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一年级全学年要求认识9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350个。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
正因为如此,我对我校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问卷及日常课内外的观察、调查访问,统计学生的识字程度。通过对学生的测评,统计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及识字量,从中来了解低段学生的识字来源。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了农村低段学生识字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分析出各个识字渠道所暴露出的问题:
一、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教授是幼儿识字的主要来源
他们让幼儿认识了许多汉字,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但也就是他们的教授,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字形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因地处农村的家长和老师的水平有限,不知如何教导孩子正确识字及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更谈不上教育孩子该如何改正了。如“口”字,正确的书写顺序是“竖”、“横折”、“横”共三画。而孩子们会错写成“竖折”、“横折”共两画。而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私办幼儿园占了很大比重,有的乡镇甚至只有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之间进行着各种竞争,而在其中的竞争手段之一就是一味地多教幼儿认字、识字和写字,以此来标榜自己教学水平。而因幼儿年纪太小,根本不能观察出老师教他们写的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也不会观察),只能“依葫芦画瓢”般地照着老师写的字去“画”。从而将汉字写错。而幼儿园教师因水平所限不能发现幼儿书写中的错误,或者是因各私立幼儿园为了压缩成本,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的事太多,面对孩子在书写中出现的错误,或许是孩子太多没能及时纠正过来,或许是教师根本就没有重视(也可能没有发现幼儿的书写错误),造成幼儿乱写汉字。比如汉字“茫”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而很多幼儿在书写中却将其写成左右结构三点水的异形字了。试想这样的学习,能让孩子把字写好吗?另一个问题就是读音问题。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教授孩子汉字时,常常发错读音。众所周知,四川人的方言是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边、鼻音不分。而家长因所受的教育有限,对汉字的读音当然正确读出,同时,因农村私立幼儿园经费限制,不能聘请到高水平甚至是合格水平的师资力量,因师资水平的限制,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就不高,他们在上课时常常是操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或是所谓的“椒盐四川话”(也有人称为“川普”)来进行教学。举个例子,“四川”发音本来应是“sì chuān”,就有家长和教师教授成“sì cuān”或是教成“shì chuān”。从而造成孩子们的汉语发音错误,而这些错误教学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小学低段教师要对孩子的错误进行纠正非常困难。
二、通过路边商店的店招、广告牌以及公路两边的标语、宣传口号来识字等也是低段学生的识字途径之一
因这些东西上面的字大,色彩艳,孩子每天从它身边经过时,它们都会对孩子强化记忆,这也是孩子们喜欢从这些地方来认字、识字的原因。所以从这些地方来识字也是孩子们识字来源之一。通过这种渠道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但也就是通过这个渠道识来的字,也给孩子们正确识字增加了许多困难。先不说手写的宣传标语上书写的字好不好,就说它上面写的汉字是否规范吧。在我们这里手写的标语上出现了不规范的简化字,比如 “感”本来上面是“咸”,下面是“心”,但在标语中就被人简化成了上面是个“干”,下面是“心”的新字,因标语贴在室外,对孩子们的影响何其大啊!幸运的是现在手写的标语越来越少了。再说店招、广告牌等它们存在的问题。现在许多店家在为商店取名字时,为了吸引顾客,大多采用对成语进行篡改的方式,如服装店取名,将成语“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而低年级小学生识辨别错别字的能力太弱,造成将商家篡改后的错误“成语”当成正确成语来识记并运用的情况。
三、通过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体来识字也是孩子们的识字渠道之一
现在农村孩子打发时间的方式最多的就是看电视,通过电视字幕孩子们认识了许多汉字,并会学着电视节目主持人用一些普通话读出一些汉字。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及电视节目中,一些小台特别是一些县级台,也有少数省级电视台的少数节目的主持人故意用方言夹普通话的方式来主持节目,给孩子们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对孩子们正确识读汉字带来坏的影响。不仅如此,现在少数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电视剧集中可能是为了表现其个性,在主持节目或是在电视剧集中的人物对话常常出现脏话、粗话。比如四川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中就邀请四川的某位谐剧演员来主持节目,他在节目中就用四川话主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学生识字读音也有消极影响。
四、通过看书读报来识字也是一些孩子的识字來源之一
现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都喜欢给孩子买各种课外书,让孩子去读书。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关于书籍的印刷问题,有的家长可能是无意的买到的书却是盗版的书,这些书有严重的印刷问题,给孩子们读书造成障碍甚至将孩子引入歧途。如孩子们喜欢看一种口袋书,内容是一个叫“阿衰”的故事,在这本书就错误百出,有时边主人公的名字“阿衰”印刷成“阿哀”。让学生“衰”“哀”不分。同时,因家长的文化低没法或是因各种活计太多没时间辅导孩子,而是买来书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看书,而孩子们在看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因无人可问,只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什么办法呢?大多数孩子选择了认汉字的一部分来认这个汉字,应该说孩子还是很聪明的,因为中国有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发音和这个字的读音完全一样,如“伴”字的右边是“半”,它的发音和“伴”字发音完全一样。但孩子们不知道中国汉字还有许多并不是形声字,即使是形声字也有些的表读音的声旁的发音也和这个字的读音不一样,如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孩子把“歧路”认成了“支路”。
正因为如此,我对我校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问卷及日常课内外的观察、调查访问,统计学生的识字程度。通过对学生的测评,统计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及识字量,从中来了解低段学生的识字来源。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了农村低段学生识字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分析出各个识字渠道所暴露出的问题:
一、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教授是幼儿识字的主要来源
他们让幼儿认识了许多汉字,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但也就是他们的教授,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字形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因地处农村的家长和老师的水平有限,不知如何教导孩子正确识字及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更谈不上教育孩子该如何改正了。如“口”字,正确的书写顺序是“竖”、“横折”、“横”共三画。而孩子们会错写成“竖折”、“横折”共两画。而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私办幼儿园占了很大比重,有的乡镇甚至只有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之间进行着各种竞争,而在其中的竞争手段之一就是一味地多教幼儿认字、识字和写字,以此来标榜自己教学水平。而因幼儿年纪太小,根本不能观察出老师教他们写的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也不会观察),只能“依葫芦画瓢”般地照着老师写的字去“画”。从而将汉字写错。而幼儿园教师因水平所限不能发现幼儿书写中的错误,或者是因各私立幼儿园为了压缩成本,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的事太多,面对孩子在书写中出现的错误,或许是孩子太多没能及时纠正过来,或许是教师根本就没有重视(也可能没有发现幼儿的书写错误),造成幼儿乱写汉字。比如汉字“茫”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而很多幼儿在书写中却将其写成左右结构三点水的异形字了。试想这样的学习,能让孩子把字写好吗?另一个问题就是读音问题。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教授孩子汉字时,常常发错读音。众所周知,四川人的方言是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边、鼻音不分。而家长因所受的教育有限,对汉字的读音当然正确读出,同时,因农村私立幼儿园经费限制,不能聘请到高水平甚至是合格水平的师资力量,因师资水平的限制,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就不高,他们在上课时常常是操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或是所谓的“椒盐四川话”(也有人称为“川普”)来进行教学。举个例子,“四川”发音本来应是“sì chuān”,就有家长和教师教授成“sì cuān”或是教成“shì chuān”。从而造成孩子们的汉语发音错误,而这些错误教学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小学低段教师要对孩子的错误进行纠正非常困难。
二、通过路边商店的店招、广告牌以及公路两边的标语、宣传口号来识字等也是低段学生的识字途径之一
因这些东西上面的字大,色彩艳,孩子每天从它身边经过时,它们都会对孩子强化记忆,这也是孩子们喜欢从这些地方来认字、识字的原因。所以从这些地方来识字也是孩子们识字来源之一。通过这种渠道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但也就是通过这个渠道识来的字,也给孩子们正确识字增加了许多困难。先不说手写的宣传标语上书写的字好不好,就说它上面写的汉字是否规范吧。在我们这里手写的标语上出现了不规范的简化字,比如 “感”本来上面是“咸”,下面是“心”,但在标语中就被人简化成了上面是个“干”,下面是“心”的新字,因标语贴在室外,对孩子们的影响何其大啊!幸运的是现在手写的标语越来越少了。再说店招、广告牌等它们存在的问题。现在许多店家在为商店取名字时,为了吸引顾客,大多采用对成语进行篡改的方式,如服装店取名,将成语“依依不舍”改为“衣衣不舍”,而低年级小学生识辨别错别字的能力太弱,造成将商家篡改后的错误“成语”当成正确成语来识记并运用的情况。
三、通过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体来识字也是孩子们的识字渠道之一
现在农村孩子打发时间的方式最多的就是看电视,通过电视字幕孩子们认识了许多汉字,并会学着电视节目主持人用一些普通话读出一些汉字。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及电视节目中,一些小台特别是一些县级台,也有少数省级电视台的少数节目的主持人故意用方言夹普通话的方式来主持节目,给孩子们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对孩子们正确识读汉字带来坏的影响。不仅如此,现在少数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电视剧集中可能是为了表现其个性,在主持节目或是在电视剧集中的人物对话常常出现脏话、粗话。比如四川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中就邀请四川的某位谐剧演员来主持节目,他在节目中就用四川话主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学生识字读音也有消极影响。
四、通过看书读报来识字也是一些孩子的识字來源之一
现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都喜欢给孩子买各种课外书,让孩子去读书。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关于书籍的印刷问题,有的家长可能是无意的买到的书却是盗版的书,这些书有严重的印刷问题,给孩子们读书造成障碍甚至将孩子引入歧途。如孩子们喜欢看一种口袋书,内容是一个叫“阿衰”的故事,在这本书就错误百出,有时边主人公的名字“阿衰”印刷成“阿哀”。让学生“衰”“哀”不分。同时,因家长的文化低没法或是因各种活计太多没时间辅导孩子,而是买来书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看书,而孩子们在看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因无人可问,只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什么办法呢?大多数孩子选择了认汉字的一部分来认这个汉字,应该说孩子还是很聪明的,因为中国有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发音和这个字的读音完全一样,如“伴”字的右边是“半”,它的发音和“伴”字发音完全一样。但孩子们不知道中国汉字还有许多并不是形声字,即使是形声字也有些的表读音的声旁的发音也和这个字的读音不一样,如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孩子把“歧路”认成了“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