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本文由当前热点引入着重于展现当前中国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的解决设想。
关键词:虎妈战歌 中国式教育 杨东平 孔子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7(C)-0000-00
2011年初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以一本《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举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社会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瞬间点燃了中国父母的教育激情,由于它对中国式教育的添砖加瓦而使全国陷入热烈的氛围之中。
什么是中国式教育?笔者认为他有这些特征:带有惩戒性的教育,严格的约束,按部就班,既定的成长轨迹,一切都掌握在家长手中。这大多是因为独生子女、“小升初”政策、择校竞争特别激烈乃至工作就业等等不得已而为之,虽对孩子心怀歉疚但仍一以贯之,理由亦是极为充分——为了你好!其实这也是中国父母内心深处的一份纠结。往上溯之,但凡书香之家的子弟自3、4岁起就要“发蒙”,逐渐的识字断文,那可是心性好玩的时候,只得由严父或家席先生的严厉让他们“静心”了;平常家庭的子弟对于私塾先生的戒尺那也是敬而远之的,落在手心那“啪”的一声足以让所有的孩子震撼!遵循父母、先生的尊尊教诲,走向已被精心规划好的成长之路。古今皆如此,能出此右者可不多!
中国式教育的目标没错——培养人才,但它却被一个古老而强大的价值观束缚不得挣脱——追求出人头地、望子成龙。几乎个个家庭均如此,于是乎又堆积出巨大的社会压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东平教授【1】在感叹“虎妈战歌”的悲哀时说过,【2】“‘打造优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如雷贯耳,‘24小时记下1000个英语单词’、对4岁幼儿的‘思维训练’等等铺天盖地,‘虎妈战歌’歌声嘹亮,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触目惊心”,一针见血。它如海啸般铺天盖地而来,任何敢于阻挡其者都将尸骨无存。难怪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时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一语道出了原因所在,【3】他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虽然它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但却是无法撼动的千万家长的信念,于是乎单纯追求学业,对孩子参加学业之外的活动、游戏、交友视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悲夫,被扭曲的成长!
叹息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就在眼前,面对此种现状如何解决?个人阅历局限,在此也是班门弄斧了。犹如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围绕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一样,在成长的路途上我们也应该让孩子们也就是“我”来主导,现代心理学和我们的生活经验都显示孩子的心靈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和丰富得多。所以“你”,为父为母者,乃至整个社会,请退居其次。你们的角色应该是:一个不辞辛劳的清道夫——我有问题时你来协助解决,重点在协助,为我提供方法、工具和指导意见,但别越俎代庖,可惜的是后一种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从而塑造出众多的“高分低能”;一个众多草案的规划者——你要注意倾听,根据我的特点来勾画未来并及时修正,毕竟你的阅历要更丰富些,对社会的脉络能更准确的把握,但这些仅仅是草案,你也只是提供者兼说明人,你决不应该是决策者,当然草案是多多益善,尽量避免出现“华山一条路”的现象;你是一个对我有信心的严厉的管理者,先要对我有信心别总认为我还是小孩子,其次在成长阶段我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不稳定、易受干扰、意志力差等),需要你来管着我,也就是“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但可别过界啰;最后,你也应该是个信念坚定的执行者,别被外界的迷惑给干扰了我们共同定下方向,那可不一定就是我想要的。作为“虎妈”蔡美儿其实早意识到这些了,【4】“中国读者可以从我的错误中(苛教)汲取教训。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父母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一开始,我对待索菲娅和露露同样严格,后来我发现我对露露更严格。于是,我同意她放弃小提琴改学网球。一旦孩子发现了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做父母的,就应该支持他们。”
下面再来谈谈“我”的问题,“我”凭什么来主导?先来看看这么两件事。【5】2010年9月,莉兹这个名字传遍世界。她是哈佛毕业生,虽然这并不稀有,但是作者的父母生前都吸毒,自己直到16岁还是个流浪女,虽然生活极其贫苦,但莉兹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莉兹17岁在夜校念了两年,完成高中学业,2000年获得《纽约时报》颁发的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这透出什么了呢?还是那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其实在中国早有一位教育界泰斗级人物做过如此总结了——孔子说过“立志有恒”。“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人生如此,学业更是如此。【6】北大出版社由吴恒祥写作的《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中有句话,“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是成功秘诀。所以家长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对我“志”的培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挫折教育、“放养模式”、“鸟笼教育”凡此种种尽可用上,但这些只是方法,更要关注双向交流,切切!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自然之友理事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2】“虎妈战歌”:中国教育的哀歌;杨东平教授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17dfb.html?tj=1
【3】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4/c_121115809.htm
【4】<<聪明妈妈经验谈>>第27期话题——《虎妈战歌》之我见
http://bbs.xfwed.com/thread-363572-1-1.html
【5】美国流浪女孩获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photo/society/detail_2010_09/29/2671102_0.shtml
【6】摘自《姑苏晚报》2011年3月8日第32版
关键词:虎妈战歌 中国式教育 杨东平 孔子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7(C)-0000-00
2011年初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以一本《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举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美国社会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瞬间点燃了中国父母的教育激情,由于它对中国式教育的添砖加瓦而使全国陷入热烈的氛围之中。
什么是中国式教育?笔者认为他有这些特征:带有惩戒性的教育,严格的约束,按部就班,既定的成长轨迹,一切都掌握在家长手中。这大多是因为独生子女、“小升初”政策、择校竞争特别激烈乃至工作就业等等不得已而为之,虽对孩子心怀歉疚但仍一以贯之,理由亦是极为充分——为了你好!其实这也是中国父母内心深处的一份纠结。往上溯之,但凡书香之家的子弟自3、4岁起就要“发蒙”,逐渐的识字断文,那可是心性好玩的时候,只得由严父或家席先生的严厉让他们“静心”了;平常家庭的子弟对于私塾先生的戒尺那也是敬而远之的,落在手心那“啪”的一声足以让所有的孩子震撼!遵循父母、先生的尊尊教诲,走向已被精心规划好的成长之路。古今皆如此,能出此右者可不多!
中国式教育的目标没错——培养人才,但它却被一个古老而强大的价值观束缚不得挣脱——追求出人头地、望子成龙。几乎个个家庭均如此,于是乎又堆积出巨大的社会压力,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东平教授【1】在感叹“虎妈战歌”的悲哀时说过,【2】“‘打造优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如雷贯耳,‘24小时记下1000个英语单词’、对4岁幼儿的‘思维训练’等等铺天盖地,‘虎妈战歌’歌声嘹亮,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触目惊心”,一针见血。它如海啸般铺天盖地而来,任何敢于阻挡其者都将尸骨无存。难怪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时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一语道出了原因所在,【3】他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虽然它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但却是无法撼动的千万家长的信念,于是乎单纯追求学业,对孩子参加学业之外的活动、游戏、交友视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悲夫,被扭曲的成长!
叹息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就在眼前,面对此种现状如何解决?个人阅历局限,在此也是班门弄斧了。犹如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围绕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一样,在成长的路途上我们也应该让孩子们也就是“我”来主导,现代心理学和我们的生活经验都显示孩子的心靈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和丰富得多。所以“你”,为父为母者,乃至整个社会,请退居其次。你们的角色应该是:一个不辞辛劳的清道夫——我有问题时你来协助解决,重点在协助,为我提供方法、工具和指导意见,但别越俎代庖,可惜的是后一种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从而塑造出众多的“高分低能”;一个众多草案的规划者——你要注意倾听,根据我的特点来勾画未来并及时修正,毕竟你的阅历要更丰富些,对社会的脉络能更准确的把握,但这些仅仅是草案,你也只是提供者兼说明人,你决不应该是决策者,当然草案是多多益善,尽量避免出现“华山一条路”的现象;你是一个对我有信心的严厉的管理者,先要对我有信心别总认为我还是小孩子,其次在成长阶段我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不稳定、易受干扰、意志力差等),需要你来管着我,也就是“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但可别过界啰;最后,你也应该是个信念坚定的执行者,别被外界的迷惑给干扰了我们共同定下方向,那可不一定就是我想要的。作为“虎妈”蔡美儿其实早意识到这些了,【4】“中国读者可以从我的错误中(苛教)汲取教训。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父母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一开始,我对待索菲娅和露露同样严格,后来我发现我对露露更严格。于是,我同意她放弃小提琴改学网球。一旦孩子发现了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做父母的,就应该支持他们。”
下面再来谈谈“我”的问题,“我”凭什么来主导?先来看看这么两件事。【5】2010年9月,莉兹这个名字传遍世界。她是哈佛毕业生,虽然这并不稀有,但是作者的父母生前都吸毒,自己直到16岁还是个流浪女,虽然生活极其贫苦,但莉兹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莉兹17岁在夜校念了两年,完成高中学业,2000年获得《纽约时报》颁发的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这透出什么了呢?还是那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其实在中国早有一位教育界泰斗级人物做过如此总结了——孔子说过“立志有恒”。“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人生如此,学业更是如此。【6】北大出版社由吴恒祥写作的《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中有句话,“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是成功秘诀。所以家长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对我“志”的培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挫折教育、“放养模式”、“鸟笼教育”凡此种种尽可用上,但这些只是方法,更要关注双向交流,切切!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自然之友理事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2】“虎妈战歌”:中国教育的哀歌;杨东平教授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17dfb.html?tj=1
【3】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2/24/c_121115809.htm
【4】<<聪明妈妈经验谈>>第27期话题——《虎妈战歌》之我见
http://bbs.xfwed.com/thread-363572-1-1.html
【5】美国流浪女孩获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photo/society/detail_2010_09/29/2671102_0.shtml
【6】摘自《姑苏晚报》2011年3月8日第3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