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长乐市位于东南沿海,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的正中,东濒东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北临闽江,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作为海峡西岸省会窗口生态城市,长乐市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加快“海西”建设,在“海西”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推动长乐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上行通道,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效益持续提升、后劲持续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43.41亿元,比增10.3%;财政总收入19.28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10.01亿元,比增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达50.66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48元,比增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30元,比增12.1%。长乐还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化先进县(市)、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等称号,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做大做优工业格局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长乐市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水平。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24 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86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7家,15家企业入选“2009-2011年度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
近年来,长乐市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生成了一批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成长性好、带动力大、关联性强的重大项目。以此为契机,长乐市强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促进资源要素整合优化,培育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协作配套完善、集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工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纺织、冶金两大支柱产业向石化、服装、不锈钢制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完善产业集聚功能,2008年纺织、冶金规模以上产值分别突破350亿元、100亿元。同时,突出以龙头项目带产业培育,围绕华能三期、网龙动漫城、雪人制冷等项目建设,电力、动漫、机械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不断完善滨海、空港工业区及闽江口、金峰工业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其对项目的吸附和承载能力,工业区规模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08年滨海工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4.17 亿元,成为福州首个产值突破200亿元的市级工业区。
改革创新增添活力
鼓励技术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长乐市相继成立纺织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实验室,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16家,33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雪人制冷公司成为全国制冰标准委员会工作组成员,牵头制定制冰行业国家标准。
为鼓励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近年来,长乐市用于技术改造提升的投入均保持在30亿元左右,特别是纺织业,经过近几年的持续较大规模的技改,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先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500多台(套),目前全世界顶级化纤生产设备不到10台,其中有4台在长乐,先进的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四分之一集中在长乐。大力推行品牌资本运营,取得较好成效。华源纺织、华亚纺织两项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永丰针纺、金港化纤等24项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力源”、“闽威”等7件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力恒锦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雪人制冷、金纶石化进入上市辅导期。
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长乐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有利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投融资、财政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公交、供水等项目实现市场化运作,经营性国有土地、工业用地、国有资产、采矿权出让全面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回归工程”,优化投资软硬环境,积极承接内外资项目落户,2008年,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64项,总投资42.2亿元,内资实际到资13.1亿元;全年合同外资57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协调成立进出口协会,引导出口企业做好应对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工作,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出口2.4亿美元,增长24%。
建设生态滨海城市
长乐市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以环境改善建设生态滨海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按照城区、滨海、金峰三大城市组团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以首占新区建设为主的中心城区拓展,城市发展功能不断完善;以金峰、江田、漳港等中心镇区为联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衔接延伸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向乡村辐射,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有所加快,成为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和滨海旅游城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方面,加大松下外港、闽江口内港开发力度,目前,已有1个7万吨级泊位、3个2万吨级泊位投入运行,2个5万吨级泊位、2个2万吨级泊位正在建设。水电方面,完成总长50.3公里的供水主干管网铺设、二水厂技改等工程,特别是通过招商方式与国外水务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已与威立雅水务公司签订合同,即将动建日供水10万吨级的水厂;相继建成了6座11万伏变电站和2座22万伏变电站,有效改善了供电质量。
以强硬措施推进节能减排。51家机砖厂拆除、鑫海冶金脱硫工程、16家企业锅炉烟气脱硫工程、24家印染企业中水回用全部完成,华能福州电厂4台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投入运行,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2万吨,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以上,滨海污水处理厂已完成管网建设,即将动建。推进生态建设。加大水、垃圾、大气等污染治理,提高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借地建绿、非规划林带造林、建设乡村公园等方式,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董奉山森林公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水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十一五”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43.41亿元,比增10.3%;财政总收入19.28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10.01亿元,比增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达50.66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48元,比增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30元,比增12.1%。长乐还相继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化先进县(市)、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等称号,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做大做优工业格局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长乐市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水平。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24 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86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7家,15家企业入选“2009-2011年度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
近年来,长乐市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生成了一批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成长性好、带动力大、关联性强的重大项目。以此为契机,长乐市强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促进资源要素整合优化,培育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协作配套完善、集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工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纺织、冶金两大支柱产业向石化、服装、不锈钢制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完善产业集聚功能,2008年纺织、冶金规模以上产值分别突破350亿元、100亿元。同时,突出以龙头项目带产业培育,围绕华能三期、网龙动漫城、雪人制冷等项目建设,电力、动漫、机械等新兴产业开始起步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不断完善滨海、空港工业区及闽江口、金峰工业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其对项目的吸附和承载能力,工业区规模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08年滨海工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4.17 亿元,成为福州首个产值突破200亿元的市级工业区。
改革创新增添活力
鼓励技术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长乐市相继成立纺织技术研究中心、光电实验室,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16家,33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雪人制冷公司成为全国制冰标准委员会工作组成员,牵头制定制冰行业国家标准。
为鼓励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近年来,长乐市用于技术改造提升的投入均保持在30亿元左右,特别是纺织业,经过近几年的持续较大规模的技改,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先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500多台(套),目前全世界顶级化纤生产设备不到10台,其中有4台在长乐,先进的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四分之一集中在长乐。大力推行品牌资本运营,取得较好成效。华源纺织、华亚纺织两项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永丰针纺、金港化纤等24项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力源”、“闽威”等7件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力恒锦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雪人制冷、金纶石化进入上市辅导期。
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同时,长乐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有利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投融资、财政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公交、供水等项目实现市场化运作,经营性国有土地、工业用地、国有资产、采矿权出让全面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回归工程”,优化投资软硬环境,积极承接内外资项目落户,2008年,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64项,总投资42.2亿元,内资实际到资13.1亿元;全年合同外资57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协调成立进出口协会,引导出口企业做好应对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工作,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出口2.4亿美元,增长24%。
建设生态滨海城市
长乐市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以环境改善建设生态滨海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按照城区、滨海、金峰三大城市组团发展的战略,重点推动以首占新区建设为主的中心城区拓展,城市发展功能不断完善;以金峰、江田、漳港等中心镇区为联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衔接延伸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向乡村辐射,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有所加快,成为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和滨海旅游城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方面,加大松下外港、闽江口内港开发力度,目前,已有1个7万吨级泊位、3个2万吨级泊位投入运行,2个5万吨级泊位、2个2万吨级泊位正在建设。水电方面,完成总长50.3公里的供水主干管网铺设、二水厂技改等工程,特别是通过招商方式与国外水务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已与威立雅水务公司签订合同,即将动建日供水10万吨级的水厂;相继建成了6座11万伏变电站和2座22万伏变电站,有效改善了供电质量。
以强硬措施推进节能减排。51家机砖厂拆除、鑫海冶金脱硫工程、16家企业锅炉烟气脱硫工程、24家印染企业中水回用全部完成,华能福州电厂4台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投入运行,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2万吨,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以上,滨海污水处理厂已完成管网建设,即将动建。推进生态建设。加大水、垃圾、大气等污染治理,提高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借地建绿、非规划林带造林、建设乡村公园等方式,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董奉山森林公园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水平,人居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