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周年大事记的历史知识在2013年的历史高考中屡见不鲜:如江苏卷第23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史实(2013年为罗斯福新政实施80周年)、全国卷第32题考查了欧盟的起源(2013年为欧盟成立20周年)、福建卷第41题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考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2013年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基于此,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搜集了部分跟2014年有关的周年大事记并整合一些典型例题加以巩固。
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年)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课标要求: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典型例题:(2013·福建安溪一中高三摸底联考·1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例题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答案应选D。
二、兴中会成立120周年(1894年)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反动统治。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兴中会成立的史实
典型例题:(2013·滨州市北镇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38)《兴中会成立宣言》中指出:“盖中国之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其原因皆由众心不一,只图目前之私、不顾长久大局。不思中国一旦为人分裂,则子子孙孙世为奴隶,身家性命,且不保乎!”这段宣言( )
A.要求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 B.旨在说明中国革命的紧迫性
C.反对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D.坚持团结斗争,反对内部分裂
例题解析:A项与题意无关,中国同盟会作为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成立于1905年。B项反映了兴中会成立的背景。C项不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答案应选B。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国家矛盾激化,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并最终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于1914年8月,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也引发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
课标要求: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典型例题:(2013·浙江宁波市效实中学学年高二期中·1)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理由是( )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例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仅仅从一战在欧洲进行或者给欧洲带来毁灭性打击得不出材料观点,排除B、D两项。C项说法错误,1917年美对德宣战,答案应选A。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90周年(1924年)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其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等。
典型例题:(2013·保定市高阳中学第十次周练·27)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例题解析:农民参加国民党的党员联合会,体现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表明他认识到了农民的力量。答案应选A。
五、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0周年(1944年) 1944年6月6日,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诺曼底登陆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下,加速了其灭亡。
课标要求:知道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典型例题:(2012·河北省衡水市五校第三次联考·10)1944年,斯大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
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诺曼底战役。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希特勒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故选C。
六、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70周年(1944年)
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典型例题:(2013·河南中原名校期中联考·2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种状况开始于(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 D.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例题解析:本题为材料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从材料中的“美元特权”即可判断是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答案应选B。
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60周年(1954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课标要求:知道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史实
典型例题:(2013·河北正定一中高三9月月考·34)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例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信息表明,1954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说明宪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人民自主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管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应选A。
八、日内瓦会议召开60周年(1954年)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交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的重要国际会议,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课标要求: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及其意义。
典型例题:(2013·湖南永州市高三模拟·1)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例题解析:从材料“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可以看出此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答案应选B。
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它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课标要求: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典型例题:(201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45)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 )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例题解析:陈毅的言论说明这项科技成就属于军事武器方面。故正确答案为C项。
十、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1984年)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把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课标要求:1.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典型例题:(201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36)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例题解析:根据提问“开放整个海岸”、“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的步骤,应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故选C。A项只是在上海;B项错误,并未涉及到整个沿海;D项是在海南。都与材料中心意思不符。
以周年大事记为载体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趋势,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是“以史为鉴”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周年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对此类问题的整理和分析。
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年)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课标要求: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典型例题:(2013·福建安溪一中高三摸底联考·1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例题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答案应选D。
二、兴中会成立120周年(1894年)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反动统治。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兴中会成立的史实
典型例题:(2013·滨州市北镇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38)《兴中会成立宣言》中指出:“盖中国之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其原因皆由众心不一,只图目前之私、不顾长久大局。不思中国一旦为人分裂,则子子孙孙世为奴隶,身家性命,且不保乎!”这段宣言( )
A.要求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 B.旨在说明中国革命的紧迫性
C.反对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D.坚持团结斗争,反对内部分裂
例题解析:A项与题意无关,中国同盟会作为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成立于1905年。B项反映了兴中会成立的背景。C项不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D项与题中材料无关。答案应选B。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国家矛盾激化,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并最终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于1914年8月,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也引发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
课标要求: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典型例题:(2013·浙江宁波市效实中学学年高二期中·1)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理由是( )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例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仅仅从一战在欧洲进行或者给欧洲带来毁灭性打击得不出材料观点,排除B、D两项。C项说法错误,1917年美对德宣战,答案应选A。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90周年(1924年)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其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等。
典型例题:(2013·保定市高阳中学第十次周练·27)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例题解析:农民参加国民党的党员联合会,体现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表明他认识到了农民的力量。答案应选A。
五、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0周年(1944年) 1944年6月6日,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诺曼底登陆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下,加速了其灭亡。
课标要求:知道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典型例题:(2012·河北省衡水市五校第三次联考·10)1944年,斯大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
例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诺曼底战役。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迫使希特勒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故选C。
六、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70周年(1944年)
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典型例题:(2013·河南中原名校期中联考·2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种状况开始于(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 D.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例题解析:本题为材料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从材料中的“美元特权”即可判断是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答案应选B。
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60周年(1954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课标要求:知道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史实
典型例题:(2013·河北正定一中高三9月月考·34)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例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信息表明,1954年宪法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说明宪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人民自主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管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应选A。
八、日内瓦会议召开60周年(1954年)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交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的重要国际会议,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课标要求: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及其意义。
典型例题:(2013·湖南永州市高三模拟·1)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例题解析:从材料“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可以看出此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答案应选B。
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它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课标要求: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典型例题:(201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45)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 )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例题解析:陈毅的言论说明这项科技成就属于军事武器方面。故正确答案为C项。
十、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1984年)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届时将把香港主权交还中国。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课标要求:1.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典型例题:(201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36)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例题解析:根据提问“开放整个海岸”、“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的提示,再结合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的步骤,应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故选C。A项只是在上海;B项错误,并未涉及到整个沿海;D项是在海南。都与材料中心意思不符。
以周年大事记为载体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趋势,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是“以史为鉴”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周年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对此类问题的整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