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有“问题”的初中数学课堂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以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使得教学前后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尤其对于初中数学来讲,提问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但是要想达到一室的效能,应注意课堂提问的一些技巧。
  一、精心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达到效能的前提和基础,是依据明确的提问目的,精心提问。对于课堂组织来讲,以定向性提问为主;对于学习方法来讲,以指导性提问为主;对于知识理解来讲,以启发式提问为主;对于同类型数学知识的比较来讲,以发散性提问为主;对于归纳总结来讲,以聚敛性提问为主。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的第一节为例,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以引导的方式提问:大家记得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有人口普查的人员到各家各户去统计人口吗?由于当时人口普查的工作刚刚结束,很多学生也都知道这件事情,生活性十足的问题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有了这样良好的生活背景,教师就可以再次进行引导性提问:大家知道人口普查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吗?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什么?怎么保证人口普查的结果准确无误?上述富于层次性的提问,可以使得学生按照这样的提问顺序展开思考,当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出对应的问题之后,教师抓住时机,对上述的各个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将课题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范围中去。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无论出于何种阶段的提问,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始问题提计,以保证课堂节奏顺着课程知识来进行。
  二、控制难度,坚持以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课程内容合理提置,控制提问难度,避免提出超过学生理解范围的问题,防止学生产生畏学的心理。控制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该注意以下内容:其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在弄清楚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提计问题,避免问题过难或者过简单,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严格依照数学知识的基本脉络,在适当的环节提出适当的问题,不得出现超纲问题,不得出现超出理解范围的问题,否则会给实际的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其三,坚持以学生为本,对不同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以保证其在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提高,而不是一刀切地给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问题。以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在学习第一章节的时候,学生刚刚才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部分教师希望可以达到类比的学习效果,就会在这时候提出:大家既然明白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有谁可以试着解析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样的提问,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于方程式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在此阶段就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过大的教学跨度会使得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即使教师对此进行了讲解,学生也很容易出现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混淆的现象,反而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循循善诱,做到因势而利导
  数学课堂提问要灵活多变,循循善诱,做到因势利导,避免以固化的问题来展开教学,那是难以起到提问教学的效能的。其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来发问,做到灵活多变,实现对数学教学活动更多的调整和改善;其二,因势利导,就是要求在提问情境下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之后,教师应该及时,查明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并且因此改变提问,使得提问富于疏导性;其三,倡导启发式教育,积极使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更多的思维创新,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和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为例,一般情况下在开始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学习的时候,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去回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特点以及规律,在确定学生对于第一章内容的掌握之后,才会去展开第三章内容的学习,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将两者混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吗?能不能给举出几种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此时就看到很多学生连忙去翻书,经过抽查之后,发现部分学生的确不记得第一章的相关内容了。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形,就应该停止以下的提问,改变教学的进度,花一定的时间跟学生一起去温习原来第一章的内容。具体来讲,教师的教学提问为:画出几种图形,要求学生找到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去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和归纳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上述教学过程完成之后,再去展开下面的教学过程。
  四、注重评价,提升课堂效果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更多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和改善教学进度和方案,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此过程中,还应该高度重视提问之后的评价,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并且表现出比较清晰的思路,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口头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存在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应该以平易近人的态度指出学生回答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帮助其改进,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性格内向,不喜欢参与到讨论过程中去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其参与进去,在肯定其回答的同时,采取措施与其沟通,从而使他更多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总之,根据学生的回答,积极给予反馈,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奖励或者引导,从而实现课堂效果的提升,才是提问发挥其效能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张放.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部分语文[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
  [3]丁锦辉, 张栩, 高铁生. 有效备课. 初中数学[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高彩香.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及其元认知能力[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的日常教学研究走向有效的关键在于有主题明确的整体架构,有一定层次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跟进技术,以及包容、开放的心态。  【关键词】主题先行 技术跟进 开放心态 追求有效  学校的日常教研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定时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的日常教研不仅能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分析医学科研论文中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表达中常见错误,归纳出以下几种:解释有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时、有显著意义的交互作用时、相关分析结果时存在的错误,分析结果表达
【摘 要】“本色阅读”是遵循语文阅读规律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品味文本的精髓。文章从“生活体验”“自主发问”“平等对话”“咬文嚼字”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本色阅读教学不能忽略的视角。  【关键词】本色阅读 生活体验 自主发问 平等对话 咬文嚼字  本色阅读是一种最本真的原生态的阅读,旨在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最贴近的、最真切的、最真实的阅读,去发现文本的精髓。但是,教学中有不少教
【摘 要】立足语文课程、校园生活、本土文化等,不断挖掘活动资源,将会使文学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学社团 活动资源 开发路径  文学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生成。  在研究开发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三大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即由师生提供多种思路,全员参与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