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岭南一枝花”——乐昌花鼓戏,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乐昌花鼓戏由于源自于民间,并且深深的扎根在民间,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基于此,本文以《拦车》、《望水村轶事》为例,浅论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旨在为相关研究者以及乐昌花鼓戏喜爱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乐昌花鼓戏;“前世今生”;《拦车》;《望水村轶事》
乐昌花鼓戏具有“小”、“活”、“笑”等特点,其中“小”是指:人物少、规模小、演出剧目小(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活”是指:表演不受任何场地的限制,演出场地比较灵活,而且多为载歌载舞,给人轻松、活泼、多姿多彩的感受;“笑”是指:擅长喜剧、闹剧表演,其表现手法比较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具有浓重的喜剧色彩,常常能够使观众捧腹大笑。随着社会发展,乐昌花鼓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基于此,本文对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展开论述——以《拦车》、《望水村轶事》为例,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一、简单介绍《拦车》、《望水村轶事》
《拦车》是乐昌花鼓戏的代表作,1970年创作(由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陈中秋创作),《拦车》是以70年代初乐昌农村公社物质交流会为创作背景,并且是围绕着一场关于公社集体财产运肥车争夺战开展故事的讲述,《拦车》中,猪场饲养员赵贵生企图从赵满松(生产队保管员)受众骗取运肥车(挣外快),在遭到拒绝之后,与赵满松产生了误会,随后等在杨秀兰(生产队长)的教育下以及满叔高尚的情怀熏陶下,赵贵生毅然决然的、自觉的帮助生产队抢运化肥。
《望水村轶事》是近些年的作品,由国家二级编剧周季子创作并导演。《望水村轶事》讲述了乐昌石灰岩山区,挂点的镇党委书记来到贫穷的望水村,为望水村人民带来了80万的扶贫款,随后,当地村民展开了一场扶贫款是分款到户还是投入到引水工程建设之中探讨(探讨的过程曲折而有趣),并且最后在村委主任的带领下,在引水渠成功建设之后,创办了水泥厂,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拦车》、《望水村轶事》均以现实题材为创作背景,注重描写村民的日常生活,且突出了村民热爱家乡、向往美好生活、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论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以《拦车》、《望水村轶事》为例
《拦车》、《望水村轶事》两部戏的创作时间间隔30多年,充分的彰显出时代变化,时代的变迁,促使这两部戏存在很大的差异,《拦车》创作于70年代初期,也就是文革时期,所有的戏剧形式为样板戏(传统的剧目被停演),而且充分的体现在古装戏剧本、道具、服装上,但是,民族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乐昌花鼓戏的唱腔并没有被摧毁,一直植根于民间,在乐昌花鼓戏演员的坚持下,乐昌花鼓戏的优良特性“小”、“活”、“笑”被传承下来,而且本质上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现如今听起来也保持着乐昌花鼓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望水村轶事》的创作背景为三大会战,这个时期农村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与《拦车》相比,《望水村轶事》同样具备弘扬先进思想的表演主题,另外,现如今的创作环境比较宽松,在艺术处理、音乐、舞美、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更加契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是对传统表演的创新与升级。
《拦车》、《望水村轶事》充分的彰显了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两者无论是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上,还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均体现出时代的变迁、推动了乐昌花鼓戏的长足发展。在不同的创作环境下,为当时当地人民群众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且植根于民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乐昌花鼓戏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似乎能感受到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加深现代人民群众对乐昌花鼓戏的理解。
乐昌花鼓戏从《拦车》发展到《望水村轶事》,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传达出乐昌花鼓戏优良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两者均充分的体现出“小”、“活”、“笑”等特点,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多姿多彩,且喜剧色彩浓重,充分的彰显出粤北乡土文化特色,从上述的《拦车》、《望水村轶事》简介中,我们能够从《拦车》中看出浓浓的乡土情,从《望水村轶事》中看到情理中的理,涵盖了整个乐昌花鼓戏的精髓,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乐昌花鼓戏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如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促进了乐昌花鼓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乐昌花鼓戏从《拦车》发展到《望水村轶事》,充分的彰显了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两者均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探究乐昌花鼓戏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乐昌花鼓戲的“前世今生”充分的体现在:对传统优良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虽然表演形式会有所差异,但是其精髓不变(均来自于民间、深深的扎根于民间,其表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均能彰显出乐昌花鼓戏“小”、“活”、“笑”等特点。从《拦车》发展到《望水村轶事》,可见乐昌花鼓戏强大的生命力、兼容性,但是为了促进乐昌花鼓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与时俱进的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协同进步。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为乐昌花鼓戏探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汪在东.从《拦车》到《望水村轶事》看乐昌花鼓戏的发展[J].艺术评论,2010,(8):104-105.
[2]谈奕宏.花鼓戏引入高中声乐教学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5,(7):243-244.
[3]罗雅静.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探讨[J].商情,2013,(28):166-167.
[4]zhou liling.Jingzhou opera: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statu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ield [J].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and (6):95-99.
[5]黄赛.生存的求索——湖南花鼓戏的艺术创新及其意义[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3):50-53.
关键词:乐昌花鼓戏;“前世今生”;《拦车》;《望水村轶事》
乐昌花鼓戏具有“小”、“活”、“笑”等特点,其中“小”是指:人物少、规模小、演出剧目小(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活”是指:表演不受任何场地的限制,演出场地比较灵活,而且多为载歌载舞,给人轻松、活泼、多姿多彩的感受;“笑”是指:擅长喜剧、闹剧表演,其表现手法比较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具有浓重的喜剧色彩,常常能够使观众捧腹大笑。随着社会发展,乐昌花鼓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基于此,本文对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展开论述——以《拦车》、《望水村轶事》为例,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一、简单介绍《拦车》、《望水村轶事》
《拦车》是乐昌花鼓戏的代表作,1970年创作(由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陈中秋创作),《拦车》是以70年代初乐昌农村公社物质交流会为创作背景,并且是围绕着一场关于公社集体财产运肥车争夺战开展故事的讲述,《拦车》中,猪场饲养员赵贵生企图从赵满松(生产队保管员)受众骗取运肥车(挣外快),在遭到拒绝之后,与赵满松产生了误会,随后等在杨秀兰(生产队长)的教育下以及满叔高尚的情怀熏陶下,赵贵生毅然决然的、自觉的帮助生产队抢运化肥。
《望水村轶事》是近些年的作品,由国家二级编剧周季子创作并导演。《望水村轶事》讲述了乐昌石灰岩山区,挂点的镇党委书记来到贫穷的望水村,为望水村人民带来了80万的扶贫款,随后,当地村民展开了一场扶贫款是分款到户还是投入到引水工程建设之中探讨(探讨的过程曲折而有趣),并且最后在村委主任的带领下,在引水渠成功建设之后,创办了水泥厂,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拦车》、《望水村轶事》均以现实题材为创作背景,注重描写村民的日常生活,且突出了村民热爱家乡、向往美好生活、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论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以《拦车》、《望水村轶事》为例
《拦车》、《望水村轶事》两部戏的创作时间间隔30多年,充分的彰显出时代变化,时代的变迁,促使这两部戏存在很大的差异,《拦车》创作于70年代初期,也就是文革时期,所有的戏剧形式为样板戏(传统的剧目被停演),而且充分的体现在古装戏剧本、道具、服装上,但是,民族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乐昌花鼓戏的唱腔并没有被摧毁,一直植根于民间,在乐昌花鼓戏演员的坚持下,乐昌花鼓戏的优良特性“小”、“活”、“笑”被传承下来,而且本质上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现如今听起来也保持着乐昌花鼓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望水村轶事》的创作背景为三大会战,这个时期农村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与《拦车》相比,《望水村轶事》同样具备弘扬先进思想的表演主题,另外,现如今的创作环境比较宽松,在艺术处理、音乐、舞美、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更加契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是对传统表演的创新与升级。
《拦车》、《望水村轶事》充分的彰显了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两者无论是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上,还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均体现出时代的变迁、推动了乐昌花鼓戏的长足发展。在不同的创作环境下,为当时当地人民群众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且植根于民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乐昌花鼓戏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似乎能感受到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加深现代人民群众对乐昌花鼓戏的理解。
乐昌花鼓戏从《拦车》发展到《望水村轶事》,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传达出乐昌花鼓戏优良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两者均充分的体现出“小”、“活”、“笑”等特点,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活泼、多姿多彩,且喜剧色彩浓重,充分的彰显出粤北乡土文化特色,从上述的《拦车》、《望水村轶事》简介中,我们能够从《拦车》中看出浓浓的乡土情,从《望水村轶事》中看到情理中的理,涵盖了整个乐昌花鼓戏的精髓,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乐昌花鼓戏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如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促进了乐昌花鼓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乐昌花鼓戏从《拦车》发展到《望水村轶事》,充分的彰显了乐昌花鼓戏的“前世今生”,两者均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探究乐昌花鼓戏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乐昌花鼓戲的“前世今生”充分的体现在:对传统优良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虽然表演形式会有所差异,但是其精髓不变(均来自于民间、深深的扎根于民间,其表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均能彰显出乐昌花鼓戏“小”、“活”、“笑”等特点。从《拦车》发展到《望水村轶事》,可见乐昌花鼓戏强大的生命力、兼容性,但是为了促进乐昌花鼓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与时俱进的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协同进步。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为乐昌花鼓戏探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汪在东.从《拦车》到《望水村轶事》看乐昌花鼓戏的发展[J].艺术评论,2010,(8):104-105.
[2]谈奕宏.花鼓戏引入高中声乐教学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5,(7):243-244.
[3]罗雅静.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探讨[J].商情,2013,(28):166-167.
[4]zhou liling.Jingzhou opera: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statu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ield [J].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and (6):95-99.
[5]黄赛.生存的求索——湖南花鼓戏的艺术创新及其意义[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