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个体商户以及近几年更是出现了大量的微商等群体。这些群体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之一,国家目前也在不断颁布政策以加大对小微客户群体的关注与支持。本文以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三个角度分别去寻找风险、查清风险原因、控制风险,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信息不对称
1.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1.1国家体制及宏观政策因素
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组织不合理结构影响,虽然国家一直呼吁扶持但是并未有实际性的行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1市场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虽然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企业信贷促进法》对小企业的融资,规模扩大,产业开拓,市场定位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并没有制定配套的法律条文。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风险投资的现行法律,这导致市场上没有形成良好投资发展平台,侧面影响了小微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融资条件,阻碍了其规模的扩大与发展。
1.1.2市场的信用坏境差。由于政府较少干涉及引导信用市场导致国人对信用不够重视且在现实中失信的人没有得到较为苛刻的惩罚,这导致了很多企业很多主要控制人并不在意信用,他们觉得违约成本不会给他们造成过多影响。甚至有一些企业是从事套取银行资金不法交易经济团伙骗取银行贷款,因此社会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及改善市场信用氛围。
1.2银行内部因素
小微客户群体虽然因为自身有效抵押品不足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无法获得銀行的青睐,但也有很多原因是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没有做好导致的。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小微信贷业务形成专业化的流程,没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而传统的风控条件对企业的担保和抵押要求又过于太严。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银行目前无法吃到小微企业这块蛋糕,也无法替国家落实应有的货币政策去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在银行方面,笔者认为形成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核体系风险。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人员都是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程式化的审批标准指标去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但是这些指标当初并不是针对小微企业进行设计的,而小微企业的情况又复杂且多样。审核人员在体系落后的情况下且没有对企业进行更具体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判断而行使审批权,只通过单一的审核审批机制会。导致不该放款的企业成功放款,而经营情况好的反而无法通过贷款审核。
2.竞争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数量越来越多,多家银行经常为了抢占客户而不断放低自身风控条件。特别是当一位劣质的客户去申请多家银行的贷款时,由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能够进行及时共享从而导致在企业在一家银行没有获批贷款后重新包装自己又向其他银行进行贷款申请。
3.操作和考核风险。贷前调查环节是由客户经理完成的,但方便的同时由于监管跟不上也导致了在金钱名利等诱惑下客户经理开始了违规操作。他们在利益面前未能客观地对信贷业务中的客户进行具体调查造成调查严重失实。有些甚至建议客户制造虚假流水账单,合伙欺诈银行。其次,由于现在银行业绩考核压力大,很多客户经理甚至支行行长为了提高自己业绩而没有原则地拉客户,主动跟客户一起将不利于贷款的自身条件进行隐藏而隐瞒银行相关信息。
2.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优化对策
2.1强化贷前风险审查
小微信贷风险的源头是来自银行对客户的信息存在着片面性,导致信贷信息的不对称。往往是客户想让银行知道什么才会提供什么真实信息。因此要控制风险应从尽可能收取客户信息及尽可能分析其中关联性入手。
2.1.1客户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阶段,银行要对小微客户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小微企业主为例,不仅仅要详细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要对企业的后续发展进行调查,包括尽可能调查企业及实际控制人的客户群、现金流量、产品质量、产品销售能力、市场口碑。作为银行方面,应在征得客户同意后,与其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实现客户信息互享。避免存在有客户在被前一家银行被查出不符合贷款条件时又重新包装向下一家银行进行贷款申请。同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提高失信违约成本,对提高虚假信息的客户设置严格的惩戒机制。作为政府方面,人民银行征信业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强化,完善征信信息,将客户的信用等级、企业缴纳税情况、借款人配偶信息反映出来。
2.1.2实际控制人信用情况。银行相关信贷人员除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征信报告来调查客户信用情况外,还应该通过侧面或其他渠道了解该企业,该客户的相关合伙人、配偶的信用情况,特别是要多方位去了解是否存在民间借贷行为。
2.1.3生产经营情况。在查看客户企业相关流水和财务报表后还应要求企业提供一段时间的业务订单及购销合同。因为这两个最能反映企业的目前的生产状况和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此外,还应多方面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包括水电费、缴纳税费、银行的代发工资情况、员工总数等方式。
2.1.4管理现状及所处行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应充分利用个人渠道和互联网途径从一些网络平台、同行企业打听到借款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及经历从而判断该企业管理能力。同时要避免该企业是当地政府不给予支持及高风险的行业。
2.2抵押物贷前调查
抵押物、担保物是银行信贷业务最具有保障的关卡,因此银行应该要严格调查抵押品的合规性。包括判断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可以将该资产用作质押或抵押、抵押所有权是否明确、该客户是否有权处置抵押物的权利、该抵押物目前存在哪些抵押或租赁状态等方面。同时,信贷客户经理应当严格审查客户的抵押物评估报告,要了解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流程和方法,评估方法是否合理、客观。同时要结合客户情况,选择容易变现的金融抵押品,如承兑汇票、大额存单、国债等。对于一些难变现的机械设备作为抵押品要计算好折旧值,以免出现违约情况时资不抵债。 2.3健全贷中审核审批体系
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中的贷中流程最关键的是信用评级、评分系统。能准确将客户定位到正确的信用等级,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将是贷中体系的重中之重。
2.3.1要加强人才团队建设。针对目前大部分银行存在专业人才缺少、信贷人员参差不齐的现象,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对内要制定详细的小微信贷业务培训计划,对外要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做到每周有安排,月度有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当有相应的惩罚制度。
2.3.2完善信用风险评分评级系统。由于小微客户群体广泛,有来自个体,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而之前统一标准的评分系统对某些企业的还款能力评分不够准确客观。再比如像中介、餐饮服务行业的客户并没有太多不动产等抵押品,这时可以将客户持有的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也纳入风险评估考量中。同时,要提高信贷系统的稳定性及實用性,高效率的业务处理能力将能够极大降低操作风险。信息录入系统后,一个高效率的系统应当迅速将客户曾经在该银行办理过的有关业务显示出来,而不需要客户经理再次在外网查询及输入。
2.3.3严查不尽职、不尽责人员。二级支行在进件客户贷款后,需要支行行长或相应权限人员审查后授权签字方才将客户信息录入评分系统,而这其中存在着某些支行为了方便,相应权限人并没有做到认真审批该客户信息;录入评分系统后,相应的总行或分行信贷审批部人员更应认真审批,防止有审批部人员与二级支行信贷客户经理进行非法操作。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汇丰银行,他们外包很多信贷审批员,然后将每一项信贷业务审批随机分配给不同审批员,而负责此业务的客户经理无法知道某一项流程是由哪位审批人在审批。这就可以极大地避免了客户经理勾结审批员。
2.4强化贷后管理
信贷业务中,贷后管理将是整个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但目前国内银行对此管理不够重视,不够严格,很多管理方法都流于形式。
2.4.1要加强对客户的贷后调查频率。由于银行对客户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因此需要加大频率对相应的客户、企业进行贷后检查。按照周、月、季的不同时间周期和阶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客户经理要与企业客户进行必要沟通,掌握了解客户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生产办公场地是否变动、员工流动情况、实际控制人财务等情况。
2.4.2.银行应该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让信息收集更便利和准确。包括通过手机银行、结算账户、信用卡等平台积累的各类交易数据去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
2.4.3要完善违规惩罚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无论贷后风险管理机制多好,如果客户经理不重视那都将是没有用的。分支行应该加大对风险文化的建设以强调风险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要定期开展培训及宣讲活动,以各种实例告示员工在银行风险是随处可在的。同时,完善客户经理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问责制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的全面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陈伟.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
[2]单利钦.商业银行小微业务信贷风险的优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
关键词: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信息不对称
1.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1.1国家体制及宏观政策因素
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金融组织不合理结构影响,虽然国家一直呼吁扶持但是并未有实际性的行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1市场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虽然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小企业信贷促进法》对小企业的融资,规模扩大,产业开拓,市场定位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是对于如何实施,并没有制定配套的法律条文。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风险投资的现行法律,这导致市场上没有形成良好投资发展平台,侧面影响了小微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融资条件,阻碍了其规模的扩大与发展。
1.1.2市场的信用坏境差。由于政府较少干涉及引导信用市场导致国人对信用不够重视且在现实中失信的人没有得到较为苛刻的惩罚,这导致了很多企业很多主要控制人并不在意信用,他们觉得违约成本不会给他们造成过多影响。甚至有一些企业是从事套取银行资金不法交易经济团伙骗取银行贷款,因此社会需要相关政策引导及改善市场信用氛围。
1.2银行内部因素
小微客户群体虽然因为自身有效抵押品不足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无法获得銀行的青睐,但也有很多原因是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没有做好导致的。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小微信贷业务形成专业化的流程,没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而传统的风控条件对企业的担保和抵押要求又过于太严。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银行目前无法吃到小微企业这块蛋糕,也无法替国家落实应有的货币政策去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在银行方面,笔者认为形成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核体系风险。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人员都是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程式化的审批标准指标去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但是这些指标当初并不是针对小微企业进行设计的,而小微企业的情况又复杂且多样。审核人员在体系落后的情况下且没有对企业进行更具体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判断而行使审批权,只通过单一的审核审批机制会。导致不该放款的企业成功放款,而经营情况好的反而无法通过贷款审核。
2.竞争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数量越来越多,多家银行经常为了抢占客户而不断放低自身风控条件。特别是当一位劣质的客户去申请多家银行的贷款时,由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能够进行及时共享从而导致在企业在一家银行没有获批贷款后重新包装自己又向其他银行进行贷款申请。
3.操作和考核风险。贷前调查环节是由客户经理完成的,但方便的同时由于监管跟不上也导致了在金钱名利等诱惑下客户经理开始了违规操作。他们在利益面前未能客观地对信贷业务中的客户进行具体调查造成调查严重失实。有些甚至建议客户制造虚假流水账单,合伙欺诈银行。其次,由于现在银行业绩考核压力大,很多客户经理甚至支行行长为了提高自己业绩而没有原则地拉客户,主动跟客户一起将不利于贷款的自身条件进行隐藏而隐瞒银行相关信息。
2.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控制优化对策
2.1强化贷前风险审查
小微信贷风险的源头是来自银行对客户的信息存在着片面性,导致信贷信息的不对称。往往是客户想让银行知道什么才会提供什么真实信息。因此要控制风险应从尽可能收取客户信息及尽可能分析其中关联性入手。
2.1.1客户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阶段,银行要对小微客户进行全面的调查。以小微企业主为例,不仅仅要详细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更要对企业的后续发展进行调查,包括尽可能调查企业及实际控制人的客户群、现金流量、产品质量、产品销售能力、市场口碑。作为银行方面,应在征得客户同意后,与其他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实现客户信息互享。避免存在有客户在被前一家银行被查出不符合贷款条件时又重新包装向下一家银行进行贷款申请。同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提高失信违约成本,对提高虚假信息的客户设置严格的惩戒机制。作为政府方面,人民银行征信业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强化,完善征信信息,将客户的信用等级、企业缴纳税情况、借款人配偶信息反映出来。
2.1.2实际控制人信用情况。银行相关信贷人员除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征信报告来调查客户信用情况外,还应该通过侧面或其他渠道了解该企业,该客户的相关合伙人、配偶的信用情况,特别是要多方位去了解是否存在民间借贷行为。
2.1.3生产经营情况。在查看客户企业相关流水和财务报表后还应要求企业提供一段时间的业务订单及购销合同。因为这两个最能反映企业的目前的生产状况和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此外,还应多方面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包括水电费、缴纳税费、银行的代发工资情况、员工总数等方式。
2.1.4管理现状及所处行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应充分利用个人渠道和互联网途径从一些网络平台、同行企业打听到借款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及经历从而判断该企业管理能力。同时要避免该企业是当地政府不给予支持及高风险的行业。
2.2抵押物贷前调查
抵押物、担保物是银行信贷业务最具有保障的关卡,因此银行应该要严格调查抵押品的合规性。包括判断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可以将该资产用作质押或抵押、抵押所有权是否明确、该客户是否有权处置抵押物的权利、该抵押物目前存在哪些抵押或租赁状态等方面。同时,信贷客户经理应当严格审查客户的抵押物评估报告,要了解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流程和方法,评估方法是否合理、客观。同时要结合客户情况,选择容易变现的金融抵押品,如承兑汇票、大额存单、国债等。对于一些难变现的机械设备作为抵押品要计算好折旧值,以免出现违约情况时资不抵债。 2.3健全贷中审核审批体系
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中的贷中流程最关键的是信用评级、评分系统。能准确将客户定位到正确的信用等级,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将是贷中体系的重中之重。
2.3.1要加强人才团队建设。针对目前大部分银行存在专业人才缺少、信贷人员参差不齐的现象,银行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对内要制定详细的小微信贷业务培训计划,对外要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做到每周有安排,月度有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当有相应的惩罚制度。
2.3.2完善信用风险评分评级系统。由于小微客户群体广泛,有来自个体,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而之前统一标准的评分系统对某些企业的还款能力评分不够准确客观。再比如像中介、餐饮服务行业的客户并没有太多不动产等抵押品,这时可以将客户持有的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也纳入风险评估考量中。同时,要提高信贷系统的稳定性及實用性,高效率的业务处理能力将能够极大降低操作风险。信息录入系统后,一个高效率的系统应当迅速将客户曾经在该银行办理过的有关业务显示出来,而不需要客户经理再次在外网查询及输入。
2.3.3严查不尽职、不尽责人员。二级支行在进件客户贷款后,需要支行行长或相应权限人员审查后授权签字方才将客户信息录入评分系统,而这其中存在着某些支行为了方便,相应权限人并没有做到认真审批该客户信息;录入评分系统后,相应的总行或分行信贷审批部人员更应认真审批,防止有审批部人员与二级支行信贷客户经理进行非法操作。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汇丰银行,他们外包很多信贷审批员,然后将每一项信贷业务审批随机分配给不同审批员,而负责此业务的客户经理无法知道某一项流程是由哪位审批人在审批。这就可以极大地避免了客户经理勾结审批员。
2.4强化贷后管理
信贷业务中,贷后管理将是整个业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但目前国内银行对此管理不够重视,不够严格,很多管理方法都流于形式。
2.4.1要加强对客户的贷后调查频率。由于银行对客户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因此需要加大频率对相应的客户、企业进行贷后检查。按照周、月、季的不同时间周期和阶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客户经理要与企业客户进行必要沟通,掌握了解客户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生产办公场地是否变动、员工流动情况、实际控制人财务等情况。
2.4.2.银行应该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让信息收集更便利和准确。包括通过手机银行、结算账户、信用卡等平台积累的各类交易数据去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
2.4.3要完善违规惩罚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无论贷后风险管理机制多好,如果客户经理不重视那都将是没有用的。分支行应该加大对风险文化的建设以强调风险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要定期开展培训及宣讲活动,以各种实例告示员工在银行风险是随处可在的。同时,完善客户经理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完善问责制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的全面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陈伟.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
[2]单利钦.商业银行小微业务信贷风险的优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