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30例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老年人脑梗塞的形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本病是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局部充血,水肿所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并且又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之法,对30例脑梗塞病人进行治疗观察。即复方丹参注射液,或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30例病人,痊愈25例,占83.3%;好转3例,占1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关键词】 脑梗塞 复方丹参注射液 维脑路通注射液 补阳还五汤
  
  中医药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历史悠久,方法繁多,近年来,采用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参和维脑路通注射液配以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24例,女6例,病程最长者一年,最短者七日。
  1.2 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全国精神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病情分轻、中、重三度,神志清楚,肌力IV级以上者为轻度;神志清楚,肌力Ⅱ~Ⅲ级为中度,神志不清楚或肌力0~Ⅱ级为重度。
  1.3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无合并症者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计数,大小便常规等基本正常。血胆固醇>5.2mmoI/L,占50%;甘油三脂>1.32mmoI/L,占20%,并对20例病人进行了血粘度测定,其中均有明显异常。
  1.4 临床用药及方法。
  1.4.1 静脉输液:复方丹参注射液16~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15~20天为一疗程,或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400mg加入上述液体中静滴,疗程同上。在静脉用药同时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50g,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2g,地龙12g,丹参20g,水蛭6g。肝阳上亢加石决明、生龙牡、勾丁、夏枯草;痰湿偏盛加半夏、陈皮;大便秘结加大黄、火麻仁;失眠多梦加合欢皮,炒枣仁;患肢疼痛或麻木加全虫、蜈蚣、木瓜;胸闷加柴胡、枳壳、全瓜蒌;言语不利加菖蒲、远志;口眼歪斜加疆蚕、全虫、白附子。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思维正常,言语清楚,肢体活动正常,生活能治理者;显效:主要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言语清楚,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者;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级以上失语明显好转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者。
  2.2 肌力测定。对30例病人上下肢肌力进行治疗前后测定,其中上肢分别提高3~3.8倍,下肢提高3~4倍。
  2.3 结果。治愈25例,占83.3%;好转3例,占1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右侧偏瘫多伴有失语。疗效比左侧差,反复中风及冠心病及其它并发症者,常为无效或疗效较差之原因。
  2.4 典型病历。刘某,女,68岁,汉族、农民,患者于2007年12月6日因右侧肢体麻不遂,活动受限一周来院就诊治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三年前曾患脑血栓痊愈。一周前晨超自觉右侧肢体麻木,继之活动受限,随即到某医院作CT检查,诊断为脑栓塞,前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血常规WBC 9.1×109L,N70%,L30%;尿常规:白血球0~1,上皮细胞1~2;便常规正常;血胆固醇6.5mmol/L,甘油脂14mmol/L,血浆比粘度1.71%;胸透两肺纹理增强;肢体不遂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Ⅳ级,头晕、口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弦。治则活血祛瘀、熄风通络。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地龙12g,全虫10g,疆蚕12g,当归20g,桃仁12g,赤芍15g,川芎、红花各10g,水蛭6g,陈皮10g,半夏10g。甘草10克每日一剂,均分早晚两次口服,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的葡萄糖250ml静滴,一日一次连续静滴20日,口服中药十剂病人可自行扶床行走,病人以肢体不利为主,上方加乳香、没药各12g继服,改用维脑路通400mg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滴,30滴/分,连用15天停药。肢体恢复正常,血压稳定痊愈出院。
  
  3 讨 论
  
  中风(脑血栓形成)系由生活不慎,或思劳过度,加之年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气血亏虚,气虚血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机,所以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活血化瘀。“治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要达到活血之目的,重用补气药至关重要,故在方中用黄芪扶正,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现代药理研究揭示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抗病免疫能力,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清创自由基作用,延长细胞体外的寿命,具有降压,强心,利尿等作用,丹参、川芎、赤芍具有活血化瘀、舒脉通络的作用。尤其是改善心脑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疏通血流作用,对防治脑血栓形成最为相宜。当归、桃仁、红花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全虫、地龙、蜈蚣熄风通络,水蛭加强祛瘀通络之力,且祛瘀而不伤气,配以静脉点滴复方丹渗注射液和维脑路通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祛纤”“降粘”“解疑”和“消栓”作用,并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的功能,主要用于急性脑血栓,脑血栓后遗症,诸药合用供奏益气和血,化瘀通络之功,使瘀血去,新血生,脏腑经络得以荣养,其病自有恢复之机。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辨证与辨症基础上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显著效果,参考相关文献就其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改善微循环障碍 急诊应用    从急症临床来看,中西医治疗各有其长短,在辨证与辨病基础上相结合,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其中综合运用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某些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有着显著效果,
期刊
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1972年提出来的。她认为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个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通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脑瘫患儿是脑神经受到伤害后造成的永久性肢体姿势继运动的异常,这种姿势和运动的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脑瘫患儿的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的反应能
期刊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1]。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美国,可见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这种可防可
期刊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黏膜被胃液消化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和含有粘膜的Meckel憩室。此病是全球性发病,发病率为10~20%,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酒,服药有密切关系。传统观念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多发生于20岁以上的中年人,近年来青少年门诊就诊人次较有明显增多。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病皆明显增高。其中一例18岁学生因十二指肠
期刊
【摘 要】 本文所述腹泻是乱服牛黄抱龙丸引起的寒伤内脏所致,采用自拟回阳汤,暖脐膏,配合控脊疗法,使中阳健运、脏腑得温、泄泻得止。总有效率达96.87%,疗程量短3天,最长10天,平均4.25天。  【关键词】 腹泻 中阳不运 回阳汤 暖脐膏 捏脊疗法 温中阳    婴幼儿腹泻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医院门诊的诊治中,占很大的比例。腹泻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但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小儿发惊乱服牛黄抱
期刊
【摘 要】 肾虚哮喘在临床上较为难治,复发率极高,因此在治疗上就应特别注意巩固疗效问题。采用自拟扶正定喘汤配合针灸控制发作期的急证,扶正定喘散维持缓解期的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88.23%,控制发作期平均疗程10.5天,维持缓解期3个月。  【关键词】 哮喘 扶正定喘汤(散) 针灸疗法 命门 气海 肾虚 温肾补阳    哮喘病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
期刊
【摘要】 五点支撑气功疗法源于天津医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动静结合治疗的五点支撑锻炼,是以治疗背痛运动系统疾病为目的,结合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现代气功和中医学理论通过临床实践而设计的辅助疗法,又是治本之法。对腰背痛疾病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法配合针灸、穴位注射、推拿、小针刀、梅花针、外敷药、火罐、手术等治标之法,不仅在治疗上迅速显效,而且还能巩固疗效、延缓或使疾病不再复发
期刊
【摘 要】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症见胃脘痛,多伴有胸膈烦闷、嗳气吞酸、胃纳不振、反酸、嘈杂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其机理错综复杂,愈合难而易于复发。过去临床所采用的中和胃酸法已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医生通过了解它的发病机理及不能根除的原因,进一步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正确治疗。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运用中医药或将中西药进行很好的结合,对治疗及根除消化性溃疡
期刊
皮肌炎是少见的结缔组织疾病之一。祖国医学中尚无相符之病名,《诸病源候论》中“虚劳风痿痹不随候”之描述与本病相似之处,其文云:“夫风寒湿之气合为痹,病在于阴,人若筋骨痿枯,身体疼痛,此为痿痹之病”。查阅我国最早的医籍《素问》中,有下列记载:“脉濇曰痹,平人气象论;皮肉苛,筋脉不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四时刺逆从论》,从这些论述似乎指出了皮肌炎的临床特征:①肌痛,无力;②脉象濇细
期刊
我科从2002年6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247例尖锐湿疣患者并随机分组。治疗组129例,采用CO2激光合并消疣汤坐浴治疗;对照组118例,采用CO2激光合肤阴洁坐浴治疗,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47例均来自门诊病人,治疗组129例,年龄17~72岁,平均40.5岁;男71例,女58例;病程最长18个月,最短12天,平均71.4天。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