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囿于教师之间教学协作不够,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等原因,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中职旅游专业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合理设置课程与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制定多样化评价标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旅游行业培养优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提升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讲究“教学做合一”[1],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但是目前还没有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没有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手段去引领他们,“以实践为导向”的模式沦为空谈,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操作能力偏低。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认真教、学生仔细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与现有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强势推进、学生发展形势多样等存在脱节,导致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知识“学过忘”、技能“欠掌握”[2]。总体来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模式陈旧单一,是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现在的学生,为未来服务”这一发展理念。职业教育应该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学生的培养上,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不同,造成个体差异比较大,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不同学生的分层评价标准,导致两极分化。如何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使每名学生均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真正得到激励,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深思。寻找出一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真正实现中职旅游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些学生一开始对专业学习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兴趣,学习也较为主动,但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把专业课当成一般文化课来教授,用分数这一把“尺”来衡量所有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升与专业的发展,制约了学生自身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是一种毫无快乐的呆板、单调的教育,面对的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全是刻板、压抑和苦涩的感受,难道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专业知识吗?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消失殆尽的。
二、中職旅游专业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师之间教学协作不够
教研组往往成为学校工作任务安排的“传声筒”和“反应器”,其教学研究功能被弱化、异化,旅游等专业的教研组也是如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得不“各自为战”,每名教师单独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虽然这样能够体现教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导致教师协作不够,不能博采众长,难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如讲授“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师需要实践中的例子,最好是来自身边实际发生的例子,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如果能把实践教学中的实例引入教学,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文化”“现代饭店管理”等众多专业性极强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相当部分是“高职压缩版”。一方面,虽有着旅游“大专业”的“共性”,但缺少中职校的“个性”。另一方面,这些课程在设置时,对人才培养层面的定位较为模糊,不够精准,与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线骨干+基层管理”的定位衔接性不强,未能贴近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实际。导致中职旅游专业的职校生由于受当前课程体系的限制,在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体现不出中等职业学校的“中等”,课程设置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造成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各自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涉及到多媒体课件辅助和参与教学的功能应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由于教学路径依赖和教师惰性等原因,大多教师虽能采用PPT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掌握并能熟练使用移动APP等进行即时网络辅助教学的教师还不多,专业教学的整体效益不高。
三、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提升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吸引力”,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由之路。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其职能是服务社会,服务广大群众。作为“窗口”行业,直观的服务、优雅的表现,无疑是学生上岗必备。在教师的教学中,要将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与平时教学有机统一、科学统筹。一方面,要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的自我教学素养和课堂把控能力,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要贴近学生,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效情境,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把教师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合理设置课程与教材
2020年春节期间,徐峥导演的《囧妈》,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播放,作为一部贺岁片还是比较成功的。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往往会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变成“精品”,让学生流连忘返,那就要看我们如何巧设内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有一句话“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这句话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剖析可谓是一针见血。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五个主要问题,即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传统且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教学设计意识、师生互动少、评价方式不科学等,提出“课堂革命”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知识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社会实践和实际运用。一方面,专业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既要符合旅游专业教学大纲的设置,更要结合当下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的把控与安排上,要能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容既要“实”,也要“新”,更要“有用”,要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与专业技能的掌握,让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用”“够用”“好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专业课有别于文化基础课,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深深感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僅要围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来确立,贴近学生的未来[3]。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围绕旅游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的三条主线开展,要以学生的实际掌握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专业学习的愉悦为抓手,“宽基础、多方向”,让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接地气”。教师要加强专业课堂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和工作场景,努力创设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专业模拟教学情境,做到理实一体,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凸显旅游专业的“职业性”特点,也要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4]。
(四)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职校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发展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评价中,一定要秉承围绕学生终身发展这一理念,来确立评价的标准和策略。循循善诱,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此,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有效、多样的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日常教育教学评价,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知历程,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标准,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对待部分在专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评价标准可适当降低,注重平时课堂和实习、实训、工学结合中的综合表现,可以将平时分数占的比重提高些,理论考试可选较易的试题,使其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适当提高评价标准,激励其自觉寻找差距,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多元的评价标准,从各个层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4]。
(五)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师们汇聚众智,将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共同研究教学,也就是说,需要加强紧密型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而非教师单打独斗。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旅游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要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工作指向,以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现状及未来愿景,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结合中职校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2]。
第二,要突出专业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从教诊改入手,推进课程开发、教材打造、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2]。
第三,要以学生职业能力本位培养为工作内核,以当前旅游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本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要对当前课程设置中相关课程进行重组,更要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当前旅游业的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先进技术等及时转化为平时的教学实践,充分运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将这些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教授给学生[5]。
第四,要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在实习实训、专业建设、师资培养,顶岗实习、市场调研、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第五,要以国家和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据,以旅游行业执业人员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为母版,规划和组织校级技能比赛,选拔优秀师生参加江苏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技能大赛,以赛促建,切实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
第六,团队建设要充分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原则,不断深化工作机制,严格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要求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和验收,积极申报省级、市级品牌专业和专业群。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即将面临工作岗位的实践与挑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作为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出旅游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 旅游科学,2009(1):67-73.
[2]于春雨.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状况的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3):193.
[3]于苏杰.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育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217.
[4]马萍,秦玉蓓.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2):25-26.
[5]武传表,于佳,万绍娟.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62-64.
[责任编辑 刘素萍]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提升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讲究“教学做合一”[1],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但是目前还没有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没有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手段去引领他们,“以实践为导向”的模式沦为空谈,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操作能力偏低。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认真教、学生仔细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与现有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强势推进、学生发展形势多样等存在脱节,导致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知识“学过忘”、技能“欠掌握”[2]。总体来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模式陈旧单一,是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用明天的技术,培养现在的学生,为未来服务”这一发展理念。职业教育应该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学生的培养上,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基础、个性特点等不同,造成个体差异比较大,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不同学生的分层评价标准,导致两极分化。如何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使每名学生均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真正得到激励,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深思。寻找出一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真正实现中职旅游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些学生一开始对专业学习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兴趣,学习也较为主动,但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把专业课当成一般文化课来教授,用分数这一把“尺”来衡量所有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升与专业的发展,制约了学生自身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是一种毫无快乐的呆板、单调的教育,面对的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全是刻板、压抑和苦涩的感受,难道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专业知识吗?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消失殆尽的。
二、中職旅游专业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师之间教学协作不够
教研组往往成为学校工作任务安排的“传声筒”和“反应器”,其教学研究功能被弱化、异化,旅游等专业的教研组也是如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得不“各自为战”,每名教师单独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虽然这样能够体现教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导致教师协作不够,不能博采众长,难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如讲授“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师需要实践中的例子,最好是来自身边实际发生的例子,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如果能把实践教学中的实例引入教学,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文化”“现代饭店管理”等众多专业性极强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相当部分是“高职压缩版”。一方面,虽有着旅游“大专业”的“共性”,但缺少中职校的“个性”。另一方面,这些课程在设置时,对人才培养层面的定位较为模糊,不够精准,与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线骨干+基层管理”的定位衔接性不强,未能贴近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实际。导致中职旅游专业的职校生由于受当前课程体系的限制,在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体现不出中等职业学校的“中等”,课程设置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造成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让师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各自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涉及到多媒体课件辅助和参与教学的功能应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由于教学路径依赖和教师惰性等原因,大多教师虽能采用PPT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掌握并能熟练使用移动APP等进行即时网络辅助教学的教师还不多,专业教学的整体效益不高。
三、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策略提升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吸引力”,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由之路。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其职能是服务社会,服务广大群众。作为“窗口”行业,直观的服务、优雅的表现,无疑是学生上岗必备。在教师的教学中,要将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与平时教学有机统一、科学统筹。一方面,要不断增强专业教师的自我教学素养和课堂把控能力,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要贴近学生,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真挚的情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有效情境,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把教师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合理设置课程与教材
2020年春节期间,徐峥导演的《囧妈》,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播放,作为一部贺岁片还是比较成功的。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往往会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变成“精品”,让学生流连忘返,那就要看我们如何巧设内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有一句话“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这句话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剖析可谓是一针见血。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五个主要问题,即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传统且呈现方式单调、缺乏教学设计意识、师生互动少、评价方式不科学等,提出“课堂革命”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知识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社会实践和实际运用。一方面,专业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既要符合旅游专业教学大纲的设置,更要结合当下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的把控与安排上,要能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容既要“实”,也要“新”,更要“有用”,要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与专业技能的掌握,让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用”“够用”“好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专业课有别于文化基础课,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深深感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僅要围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来确立,贴近学生的未来[3]。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围绕旅游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的三条主线开展,要以学生的实际掌握以及如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专业学习的愉悦为抓手,“宽基础、多方向”,让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接地气”。教师要加强专业课堂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和工作场景,努力创设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专业模拟教学情境,做到理实一体,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凸显旅游专业的“职业性”特点,也要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4]。
(四)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职校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发展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评价中,一定要秉承围绕学生终身发展这一理念,来确立评价的标准和策略。循循善诱,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此,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有效、多样的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日常教育教学评价,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知历程,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标准,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对待部分在专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评价标准可适当降低,注重平时课堂和实习、实训、工学结合中的综合表现,可以将平时分数占的比重提高些,理论考试可选较易的试题,使其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适当提高评价标准,激励其自觉寻找差距,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多元的评价标准,从各个层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4]。
(五)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师们汇聚众智,将教学看成一个“整体”,共同研究教学,也就是说,需要加强紧密型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而非教师单打独斗。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旅游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要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工作指向,以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现状及未来愿景,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结合中职校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2]。
第二,要突出专业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从教诊改入手,推进课程开发、教材打造、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2]。
第三,要以学生职业能力本位培养为工作内核,以当前旅游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本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要对当前课程设置中相关课程进行重组,更要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当前旅游业的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先进技术等及时转化为平时的教学实践,充分运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将这些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教授给学生[5]。
第四,要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在实习实训、专业建设、师资培养,顶岗实习、市场调研、共建产业学院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第五,要以国家和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据,以旅游行业执业人员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为母版,规划和组织校级技能比赛,选拔优秀师生参加江苏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技能大赛,以赛促建,切实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
第六,团队建设要充分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原则,不断深化工作机制,严格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要求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和验收,积极申报省级、市级品牌专业和专业群。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即将面临工作岗位的实践与挑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是对“人”的全面培养。作为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出旅游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国新.我国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述评[J]. 旅游科学,2009(1):67-73.
[2]于春雨.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状况的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3):193.
[3]于苏杰.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育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217.
[4]马萍,秦玉蓓.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2):25-26.
[5]武传表,于佳,万绍娟.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62-64.
[责任编辑 刘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