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13631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改革的影响及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出发,着重探讨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几项基本要求,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 基本要求
  1.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1.1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数学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改变以教师为学习内容的垄断者,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面。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斷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2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提出了以下新要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能力、广泛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等。
  过去,教师讲授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参考书甚至连怎么讲授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数学课程改革则强调教科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文本,教师不仅要经由文本来“教”书,而且要“编”书,增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支配因素,为教师教学创造的发挥提供了空间。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加了教师创设各种不同的数学教学情境的机会,通过选择运用一定的教学课程整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形成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工作方式、教学方式的新要求。
  新的课程提出各种目标的全面达成,必须依赖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教师必须改变彼此独立与封闭的工作方式、学会与同事合作、学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进而促进自己有效的教学,同时也应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向别人介绍、推广,与他人分享数学教学成果,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新的数学课程也呼唤综合型的教师。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代数的老师只管教代数,教几何的老师只管教几何,教师的教学领域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成了井底之蛙,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狭窄的数学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利用一些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为数学教学服务,应当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谛。
  2.课堂教学方面的几项基本要求
  2.1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改变,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课改要求教师从注重数学知识的量和“题海战术”转向注重数学观、数学知识价值和思想方法教学;从注重知识的记忆转向注重思维的启发;从注重学会转向注重会学;从注重选拔转向注重发展;从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转向注重学生主动发现和数学探究;从单纯教师的方法转向师生合作的方法;从信息单向传递转向信息的多向交流;从封闭型的教学转向开放型的教学;从“管”的教育转向“导”的教育;从数学“双基”传授转向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强调以本为本转向强调以人为本,等等。这些新的数学观念,正在影响、指导着今天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2.2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手段上要体现其多样化,而多媒体教学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像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学生视觉、听觉感官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善基.从教师的角度谈数学对教师的几项基本要求[R].中学数学教学报,1996.
  [2]钟启全,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陆书欢,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科技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作文方面,少数民族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中考作文辅导技巧。  关键词: 作文 素材 技巧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分数的不断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压力,许多学生对作文复习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甚至产生畏惧。其实,中考作文命题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考作文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掌握好方法,就能拿到高分
考试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焦点,也是一个难点。考试是伴随着人类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及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而是旨在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因此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考试观。  一、素质教育下的考试必须坚持现代教育观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还是为了育人?为了选拔
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命题或观点出现逻辑“悖论”,导致做题时陷入举棋不定、决策两难的困境。此时,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查找高考真题,找到对相关命题或观点的“抉择”。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例1: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说创造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由此我们推论,创造有利于人们实践的具体的联系也应当是错误的。但是,请看下面的高考真题。  【2010·课程标准】生活在我国长江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试卷评讲课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反馈和总结。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作出反评价。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试卷讲评课 误区 基本环节 一般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试卷评讲课是一种重要课型,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