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如何做强民生新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5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党报 民生新闻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党报做强民生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关注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为内容的民生新闻,不仅事关群众利益,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党报坚持“三贴近”原则,改革新闻宣传,提高党报公信力,增强新闻可读性的生存、竞争的利器。
  
  一、地方党报要拓宽民生新闻空间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广大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报道、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民生新闻的选取和报道中党报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
  对于地方党报而言,民生新闻的价值在于真正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由于日益关注民生,地方党报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也进一步增强,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读者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利于发挥党报宣传舆论主阵地的作用。
  民生新闻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为读者所青睐和关心,是因为民生报道的內容大多是社会生活、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和群众息息相关的矛盾和问题。民众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固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但党报的民生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民生新闻既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的举措等等通过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比如房地产、金融、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或者新规的出台,对民众的生活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党报应该及时对这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进行民生解读,从惠及民生和群众关注的角度,用群众的语言去解读,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1、注重“大民生”,让民众切身感受社会保障。民生新闻的特点决定了它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分散、琐碎的。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民生新闻强调的是其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功能,政治原则性是党报民生记者采写新闻的前提,因此除要关注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事宜,比如油价、肉价、粮价、药价、房价等民生的报道,还要高屋建瓴,做好重大题材方面的民生报道,比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在这些民生领域里,党报更能集中发挥多年来培育的政府资源优势,以自身的高度、深度来进行报道的挖掘和展开,实现“高度决定影响力”的追求。就把民生新闻提高到了“有高度、有深度贴近”的层面,从而引人深思,实现了党报做高端新闻的目标,使党报的新闻品质得以提升。
  2、策划民生举措,使民众全面了解政府做法。党报如果想让民生新闻出彩,必须把民生新闻做实做细,这就需要围绕民众关注点,通过对政府出台的某项举措的策划,将尽可能多的信息告知读者。例如,马鞍山市早餐难、早餐安全状况历来是市民关注的焦点,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市民早餐问题又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马鞍山日报获悉此情,立即策划围绕市民需要什么样的早餐、政府为市民早餐做何打算、企业如何运作早餐工程、卫生食品监督部门如何保障早餐卫生安全,为市民提供卫生、便捷、安全、质优的早餐,各相关部门如何看待并做好早餐工程等题目,推出了“市民放心早餐”这组专题策划报道,使政府这一惠及民生的早餐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和反响。应该说,民生报道精心策划,有序铺展,为最后效果的达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党报记者要苦心“经营”民生新闻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要注意寻找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切入点,将新闻做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做成关注民生、受民众关注的报道。我们的体会是,只有这样,报纸才能让上下两头满意,才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篇好的民生报道,自然离不开记者的辛劳。作为地方党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致力于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围绕让民生新闻“出彩”一直上下求索。通过近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对报道好民生新闻有着一些切身体会——地方党报记者要苦心经营民生新闻。所谓“苦心经营”,就是要实现三个“坚持”。
  首先,党报的民生新闻要坚持政治原则性。党报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这是其他报纸无法取代的。党报的政治原则性表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体现在舆论监督、批评的引导上。如果党报不坚持政治原则,一味追求低级趣味,就起不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甚至有损党的形象和党报在读者心中的威望。作为记者,则要在采访的第一道关上,就牢牢紧盯民生“大新闻”。2007年,记者在马鞍山市慈善总会采访时,获悉一些民企热衷于对社会的慈善捐助,马鞍山市慈善总会牵手民企对我市部分困难家庭中大病、重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大病救助”行动。当日,来自全市35名困难家庭的大、重病患者,每人得到了1000元救助金。在捐助现场,拿到1000元钱救助金的佳山乡马塘村农民吴志桂,禁不住老泪纵横。她的儿子王兴红由于患脑病长期瘫痪在床,为了给儿子治病,家中连一分钱也没剩下,连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尽了。眼看快过年了,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没有了,没想到市慈善总会心系困难群众,及时为他们雪中送炭。这则新闻一经刊出,立即唤醒了民众的公共意识,受此影响,许多企业也纷纷前来捐助,以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次,采写民生新闻务必坚持深入生活。采写民生新闻要时刻贴近群众。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报道才能可亲可信、深入人心。多年来,笔者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跟有关部门组织联合调查采访,揭露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位贫寒的农村母亲,她一对18岁的孪生儿子,双双患上严重眼疾,即将遭遇失明危险。我将她向社会发出的求援写成稿件,登在了《马鞍山日报》“读者之声”栏目。随后,一份份爱心、一笔笔捐款,将母子三人团团包围,让他们永远铭记了人间处处有爱有温暖。从南京离家出走的8岁小男孩,因不满繁重的课业以及家长的过分期望,一连多日躲进马鞍山市某网吧,深夜零点时分,身无分文的他来到了附近派出所。被夜半报料电话惊醒后,我立即从被窝里爬起,火速赶到现场。听着男孩缓缓吐露出他深藏已久的心迹,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当我把这些话变成铅字陈列在他的父母面前时,他们之间的隔阂开始冰释。
  第三,要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事件。独辟蹊径,探别人不见之深。笔者在2004年参加了一个部门消除人居草房的检查活动。这是一条时效性、可读性俱佳的消息,也是一条典型的民生新闻。但是,记者并没有停留在一事一报的层面上,在采访中“挖”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怪现象:在当地好几个乡村,却出现了孙子辈住楼房,父辈住平房,而祖辈却住草房的事,且这个现象却不是个别,而有着较高的比例,不正是传统美德在农村缺失的具体体现么?想到这里,笔者立刻联系了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对此事高度重视,马上派专人陪同报社采访小分队一起赶往现场。经过采访,笔者与其他同志写出了一篇名为《别让传统美德在草房中迷失》的稿件,呼吁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大主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当年,这篇稿件一举获得了安徽新闻一等奖。
  各类题材民生新闻在党报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既能让百姓有在党报上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又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让更多的群众和读者接受,最终使党报增强了竞争力和影响力。地市党报必须搭建与百姓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做好民生新闻,变关门办报为开门办报、群众办报和社会办报。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记者部)
  责任编辑:郜磊 周蕾
其他文献
新植大树由于其再生能力较幼村明显减弱,因此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和管理是成活的关键。文章从包干、喷水、遮荫、控水、保护新芽、土壤通气六个方面对大树移植之后保持树体
新疆米东区北沙窝地处北纬45^o,东经87^o,总面积达75万hm^2。该地区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冬季放牧草场和生活场地,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多,乱砍、滥伐、滥樵、过度放牧和开垦,使沙漠边缘植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和省“两会”是人们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做好两会新闻报道,是各家媒体打造品牌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主流媒体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的契机
阐述了风城市国有林场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并为国有林场下一步改革做好基础。
城市园林与绿地的建设与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人们喜欢用花卉来点缀和美化居室与办公室的环境,使人感到轻松和惬意,给美好的生活增添一份雅致的情趣.但已被人类驯化的花卉与野生花卉一样,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病虫的侵害.病
【摘要】21世纪,视觉影像已经全方位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很难有耐心通过阅读冗长文字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反图像却能将所要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受众。这样眼球经济与注意力经济便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开始从文字时代走向读图时代。  【关键词】读图时代 图像 视觉文化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开始从文
风纪建设的健康发展与否,始终是影响全局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大事。几年来林区的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始终把风纪建设置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党工作大局中来把握,置于
地方级党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加强新闻策划。应该立足自身特点,或配合重大时事、借助某一事件,或营造氛围、多媒体联动;或通过记者体验或特刊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策划
【摘要】本文介绍了广西地区手机报的发展情况给手机媒体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手机报 广西手机报 新华手机报    在我国手机报发展的历程中,广西涉足手机报市场的时间并不算早,当全国各地发展手机报的势头如火如荼时,作为广西的两家手机报媒体,《广西手机报》和《新华手机报》的发展态势代表着广西地区第五媒体发展的水平。  2007年1月,由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和广西日报社广西新闻网合作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