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记文学作品是中学文言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传记文学中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通过众多人物烘云托月般的衬托,显得栩栩如生,在文学的历史长廊中熠熠生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聚焦于主要人物,而忽略了次要人物。可是,笔者却认为,次要人物不“次”,在次要人物身上亦有着丰富的内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次要人物身上集中着耀眼的精神光芒。《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的形象光彩夺目,是主角确定无疑。然而,文章最后寥寥数语却刻画出了晋文公这一霸主的形象。文中是这样写的:“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这一段文字很容易被忽略。可是,仔细思索一下,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面对下属的请战,晋文公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正如后世大文豪苏轼所总结的“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想当初,重耳避难出逃,亡命十九年,辗转八国,历经艰难,饱尝风雨。最终回到了晋国,这时的他已是一位六十二岁的老人了。这样的磨难和挫折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这些可是一笔看不到的财富,一笔无价的财富呀!对今天的我们也有深刻的启迪。
二、次要人物其实起着决定作用。一篇《赤壁之战》热闹非凡,诸葛亮、周瑜、鲁肃一个个主要人物妇孺皆知,他们的故事即便是不识字的中国人也耳熟能详,然而,只要仔细研读一下全文,就会发现,出场不多,言语亦很少的孙权才起着决定作用。
在听了鲁肃的分析后,孙权“即遣肃行”,很显然,他赞同鲁肃并给予最大支持。面对诸葛亮的激将,他“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虽是愤怒之语,却更是真心话——他从来没想屈从于曹操。孙权表现的难能可贵的是——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在决议之前,允许下属各抒己见,但形成决议后就坚定不移。最难得的是,在众人口头讨论的时候,他已经在悄悄地做战前准备了——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由此看来,诸葛亮、周瑜、鲁肃尽管耀眼,但仅仅是演员,而孙权才是导演,才是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人。
三、次要人物身上展现出人类的优秀品质。无论怎么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浓墨重彩的都是蔺相如,“完璧归赵”事件中他独立支撑;“渑池之会”事件中廉颇只有一句话、一个动作,赴会指斥秦王仍然是蔺相如;“将相和欢”事件中,廉颇就是一个反面角色。所以,廉颇看上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配角,可是作为合传,司马迁却把廉颇放在了蔺相如之前,还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官位是“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听到蔺相如的“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就“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试想一下,廉颇如果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先”怎会轻易低头?况且,“知错就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放眼当今社会,有多少芝麻粒般大小的官员对自己的错误,要么“粉饰美化”,要么“将错就错”,有几个肯认错的?就说学生吧,迟到了,对老师有多少理由和借口,就是不肯认错和道歉。
因此,笔者认为,次要人物甚至带有些反面色彩的廉颇身上却具有诸多的优秀品质,这些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内涵丰富,人物众多,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厚“主”薄“次”,而应通过剖析各种人物,发掘次要人物的价值,读出内涵,品出味道来。
(作者单位:沂源县教体局教研室 沂源县第一中学)
一、次要人物身上集中着耀眼的精神光芒。《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的形象光彩夺目,是主角确定无疑。然而,文章最后寥寥数语却刻画出了晋文公这一霸主的形象。文中是这样写的:“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这一段文字很容易被忽略。可是,仔细思索一下,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面对下属的请战,晋文公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正如后世大文豪苏轼所总结的“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想当初,重耳避难出逃,亡命十九年,辗转八国,历经艰难,饱尝风雨。最终回到了晋国,这时的他已是一位六十二岁的老人了。这样的磨难和挫折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这些可是一笔看不到的财富,一笔无价的财富呀!对今天的我们也有深刻的启迪。
二、次要人物其实起着决定作用。一篇《赤壁之战》热闹非凡,诸葛亮、周瑜、鲁肃一个个主要人物妇孺皆知,他们的故事即便是不识字的中国人也耳熟能详,然而,只要仔细研读一下全文,就会发现,出场不多,言语亦很少的孙权才起着决定作用。
在听了鲁肃的分析后,孙权“即遣肃行”,很显然,他赞同鲁肃并给予最大支持。面对诸葛亮的激将,他“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虽是愤怒之语,却更是真心话——他从来没想屈从于曹操。孙权表现的难能可贵的是——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在决议之前,允许下属各抒己见,但形成决议后就坚定不移。最难得的是,在众人口头讨论的时候,他已经在悄悄地做战前准备了——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由此看来,诸葛亮、周瑜、鲁肃尽管耀眼,但仅仅是演员,而孙权才是导演,才是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人。
三、次要人物身上展现出人类的优秀品质。无论怎么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浓墨重彩的都是蔺相如,“完璧归赵”事件中他独立支撑;“渑池之会”事件中廉颇只有一句话、一个动作,赴会指斥秦王仍然是蔺相如;“将相和欢”事件中,廉颇就是一个反面角色。所以,廉颇看上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配角,可是作为合传,司马迁却把廉颇放在了蔺相如之前,还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官位是“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之人,听到蔺相如的“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就“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试想一下,廉颇如果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先”怎会轻易低头?况且,“知错就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放眼当今社会,有多少芝麻粒般大小的官员对自己的错误,要么“粉饰美化”,要么“将错就错”,有几个肯认错的?就说学生吧,迟到了,对老师有多少理由和借口,就是不肯认错和道歉。
因此,笔者认为,次要人物甚至带有些反面色彩的廉颇身上却具有诸多的优秀品质,这些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内涵丰富,人物众多,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厚“主”薄“次”,而应通过剖析各种人物,发掘次要人物的价值,读出内涵,品出味道来。
(作者单位:沂源县教体局教研室 沂源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