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周大篆金书中,《散氏盘》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它是篆引线条的日常简率书写笔法,扁圆的字形,大小错落,变化有致。倾斜的线条,质朴豪放,醇厚圆润。它以浑朴凝重之天性,并掺以流畅飞动的草意之势,拔萃于金书之林,无疑堪称雄伟而奇特的草意大篆。《散氏盘》的文字价值以及书法艺术价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历史渊源;字体结构;章法;线条美感;艺术风格
一、《散氏盘》的简析及历史渊源
《散氏盘》,因铭文中的“散氏”字样而得名,又称夨人盘。它是在西周厉王时期所铸造的。盘高20.6厘米,盘深9.8厘米,口径54.6厘米,底径41.4厘米,大约重20公斤。圆形浅腹,圈足较高,盘上附有双耳,双耳上端与口沿平齐。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盘内底上刻有铭文,共19行,总计应为349字。铭文记载是西周厉王时期矢人将土地分割给散氏史实,并详细记载划分土地以树木为界限的方法,最后是记载这件事举行盟誓的经过。《散氏盘》是于乾隆中叶年间在出土于陕西凤翔,先为江南一位收藏家徐氏购得,然后被扬州盐商洪氏收藏。嘉庆十四年,两江总督阿毓宝购得此盘,做仁宗50大寿的寿礼,入贡清内府,由皇家收藏。清朝末期,民间传闻它毁于圆明园大火之中。1931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时候,散氏盘就在其中,经过数十年的流转,1948年被带往台湾,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这些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
二、《散氏盘》铭文的探析
1.西周金文书法风格时期
西周金文书法风格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武、成、康时期,字体承袭殷商,笔道厚重,肥笔较多,结体谨严方整,大小不一,章法错落自然,风格质朴浑厚,显示出三朝初建时的蓬勃气象。第二期为昭、穆时期,笔道趋向匀停圆润,间有肥笔,结体规整,每行字数固定,章法开始着意求工。第三期为共、懿、孝、夷、厉、共和、宣、幽时期,笔画更为匀细,肥笔完全消失,结体多姿多彩,生动有致。《散氏盘》为西周晚期主要代表,它对当时“篆引”秩序的破坏,可以看出西周晚期社会文化背景,其强烈的个性表现与西周厉王时期社会动荡、宫廷礼仪作器放松有直接的关系。《散氏盘》的个性张扬有金文的凝重遒美,又有草书的流畅飞动,开“草篆”之端。
2.铭文中的字体结构
《散氏盘》铭文结构奇特,扁圆的字形突破了以往的规整修长,寄奇于纯正,大小错落横斜穿插,变化有致。首先,最重要的结字特点是相同的字表现出不同的趣味也能注意其姿态变化,如铭文中18个“封”字,或大或小,或严谨,或庄重,或疏朗,各个不同,千变万化。其次,字的上下结构紧凑而左右结构疏阔,横向感觉得以突出,加之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最后,许多字随形就势,任其自然。在字的结构上总的偏向于扁,而每个字又根据不同的笔画关系造型,因此大小方圆,变化多端。结字特点不一,垂直的笔画很少,大部分是带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左右相倚,上下相形,变不平为平、不直为直,可谓无一字不欹侧,又无一字不稳妥。奇姿迭出,妙趣横生。
3.铭文的章法
《散氏盘》在章法上最能体现大篆这种“散”的风格和神采,它的每个字尽管大小悬殊,字距也宽窄不等,但通篇读来却“散”而不乱,“散”而不松。它的行气章法也很特殊,一般金文行气较直而清楚,此盘行的感觉不是很强,而是像“散点式”的布局,星罗棋布,一片天机。其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奇即连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天真烂漫,变化无穷。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它是中国美学的综合结晶,它所派生的语境与现代艺术所追寻的目标殊途同归,它们在不同的方位去揭示那存在于天、地、人之间的美的密码。
4.铭文的线条美感
《散氏盘》由于年代久远,一种古朴的残缺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铭文中的这种线条曲折转引不和法度,灵动坦荡,粗放不羁,有金文尚意书风。在强烈的波曲意识中又添加了自然流动之感。铭文线条质朴浑劲,圆润粗壮,“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力,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竭”。铭文包括书写、契刻、浇铸、锈蚀、清洗、墨拓等多道程序。这些程序的综合,会使线条变斑驳、变残泐、变饱满、变浑厚、变苍茫、变沉雄,再加上出土时铭文都有不同程度锈蚀,这种锈蚀的程度则加强了线条的斑驳与苍茫。
三、铭文的艺术特征
《散氏盘》铭文的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正如上文所说,其结构奇古,放纵不羁,跌宕起伏;用笔生辣,厚重朴茂;线条果敢而凝练;字体草率简易,形态略微扁平,体势稍带倚侧,行笔任意放纵,线条灵动震荡。其书法风格峻峭挺拔、苍劲古拙,有着浓郁的金石气息。
四、《散氏盘》对后世的影响
简率放笔、天真烂漫的“草篆”——《散氏盘》,其书体即重视实用,又注重艺术价值。这种实用、简率的书写形式,极具变革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这种变革精神,似乎启发和诱导了隶变的发生。可以推测:《散氏盘》应该是隶变的前奏。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氏盘》具有文字学与书法艺术学的双重价值。因此,《散氏盘》从发现至今,其书法艺术备受学界、艺林所推崇;学者们对《散氏盘》书法的评论文字之多、效法称颂者之众,居三代金文书法之冠。大概其书法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只有后出的《石鼓文》可与之相颉颃。
关键词:历史渊源;字体结构;章法;线条美感;艺术风格
一、《散氏盘》的简析及历史渊源
《散氏盘》,因铭文中的“散氏”字样而得名,又称夨人盘。它是在西周厉王时期所铸造的。盘高20.6厘米,盘深9.8厘米,口径54.6厘米,底径41.4厘米,大约重20公斤。圆形浅腹,圈足较高,盘上附有双耳,双耳上端与口沿平齐。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盘内底上刻有铭文,共19行,总计应为349字。铭文记载是西周厉王时期矢人将土地分割给散氏史实,并详细记载划分土地以树木为界限的方法,最后是记载这件事举行盟誓的经过。《散氏盘》是于乾隆中叶年间在出土于陕西凤翔,先为江南一位收藏家徐氏购得,然后被扬州盐商洪氏收藏。嘉庆十四年,两江总督阿毓宝购得此盘,做仁宗50大寿的寿礼,入贡清内府,由皇家收藏。清朝末期,民间传闻它毁于圆明园大火之中。1931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时候,散氏盘就在其中,经过数十年的流转,1948年被带往台湾,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这些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
二、《散氏盘》铭文的探析
1.西周金文书法风格时期
西周金文书法风格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武、成、康时期,字体承袭殷商,笔道厚重,肥笔较多,结体谨严方整,大小不一,章法错落自然,风格质朴浑厚,显示出三朝初建时的蓬勃气象。第二期为昭、穆时期,笔道趋向匀停圆润,间有肥笔,结体规整,每行字数固定,章法开始着意求工。第三期为共、懿、孝、夷、厉、共和、宣、幽时期,笔画更为匀细,肥笔完全消失,结体多姿多彩,生动有致。《散氏盘》为西周晚期主要代表,它对当时“篆引”秩序的破坏,可以看出西周晚期社会文化背景,其强烈的个性表现与西周厉王时期社会动荡、宫廷礼仪作器放松有直接的关系。《散氏盘》的个性张扬有金文的凝重遒美,又有草书的流畅飞动,开“草篆”之端。
2.铭文中的字体结构
《散氏盘》铭文结构奇特,扁圆的字形突破了以往的规整修长,寄奇于纯正,大小错落横斜穿插,变化有致。首先,最重要的结字特点是相同的字表现出不同的趣味也能注意其姿态变化,如铭文中18个“封”字,或大或小,或严谨,或庄重,或疏朗,各个不同,千变万化。其次,字的上下结构紧凑而左右结构疏阔,横向感觉得以突出,加之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最后,许多字随形就势,任其自然。在字的结构上总的偏向于扁,而每个字又根据不同的笔画关系造型,因此大小方圆,变化多端。结字特点不一,垂直的笔画很少,大部分是带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左右相倚,上下相形,变不平为平、不直为直,可谓无一字不欹侧,又无一字不稳妥。奇姿迭出,妙趣横生。
3.铭文的章法
《散氏盘》在章法上最能体现大篆这种“散”的风格和神采,它的每个字尽管大小悬殊,字距也宽窄不等,但通篇读来却“散”而不乱,“散”而不松。它的行气章法也很特殊,一般金文行气较直而清楚,此盘行的感觉不是很强,而是像“散点式”的布局,星罗棋布,一片天机。其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奇即连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天真烂漫,变化无穷。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它是中国美学的综合结晶,它所派生的语境与现代艺术所追寻的目标殊途同归,它们在不同的方位去揭示那存在于天、地、人之间的美的密码。
4.铭文的线条美感
《散氏盘》由于年代久远,一种古朴的残缺的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铭文中的这种线条曲折转引不和法度,灵动坦荡,粗放不羁,有金文尚意书风。在强烈的波曲意识中又添加了自然流动之感。铭文线条质朴浑劲,圆润粗壮,“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力,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竭”。铭文包括书写、契刻、浇铸、锈蚀、清洗、墨拓等多道程序。这些程序的综合,会使线条变斑驳、变残泐、变饱满、变浑厚、变苍茫、变沉雄,再加上出土时铭文都有不同程度锈蚀,这种锈蚀的程度则加强了线条的斑驳与苍茫。
三、铭文的艺术特征
《散氏盘》铭文的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正如上文所说,其结构奇古,放纵不羁,跌宕起伏;用笔生辣,厚重朴茂;线条果敢而凝练;字体草率简易,形态略微扁平,体势稍带倚侧,行笔任意放纵,线条灵动震荡。其书法风格峻峭挺拔、苍劲古拙,有着浓郁的金石气息。
四、《散氏盘》对后世的影响
简率放笔、天真烂漫的“草篆”——《散氏盘》,其书体即重视实用,又注重艺术价值。这种实用、简率的书写形式,极具变革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这种变革精神,似乎启发和诱导了隶变的发生。可以推测:《散氏盘》应该是隶变的前奏。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氏盘》具有文字学与书法艺术学的双重价值。因此,《散氏盘》从发现至今,其书法艺术备受学界、艺林所推崇;学者们对《散氏盘》书法的评论文字之多、效法称颂者之众,居三代金文书法之冠。大概其书法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只有后出的《石鼓文》可与之相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