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4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本文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研究证明,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1.关注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模块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
2.明确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新课程指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放手让学生“个体学习”,因而要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投影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3.加强组织,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对学习活动的形式、课堂的节奏、学生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宏观的调控,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正在成长的阶段,教师的有效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有很强的制约和调控能力,若让学生完全自由无序地参与,自由地活动,容易让课堂陷入无序状态和不着边际,从而偏离了学习的目标,预定的学习任务很难完成,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另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在学生提出问题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问题情景的设计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重视,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有: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5)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6)创设疑惑陷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7)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5.提供交流的机会,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如:在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中,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归纳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再配以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再找其他同学讲评,以此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6.建立促进自主学习的评价与考核制度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无从体现。因此,改變评价方式十分重要。在诸多新的课程理念中,尤其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和“建立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两段话告诉我们,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对学生的评价采取惟一的、简单的标准,丧失了考试的激励功能,势必削弱学生学习的信心,伤害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就必须树立新的考试理念,对传统的考核评价形式进行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47-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本文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研究证明,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1.关注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模块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
2.明确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新课程指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放手让学生“个体学习”,因而要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笔者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投影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3.加强组织,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对学习活动的形式、课堂的节奏、学生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宏观的调控,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正在成长的阶段,教师的有效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有很强的制约和调控能力,若让学生完全自由无序地参与,自由地活动,容易让课堂陷入无序状态和不着边际,从而偏离了学习的目标,预定的学习任务很难完成,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另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在学生提出问题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问题情景的设计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重视,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有: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5)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6)创设疑惑陷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7)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5.提供交流的机会,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如:在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中,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让学生归纳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再配以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再找其他同学讲评,以此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
6.建立促进自主学习的评价与考核制度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无从体现。因此,改變评价方式十分重要。在诸多新的课程理念中,尤其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和“建立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两段话告诉我们,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对学生的评价采取惟一的、简单的标准,丧失了考试的激励功能,势必削弱学生学习的信心,伤害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就必须树立新的考试理念,对传统的考核评价形式进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