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结构偏离度计算方法与模型,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1省域为例,分别从空间分布与产业部门两大角度共同测算分析旅游人才结构差异与演化态势,并进一步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全面揭示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演变与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人才空间与行业分布皆呈现偏离,区域分布不均,产业部门间存在差异,进而对当地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旅游人才结构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旅游经济增长;偏离度指数;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1-0036-08
一、引言
区域经济增长是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关注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知识与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其中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术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实现旅游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皆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盘活旅游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旅游人才增量,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成为旅游经济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才结构不仅包括旅游人才在“食、住、行、游、购、娱”等不同行业的分配结构,也包括旅游人才的区域分布结构。因此,为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使不同层次水平的旅游人才以及不同行业的人才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层次、水平和结构相匹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始终是旅游产业发达区域与旅游人才集聚区,但其旅游人才在不同产业及行政区域上的分布差异明显,直接导致区域内旅游经济增长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其旅游人才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旅游人才结构偏离与旅游经济增长间的作用关系,以期为推动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建议。
国外关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Theodore Schultz最早创新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1]。Joegenson驗证研究了1929—1957年人力资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美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2]。Romer提出特殊的知识与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3]。Amparo 认为人才结构分布不平衡的国家往往其经济增长率呈现较低水平[4]。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陈清修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5]。杨益民提出适当的人才结构调整是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人才结构协调性变化趋势进行预测[6]。陈玉兰则认为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自东向西逐步递减[7]。在旅游研究领域,刘佳等综合多种测度方法对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8]。目前来看,旅游人才结构对区域旅游经济作用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关注,且计量研究不足,研究结论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模型对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差异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旅游人才结构偏离状况及其与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推动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
二、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测度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只有使旅游业各地区和各行业的旅游人才分布状况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现状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旅游人才结构优化对地区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超过这一比例的程度即为就业结构偏离度。借鉴已有相关研究[9],对旅游人才结构的偏离状况进行测算:
在旅游人才空间结构中,是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值,基于指标数据可获得性与可比性,以旅游企业营业收入衡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数表征旅游人才总量,用于表征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结构总偏离度。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的区域分布比较均衡;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供过于求;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在旅游人才行业结构中,用旅行社、星级饭店与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表征各行业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各地区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表征旅游行业人才数量,是沿海各地区不同行业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之和,是各地区不同行业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数之和,是沿海各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总偏离度。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的行业分布比较均衡;若,表明该行业旅游人才供过于求;若,表明该行业旅游人才供不应求。若结构偏离度系数逐渐趋向于0,表明旅游人才结构逐渐趋向合理,若结构偏离度系数正值越大、负值越小,旅游人才结构越不均衡。基于数据指标的可获取性、客观性、代表性以及可比较性,这里的旅游企业主要指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相关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差异与演化
选择2000年、2006年和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对沿海各省域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状况及演化特征进行对比(见图1)。由图1可知,上海和广东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均为正值,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发达的旅游产业经济推动了旅游人才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天津旅游人才空间结构经历了从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再到供过于求的发展与转变,表明该地旅游人才供求市场发展态势不稳定,目前需要对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江苏省则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以至相对平衡,近年来通过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培养适销对路旅游人才、改善旅游行业环境使旅游人才市场秩序趋于稳定;河北和福建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一直为负且不断降低,表明河北和福建旅游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显著增长;而辽宁、山东、浙江、广西和海南的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虽为负值,但变化逐渐趋向于零,表明这些地区旅游人才数量与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适应。 由图1可知,沿海三大区域的旅游人才结构发展同样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其中,长三角地区处于旅游人才匮乏状态,而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则一直处于旅游人才总量较大的供过于求状态,与上述省级视角下的旅游人才分布状况基本相吻合。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部向中部与北部的转移,未来长三角地区一方面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和旅游人才供需矛盾,同时要积极帮助环渤海、珠三角地区转移并吸纳过剩的人才资源,努力从整体上优化区域结构,实现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和协调。
(三)沿海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差异与演化
选取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三大传统旅游行业反映沿海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的偏离状态与变化趋势(见图2)。由图2可知,旅行社的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始终为正并呈递增态势,表明旅行社行业人才供给存在缺口,失衡现象比较严重;星级饭店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负值,且绝对值指数有所加大,表明旅游人才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其旅游人才失衡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就旅游景区而言,除2000年、2003年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其他年份均为供过于求。尽管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旅游萧条,但由于旅游景区开发较早,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对旅游人才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较强,2003年之后,随着旅游业恢复性发展,旅游景区人才总量保持供过于求,且结构偏离度系数绝对值变化逐渐趋向于零,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化。从旅游业整体来看,沿海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存在显著偏离,且偏离幅度逐渐增大,不均衡趋势更为显著。
由图3a可知,在旅行社行业,三大经济区域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系数均为正,表明旅行社人才短缺,其中珠三角地区匮乏现象最严重,其次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2004年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给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因素,旅行社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皆难以得到保证。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市规模大、旅游业发展速度快,但受限于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以及工作环境和发展潜力因素,从业人员数量同样不足。由图3b、3c可知,在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行业中,由于从业门槛低以及就业环境良好等因素吸引,三大区域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度系数总体均为负,说明供过于求。由图3d可知,从旅游企业整体上看,三大区域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度系数不断提高,表明各区域各旅游行业所需的旅游人才規模总量较大,始终处于人才短缺状态,另外各区域旅游人才行业结构与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三大旅游行业的营业收入构成比例不协调,即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人才供给与其产生的旅游产业经济收入尚不匹配,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旅游人才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三、旅游人才结构变动对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与方程选择
旅游人才结构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首先,合理的人才结构使得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增加并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反之则导致旅游人力资源被浪费闲置。其次,合理的旅游人才结构和存量是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因素,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也将直接推动旅游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再次,旅游人才结构通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增长,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通过加大技术研究和科技含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仅有技术溢出效应远远不够,需要及时调整修正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总之,旅游人才结构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选择面板数据模型对旅游人才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拟合,以揭示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对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与作用机制。面板数据能充分利用样本个体、变量指标与时间序列三个维度反映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相关关系和变化态势。因此,以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域各指标变量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变量数据平稳性与长期均衡关系,运用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面板数据估计模型。以旅游经济发展水平(TTC)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偏离程度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旅游人才空间结构、旅行社行业结构、星级饭店行业结构和旅游景区行业结构四个偏离度系数的绝对值,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
式(3)中,下标和分别代表沿海地区第个省份和第年份(,),为面板数据截距项,、、、分别是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程度、旅行社人才结构偏离程度、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程度和旅游景区人才结构偏离程度,其绝对值越大,代表旅游人才结构越不均衡,、、、分别为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为随机扰动项。为消除变量数据的剧烈波动和异方差性,对旅游总收入(TTC)、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和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度各变量取自然对数,记为、、、、。
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回归模型,根据个体影响不同形式,变系数和变截距模型又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根据F检验建立变系数、变截距模型或混合回归模型,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确定固体效应模型或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检验过程略)。根据检验结果可知,(0.95,50,66)=1.5405,表明在5%检验性水平下拒绝建立混合模型的原假设;=2.4550>(0.95,40,66)=1.5763,则在5%的检验性水平下拒绝建立变截距模型的原假设。故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进一步根据Hausman检验可知,模型更适合固定效应分析,因此,将式(3)的面板数据模型确定为固定变系数模型。
(二)面板数据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为避免因数据不稳定造成回归过程中的伪回归,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若各变量显示为同阶单整,则一般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数据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关系进行检验;若各样本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有些为平稳序列,有些为不平稳序列,则不能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在保证经济意义前提下修正模型,使各变量变为同阶序列,当变换后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时可直接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为增加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信度,避免使用一种检验方法所产生的偏差和错误,综合采用LLC、IPS、Fisher-ADF和Fisher-PP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在不同检验方法中,序列InTTC单位根检验结果均大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0.1,因此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序列为非平稳,进一步对InTTC进行差分,得到新序列C_InTTC,其检验结果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原假设,即序列C_InTTC为水平平稳的,同时序列、、、大多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非平稳的假设,由上可知5个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因此无需进行协整检验,可直接对由C_InTTC、、、、构成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三)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分析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进一步利用2001—2011年相关指标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考虑到个体样本截面数据残差可能存在截面异方差与同步不相关[10],因此采用截面权重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由于面板数据研究样本不够大,因此采用PCSE(Panel 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面板校正标准误)估计方法来进行面板数据拟合回归,以解决样本过小导致的面板误差结构问题,估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变系数面板模型的拟合度以及F值和伴随概率P值基本符合要求,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值对模型设定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从各解释变量弹性系数来看,除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度对地区旅游经济影响不显著之外,其余变量弹性系数及伴随概率P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星级饭店的旅游人才过剩问题对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人才对旅游业发展仍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程度大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对旅游经济的产出效应;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中旅游人才供不应求程度每增加1%,将会带动旅游经济分别提升0.056%和0.013%,影响程度较小;星级饭店人才行业结构偏离程度则对旅游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综上,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程度较为严重,如若不通过一些措施引导旅游人才向其他部门转移,将会对当地旅游经济产生负影响;且结构偏离状况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因此对旅行社和地区间的旅游人才的分布不均进行结构调整十分迫切,这对于明确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内部人才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检验模型设定形式为变系数模型,因此進一步分析不同截面时期的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以揭示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和演化特征。由图4的左图可知,沿海三大区域中旅游人才的空间结构和行业结构偏离程度对本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空间结构偏离程度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和辽宁、长三角的浙江以及珠三角的福建和广西旅游人才分布不合理现象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余省域对本地还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其中负向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的是辽宁,一方面辽东、辽南地区旅游人才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辽西和辽北地区复合型和管理型旅游人才较为缺乏。上海凭借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吸引了较多高层次旅游人才,人才对旅游经济贡献显著。从旅行社人才结构偏离程度来看,各地区系数均为较小正值,这是由于各地区的旅行社行业中的旅游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中长三角的上海和珠三角的福建系数值相对较大,这是由于两地旅游人才综合素质较强,在产品开发、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贡献突出。从星级饭店人才行业结构偏离程度来看,环渤海的辽宁、长三角整个区域以及珠三角的海南对旅游经济增长呈现负向作用,表明这些地区星级饭店部门存在很大的旅游人才排斥现象,与其本应消化和吸收更多旅游人才的优势相悖。从旅游景区人才结构偏离程度来看,三大区域中各省域作用系数变化不大且绝对值较小,表明其结构偏离程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不大,应解放剩余劳动力,鼓励向供不应求的产业部门转移,实现旅游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由图4的右图可知,不同地区、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旅游人才分布不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系数变化较为一致,大多为正向影响,表明地区以及行业间的旅游人才结构不协调分布尚未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为负,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的供过于求已经导致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不一致,亟待提高星级饭店旅游人才质量,培养高素质、高附加值、专业型管理人才;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程度和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系数值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亟待有效改善。
四、结论及对策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对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展开测算与分析,运用固定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的偏离状况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机理。研究结论为:(1)从空间结构来看,旅游人才呈不均衡分布,其中上海、广东和江苏旅游人才相对紧缺,天津、河北和福建旅游人才过剩,其余地区旅游人才数量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与地区旅游业重视程度、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环境有关;另外,长三角地区处于旅游人才逐渐匮乏阶段,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则始终处于旅游人才供过于求时期,这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重心转移具有一致性。(2)行业结构存在显著偏离,各行业部门间的不均衡分布趋势愈发明显,旅行社行业人才较为短缺,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行业人才相对过剩。(3)沿海地区星级饭店行业旅游人才过剩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显著,三大区域中旅游人才的空间结构与产业部门结构的偏离程度对当地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皆存在差异。
为进一步优化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人才分布结构,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实行“梯度推移”策略,引导旅游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不断推动旅游人才的跨区域合理配置,实现旅游人才空间结构优化。充分利用差异化的人才激励、人才吸纳、环境改善和创新培养等措施手段,依托沿海地区本地优势,促进旅游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实现旅游人才地区分布结构的合理和均衡,尤其是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旅游人才相对富足,可加快同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和有效输出。 第二,充分发挥不同旅游行业部门的人才吸纳作用,促进旅游人才资源跨部门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有效激发市场机制,根据旅游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并确定旅游人才计划,“按需分配”,有针对性地向各类旅游行业输送旅游人才,尤其是加快旅行社行业的人才储备,推动各类旅游人才市场化流动。
第三,提高旅游人才素质,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实现旅游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合理调整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改善旅行社旅游人才学历水平低、外语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敬业精神不足等问题,培养适合旅游市场的多层次、专业性旅游人才,提高不同旅游行业对旅游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总之,只有实现旅游业各层次和各行业的旅游人才分布状况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现状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旅游人才结构优化对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拉动。
[参考文献]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 [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Jorgenson D W.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 [J]. Economic Journal, 1961, 71(282):309-334.
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5):1002-1037.
Amparo Castelló,Rafael Doménech. Human capital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some new evidence[J]. The Ecomomic Journal,2002,112(2):187-200.
陈清修.以人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4-8.
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118-123.
陳玉兰.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不同时期的省级数据[J].江西社会科学,2013(8):77-80.
刘佳,于水仙,赵金金.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76-84.
张宇洁,吴洁,肖晨帆,等.基于结构偏离度的新兴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121-125.
许家伟,侯景伟,宋宏权,等.1990-2009年中国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为例[J].人文地理,2011(4):85-90.
[责任编辑 王艳芳]
[关键词]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旅游经济增长;偏离度指数;面板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1-0036-08
一、引言
区域经济增长是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关注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知识与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其中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术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实现旅游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皆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盘活旅游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旅游人才增量,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成为旅游经济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才结构不仅包括旅游人才在“食、住、行、游、购、娱”等不同行业的分配结构,也包括旅游人才的区域分布结构。因此,为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使不同层次水平的旅游人才以及不同行业的人才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层次、水平和结构相匹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始终是旅游产业发达区域与旅游人才集聚区,但其旅游人才在不同产业及行政区域上的分布差异明显,直接导致区域内旅游经济增长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其旅游人才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旅游人才结构偏离与旅游经济增长间的作用关系,以期为推动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建议。
国外关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Theodore Schultz最早创新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1]。Joegenson驗证研究了1929—1957年人力资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美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2]。Romer提出特殊的知识与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3]。Amparo 认为人才结构分布不平衡的国家往往其经济增长率呈现较低水平[4]。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陈清修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5]。杨益民提出适当的人才结构调整是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人才结构协调性变化趋势进行预测[6]。陈玉兰则认为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自东向西逐步递减[7]。在旅游研究领域,刘佳等综合多种测度方法对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8]。目前来看,旅游人才结构对区域旅游经济作用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关注,且计量研究不足,研究结论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模型对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差异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旅游人才结构偏离状况及其与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推动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
二、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测度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只有使旅游业各地区和各行业的旅游人才分布状况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现状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旅游人才结构优化对地区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超过这一比例的程度即为就业结构偏离度。借鉴已有相关研究[9],对旅游人才结构的偏离状况进行测算:
在旅游人才空间结构中,是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值,基于指标数据可获得性与可比性,以旅游企业营业收入衡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数表征旅游人才总量,用于表征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结构总偏离度。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的区域分布比较均衡;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供过于求;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在旅游人才行业结构中,用旅行社、星级饭店与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表征各行业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各地区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表征旅游行业人才数量,是沿海各地区不同行业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之和,是各地区不同行业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数之和,是沿海各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总偏离度。若,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的行业分布比较均衡;若,表明该行业旅游人才供过于求;若,表明该行业旅游人才供不应求。若结构偏离度系数逐渐趋向于0,表明旅游人才结构逐渐趋向合理,若结构偏离度系数正值越大、负值越小,旅游人才结构越不均衡。基于数据指标的可获取性、客观性、代表性以及可比较性,这里的旅游企业主要指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相关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差异与演化
选择2000年、2006年和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对沿海各省域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状况及演化特征进行对比(见图1)。由图1可知,上海和广东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均为正值,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发达的旅游产业经济推动了旅游人才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天津旅游人才空间结构经历了从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再到供过于求的发展与转变,表明该地旅游人才供求市场发展态势不稳定,目前需要对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江苏省则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以至相对平衡,近年来通过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培养适销对路旅游人才、改善旅游行业环境使旅游人才市场秩序趋于稳定;河北和福建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一直为负且不断降低,表明河北和福建旅游业剩余劳动力数量显著增长;而辽宁、山东、浙江、广西和海南的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系数虽为负值,但变化逐渐趋向于零,表明这些地区旅游人才数量与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适应。 由图1可知,沿海三大区域的旅游人才结构发展同样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其中,长三角地区处于旅游人才匮乏状态,而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则一直处于旅游人才总量较大的供过于求状态,与上述省级视角下的旅游人才分布状况基本相吻合。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部向中部与北部的转移,未来长三角地区一方面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和旅游人才供需矛盾,同时要积极帮助环渤海、珠三角地区转移并吸纳过剩的人才资源,努力从整体上优化区域结构,实现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和协调。
(三)沿海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差异与演化
选取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三大传统旅游行业反映沿海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的偏离状态与变化趋势(见图2)。由图2可知,旅行社的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始终为正并呈递增态势,表明旅行社行业人才供给存在缺口,失衡现象比较严重;星级饭店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负值,且绝对值指数有所加大,表明旅游人才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其旅游人才失衡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就旅游景区而言,除2000年、2003年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其他年份均为供过于求。尽管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旅游萧条,但由于旅游景区开发较早,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对旅游人才的吸引力和容纳能力较强,2003年之后,随着旅游业恢复性发展,旅游景区人才总量保持供过于求,且结构偏离度系数绝对值变化逐渐趋向于零,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化。从旅游业整体来看,沿海地区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存在显著偏离,且偏离幅度逐渐增大,不均衡趋势更为显著。
由图3a可知,在旅行社行业,三大经济区域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系数均为正,表明旅行社人才短缺,其中珠三角地区匮乏现象最严重,其次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2004年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给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因素,旅行社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皆难以得到保证。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市规模大、旅游业发展速度快,但受限于行业社会认可度不高以及工作环境和发展潜力因素,从业人员数量同样不足。由图3b、3c可知,在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行业中,由于从业门槛低以及就业环境良好等因素吸引,三大区域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度系数总体均为负,说明供过于求。由图3d可知,从旅游企业整体上看,三大区域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度系数不断提高,表明各区域各旅游行业所需的旅游人才規模总量较大,始终处于人才短缺状态,另外各区域旅游人才行业结构与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三大旅游行业的营业收入构成比例不协调,即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人才供给与其产生的旅游产业经济收入尚不匹配,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旅游人才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三、旅游人才结构变动对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与方程选择
旅游人才结构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首先,合理的人才结构使得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增加并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反之则导致旅游人力资源被浪费闲置。其次,合理的旅游人才结构和存量是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因素,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也将直接推动旅游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再次,旅游人才结构通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增长,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通过加大技术研究和科技含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仅有技术溢出效应远远不够,需要及时调整修正地区旅游人才结构。总之,旅游人才结构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选择面板数据模型对旅游人才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拟合,以揭示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对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与作用机制。面板数据能充分利用样本个体、变量指标与时间序列三个维度反映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相关关系和变化态势。因此,以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域各指标变量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变量数据平稳性与长期均衡关系,运用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面板数据估计模型。以旅游经济发展水平(TTC)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偏离程度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旅游人才空间结构、旅行社行业结构、星级饭店行业结构和旅游景区行业结构四个偏离度系数的绝对值,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
式(3)中,下标和分别代表沿海地区第个省份和第年份(,),为面板数据截距项,、、、分别是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程度、旅行社人才结构偏离程度、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程度和旅游景区人才结构偏离程度,其绝对值越大,代表旅游人才结构越不均衡,、、、分别为解释变量、、、的弹性系数,为随机扰动项。为消除变量数据的剧烈波动和异方差性,对旅游总收入(TTC)、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度和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度各变量取自然对数,记为、、、、。
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回归模型,根据个体影响不同形式,变系数和变截距模型又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根据F检验建立变系数、变截距模型或混合回归模型,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确定固体效应模型或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检验过程略)。根据检验结果可知,(0.95,50,66)=1.5405,表明在5%检验性水平下拒绝建立混合模型的原假设;=2.4550>(0.95,40,66)=1.5763,则在5%的检验性水平下拒绝建立变截距模型的原假设。故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进一步根据Hausman检验可知,模型更适合固定效应分析,因此,将式(3)的面板数据模型确定为固定变系数模型。
(二)面板数据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为避免因数据不稳定造成回归过程中的伪回归,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若各变量显示为同阶单整,则一般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数据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关系进行检验;若各样本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有些为平稳序列,有些为不平稳序列,则不能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可在保证经济意义前提下修正模型,使各变量变为同阶序列,当变换后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时可直接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为增加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信度,避免使用一种检验方法所产生的偏差和错误,综合采用LLC、IPS、Fisher-ADF和Fisher-PP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在不同检验方法中,序列InTTC单位根检验结果均大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0.1,因此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序列为非平稳,进一步对InTTC进行差分,得到新序列C_InTTC,其检验结果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原假设,即序列C_InTTC为水平平稳的,同时序列、、、大多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非平稳的假设,由上可知5个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因此无需进行协整检验,可直接对由C_InTTC、、、、构成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三)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分析
根据以上检验结果,进一步利用2001—2011年相关指标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考虑到个体样本截面数据残差可能存在截面异方差与同步不相关[10],因此采用截面权重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由于面板数据研究样本不够大,因此采用PCSE(Panel 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面板校正标准误)估计方法来进行面板数据拟合回归,以解决样本过小导致的面板误差结构问题,估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变系数面板模型的拟合度以及F值和伴随概率P值基本符合要求,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值对模型设定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从各解释变量弹性系数来看,除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度对地区旅游经济影响不显著之外,其余变量弹性系数及伴随概率P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星级饭店的旅游人才过剩问题对旅游产业建设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人才对旅游业发展仍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程度大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对旅游经济的产出效应;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中旅游人才供不应求程度每增加1%,将会带动旅游经济分别提升0.056%和0.013%,影响程度较小;星级饭店人才行业结构偏离程度则对旅游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综上,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程度较为严重,如若不通过一些措施引导旅游人才向其他部门转移,将会对当地旅游经济产生负影响;且结构偏离状况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因此对旅行社和地区间的旅游人才的分布不均进行结构调整十分迫切,这对于明确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内部人才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检验模型设定形式为变系数模型,因此進一步分析不同截面时期的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以揭示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和演化特征。由图4的左图可知,沿海三大区域中旅游人才的空间结构和行业结构偏离程度对本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从空间结构偏离程度来看,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和辽宁、长三角的浙江以及珠三角的福建和广西旅游人才分布不合理现象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其余省域对本地还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其中负向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的是辽宁,一方面辽东、辽南地区旅游人才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辽西和辽北地区复合型和管理型旅游人才较为缺乏。上海凭借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吸引了较多高层次旅游人才,人才对旅游经济贡献显著。从旅行社人才结构偏离程度来看,各地区系数均为较小正值,这是由于各地区的旅行社行业中的旅游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中长三角的上海和珠三角的福建系数值相对较大,这是由于两地旅游人才综合素质较强,在产品开发、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贡献突出。从星级饭店人才行业结构偏离程度来看,环渤海的辽宁、长三角整个区域以及珠三角的海南对旅游经济增长呈现负向作用,表明这些地区星级饭店部门存在很大的旅游人才排斥现象,与其本应消化和吸收更多旅游人才的优势相悖。从旅游景区人才结构偏离程度来看,三大区域中各省域作用系数变化不大且绝对值较小,表明其结构偏离程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不大,应解放剩余劳动力,鼓励向供不应求的产业部门转移,实现旅游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由图4的右图可知,不同地区、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旅游人才分布不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系数变化较为一致,大多为正向影响,表明地区以及行业间的旅游人才结构不协调分布尚未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星级饭店人才结构偏离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为负,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的供过于求已经导致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不一致,亟待提高星级饭店旅游人才质量,培养高素质、高附加值、专业型管理人才;旅游人才空间结构偏离程度和旅游人才行业结构偏离程度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系数值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亟待有效改善。
四、结论及对策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对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偏离度展开测算与分析,运用固定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结构的偏离状况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机理。研究结论为:(1)从空间结构来看,旅游人才呈不均衡分布,其中上海、广东和江苏旅游人才相对紧缺,天津、河北和福建旅游人才过剩,其余地区旅游人才数量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与地区旅游业重视程度、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环境有关;另外,长三角地区处于旅游人才逐渐匮乏阶段,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则始终处于旅游人才供过于求时期,这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重心转移具有一致性。(2)行业结构存在显著偏离,各行业部门间的不均衡分布趋势愈发明显,旅行社行业人才较为短缺,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行业人才相对过剩。(3)沿海地区星级饭店行业旅游人才过剩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显著,三大区域中旅游人才的空间结构与产业部门结构的偏离程度对当地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皆存在差异。
为进一步优化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人才分布结构,充分发挥旅游人才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实行“梯度推移”策略,引导旅游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不断推动旅游人才的跨区域合理配置,实现旅游人才空间结构优化。充分利用差异化的人才激励、人才吸纳、环境改善和创新培养等措施手段,依托沿海地区本地优势,促进旅游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实现旅游人才地区分布结构的合理和均衡,尤其是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旅游人才相对富足,可加快同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和有效输出。 第二,充分发挥不同旅游行业部门的人才吸纳作用,促进旅游人才资源跨部门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有效激发市场机制,根据旅游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并确定旅游人才计划,“按需分配”,有针对性地向各类旅游行业输送旅游人才,尤其是加快旅行社行业的人才储备,推动各类旅游人才市场化流动。
第三,提高旅游人才素质,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实现旅游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合理调整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改善旅行社旅游人才学历水平低、外语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敬业精神不足等问题,培养适合旅游市场的多层次、专业性旅游人才,提高不同旅游行业对旅游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总之,只有实现旅游业各层次和各行业的旅游人才分布状况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和现状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旅游人才结构优化对沿海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拉动。
[参考文献]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 [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Jorgenson D W.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 [J]. Economic Journal, 1961, 71(282):309-334.
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5):1002-1037.
Amparo Castelló,Rafael Doménech. Human capital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some new evidence[J]. The Ecomomic Journal,2002,112(2):187-200.
陈清修.以人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4-8.
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118-123.
陳玉兰.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来自不同时期的省级数据[J].江西社会科学,2013(8):77-80.
刘佳,于水仙,赵金金.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人才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76-84.
张宇洁,吴洁,肖晨帆,等.基于结构偏离度的新兴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121-125.
许家伟,侯景伟,宋宏权,等.1990-2009年中国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为例[J].人文地理,2011(4):85-90.
[责任编辑 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