最终都是蒙古军队遭受失败。这在日本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神风”文化,使日本人形成了上天庇佑的自信,甚至直到二战将败,仍组织“神风”自杀袭击以图挽回败局。反过来看,时刻充满危机感的日本人也清楚,假如没有“神风”,日本可能早就屈居朝鲜之下。
另一方面,每当日本强盛,又都会借由朝鲜半岛向外扩张。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的说法是:朝鲜是日本“渡满的桥梁”。换言之,朝鲜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战略要道。日本历史上从朝鲜发难开始扩张不止一次:第一波是4世纪中叶,日本刚刚完成统一、略有规模,随即向朝鲜发动侵略,公元369年、391年、404年先后3次出兵侵朝,至公元563年被赶出朝鲜。第二波是丰臣秀吉1592年出兵朝鲜,一度进至平壤。当时丰臣秀吉曾有定都北京安置天皇,把诸将分封在天竺,自己坐镇宁波居中指挥天下的宏大而可笑的计划。直至侵略在中朝军民反击面前遇挫,1598年丰臣秀吉病亡,这一轮出兵才告终。第三波就是从甲午战争延绵至二战,日本从朝鲜、中国东北到半个中国,不断侵略扩张,在不义战争中走向失败。
从上述历史可见,对日本的大战略来说,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必争、必控、必极度关注朝鲜半岛。
独岛背后的怒火。独岛(日本称“竹岛”)不大,除了1953年韩国人夺岛这一暴力对抗外,韩日争端基本停留在外交打嘴仗层面。但争端迸发的火星少并不代表相安无事,独岛是韩日关系历史仇恨的缩影。日本意识到,韩国骨子里也许恨日本比朝鲜更多一些。
日本:横拦在朝鲜半岛面前的利刃
反过来,在朝鲜和韩国眼中,日本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扮演着伤害半岛两国、阻挠两国发展与统一的角色。前述日本历史上侵略战争对半岛两国的伤害虽然不同,但两国对日本侵略的观感与记忆是相似的。正如在中国,江南与塞北在日本侵略时期遭遇有异,但受害相同。而使半岛两国、同一民族心中愤懑的是,日本在朝鲜北南民族分裂中长期发挥了作用。
分裂的楔子。日本在半岛分裂为两国过程中的楔子作用发挥得很早。“三八线”作为政治界线,最早就是日本1896年为与俄国划分势力范围提出的。精于谋算的日本人提出这条线,肯定考虑了军事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这条线以后屡次被各大力量引用,最终经朝鲜战争用血与火刻画在地图上,至今让两侧民众无法骨肉团聚。日本历史上楔子作用的另一体现,是对半岛实施殖民统治时期推行了一套建都汉城的制度、法律、官僚体系。二战结束,1945年半岛上美军南来,苏军北来,美军像在日本本土一样沿用汉城治理体系,而苏军与朝鲜人民军所至之处进行了更彻底的民主改革。两套体系并立,为1948年半岛上两国并立、1950年半岛发生战争种下祸根。而在更加现实和直接的军事作用上,至今让朝鲜遗恨的是: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势如破竹,如果没有日本充当美军的反攻基地,朝鲜战争会是另一种局面,也许半岛早已统一。
朝鲜的眼中钉。日本作为美国战略前沿支点深为朝鲜所忌。日本加上日本海,形成一个包围弧和一个大扇面,把朝鲜拦在东北亚的一个角落。即使没有任何军事对垒,这种地缘形态也使得被包围在内的国家,在开展经贸、捕捞、开采、交通等各种活动处处受制于人。此外,自卫队的现代化程度是一流的,驻日美军虎视眈眈的威胁是近在眼前的,以目前的装备水平,美日军机、导弹对朝鲜发起行动几乎是瞬时的。每年美日军演活动在朝鲜身边耀武扬威,兵锋所指路人皆知。这种军事压力态势,自朝鲜战争以来60多年长期保持。中间虽有一些调整,朝鲜和日本出于外交战略考虑暂时互有走动,但整体军事部署局面始终是按剑张弓的。
韩国的坏盟友。对韩国来说,日本虽与韩国同在美国联盟体系内,但却是美国安全资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双重竞争者。从安全角度看,前沿部署往往是前轻后重,以免第一线被打破后整个作战体系全面崩溃。韩国不幸处于第一线。
韩国与日本的其他竞争关系,从直观上也可以看出来。两国都产汽车、手机、电器,都以影视剧、歌唱组合、武术(空手道、跆拳道)、饮食为载体来输出文化,都重视出口,都对工业原料和能源进口非常依赖……两国在很多领域太相似,太容易争夺同一人群、同一市场。2014年11月10日,中韩达成自贸协定,这意味着中日韩自贸谈判的三边进程中,韩国先与中国成交。随后于11月28日结束的三国自贸第6轮谈判,搁浅于日本。抛开其他因素,单看韩日两国的步调,人们发现微妙之处很多,如果再看两国在加入TPP谈判中的不同步伐,值得分析观想之处就更多。
美国压服下的双刀
半岛两国与日本这两把刀的“三国杀”状态,目前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的霸权压服。美国在塑造共同敌人和提供一定安全保护中,维系韩国与日本在自己身边,同时又要看紧三国,防止任何一个把自己卷进战火。
日本与朝韩的不战不和符合美国利益。日本在二戰期间挑战过美国在太平洋的霸权,双方互有血债。美国本应对日本进行彻底的清算和整顿,但冷战尤其是朝鲜战争使日本迅速由战败国变为其同盟国。这给日本留下对侵略战争反思不足的病根,不仅让亚洲受害国不放心,也让美国不放心。除以日美安保体系稳住或“镇住”日本外,日本与半岛两国的矛盾也能为美国所用。反过来,朝鲜发展核武等威胁对美国多少是个麻烦。美国把日本、韩国放在前面,给自己分担了一定的安全压力。
假如三国和气一团,甚至朝韩统一并与日本结成东北亚发展共同体,那美国不仅在这里无处立足,还多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假如朝韩大战,美国驻军必受伤亡,而且必须投入军力,不仅受牵制而且有可能卷入与中俄两个有核国家的复杂关系。假如韩日交火、关系闹僵,美国联盟体系压朝而遏中俄的威力就会大减。所以三国间“有矛盾可用、无明火要救”的状态,最符合美国利益。
如果只能选一国做盟友,美国会选日本。2014年4月,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根据《韩美相互防卫条约》,如果其他国家对独岛使用武力,美国有义务与韩国共同应对。这其实就是逼美国表态,如果美国承认独岛是韩国的,根据条约美国就得承担与韩国一起保护独岛的义务。但美国对此装聋作哑。
历史上美国对独岛的态度是明确的。1951年,美国在《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签订的一个月前,由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正式发文通知韩国,通报独岛是日本领土。这就是所谓“腊斯克备忘录”,美国对韩国的态度是:这个岛已经在你手,如果还要闹个不休,就把备忘录公开。对日本的态度是,小闹我不参与,大闹到我联盟之外的国际场合,比如想通过联合国解决这个岛的归属,那不可以。
美国在韩、日两国间平衡着面子和里子,控制着矛盾的规模。但正如前文所分析,韩国是前沿,日本是支撑点,迫不得已时美国可以放弃韩国待形势有利再回来。厚薄各方心里是清楚的:从美国驻军规模、军事合作水平、反导系统部署先后以及其他国际战略场合,韩日两国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等方面看,在美国心中都是日本先于韩国。美国的表态可以长年模糊,但美国底线处的战略取舍并不含糊。
(水云间荐自《世界军事》2015年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