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重庆三线建设的神秘面纱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向世界挺起了胸膛,那么当战争的阴霾向我们逼近时,重新构建我国的经济布局,把军事工业向西部转移而形成的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则是共和国向列强们扬起了不屈的头颅!”这是一位三线建设亲历者发自肺腑的豪言,也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1964年至1980年的三线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大的战略决策
  20世纪60年代,中国尚未完全摆脱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阴影,国际局势又激烈动荡起来: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下,台湾当局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印度军队不断由中印边界东、西两侧侵入中国领土,进行无端挑衅;苏联派重兵进驻中蒙边界地区,部署战略导弹直指中国;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把战火燃到了中国南部边界。
  国际局势格外严峻的同时,为了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并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状况,党中央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在1964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
  所谓一、二、三线,是按照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各个区域。一线地区主要包括沿海省区,三线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地区,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其中,地处西南地区的重庆由于工业实力较强、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便成为了全国三线建设中的重点地区。
  当时党中央的初步设想是,在规划方面,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以重庆钢铁厂为原材料基地,把重庆地区及从綦江到鄂西的长江上游地区,建设成能够制造常规武器和其他重要设备的基地;在机械工业方面,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西南地区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体系;在船舶工业方面,规划建设以长江上游重庆至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为中心的造船工业基地。
  显著的建设成就
  在10多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举全国之力,在西部13个省、自治区全面展开三线建设,建设领域涉及能源、交通、冶金、机械、电子及军工等,共计1000多个项目,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建设成果。
  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大规模展开。首先是沿海大批企事业单位内迁。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到1965年底,60个企事业单位从北京、上海、辽宁等12个省市迁入重庆。其中,为做好搬迁工作,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将浦陵机器厂迅速迁建一事作为典型,向整个西南三线内迁建设企业推广。
  浦陵机器厂原系上海动力机械厂,主要生产小型汽油发动机。1964年10月29日,该厂确定搬迁之后,仅用40天就全部完成土建工程。搬迁过程中,该厂针对设备搬迁采取先绘制安装平面图及机器部件编号,然后运至新址对号入座后迅速安装的方式,搬迁全部设备只用了18天,工厂整体从迁建到投产,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其次是常规兵器工业主体部分建设任务的提前完成。这一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长安机器厂、望江机器厂、江陵机器厂、建设机床厂、空气压缩机厂、长江电工厂和嘉陵机器厂等老厂的扩建,和红山、庆岩、红泉、晋江、青江、华川、红宇、青山、华江、长风、益民、虎溪、庆江、东方红、宁江、双溪、渝州齿轮等机械厂和研究所的新建。
  “老厂包建新厂”是三线建设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当时,按照“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建设方针,许多老厂“一分为几”,将整套干部、工人队伍和设备搬迁到隐蔽地点,支援帮助新建工厂。例如,长安机器厂就分别包建了青山、长风、长庆3个机器厂,严格做到了“三包一底”:即包建好、包人员和设备配齐、包建成后投入生产,完成国家计划;从建厂到投产负责到底。
  此外,为兵器工业基地配套的大批船舶、电子、航天国防工业和冶金、化工、机械等工业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其中,为兵器工业配套新建了重钢刘家坝中板厂,为海军装备服务在永川、江津、涪陵、万县一带建设了船舶工业基地等。到1966年底,重庆地区常规兵器工业新厂的建设和中央各部为重庆兵器工业配套与配合的项目基本完成。
  进入上世纪70年代,重庆的三线建设主要是进行原有项目的续建和收尾配套工作。这一阶段的几个大型项目主要有西南铝加工厂的续建,襄渝鐵路、四川维尼纶厂的兴建等。
  西南铝加工厂是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冶金业新建的最大骨干企业,其建设过程颇为曲折。该厂原定在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城建厂,后改在重庆巴县西彭(现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建厂。三线建设开始后,按照“山、散、洞”的建设方针,全厂被分为压延、挤模压、机电修配和仓库4个区,彼此相距2—3公里。1968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有国家计委、建委、科委、国防工办、冶金部、一机部、七机部、物资部、成套总局9个部、委、局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该厂建设的重大问题。此后,万余名职工和厂内外军民共同建设。到1970年5月,熔铸车间建成投产,同年7月,压延车间建成投产,次年3月,挤模压车间建成投产。至此,该厂一期建设工程基本结束,工期长达6年。
  由湖北省襄樊市(今湖北省襄阳市)至重庆的襄渝铁路在建设之初,就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恩来在接见铁道兵干部时特别强调:这条铁路(襄渝铁路)要快修,修好了这条铁路,四川就形成四通八达的局面,“天府之国”的交通就活了。1968年4月,襄渝线开始分段建设,整个线路由解放军铁道兵部队负责施工,川、陕、鄂3省抽调民兵配合。1970年下半年,全线施工进入高潮,数十万军民不畏艰险,攻克了许多难关,使铁路建设进展迅速。1971年底,襄渝铁路西段铺轨到了四川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1973年,襄渝铁路全线通车,并于1978年正式交付营运。它的建成,对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三线建设和生产能力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川维尼纶厂是20世纪70年代成套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的全国四大化纤项目之一,是全国唯一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化纤产品的特大型企业。为了充分利用重庆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党中央决定,在重庆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新建四川维尼纶厂,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维尼纶短纤和甲醇、聚乙烯醇等化工、化纤产品。1973年5月,四川维尼纶厂同法国斯贝西姆公司签订了“醋酸乙烯甲醇联合工厂”合同;1974年6月,又与日本可乐丽公司和西日本贸易公司签订“年产4.5万吨聚乙烯醇成套设备”合同。该厂整体设计38个单项工程,7项主要装置从法国、日本等国引进,其余31项由国内配套。1974年8月,四川维尼纶厂破土动工,1979年12月,全流程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并于1983年7月1日正式生产,为我国开辟了天然气化工新基地。
其他文献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应用场景体现在供应链服务、渔业征信、借贷还贷等方面,助力海洋渔业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一体化进程  海上鲜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海产品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降低买卖双方的贸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为渔民增收。受众还能通过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能了解到购买的商品从捕捞开始的所有信息,保证海产品的新鲜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为海洋渔业发展赋能,为客户创造价值
“顺着针眼走,不然背面花纹是乱的。”7月7日下午,万州区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富康花园小区的休闲亭内,居民们聚在一起,听68岁的向光亨传授纳鞋垫的秘诀,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富康花园小区争地种菜、抛物吵架和邻里纠纷频发。  改变得益于万州区自2019年开始实行的“楼栋工作日”机制。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万州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由区级领导包片,通过党建引领自上而下多
日前,工信部发布“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为更多行业和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协同研发设计。主要包括远程研发实验和异地协同设计两个环节。远程研发实验是指利用5G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技术建设或升级企业研发实验系统,实时采集现场实验画面和实验数据,通过5G网络同步传送到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跨地域在线协同操作完成实验流程,联合攻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