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单心室瓣膜反流的外科治疗经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61例单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5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20岁;体重2~58 kg。右心室型41例,左心室型13例,未定型型7例。根据瓣膜反流程度不同分为3组,无/微量反流组:28例,瓣膜未行处理;轻/中度反流组:21例,瓣膜未行处理;重度反流组:12例,手术同期行瓣膜成形。收集所有患者住院及随访资料,分析轻/中度反流组、重度反流组瓣膜反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瓣膜反流的因素。结果住院死亡5例,住院死亡率8.2%(5/61)。重度反流组患者行瓣膜成形术后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由术前4.00级下降至术后2.08级)。随访56例,随访时间6~38个月,重度反流组随访10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余8例中重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3例,轻度反流2例,微量反流1例;瓣膜反流程度增加趋势明显(由术后平均2.08级增加至平均2.75级)。轻/中度反流组随访19例,随访中无死亡,其中反流程度增加至重度3例(原1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反流程度由轻度增加至中度3例,瓣膜反流程度由术后平均2.33级增加为平均2.58级。轻/中度反流组瓣膜反流增加率与无/轻微反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瓣膜反流增加率为31.5%vs.19.2%,χ2=0.36,P=0.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瓣膜反流增加者在随访过程中心功能较瓣膜反流无变化或减轻者明显降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53.11%±5.61%vs.59.65%±3.32%,t=-5.49,P=0.00),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较瓣膜反流无变化或减轻者明显增加(t=2.58,P=0.01)。结论单心室合并重度瓣膜反流行瓣膜成形术近期效果较好,但随着心功能下降、心室扩张,瓣膜反流程度加重趋势明显;轻/中度瓣膜反流可暂不进行处理,但部分患者瓣膜反流有增加趋势,提示应注重术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