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十三五”中期回顾与“十四五”发展展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随着2018年中国钢铁去产能目标任务的完成,钢铁工业进入“十三五”后期,正处于由数量发展时期向高质量发展时期转变的关键阶段。您认为“十三五”规划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的正确引导下,中国钢铁工业是如何化解难题、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对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判断,坚定了壮士断腕去产能的决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关于钢铁产业是否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全面过剩、绝对过剩,还是结构过剩、阶段性过剩?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有些认为本地、本企业有优势有条件继续上项目做大产能,有些认为“钢铁产能过剩只是一个传说”,有些认为违法违规产能“存在就是合理的”,有些认为“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推进实施,给以上错误的认识、行为画上了休止符,使方方面面的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正确的决策部署上。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解决了困扰钢铁行业多年的“地条钢”问题。“地条钢”产品差、质量不稳定,存在极大的使用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地条钢”企业经营不规范,严重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尽管“地条钢”早在20年前就被列为淘汰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堂而皇之越做越大、愈演愈烈,甚至不少“地条钢”企业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推进实施,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查处了700多家涉及“地条钢”的企业,约1.4亿吨的产能已全部拆除、查封,有效净化了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实在在压减了中国过剩的钢铁产能。钢铁行业在“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炼钢产能9480万吨的基础上,2016—2017年累计退出粗钢产能超过1.2亿吨,2018年超额完成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的任务,也即自《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发布以来,中国压减粗钢产能超过1.5亿吨(不含地条钢),到2018年年底,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确定的钢铁去产能1.0亿—1.5亿吨的上限指标。与此同时,粗钢产能利用率大幅上升,积极地朝着合理区间逐步回归。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解决全球钢铁过剩问题做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钢铁“去产能”,彰显了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担当,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作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消费大国,中国钢铁产业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面对钢铁产能过剩这一全球性的国际化问题,中国毫不回避、勇于承担、率先发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以全新的理念、统筹的安排、卓越的组织、周密的部署和高效的行动,在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地促使以亿吨计的过剩钢铁产能稳步退出,提出并参与创建了G20钢铁过剩产能全球论坛,为全球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做出了表率。 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16.285亿吨,产能利用率69.3%,中国压减过剩钢铁产能6500万吨以上,对提高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的贡献是1.9个百分点,而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贡献是-2.3个百分点。 2017年,全球粗钢产量16.912亿吨,产能利用率70.9%,中国压减过剩钢铁产能5000万吨以上,对提高全球钢铁产能利用率的贡献是1.5个百分点,而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贡献是-2.6个百分点。
   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钢铁企业树立了新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提升有效供给。河钢集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迈出了国际化的坚实步伐。宝钢、武钢合并为中国宝武集团,实现了中国钢铁产业破局性的重组,将对中国乃至世界钢铁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马钢、太钢研发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轮轴材料完成60万公里运行考核,奠定高铁轮轴国产化基础。鞍钢打破中国双相不锈钢板宽幅极限,实现中国核电关键设备与材料国产化、自主化。兴澄特钢250毫米厚度EH36钢板,成功应用于中国“海洋石油162”首座移动式试采平台,打破国外垄断。“十三五”至今,中国共有282项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实物水平,为行业优质产品,被授予“金杯奖”称号;共有20项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实物质量水平,为行业产品标杆,被授予“特优质量奖”称号。
   六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抑制了违法违规的新增钢铁产能项目。曾几何时,钢铁产业几度陷入了项目越限越多、产能越关越大的怪圈,国家明文规定的钢铁产业政策、规划、标准和规范等,在一批又一批的违法、违规钢铁项目面前没有太多约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推进实施,有效关住了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项目进入钢铁产业的大门,真正管住了扩大产能的源头。
   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钢铁行业效益大幅回升,市场信心显著增强。随着市场需求企稳以及钢铁产能的压减,钢铁行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市场信心明显增强。2016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盈利304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083亿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56.37点上涨到99.51点;2017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4万亿元,同比增长32.76%;实现销售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34.05%;累计盈利177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長613.57%;2018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利润2863亿元,同比增长41.1%,利润率达到6.93%。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产能过剩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该总体目标基本已经提前完成,全行业实现脱困发展。“十三五”时期钢铁工业调整升级的17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已实现5项,可以完成4项,有望完成3项,难以完成5项,而且难以完成的指标对钢铁行业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预期总的目标完成率为71%。    问: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面临何种形势,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阶段判断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可归纳为“两个时期、五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数量阶段,包括增量阶段、减量阶段;第二个时期是高质量时期,包括重组阶段、低碳阶段,两个时期中间有个过渡阶段,即强化环保治理阶段。从这个大的发展规律来看,目前钢铁行业发展正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的三期叠加,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减量、环保都取得了积极进展,重组成为关键所在,将决定能否实现由数量时期向高质量时期的平稳过渡。
   (二)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钢铁行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长期困扰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在防范新增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强化绿色发展、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钢铁产业仍然任重道远。
   一是新增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风险犹存。随着行业形势趋好,市场新上钢铁项目的动力强劲,部分地区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压力很大。能否控制新增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界定“地条钢”,加强监管,积极引导合法规范产能有序释放,确保市场供需基本面稳定。
   二是推重組促转型任务仍很艰巨。从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发布,到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2013年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2016年的《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历年的钢铁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钢铁产业政策,均提出了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要求。尽管中国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了中国宝武、河钢、鞍钢、首钢、山钢、沙钢等一大批钢铁企业集团,但从前十名钢铁企业的集中度来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CR10为35.2%,又跌回“十三五”初期,距离国家提出的60%目标依然十分遥远,不利于钢铁行业有序发展。
   三是钢铁企业环保问题尚未充分解决。当前,中国钢铁行业环境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转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无组织排放严重、运输环节仍然以汽车为主,污染治理设施水平依然低下等问题仍很突出。受环境约束日趋强化,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长三角等地区钢产量仍在增加,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明显。河钢、太钢、德龙等钢铁企业位居世界最清洁钢铁企业之列,一批企业建成了绿色工厂,但仍有部分钢铁企业的环境治理不容乐观。污染较为严重区域大都拥有钢铁企业,钢铁企业污染物控制水平参差不齐,重点区域企业的污染物减排仍难以满足国家新要求。
   四是自主创新水平仍有待提高。近几年,中国钢铁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中国宝武、中信泰富、南钢等为代表的钢铁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普遍超过了1.5%,但距日本等国际领先钢铁企业近3%的比例仍有差距;2017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仅为0.99%,差距更大。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协同性、系统性、稳定性、持续性仍有不足,在技术供给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部分核心工艺技术不掌握,尚未摆脱关键、核心技术追随者的角色,虽然目前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按重量可达90%以上,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在依靠进口。因此,未来很长时间,中国钢铁企业仍须提高创新意识,强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问:“十三五”规划末期及未来的“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未来中国钢铁工业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少要过“五关”、斩“六降”。
   “五关”即产能关、布局关、绿色关、质量关和效率关。
   一是过“产能关”。要坚决巩固去产能成果,建立防范产能过剩长效机制,钢铁工业的这次复苏和以前不一样,以前历次复苏,多是主要由于拉动固定投资、消费增长的周期性需求提升,带动钢铁复苏,这次是主要由于压减产能、环保倒逼的结构性供给升级,如果沾沾自喜,不利用当前良好势头进行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及时巩固取得的去产能成果,那么钢铁行业很可能将像以往一样再次陷入困局,不但之前下大力气去产能的成绩前功尽弃,未来再调整的难度也将更大,甚至遥遥无期。
   二是过“布局关”。随着去产能、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着力推动特定区域的钢铁企业搬迁或关停,主要包括城区钢厂、城市周边钢厂、大气污染运输通道城市钢厂、沿江(湖)钢厂等类型。但对于城市钢厂搬迁不能以放代管、以搬代管,不能违背钢铁产业发展规律盲目调整布局;不宜一刀切推进钢企搬迁,应分类施策、区别对待,对于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的企业,不停不限不搬。钢铁产业布局还应全国一盘棋,根据法律法规、产业发展条件和科学规律,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从国家层面制定钢铁产业的生产力布局规划,一些地方为重点区,一些地方为优化区,一些地方为限制区,在产业边界条件、发展方向上设置标准,避免产业乱布局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
   三是过“绿色关”。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针对有组织排放,要制定企业自身的环保战略,明确未来的治理目标,确保新改造的治理设施至少十年不落后,避免环保设备的重复投资。针对无组织排放,应该对全场无组织产生环节进行全面逐一排查,查缺补漏,最终采取智能管控平台的方式实施无组织管控,实现管控治一体化。同时,不仅在末端采用治理设备,还要在工艺阶段实施源头减排,减少污染物的生成量,实施源头减排。此外,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钢铁企业节能低碳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碳市场等市场化机制的推动作用将日益凸显,必须构建好“以碳生产效率为核心的数据平台+目标体系+实施路径+评价机制”一体化全方位的低碳化发展体系,有效引导企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四是过“质量关”。向国际领先看齐,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尤其是高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首先,要建立质量分级体系。推动质量分级与产品标准、计量测试、檢测、认证技术的有效衔接,鼓励围绕应用需求、重点产品质量分级等制定团体标准。其次,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质量检测和认证资源的整合优化,重点培育权威的从事质量分级评价的认证机构,推动建立主要原材料产品质量分级发布机制。第三,要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发挥行业协会、认证机构作用,定期发布原材料产品质量分级评价、认证结果,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研究推动质量分级评价、认证结果的市场化采信机制,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培育“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
   五是过“效率关”。首先,要紧抓“智能+”机遇,深入实施钢铁智能制造,推动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完善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执行、企业管理、决策支持五级信息化系统建设。引导先进钢铁企业建立大数据平台,在钢铁制造全流程推广数字化、网络化,建立知识积累。支持钢铁企业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岗位实施机器人替代工程。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钢铁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鼓励钢铁企业建设关键装备智能检测体系,开展故障预测、自动诊断系统等远程运维新服务。其次,要更加关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生产效率变革,如量子电弧炉技术、ESP无头轧制技术、超薄带技术以及氢冶炼技术等。
   此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仅仅过“五关”还不够,更要斩“六降”,即降预期、降杠杆、降排放、降人员、降风险和降成本。一是降预期,摒弃暴利思维,扎实练好内功。二是降杠杆,降低负债率,优化债务结构。三是降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四是降人员,通过智能化、加强培训,减少人员数量,大幅度提高效率,提高员工收入。五是降风险,降低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六是降成本,降低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成本,使得成本效益最大化。
   当前,钢铁行业发展处于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的三期叠加,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钢铁产业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强化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全方位满足乃至引领市场需求;二是推进钢铁企业绿色发展,从采购、制造、物流、产品生命周期等各个环节,协同打造绿色化产业,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以市场化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四是避免“一刀切”的城市钢厂搬迁,处理好国内和国际、市场和资源、城市和产业、人与环境等之间的关系,科学谋划钢铁产业布局;五是把握新一代技术革命历史机遇,深入、扎实推进钢铁智能制造,将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融入智能产业生态圈。
其他文献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重中之重来抓。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精心指导下,全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实和工程实施。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年底,安徽省已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8.5万人的住房建设及
期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两山”理论的核心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进入“快车道”。浙江省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走“面上保护、点状开发”的
期刊
问:请问《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出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
期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同志就此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问出台《暂行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使用再制造产品,是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据研究机构测算,相比于制造新品,再制造产品不仅可降低成本50%,还能够节
期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21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将重点组织落实的8个方面19项降成本重点任务,这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一、准确把握降成本的科学内涵   当前,我
期刊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态势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推进及改变,“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学概念开始受到学者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使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渐从相对单一的关注经营结果,追逐短期经济效益逐渐向企业的长足发展、社会影响力、对组织氛围及对人的关注转移,世界各国的企业都纷纷迈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学习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体现了整
期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山清水秀、天蓝海碧,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气候舒适宜人,是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福地。   然而,美好河山中也有“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或深山老林、交通闭塞,或地质复杂、生态脆弱……“穷”,对于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来说,就像是宿命,难以逃脱。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的考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浩大工程,
期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对新时代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问:请介绍《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出台背景?   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启动实施了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八年来,93个单位共
期刊
为深化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合作,进一步宣介“十四五”期间中国吸引外资、改善营商环境和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政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经济论坛以“改善企业跨国经营的生态环境”为主题,在北京联合召开2021年首届政企交流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区首席代表艾德维出席会议并致辞,委综合司、外资司、法规司和国际司有关负责同志参与交流。   宁吉喆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以来,面
期刊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先后来到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和宋家沟移民新村,肯定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坊城新村这个移民搬迁村看望搬迁百姓,肯定了山西易地扶贫搬迁取得的成效。   5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