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 要】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对施工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进度不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效的控制,能够避免施工中出现过多的风险,这样也能保证施工不受影响。建筑工程目前的施工监管力度还是存在着不足的情况的,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建筑企业更好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如果在施工过程注意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不仅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还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利益。
1、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有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問题,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建筑施工人员在规范化的管理过程容易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会产生自主学习施工技术的意识。建筑施工人员在加强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防范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为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建了一层保护膜。因此,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对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利。
2、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是顺应市场的需求
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可以满足现代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上不仅要求建筑的数量,更是在建筑的质量和多元化形式上提出了高要求。企业如果能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不仅可以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赢得市场的信赖,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作为标准,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建筑。因此,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可以顺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3、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可以保障企业的建筑产品的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在市场上赢得口碑,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更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获得长远发展。因此,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问题,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
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高收益的行业,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人都进入到的建筑行业中。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其中企业内部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着不同步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管理和施工管理会出现相互不适应的情况。导致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管理中,没有法律强制性的约束,导致了施工管理在力度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建筑企业在对施工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上,在施工管理中通常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来进行施工指导的,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对施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也要保证管理制度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同时要保证对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这样管理制度才能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约束。
2、建筑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低
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没有完善的专业施工管理知识的储备,不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排没有做到合理的布局。施工过程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建筑施工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施工人员对机器设备的操作流程不熟悉,操作步骤不规范,容易引发工程事故。
3、安全工作有待完善提高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因素众多。当前,很多建筑工程虽然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但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很多建筑事故发生。在新时期,需要更加注重人为关怀思想,以人为本,不能只顾及工程利益,忽略了建筑人员的安全问题,安全工作不做到实处,无法提高施工的管理水平。
4、缺乏创新型施工管理意识和观念
受传统施工管理意识和观念的深远影响,目前多数施工单位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事物、新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于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引进有着片面的认识,使得建筑施工管理无法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发展。此外,缺乏创新意识和观念,在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过时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欠缺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无保障,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三、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1、制定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保障建筑管理力度,就必须要针对这一管理措施来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施工管理力度的强化,来对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约束,促使施工管理工作人员本身能够直接依据施工管理制度,来对于施工建设工作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此外,施工管理制度本身应当要赋予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如此以来,便能够促使建筑施工管理能够依法进行,这对于施工管理的完善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筑施工人员多数是水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需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学会规范操作机器设备的方法。通过培训树立施工人员质量安全的意识,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客户满意、用工程质量说话、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观念。建筑企业需要重视新设备的引进工作,及时的更新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操作流程必须要符合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不断更新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自身需要具备很强的质量管理和目标规划的能力,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开展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因自身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复杂、设备繁琐,因此,容易出现建筑事故。为了做好优化施工管理工作,需要首先注重安全方面的工作,管理层需要及时的制定好管理规定,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预防,制定良好的相关安全规定,从实际出发,重点落实。对于员工而言,需要加强对员工全方位的培训,深化安全意识,让建筑员工能够按照规定采取正确的方法施工,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优化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
4、完善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要想长期的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施工管理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制定出创新型管理模式。高度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四、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结构要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时,将会使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下降,挠度增大,严重者造成坍塌事故。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试件形状、水泥等级、水灰比、集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1、试件形状
形状因素与实验取得混凝土强度等级有明显的相关性。随强度等级的提高,形状因素对抗压强度影响减弱,而对弹性模量无明显影响;对纵向应变影响也较小,但对横向应变有一定的影响,以较小试件测得的应变值较大。高径比在1.5之内,对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测得强度值均随高径比的减小而增大,高径比大于2之后,其影响变得不明显。因此考虑试件形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2、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组分,在水灰比不变时,水泥强度等级愈高,则硬化水泥石的强度愈大,对骨料的胶结力就愈强,配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就愈高。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强度也愈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拌合物过于干稠,在一定的施工振捣条件下,混凝土不能被振捣密实,出现蜂窝、孔洞、反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严重下降。
3、粗骨料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混凝土强度决定于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如: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比卵石大,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多采用碎石粗骨料。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砂的含泥量大,含有害杂质,就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通常在施工中使用清水砂。
4、环境温度
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泥的水化需要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显示出一定胶凝性能,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强度。其中,环境温度是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一般混凝土应在18到23度之间标准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上升越快,反之则慢。在-5度时,混凝土浇注工作必须停止,如果想继续浇注混凝土的话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5、龄期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保证一定温度和湿度),混凝土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最初的7-14天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增长逐渐缓慢,28天后强度增长更慢。
五、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方法
1、混凝土的运输
1.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内严禁有积水,特别是涮罐或洗泵后应排放干净。另外,给压力水箱加水时,其后截止阀水管必须关闭。
1.2在装料和运输过程中,攪拌罐应保持在每分钟3-6转的慢速转动,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装完料后,应高速搅拌,防止混凝土拌合物抛洒。
1.3混凝土拌合物应在初凝前卸料及施工。一般宜控制在4小时以内,以外加剂缓凝时间长短、气温高低等因素确定。对未初凝的剩料,应及时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以恢复其坍落度。
1.4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1.5冬季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保温套等。
2、混凝土的浇筑
2.1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2.2分层浇筑大体积结构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该降至按热热工计算的数值下,也不得低于5℃。
2.3浇筑承受内力接头的混凝土﹙或砂浆﹚,宜先将结合处的表面加热到正温。浇筑后的接头混凝土﹙或砂浆﹚在温度不超过45℃的条件下,应养护至设计要求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2.4在浇筑地面以下结构混凝土时,常会遇到在不同类别地基土上和冻结层上浇筑混凝土的问题。冬期一般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因为这类土含水率较高,冻胀变形大,如果地基土遭冻,必然引起混凝土的冻害及变形。在弱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时,基土应进行保温。这类土冻胀性略小,施工时尽量勿使地基土受冻,以免地基土冻胀而危及混凝土。在非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可不考虑土对混凝土的冻胀影响,但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受冻临界强度。
2.5对现浇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温度应力,如温度加热超过40℃时,应征得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最好进行必要地应力验算,来确定设置施工缝的位置。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
3.1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
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2)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
(4)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2混凝土自然养护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在施工管理中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在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海志.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城乡建设,2012(10).
[2]张海成.施工管理对保证质量的重要性[J].建筑安全,2011(9).
[3]张树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要点[J].民营科技,2011(6).
【摘 要】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对施工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进度不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效的控制,能够避免施工中出现过多的风险,这样也能保证施工不受影响。建筑工程目前的施工监管力度还是存在着不足的情况的,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建筑企业更好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如果在施工过程注意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不仅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还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利益。
1、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有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問题,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建筑施工人员在规范化的管理过程容易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会产生自主学习施工技术的意识。建筑施工人员在加强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防范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为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建了一层保护膜。因此,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对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利。
2、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是顺应市场的需求
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可以满足现代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上不仅要求建筑的数量,更是在建筑的质量和多元化形式上提出了高要求。企业如果能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不仅可以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赢得市场的信赖,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作为标准,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建筑。因此,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可以顺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3、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的问题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效的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可以保障企业的建筑产品的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在市场上赢得口碑,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更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获得长远发展。因此,规范化管理建筑施工问题,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
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高收益的行业,这样就使得很多的人都进入到的建筑行业中。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其中企业内部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着不同步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企业管理和施工管理会出现相互不适应的情况。导致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管理中,没有法律强制性的约束,导致了施工管理在力度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建筑企业在对施工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上,在施工管理中通常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来进行施工指导的,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对施工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也要保证管理制度要和时代发展相适应,同时要保证对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这样管理制度才能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约束。
2、建筑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低
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没有完善的专业施工管理知识的储备,不能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进行监控,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排没有做到合理的布局。施工过程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建筑施工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树立安全施工的意识。施工人员对机器设备的操作流程不熟悉,操作步骤不规范,容易引发工程事故。
3、安全工作有待完善提高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因素众多。当前,很多建筑工程虽然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措施,但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很多建筑事故发生。在新时期,需要更加注重人为关怀思想,以人为本,不能只顾及工程利益,忽略了建筑人员的安全问题,安全工作不做到实处,无法提高施工的管理水平。
4、缺乏创新型施工管理意识和观念
受传统施工管理意识和观念的深远影响,目前多数施工单位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事物、新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于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引进有着片面的认识,使得建筑施工管理无法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发展。此外,缺乏创新意识和观念,在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过时的方式来进行。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欠缺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无保障,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
三、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1、制定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保障建筑管理力度,就必须要针对这一管理措施来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施工管理力度的强化,来对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约束,促使施工管理工作人员本身能够直接依据施工管理制度,来对于施工建设工作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此外,施工管理制度本身应当要赋予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如此以来,便能够促使建筑施工管理能够依法进行,这对于施工管理的完善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筑施工人员多数是水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需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学会规范操作机器设备的方法。通过培训树立施工人员质量安全的意识,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客户满意、用工程质量说话、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思想观念。建筑企业需要重视新设备的引进工作,及时的更新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操作流程必须要符合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不断更新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自身需要具备很强的质量管理和目标规划的能力,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开展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因自身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复杂、设备繁琐,因此,容易出现建筑事故。为了做好优化施工管理工作,需要首先注重安全方面的工作,管理层需要及时的制定好管理规定,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预防,制定良好的相关安全规定,从实际出发,重点落实。对于员工而言,需要加强对员工全方位的培训,深化安全意识,让建筑员工能够按照规定采取正确的方法施工,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优化管理,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
4、完善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要想长期的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施工管理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制定出创新型管理模式。高度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四、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结构要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时,将会使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下降,挠度增大,严重者造成坍塌事故。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试件形状、水泥等级、水灰比、集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1、试件形状
形状因素与实验取得混凝土强度等级有明显的相关性。随强度等级的提高,形状因素对抗压强度影响减弱,而对弹性模量无明显影响;对纵向应变影响也较小,但对横向应变有一定的影响,以较小试件测得的应变值较大。高径比在1.5之内,对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测得强度值均随高径比的减小而增大,高径比大于2之后,其影响变得不明显。因此考虑试件形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2、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组分,在水灰比不变时,水泥强度等级愈高,则硬化水泥石的强度愈大,对骨料的胶结力就愈强,配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就愈高。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强度也愈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拌合物过于干稠,在一定的施工振捣条件下,混凝土不能被振捣密实,出现蜂窝、孔洞、反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严重下降。
3、粗骨料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混凝土强度决定于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如: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比卵石大,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多采用碎石粗骨料。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砂的含泥量大,含有害杂质,就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通常在施工中使用清水砂。
4、环境温度
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泥的水化需要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显示出一定胶凝性能,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强度。其中,环境温度是影响水泥水化和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一般混凝土应在18到23度之间标准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上升越快,反之则慢。在-5度时,混凝土浇注工作必须停止,如果想继续浇注混凝土的话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5、龄期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保证一定温度和湿度),混凝土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最初的7-14天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增长逐渐缓慢,28天后强度增长更慢。
五、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方法
1、混凝土的运输
1.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内严禁有积水,特别是涮罐或洗泵后应排放干净。另外,给压力水箱加水时,其后截止阀水管必须关闭。
1.2在装料和运输过程中,攪拌罐应保持在每分钟3-6转的慢速转动,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装完料后,应高速搅拌,防止混凝土拌合物抛洒。
1.3混凝土拌合物应在初凝前卸料及施工。一般宜控制在4小时以内,以外加剂缓凝时间长短、气温高低等因素确定。对未初凝的剩料,应及时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以恢复其坍落度。
1.4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1.5冬季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如保温套等。
2、混凝土的浇筑
2.1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2.2分层浇筑大体积结构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该降至按热热工计算的数值下,也不得低于5℃。
2.3浇筑承受内力接头的混凝土﹙或砂浆﹚,宜先将结合处的表面加热到正温。浇筑后的接头混凝土﹙或砂浆﹚在温度不超过45℃的条件下,应养护至设计要求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2.4在浇筑地面以下结构混凝土时,常会遇到在不同类别地基土上和冻结层上浇筑混凝土的问题。冬期一般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因为这类土含水率较高,冻胀变形大,如果地基土遭冻,必然引起混凝土的冻害及变形。在弱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时,基土应进行保温。这类土冻胀性略小,施工时尽量勿使地基土受冻,以免地基土冻胀而危及混凝土。在非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可不考虑土对混凝土的冻胀影响,但在受冻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受冻临界强度。
2.5对现浇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温度应力,如温度加热超过40℃时,应征得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最好进行必要地应力验算,来确定设置施工缝的位置。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
3.1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
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2)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
(4)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2混凝土自然养护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在施工管理中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在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海志.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城乡建设,2012(10).
[2]张海成.施工管理对保证质量的重要性[J].建筑安全,2011(9).
[3]张树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要点[J].民营科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