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山地,有很多知名规划建筑学者指出中国的出路在山地。在西南地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山地丘陵地带。如何在坡地规划建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同时,随着园林设计和园艺学的发展,植物景观的作用及景观意义倍受重视。植物景观设计专业同建筑等设计专业一样,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场地规划也成了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坡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坡地建筑 坡地景观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地形设计处理
小区建设与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密切相关,本规划尽量利用基地自身的高差关系,同时采用车行步行系统,在高差较大的地方设置台阶、踏步、小径以缩短行程,方便出行。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既避免了大的土方工程量,又使建筑群体之间起伏有致,形成一种与山体背景相协调的天际轮廓线。竖向设计以甲方提供的地形图为依据,地块内地势西低东高,将景观轴线及功能区设置充分结合,广场结合地势设计台阶,水体也以依照地势形成流动,使景观不仅平面多变,在空问上也更活泼可亲。车道依势设置,并考虑地下停车场与地势的结合,避免大量开挖,减少土方量。
二、坡地的类型
1、凸地形
诺曼K.布思这样定义凸地形:“凸地形的表达方式是以环行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凸地形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作为景观中的一个正向点,凸地形具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和功能。凸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尤其当其他较矮小、更具中性特征的元素环绕它时,这种效果更能体现出来。(图1)凸面地形的另一个特点是,处于凸地形顶部的人,会自然地感到一种外向性,视角是全向性的,不像平地形成的水平的开敞视线,如图2。根据其高度和坡度陡峭,可以在低处找到一被观赏点,吸引视线向外和鸟瞰。由此可见,凸面地形通常是绝佳的观景点,如图3,基于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说凸地形也是最佳的建筑场所。
图 1凸地形限制的空间
图2平地的水平开敞空间
图3凸地形的外向视野
2、山脊
山脊是山地中线状的高地,两侧是下降的坡,如图4 山脊地与凸面地形相类似。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可以说,脊地就是凸面地形的“深化”的变体。脊地另一特点和作用是,它通常充当分隔物。脊地作为一个空间的边缘,犹如一道墙体将各个空间或谷地分隔开来 脊地像凸地形一样可提供一个外倾于周围景观的至高点,同时,它还具有导向性和动势感。沿脊线有许多视野供给点,它的导向性和流动感可被用来转换视线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位置,或将视线引向某一特殊焦点。所以脊地终点景观的视野效果最佳,这些视野点以及视野的终点使这些地点成为理想的建筑点,如图5
从功能角度而言,山脊应该说是大小道路,以及其它涉及流动要素的理想场所。因此,道路、停车场以及住宅,均以线状形式沿山脊线布局。同时,建筑物处于脊顶及沿山脚线边缘时,必须相应做到长而宽,这样的话构筑物(房屋、停车场等)才能与山脊地形在视觉上相融合。此外,这些场所所处的位置具有外向的视野和易于排水的优点。
图 4山脊模型图
图 5山脊的空间属性
3、凹地形
凹地形在景观中可被称之为碗状洼地,通常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起到不受外界侵犯的作用。凹面地形乃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大多数活动可以在其中进行。在凹地形中,空间制约的程度取决于周围坡度的陡峭和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如图6
图6凹地形的空间属性
凹面地形可以将处于该空间中任何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心或底部。同时,由于凹地形具有封闭性和内倾性,使它成为理想的天然舞台,人们可从该空间的四周斜坡上观者到地面上的表演。因此,那些露天剧场或其它涉及到观众观看的类似结构,一般都修建在有斜坡的地面上,或自然形成的洼地形之中。
凹地形除上述特点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特点。低凹的地形可以避风,另外,它也像一个太阳取暖器,由于阳光直接照射到其斜坡而使地形内的温度升高,它与同一地区内的其它地形相比更暖和,更少风沙,可以说这种情况下,凹地形是一个宜人的小气候区。不过,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地势低,易聚水,比较潮湿。其实,凹面地形本身就是一个排水区,具有蓄水功能,可以做一个永久性的湖泊、水池,或者一个暴雨之后暂时用来蓄水的容器。
4、谷地
谷地是线状低凹的凹地,可分为谷底和谷坡。谷地综合了凹面地形和脊地的地形特点,与凹面地形相似,谷地在景观中也是一个低地,具有实空间的功能,它也与脊地相似,也呈线性,具有方向性。(图7)
图7谷地的空间属性
由于谷地是一个低地,而且相对平坦,因此可进行任何活动。谷地与脊地在活动上的差别在于谷地属于典型的生态和水文敏感的地域,它常伴有小溪、河流以及相应的泛滥区,土地肥沃,是水陆生态的交界地。因此,在进行建设活动时,最好把建筑、道路等安排在谷坡或脊地,对谷地主要是进行保护。在谷坡进行建设时,建筑结合其它设计要素一般也应呈线状、以便协调地面的坡度以及体现谷地的方向特性。
5、边坡
边坡主要是指城市中,由于构筑物、道路和山体护坡等需要,对原有地貌改造较大,或者破坏了原有地貌肌理的坡地环境,它们大多位于城市和自然环境结合的区域,也是人对环境的使用和环境现有特征保护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其范围比较广,包括城市道路与广场、车站、港口、边岸等难以利用的区域。
三、坡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1、凸地形植物景观
通过前面对地形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凸地形的几个主要特点:作为景观中的焦点或具备支配地位;凸地形的顶部是绝佳的观赏点及建筑场所。作者认为,在对凸地形进行植物营造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植物与地形结合后形成的天际线;根据景观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凸地形突出或者弱化;地形顶部有建筑时,注意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森林树冠的立面轮廓在天际上的投影线,就是林冠线。针叶林的林冠線奔腾屈曲,犹如山岳的轮廓;阔叶林的林冠线则线条平和、柔顺,犹如土山与地形的起伏。在凸地形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还应考虑与地形的组合效果,利用植物强化地形,而起伏的地形也丰富了林冠线。利用树木作为焦点时,应该选择冠大荫浓、寿命长,体型端庄姿态优美,开花时繁茂且色泽鲜艳的植物,此时,其他配景植物应该选择相对低矮的种类,用于衬托主景。利用小品或建筑来突出焦点效果时,要注意植物与他们之间的搭配,用植物做他们的背景,使得整个景观和谐统一。
2、山脊植物景观
山脊类似于凸地形,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呈线性,沿脊线有多个视野点,视野点的终端视觉效果最佳;脊线具有导向性与流动性,是道路和建筑分布的最佳点;脊地分割空间或谷地。脊地这些特征表明,它是道路、景点及建筑的主要分布地,所以对脊地要进行景观林的重点打造。
脊地是道路主要分布点,在道路两侧应该选用强调性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形成带状或株间混交植物群落景观,顺应道路的流動性,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道路还可以与花坛、跌水等自然要素组织空间,再结合其自身迁回曲折的特点,能形成丰富的环境,使步行空间充满自然情趣,做到步移景异;在重点景点,树种配置以混交林为主,形成块状或带状阔叶混交,乔灌混交林、复层林,强化色彩和形态的多样性,并提倡多树种造林,丰富树种的多样性;在建筑点,应该根据建筑的特色、形状、色彩、质地等因素来选择植物,或用高大的乔木作为建筑的背景衬托建筑,或用植物使建筑与其它景观要素联系,或用植物来纠正和装饰建筑;在一般景区,应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营造色调一致的植物群落景观,作为主景的背景。此外,山脊的流动性及导向性决定了道路及建筑布置其上时应该顺应山脊的走向,不规则及多方向的布局与山脊是不相适宜的,所以植物形成的带状、块状、色块等也应该顺应这种走向,这样才能使各要素在视觉土相融合。
3、凹地形植物景观
可以说凹地形的特征与凸地形正好相反,凹地形具有以下特征:空间具有内向性,封闭感、私密感;其中心和底部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可以作为观赏舞台;就气候来说,凹地形暖和、少风沙,但是由于低洼,所以比较潮湿。
在对凹地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看此处凹地形是如何应用的。在复杂地形中,通常会存在山地的凹谷,可以顺应山势,利用植物进行填充,使得整个山体的线条更加优美、饱满。
4、边坡植物景观
边坡植物景观既是工程的一部分,又含有诸多自然景观要素,它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有机与无机的结合。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边坡植物景观要满足交通安全、生态防护等多重功能,既有工程意义,又涵盖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和民俗等内容,因此,边坡植物景观既有功能性、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艺术性。边坡植物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实际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坡度、地质类型等要素来进行。
就边坡植物而言,边坡绿化主要考虑树种选择以及绿化方法。在树种选择方面,坡地的朝向决定着所选树种对温度和光照的喜好;土层厚度、坡度与坡地成因,决定着乔、灌、草的应用与否及如何配置;坡地所处位置以及受人为影响的多少也是树种选择的依据,例如道路两侧的边坡要选择耐污染,防噪音的树种。就绿化方法来说,主要是考虑边坡稳定的一些工程措施,这些方法也很多。
结语:
坡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是一个长久存在而又崭新的课题。从园林产生之初,地形与园林中其它要素的结合就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在坡地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把植物看作一个动态的要素,坡地的地形看成一个静止的要素,用植物这个动态的元素去适应地形。从环境要素、功能分布、空间组织、视觉效果、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深入论述坡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秩序。
参考文献:
[1] 国嘉.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D].2006.
[2] 杜曼.山地景观空间设计探析[D].2008.
[3]李向北.陈明浩.山地景观建设方法浅析.山西建筑[J].2009 ,35 (8):20-21.
关键词:坡地建筑 坡地景观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地形设计处理
小区建设与基地的地形、地貌、地物密切相关,本规划尽量利用基地自身的高差关系,同时采用车行步行系统,在高差较大的地方设置台阶、踏步、小径以缩短行程,方便出行。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既避免了大的土方工程量,又使建筑群体之间起伏有致,形成一种与山体背景相协调的天际轮廓线。竖向设计以甲方提供的地形图为依据,地块内地势西低东高,将景观轴线及功能区设置充分结合,广场结合地势设计台阶,水体也以依照地势形成流动,使景观不仅平面多变,在空问上也更活泼可亲。车道依势设置,并考虑地下停车场与地势的结合,避免大量开挖,减少土方量。
二、坡地的类型
1、凸地形
诺曼K.布思这样定义凸地形:“凸地形的表达方式是以环行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凸地形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作为景观中的一个正向点,凸地形具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和功能。凸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尤其当其他较矮小、更具中性特征的元素环绕它时,这种效果更能体现出来。(图1)凸面地形的另一个特点是,处于凸地形顶部的人,会自然地感到一种外向性,视角是全向性的,不像平地形成的水平的开敞视线,如图2。根据其高度和坡度陡峭,可以在低处找到一被观赏点,吸引视线向外和鸟瞰。由此可见,凸面地形通常是绝佳的观景点,如图3,基于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说凸地形也是最佳的建筑场所。
图 1凸地形限制的空间
图2平地的水平开敞空间
图3凸地形的外向视野
2、山脊
山脊是山地中线状的高地,两侧是下降的坡,如图4 山脊地与凸面地形相类似。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可以说,脊地就是凸面地形的“深化”的变体。脊地另一特点和作用是,它通常充当分隔物。脊地作为一个空间的边缘,犹如一道墙体将各个空间或谷地分隔开来 脊地像凸地形一样可提供一个外倾于周围景观的至高点,同时,它还具有导向性和动势感。沿脊线有许多视野供给点,它的导向性和流动感可被用来转换视线在一系列空间中的位置,或将视线引向某一特殊焦点。所以脊地终点景观的视野效果最佳,这些视野点以及视野的终点使这些地点成为理想的建筑点,如图5
从功能角度而言,山脊应该说是大小道路,以及其它涉及流动要素的理想场所。因此,道路、停车场以及住宅,均以线状形式沿山脊线布局。同时,建筑物处于脊顶及沿山脚线边缘时,必须相应做到长而宽,这样的话构筑物(房屋、停车场等)才能与山脊地形在视觉上相融合。此外,这些场所所处的位置具有外向的视野和易于排水的优点。
图 4山脊模型图
图 5山脊的空间属性
3、凹地形
凹地形在景观中可被称之为碗状洼地,通常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起到不受外界侵犯的作用。凹面地形乃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大多数活动可以在其中进行。在凹地形中,空间制约的程度取决于周围坡度的陡峭和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如图6
图6凹地形的空间属性
凹面地形可以将处于该空间中任何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心或底部。同时,由于凹地形具有封闭性和内倾性,使它成为理想的天然舞台,人们可从该空间的四周斜坡上观者到地面上的表演。因此,那些露天剧场或其它涉及到观众观看的类似结构,一般都修建在有斜坡的地面上,或自然形成的洼地形之中。
凹地形除上述特点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特点。低凹的地形可以避风,另外,它也像一个太阳取暖器,由于阳光直接照射到其斜坡而使地形内的温度升高,它与同一地区内的其它地形相比更暖和,更少风沙,可以说这种情况下,凹地形是一个宜人的小气候区。不过,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地势低,易聚水,比较潮湿。其实,凹面地形本身就是一个排水区,具有蓄水功能,可以做一个永久性的湖泊、水池,或者一个暴雨之后暂时用来蓄水的容器。
4、谷地
谷地是线状低凹的凹地,可分为谷底和谷坡。谷地综合了凹面地形和脊地的地形特点,与凹面地形相似,谷地在景观中也是一个低地,具有实空间的功能,它也与脊地相似,也呈线性,具有方向性。(图7)
图7谷地的空间属性
由于谷地是一个低地,而且相对平坦,因此可进行任何活动。谷地与脊地在活动上的差别在于谷地属于典型的生态和水文敏感的地域,它常伴有小溪、河流以及相应的泛滥区,土地肥沃,是水陆生态的交界地。因此,在进行建设活动时,最好把建筑、道路等安排在谷坡或脊地,对谷地主要是进行保护。在谷坡进行建设时,建筑结合其它设计要素一般也应呈线状、以便协调地面的坡度以及体现谷地的方向特性。
5、边坡
边坡主要是指城市中,由于构筑物、道路和山体护坡等需要,对原有地貌改造较大,或者破坏了原有地貌肌理的坡地环境,它们大多位于城市和自然环境结合的区域,也是人对环境的使用和环境现有特征保护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其范围比较广,包括城市道路与广场、车站、港口、边岸等难以利用的区域。
三、坡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1、凸地形植物景观
通过前面对地形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凸地形的几个主要特点:作为景观中的焦点或具备支配地位;凸地形的顶部是绝佳的观赏点及建筑场所。作者认为,在对凸地形进行植物营造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植物与地形结合后形成的天际线;根据景观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凸地形突出或者弱化;地形顶部有建筑时,注意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森林树冠的立面轮廓在天际上的投影线,就是林冠线。针叶林的林冠線奔腾屈曲,犹如山岳的轮廓;阔叶林的林冠线则线条平和、柔顺,犹如土山与地形的起伏。在凸地形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还应考虑与地形的组合效果,利用植物强化地形,而起伏的地形也丰富了林冠线。利用树木作为焦点时,应该选择冠大荫浓、寿命长,体型端庄姿态优美,开花时繁茂且色泽鲜艳的植物,此时,其他配景植物应该选择相对低矮的种类,用于衬托主景。利用小品或建筑来突出焦点效果时,要注意植物与他们之间的搭配,用植物做他们的背景,使得整个景观和谐统一。
2、山脊植物景观
山脊类似于凸地形,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呈线性,沿脊线有多个视野点,视野点的终端视觉效果最佳;脊线具有导向性与流动性,是道路和建筑分布的最佳点;脊地分割空间或谷地。脊地这些特征表明,它是道路、景点及建筑的主要分布地,所以对脊地要进行景观林的重点打造。
脊地是道路主要分布点,在道路两侧应该选用强调性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形成带状或株间混交植物群落景观,顺应道路的流動性,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道路还可以与花坛、跌水等自然要素组织空间,再结合其自身迁回曲折的特点,能形成丰富的环境,使步行空间充满自然情趣,做到步移景异;在重点景点,树种配置以混交林为主,形成块状或带状阔叶混交,乔灌混交林、复层林,强化色彩和形态的多样性,并提倡多树种造林,丰富树种的多样性;在建筑点,应该根据建筑的特色、形状、色彩、质地等因素来选择植物,或用高大的乔木作为建筑的背景衬托建筑,或用植物使建筑与其它景观要素联系,或用植物来纠正和装饰建筑;在一般景区,应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营造色调一致的植物群落景观,作为主景的背景。此外,山脊的流动性及导向性决定了道路及建筑布置其上时应该顺应山脊的走向,不规则及多方向的布局与山脊是不相适宜的,所以植物形成的带状、块状、色块等也应该顺应这种走向,这样才能使各要素在视觉土相融合。
3、凹地形植物景观
可以说凹地形的特征与凸地形正好相反,凹地形具有以下特征:空间具有内向性,封闭感、私密感;其中心和底部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可以作为观赏舞台;就气候来说,凹地形暖和、少风沙,但是由于低洼,所以比较潮湿。
在对凹地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看此处凹地形是如何应用的。在复杂地形中,通常会存在山地的凹谷,可以顺应山势,利用植物进行填充,使得整个山体的线条更加优美、饱满。
4、边坡植物景观
边坡植物景观既是工程的一部分,又含有诸多自然景观要素,它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有机与无机的结合。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边坡植物景观要满足交通安全、生态防护等多重功能,既有工程意义,又涵盖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和民俗等内容,因此,边坡植物景观既有功能性、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艺术性。边坡植物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实际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坡度、地质类型等要素来进行。
就边坡植物而言,边坡绿化主要考虑树种选择以及绿化方法。在树种选择方面,坡地的朝向决定着所选树种对温度和光照的喜好;土层厚度、坡度与坡地成因,决定着乔、灌、草的应用与否及如何配置;坡地所处位置以及受人为影响的多少也是树种选择的依据,例如道路两侧的边坡要选择耐污染,防噪音的树种。就绿化方法来说,主要是考虑边坡稳定的一些工程措施,这些方法也很多。
结语:
坡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是一个长久存在而又崭新的课题。从园林产生之初,地形与园林中其它要素的结合就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在坡地植物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把植物看作一个动态的要素,坡地的地形看成一个静止的要素,用植物这个动态的元素去适应地形。从环境要素、功能分布、空间组织、视觉效果、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深入论述坡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秩序。
参考文献:
[1] 国嘉.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D].2006.
[2] 杜曼.山地景观空间设计探析[D].2008.
[3]李向北.陈明浩.山地景观建设方法浅析.山西建筑[J].2009 ,35 (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