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的文人还是初次目睹
2002年黄永玉先生旅行过成都,从酒店住处电召我家先生流沙河,声称此地熟人不多,认识的人仅兄尔,请来一叙。流沙河遵命而去,晚上回家带回获赠的《水浒人物画册》一本。我和他灯下翻开一页页观瞻,那画笔下的李逵、宋江、吴用直到母夜叉孙二娘、没毛大虫牛二等,个个活脱生动,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扑面而来。我说:“古今人性相通,他这是以古人释今人嘛!”流沙河说:“黄先生画人情世故于纸上,与他早年只身漂泊江湖有关。此老乃天地间一精怪呵!”
2008年秋天,接黄先生从北京万荷堂家中寄来书信一封,书法、画作各一幅,使人惊喜过望。展开四尺画卷,见有宽袍大袖两士人,寒灯坐高馆,呈现老僧入定般的面部表情,冥思无言。唯有两人间的一方小桌上,燃一盏灯火红亮熠熠,打破了四周散发出来的浓阴重寒。画的上方,题有杜甫《赠卫八处士》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画面色调既冷寂又热烈,与画中人物于漠漠人世间冷暖相知的内心情感协调一致。
黄永玉与流沙河交往并不多,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一届诗歌集颁奖会上,流沙河第一次认识这位画家诗人。流沙河在回信中这样谈到他与黄永玉的交谊:
永玉黄大哥:你总是使我吃惊,算来聆听謦欬仅有两次,使我吃惊却有四回。第一回是25年前领了奖章下台坐在堂厢,我问奖章上两个v拼成w是何意思?你说w.c,随口而出,脸不带笑。真是庙堂下的老怪物,专长解构神圣。第二回是拜读杂感一篇,你说一副手套是办十个人的学习班。四川话说这个老几(家伙的意思)的肚皮太滥了,只有山精木魅才想得出来如此转弯入彀的比喻。第三次是前不久屏幕上见你在地上抱膝打滚。天哪,这样的文人我还是初次目睹,其放诞如阮成的巢饮和龟饮。我一辈子从未有过如此不仪之举。第四次是前日下午,拜读四尺横幅“共此灯烛光”的巨画,惊讶不忘旧雨。都什么年代了啊,还这样看重友情!小老弟我的灵魂如撞钟轰轰回响许久,久耽人伪,殊不料黄大哥有此一杵撞来,要想不吃惊岂可得乎……
老子正是这样活过来的
2008年11月初,深秋的北京依然艳阳高挂,天气温暖。我从千里之外的蜀地来到京郊万荷堂黄先生府上。客厅名“老子居”,好玩的命名。一个人关起门来在自己家里充“老子”,找点感觉,总是可以的吧!所以,当我在客厅里第一眼见到瘦小精悍的老头,嘴里含着烟斗步履稳健从里屋走出来时,我知道,这就是那位放达不拘的名士黄永玉先生了。寒暄过后,我奉上流沙河回赠的书籍、手书自撰对联一副:“天命难知须率性,人生易老要开心。”黄先生一边赏读一边呵呵笑出声来,恐怕他心里在想:老子正是这样活过来的。
黄先生思维敏捷,语言多机趣,聊起天来兴致颇高。他说,当今文化界中真正的读书人越来越少,炒得热闹的尽是假货,他们中间没有几个有本事的,而你家夫君不是。接着又问起四川5·12大地震事,我顺便向他讲起网上流传的某人为地震填一首词“江城子”,其中有“纵做鬼也幸福……盼墳前,有屏幕,看奥运,齐欢呼!”之句,黄先生听后笑骂曰:“这简直太卑鄙了嘛!”然后他接着说,我也背一首诗与你听听。有一年某诗人随团去法国出席一个中法文化交流的宴会,第一次吃到洋菜品“沙拉”,兴奋之余当场赋诗一首:“一只玻璃杯亮晶晶,盛有蔬菜绿油油,不炒、不煮也不焖,加上奶油,这就叫沙拉。”这80多岁的黄老头只是摇头晃脑地对着我念,将此味如嚼蜡的弱智诗随口背诵得抑扬顿挫,他却不笑。
我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
天赋才人,黄永玉手中有两支笔,除画笔外,他的文笔也是自成一家的。读他的文字,叫你知道深刻并不需要华丽的词汇,简单的比喻,更让人心动。黄先生的文字修炼到如此功夫,你叫他怎样看得起当下那些雷鸣的瓦缶?他对我说:“我本来是画画的,写作并不是我的专项,但看到当今市场上流行的什么文化散文之类的东西,浅薄浮泛、言不及义,还有一种类似于翻译体的文字表述,疙里疙瘩就像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的中文,难读得很!与其如此,还不如由我来写文。”
一个有着丰富人生历练的文化人,佯狂佯狷立世做人,一切都了然于心。曾有记者在访谈中提到他乐观进取的精神、放诞不羁的生活态度,黄先生却严肃而诚实地回答道:“剖开胸膛,尽是创伤”,“我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黄先生在自己的书中,曾引用塞林格《麦田守望者》的一句话:“聪明的人为真理屈辱地活着,蠢人才为真理而牺牲自己。”难怪他能在自己的“老子居”里活得洒脱且顽健,真乃气度有容之人。
时至中午,感主人盛情,我陪黄先生在万荷堂共进午餐。有人感于万荷堂中生机盎然,问黄先生:“你这里有许多荷花,养了很多鱼呵鹅呵狗呵,你是否很热爱生命?”黄先生淡然回答道:“我不想把这些很自然的喜爱付诸生命、意义这类大而空的概念,我只是喜欢。世界上的好多事不能一起床就讲意义,这样很累。其实就是过日子嘛!”
2002年黄永玉先生旅行过成都,从酒店住处电召我家先生流沙河,声称此地熟人不多,认识的人仅兄尔,请来一叙。流沙河遵命而去,晚上回家带回获赠的《水浒人物画册》一本。我和他灯下翻开一页页观瞻,那画笔下的李逵、宋江、吴用直到母夜叉孙二娘、没毛大虫牛二等,个个活脱生动,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扑面而来。我说:“古今人性相通,他这是以古人释今人嘛!”流沙河说:“黄先生画人情世故于纸上,与他早年只身漂泊江湖有关。此老乃天地间一精怪呵!”
2008年秋天,接黄先生从北京万荷堂家中寄来书信一封,书法、画作各一幅,使人惊喜过望。展开四尺画卷,见有宽袍大袖两士人,寒灯坐高馆,呈现老僧入定般的面部表情,冥思无言。唯有两人间的一方小桌上,燃一盏灯火红亮熠熠,打破了四周散发出来的浓阴重寒。画的上方,题有杜甫《赠卫八处士》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画面色调既冷寂又热烈,与画中人物于漠漠人世间冷暖相知的内心情感协调一致。
黄永玉与流沙河交往并不多,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一届诗歌集颁奖会上,流沙河第一次认识这位画家诗人。流沙河在回信中这样谈到他与黄永玉的交谊:
永玉黄大哥:你总是使我吃惊,算来聆听謦欬仅有两次,使我吃惊却有四回。第一回是25年前领了奖章下台坐在堂厢,我问奖章上两个v拼成w是何意思?你说w.c,随口而出,脸不带笑。真是庙堂下的老怪物,专长解构神圣。第二回是拜读杂感一篇,你说一副手套是办十个人的学习班。四川话说这个老几(家伙的意思)的肚皮太滥了,只有山精木魅才想得出来如此转弯入彀的比喻。第三次是前不久屏幕上见你在地上抱膝打滚。天哪,这样的文人我还是初次目睹,其放诞如阮成的巢饮和龟饮。我一辈子从未有过如此不仪之举。第四次是前日下午,拜读四尺横幅“共此灯烛光”的巨画,惊讶不忘旧雨。都什么年代了啊,还这样看重友情!小老弟我的灵魂如撞钟轰轰回响许久,久耽人伪,殊不料黄大哥有此一杵撞来,要想不吃惊岂可得乎……
老子正是这样活过来的
2008年11月初,深秋的北京依然艳阳高挂,天气温暖。我从千里之外的蜀地来到京郊万荷堂黄先生府上。客厅名“老子居”,好玩的命名。一个人关起门来在自己家里充“老子”,找点感觉,总是可以的吧!所以,当我在客厅里第一眼见到瘦小精悍的老头,嘴里含着烟斗步履稳健从里屋走出来时,我知道,这就是那位放达不拘的名士黄永玉先生了。寒暄过后,我奉上流沙河回赠的书籍、手书自撰对联一副:“天命难知须率性,人生易老要开心。”黄先生一边赏读一边呵呵笑出声来,恐怕他心里在想:老子正是这样活过来的。
黄先生思维敏捷,语言多机趣,聊起天来兴致颇高。他说,当今文化界中真正的读书人越来越少,炒得热闹的尽是假货,他们中间没有几个有本事的,而你家夫君不是。接着又问起四川5·12大地震事,我顺便向他讲起网上流传的某人为地震填一首词“江城子”,其中有“纵做鬼也幸福……盼墳前,有屏幕,看奥运,齐欢呼!”之句,黄先生听后笑骂曰:“这简直太卑鄙了嘛!”然后他接着说,我也背一首诗与你听听。有一年某诗人随团去法国出席一个中法文化交流的宴会,第一次吃到洋菜品“沙拉”,兴奋之余当场赋诗一首:“一只玻璃杯亮晶晶,盛有蔬菜绿油油,不炒、不煮也不焖,加上奶油,这就叫沙拉。”这80多岁的黄老头只是摇头晃脑地对着我念,将此味如嚼蜡的弱智诗随口背诵得抑扬顿挫,他却不笑。
我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
天赋才人,黄永玉手中有两支笔,除画笔外,他的文笔也是自成一家的。读他的文字,叫你知道深刻并不需要华丽的词汇,简单的比喻,更让人心动。黄先生的文字修炼到如此功夫,你叫他怎样看得起当下那些雷鸣的瓦缶?他对我说:“我本来是画画的,写作并不是我的专项,但看到当今市场上流行的什么文化散文之类的东西,浅薄浮泛、言不及义,还有一种类似于翻译体的文字表述,疙里疙瘩就像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的中文,难读得很!与其如此,还不如由我来写文。”
一个有着丰富人生历练的文化人,佯狂佯狷立世做人,一切都了然于心。曾有记者在访谈中提到他乐观进取的精神、放诞不羁的生活态度,黄先生却严肃而诚实地回答道:“剖开胸膛,尽是创伤”,“我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黄先生在自己的书中,曾引用塞林格《麦田守望者》的一句话:“聪明的人为真理屈辱地活着,蠢人才为真理而牺牲自己。”难怪他能在自己的“老子居”里活得洒脱且顽健,真乃气度有容之人。
时至中午,感主人盛情,我陪黄先生在万荷堂共进午餐。有人感于万荷堂中生机盎然,问黄先生:“你这里有许多荷花,养了很多鱼呵鹅呵狗呵,你是否很热爱生命?”黄先生淡然回答道:“我不想把这些很自然的喜爱付诸生命、意义这类大而空的概念,我只是喜欢。世界上的好多事不能一起床就讲意义,这样很累。其实就是过日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