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按压与徒手按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比较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0525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机械按压和徒手按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效果的优劣.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需进行心肺复苏患者95例,按照按压方式,分为机械按压组(n=48),徒手按压组(n=47),收集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过程、复苏开始后5、15、30 min和结束复苏时的动脉、静脉血气分析,主要分析pH值、氧分压、细胞外碱剩余、实际碳酸氢根、乳酸、钙离子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SAS 9.4等分析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结果 机械按压组和徒手按压组患者在年龄、病因等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按压组和徒手按压组复苏时间分别为(22±14) min、(27±19) min,复苏成功率分别为81%、54%,住院时间分别为(37±16)d、(41 ±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归方面,机械按压组和徒手按压组分别痊愈17例、10例,存活21例、9例、死亡10例、2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机械按压组和徒手按压组肌钙蛋白Ⅰ分别为(4.1±2.0)ng/ml、(5.6±1.9) ng/ml,肌酸激酶同功酶MB分别为(31 ±15) U/L、(43 ±22)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徒手按压组在电除颤能量及除颤次数等指标明显高于机械按压组(均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压开始第5分钟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x2=65.0538,P <0.0001)、结束按压时的动脉血pH值(x2 =21.5779,P<0.0001),以及5%碳酸氢钠用量与复苏存活预后明显相关,机械按压组优于徒手按压组(x2=3.1421,P=0.0463).其他指标(氧分压、细胞外碱剩余、实际碳酸氢根、乳酸、钙离子)对两组病例预后影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按压效果优于徒手按压,能有效提高临床救治效果,通过本研究结果谨慎地推荐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
其他文献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基因的检测是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基石.目前临床中主要针对肺癌组织、脱落细胞以及液态活检标本开展检测工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40%~50%,膀胱痉挛是造成术后疼痛和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本文通过对76例膀胱造瘘患者,做好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中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发病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6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16例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患者作为观
Nanog是一个参与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转录因子,在多能细胞保持未分化状态的维持中起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Nanog基因在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发展过程中异常高表达.Nan
目的 分析对比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病例
血管形态发生是一个动态调节的形态变化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变化、小管的相互连接并最后形成血管网络.这个复杂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多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协调的信号通路.新的毛细血管的形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迁移、对齐的方式、增殖、管形成、分支、吻合和细胞间的连接及周边的基底膜的成熟.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tch信号通路中已知的或未知的基因密切相关.VEGF是血管开始
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现已发现,许多基因参与胸腺的发育,而转录因子FoXnl是最主要的因子,在胚胎发育、生物老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笔者对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的发育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住院治疗、出院后符合要求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由专业护士以定期家访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Cat)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与皮肤肿瘤、慢性炎症等多种皮肤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Cat在人类皮肤生理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集中于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