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层固化趋势看美国教育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孩子》是我读的哈佛大学罗伯特·帕特南教授的第二本书,之前的《独自打保龄球》讲的是,美国人民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孤岛”,大家越来越少联系,以往美国那种发达的社团主义,今天已经很少见。作者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新书的完整英文标题是“我们的孩子—处于危机中的美国梦”。罗伯特·帕特南在此书中告诉我们,美国社会不仅盛行“孤岛主义”,以往吸引全世界移民前往的美国梦,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美好。原因很简单,美国社会的阶层愈来愈固化,中上层社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资源支持,而底层孩子越来越难以获得这些资源。这种状况加剧了孩子出生时就存在的阶层差距,导致美国社会阶层差距越来越大。
  罗伯特·帕特南感慨,美国底层孩子不再像他儿时那样,有着多种社会支撑,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美国梦逐渐在褪色,处于危机中也不再是危言耸听。

多元视角下的阶层固化


  为了探讨美国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获资源的阶层差距,罗伯特·帕特南从家庭、学校、社区等角度,具体展开分析。
  在家庭教育这块,中产阶层家庭在对孩子的陪伴上舍得花时间,比如晚上给孩子讲故事、在晚餐中家庭成员对话时注重对孩子的教育等,总体上说来是致力于培养自主、独立、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下一代。而下层阶级父母则更注重孩子的服从,也很少注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差异,对孩子人格和思考能力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在学校层面,罗伯特·帕特南通过比较中产阶层子弟汇聚的特洛伊中学和底层孩子居多的圣安娜中学,说明孩子成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其实并不是学校条件,而更多是孩子原生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在章节开头,作者用了一张表格,显示两所中学教学资源的差别并不大,差别大的是学生的各种成绩。这背后原因即是中学“生源”群体的不同。
  随后,作者列举了中层阶层家庭和底层家庭的故事—他们的孩子分别在上述两所中学,最终得出结论:两所中学孩子成绩的差异,最终取决于“你的同学是谁”,这很重要。作者在章节最后指出,美国的学校目前已经成为“共鸣器”,即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从邻里社区角度,罗伯特·帕特南揭示,中产阶层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得到的社会资本,比如社会关系等,要远比底层家庭子女多得多。美国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在个人成长关键阶段,“弱关系”可能比“强关系”更有用。而章节中的故事显示,美国中产阶层家庭孩子获得的“弱关系”要远胜底层家庭孩子。他们父母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弱关系”。而底层家庭的孩子则感觉生活在“孤岛”中,孤立无援。
  作者在文中判断,美国的社会关系网正在“由外向内塌陷”;也就是说,美国人的社会关联越来越少,越来越退回到家庭中。这和作者在《独自打保龄球》中的观点是一致的。

对中国父母们的启示


  这本书是写美国阶层教育的差异,对我们认识美国教育和社会阶层流动,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对当下处于教育焦虑中的中国中产家庭,对有关部门制定教育政策避免贫困再生产等,也有启发意义。
  在孩子到底要不要去美国读中学,在国内如何选择孩子就读的学校,以及该如何培养孩子等问题上,中国中产家庭有着相似的焦虑和困惑。
  通过此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国的优质中学和中国的一样,学习压力很大,孩子在里面一样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国的中产家庭要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必须是去优质中学,而且,关键的关键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家庭背景。因为同学背后的家庭,在同学成长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学习风气。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国的中产家庭选择国内学校。笔者以前听朋友介绍,在孩子就读学校的选择上,生源很重要。就以笔者很多同事孩子去的小学—金陵小学为例,有朋友分析,里面老师和教学在南京市未必是最好,但里面很多都是南大老师家的孩子,南大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都很看重,因此该学校是孩子上学的比较好的选择。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从教育学角度讲,也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成长,学校只是一部分因素,更多是家庭教育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这本书给中国中产家庭教育的第二个启示,就是要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
  从哪些角度注重呢?除了中国家长都知道的金钱投入,给孩子报各种班之外,还需要投入时间陪伴,并且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注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注重启发,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孩子的服从只能体现在对一些文明底线的认识上,其他领域,更多要引导孩子去认识和思考。包括在孩子未来的大学专业和就业方向的选择上,家长更应给孩子多介绍他感兴趣方向的信息,让孩子在比较中去选择。

借鉴美国精英家庭教育


  书中美国精英家庭教育有两点,很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第一点,美国精英家庭经常会让孩子在14岁开始工作。用书里案例中一个精英家庭孩子的话讲,他内心里不愿意去打工,但是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工作的价值,对他的成长很有意义。中国家长里,很少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这么去做的。中国家长更多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不要管。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全面成长,他在这个领域的成长,往往会触动和推动其他领域的成长。在这一点上,触类旁通是有道理的。
  第二点,就是一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不愿意继承家庭产业,想選择消防员这个职业。他父亲就给了他当地消防队长的电话,并且要求孩子亲自打通这个电话,去了解消防员这个职业,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决定。还有一个精英家庭的孩子,想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他的父母随机安排他去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到底是否适合这个职业。
  这一点,对中国家长也很有借鉴意义。很多中国家长在给孩子选职业包括大学所读专业时,不是从孩子是否适合的角度,而是从社会收入和地位的角度,来给孩子选择。这样看起来没问题,但在实际过程中还会出现问题,尤其是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是否适合。而且,上述故事中,美国精英家长注重引导孩子自己去接触和认识社会、反思自我,这种方式也值得中国家长借鉴学习。
  对于有关部门来说,现在中央政府强调“精准扶贫”。其实,教育在“脱贫”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作用。而且,政府在带领民众“脱贫”过程中,更要注意避免贫困再生产。因为,父母精神和心理意义上的贫困,在子女教育中会有显现和影响。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引导民众脱贫,更要注重在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支持,包括对邻里社区关系的建设。
  相较于逐渐褪色的美国梦,中国梦在日趋闪亮。而从帕特南教授这本书中,我们仍可以学到很多。
其他文献
在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输掉9月4日的一场地方议会选举后,有德国媒体打出了这样的标题:“默克尔在一年内失去了德国人”。  对于已经连任三届德国总理的默克尔来说,在她本人的选区输掉一场选举,当然是一次挫折,然而,就此宣称她失去了德国人恐怕仍为时尚早。要确定地得出这一结论,还得看看更多的地方选举结果及其所释放的政治信号。  仅就德国媒体而言,如今对于默克尔的质疑声正在增加,受到质疑的不只是默克尔去年向难民
由于汽车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中国的特大城市均采用车牌摇号制来控制燃油车增长。很多消费者嫌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桩太少,但等新车到手,又不禁高呼“真香”,成为新能源车的忠实粉丝。  然而,“零排放”的纯电动力车及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真的那么“环保”吗?动力历史  早在带冷凝器的蒸汽机原型于1769年问世的同年,法国人屈尼奥(Cugnot)就设计出了世界第一台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在
蔡运磊  被智利放弃主办权的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刚刚在西班牙马德里落幕。宣布“退群”的美国因为2020年11月才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所以派出了政府代表团和国会代表团,继续参加这次气候变化谈判和会议。  在大会召开前夕,欧洲议会宣布欧盟进入“气候紧急状态”。据观测,最近几个冬天,北极气温上升了3.5℃~4℃;2018年3月,北极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11℃,遠超气候模型的预测值。  而英国乐施会的
罗素·布兰德(Russell Brand)是英国喜剧演员兼著名“革命动员家”,这位热衷参与政治活动,主张用革命取代投票来解决问题的艺人最近已经消停了不少,今年他试图透过自己的系列节目影响英国大选,结果未获成功,他已在8月正式宣布停播该节目。布兰德这一走,英国“最忧国忧民”艺人的位子就出现了空缺,还好,卷福适时出现了,看起来他很适合担任这一角色。  因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一角走红的本尼迪克特
蔡运磊  塑料現在可谓“网红词”,如塑料关系、塑料情谊、塑料夫妻情、塑料普通话等等,说明这个100多年前的发明,早已随着其特性与我们成为“密接者”了。  常见的塑料饭盒、咖啡杯等,其可承受开水温度的材料就是聚苯乙烯。调查显示,聚苯乙烯即便待在微生物丰富的群落里,4个月也才降解0.01%~3%。那么问题来了,大部分聚苯乙烯哪儿去了?它的其他小伙伴呢?  答案只有一个:不是被我们吃了,就是走在被我们吃
人类主要的古文明,多产生于北纬30度两边温带的河滨地带;欧洲的环地中海区,之所以会成长为迥异于四大农耕文明的海上商业文明圈,盖因古时航海技术不发达,海上贸易路线大致沿海岸线走,对岛屿、港湾的依赖度高,而地中海北部恰恰满足这些条件。  古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湖,其崩解后,地中海商业并未因中世纪的到来而长期衰退。若干个意大利海上城邦长袖善舞,让中世纪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但这些城邦终究逃脱不了地缘
2016年,昆虫学家和爱好者期待着一个特殊且笃定的时刻:深度为8英寸(20.32厘米)的土壤,连续四晚温度达到17摄氏度—很快,这一刻随着初夏来临。  一夜之间,异乎寻常的躁动充斥了北美。从纽约州、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到西弗吉尼亚和俄亥俄等地区,大批蝉破土而出,密度达到每英亩150万只。每一铲铁锹都能挖出数百枚蝉蛹,每一棵树上都攀附着数百只振翅鸣叫的蝉。那是一种压倒性的、不容置疑的声势。生命之歌 
3月24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一家农贸市场外,人们排队等候采购  精神科医师兼作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总结出人在身患绝症时的反应模式,它分为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伊·齐泽克认为,我们面对疫情也可能经历这五个情绪阶段。  事实上,这种基于个体情绪的分析忽略了,没有身患肺炎的人也会感染上恐慌的情绪反应。即使人们接受了疫情蔓延的事实,也不能完全消除恐慌。 
若论全宇宙销售范围最广的品牌,可口可乐当仁不让。虽然在其不长的历史里偶尔背上“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污名,但多数时候,可口可乐给世人的印象总是一个不问政治专心赚钱的清纯型土豪。除了提价总是落后CPI三五年外,还时不时搞点慈善给自己贴金,总算名利双收赢得个业界良心的好名声。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向“遵纪守法”的可口可乐最近因为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心的失误摊上了大事。主动认领低级失误  按照可口可乐公
郑嘉璐  最近重读了沈从文先生的《从文自传》,对他逃学的一段描述尤为印象深刻。  沈从文将逃学当作家常便饭,用尽各种理由搪塞学校,瞒过家长。他把书篓藏到破庙的佛像底下,两手空空地向各處跑去:或者去河里游泳、去田里捉蟋蟀,或者在市场上看人宰牛、卖货,哪怕被家里发现后挨一番痛打、饿上两顿也在所不惜。  今天看来,小沈从文的行径当然是“坏学生”的典型表现,可是,当他回忆起这段时光时却庆幸得很。在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