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的金融风暴极大地冲击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的出口、就业、投资、利率等。因此,加快改革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走出去”战略、强化金融监管、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09-02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国家,在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发展轨迹
2001年,在9·11危机和IT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政府减税和美联储的大幅降息,极大地刺激了投资的欲望,在金融环境异常宽松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迎来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7%,其中有0.5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创造的,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标榜的“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理最少的政府”的自由市场制度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试图通过信贷来促进消费,然后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美国金融机构集中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次贷一度让许多低收入的美国人圆了自己的住房梦,也让金融机构看到了赚钱的商机,在这场高风险、高收益的博弈中,出现了无数的借款人、贷款人、发起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他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导致整个链条的断裂。伴随着次级贷款的节节攀升,次级房贷证券也开始成为了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金融机构在利益最大化面前,忽视了甚至是明明意识到了危险,也愿意铤而走险,漠视危机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当全球流动性泛滥日益升温,美联储为了控制过剩的流动性,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间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加上房源供给过剩,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连续下降,抵押品价值下跌。2007年又进入房地产的还贷高峰期,次贷的购房者开始放弃房产,这就进一步引发了次贷债券价格的下跌和抛售风潮,于是一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欧美金融体系核心层面的信用危机。
透过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轨迹:宏观经济的稳定增强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过度的需求拉高了美国房地产的价格——虚高的价格刺激了金融产品和住房按揭融资的创新——自由化的市场制度导致了监管的缺失——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继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不仅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场风暴,也导致了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了重创。继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后不久,雷曼、美林、AIG等华尔街巨头便接二连三走到崩溃的边缘,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已倒闭三家,剩下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面临着艰难的境地。促使美国为稳定金融系统和楼市已付出了总计约7 000亿美元的代价,导致了与次贷相关的资产损失的总量可能会达到约6 000亿美元(目前总亏损已接近5 000亿美元)。美国的金融界的连续大“地震”究竟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投资美国的中资公司损失惨重。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势必受到金融危机全面升级的负面冲击,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7日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265.1亿元,同比增长25.3%。在如此巨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下,中资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危机的巨大冲击,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和招商银行等披露持有雷曼等机构的债权,其中招商银行持有7 000万美元债权、中行持有5 000万,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亏损风险。
2.中国出口业在危机中深受其害。一方面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出口。研究数据显示,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1%, 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因此, 从理论上看,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很大,随着美国经济的每况愈下,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将有实质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将毫无疑问地加强对消费信贷的监管,加上由于股市、楼市的资产损失,美国消费将走跌,对我国的出口需求将会减少。据统计,我国2008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增长8.9%,回落8.9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长7.8%,回落16.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和美国经济的不断下滑,我国的出口也必将遭遇寒流。
3.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金融市场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统计,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 但却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从而降低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导致我国失去对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优势。
4.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与生存危机。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生产成本急剧抬升;二是外部需求减弱导致新订单减少;三是从紧货币政策下多次加息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上升以及信贷困难;四是人民币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使得企业汇兑风险敞口暴露,利润受到侵蚀;五是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在外部需求减弱与人民币升值双重制约下,成本上升风险难以通过涨价向国外转移。
此次危机既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损失,也带来了间接的伤害,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加大我国资本收购美国资产的步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与美国的种族、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的不断挑拨,中国的崛起被他们看作了最大的威胁,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我国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在一些类似于金融行业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但由于这场危机,将会导致美国的许多股东为了寻求自保,大量地抛售持有的金融股等股份,而国内民众深受危机打击承接乏力,这就必将寻求国外资本的介入。中国在储备资产规模继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格局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符合我国的政策导向。更何况,在危机打击下,只要我国选择正确的投资目标就可以用低于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大量的收购。
2.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伐。通过对这次教训的反思,也将间接地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甚至是监管思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总结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的次贷危机,我们将会发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金融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对经济增长、信贷政策、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金融业务开放进行整体考虑,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降低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进一步损害的决策建议
1.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我国经济既面临着2007年11.9%增长率的总量回调的挑战,又面临着包括次贷危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政策调控等众多巨大冲击。决策者有必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减少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趋向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尽可能从高能耗向高科技转变,促使资本和劳动尽快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加快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转变。
2.调整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对于可能要被动承担的风险损失应保持足够的警惕,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相关的政策,以防范金融风险。具体说来:(1)“走出去”的战略应严防金融风险,加强对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等资产在内的风险评估,对美国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定价;(2)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减少信息劣势,同时要创造舆论优势;(3)加强区域合作。特别应加强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东亚地区的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的货币和金融稳定。
3.强化金融监管。
在继续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在防止监管“死角”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首先,监管当局应加强对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和资产进行动态监管,以防止金融机构的海外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其次,加强对在华的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和预警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绩效评估,适时调整和完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和投资机制。
4.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面对这场突如其来、迅猛发展的次贷危机,我国有必要重新调整年初的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从原来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尽快地调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因为在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下,在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经济形势不稳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滑、股民损失惨重以及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的经济环境中,坚持原有的从紧政策显然已不合时宜。当然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流动性资本依然充裕、一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比明显高于国际健康标准的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09-02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国家,在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发展轨迹
2001年,在9·11危机和IT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政府减税和美联储的大幅降息,极大地刺激了投资的欲望,在金融环境异常宽松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迎来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7%,其中有0.5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创造的,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标榜的“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理最少的政府”的自由市场制度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试图通过信贷来促进消费,然后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美国金融机构集中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次贷一度让许多低收入的美国人圆了自己的住房梦,也让金融机构看到了赚钱的商机,在这场高风险、高收益的博弈中,出现了无数的借款人、贷款人、发起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他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导致整个链条的断裂。伴随着次级贷款的节节攀升,次级房贷证券也开始成为了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金融机构在利益最大化面前,忽视了甚至是明明意识到了危险,也愿意铤而走险,漠视危机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当全球流动性泛滥日益升温,美联储为了控制过剩的流动性,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间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加上房源供给过剩,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连续下降,抵押品价值下跌。2007年又进入房地产的还贷高峰期,次贷的购房者开始放弃房产,这就进一步引发了次贷债券价格的下跌和抛售风潮,于是一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欧美金融体系核心层面的信用危机。
透过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轨迹:宏观经济的稳定增强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过度的需求拉高了美国房地产的价格——虚高的价格刺激了金融产品和住房按揭融资的创新——自由化的市场制度导致了监管的缺失——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继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不仅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场风暴,也导致了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了重创。继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后不久,雷曼、美林、AIG等华尔街巨头便接二连三走到崩溃的边缘,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已倒闭三家,剩下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面临着艰难的境地。促使美国为稳定金融系统和楼市已付出了总计约7 000亿美元的代价,导致了与次贷相关的资产损失的总量可能会达到约6 000亿美元(目前总亏损已接近5 000亿美元)。美国的金融界的连续大“地震”究竟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投资美国的中资公司损失惨重。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势必受到金融危机全面升级的负面冲击,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7日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265.1亿元,同比增长25.3%。在如此巨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下,中资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危机的巨大冲击,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和招商银行等披露持有雷曼等机构的债权,其中招商银行持有7 000万美元债权、中行持有5 000万,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亏损风险。
2.中国出口业在危机中深受其害。一方面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出口。研究数据显示,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1%, 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因此, 从理论上看,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很大,随着美国经济的每况愈下,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将有实质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将毫无疑问地加强对消费信贷的监管,加上由于股市、楼市的资产损失,美国消费将走跌,对我国的出口需求将会减少。据统计,我国2008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增长8.9%,回落8.9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长7.8%,回落16.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和美国经济的不断下滑,我国的出口也必将遭遇寒流。
3.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金融市场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统计,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 但却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从而降低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导致我国失去对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优势。
4.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与生存危机。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生产成本急剧抬升;二是外部需求减弱导致新订单减少;三是从紧货币政策下多次加息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上升以及信贷困难;四是人民币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使得企业汇兑风险敞口暴露,利润受到侵蚀;五是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在外部需求减弱与人民币升值双重制约下,成本上升风险难以通过涨价向国外转移。
此次危机既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损失,也带来了间接的伤害,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加大我国资本收购美国资产的步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与美国的种族、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的不断挑拨,中国的崛起被他们看作了最大的威胁,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我国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在一些类似于金融行业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但由于这场危机,将会导致美国的许多股东为了寻求自保,大量地抛售持有的金融股等股份,而国内民众深受危机打击承接乏力,这就必将寻求国外资本的介入。中国在储备资产规模继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格局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符合我国的政策导向。更何况,在危机打击下,只要我国选择正确的投资目标就可以用低于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大量的收购。
2.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伐。通过对这次教训的反思,也将间接地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甚至是监管思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总结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的次贷危机,我们将会发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金融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对经济增长、信贷政策、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金融业务开放进行整体考虑,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降低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进一步损害的决策建议
1.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我国经济既面临着2007年11.9%增长率的总量回调的挑战,又面临着包括次贷危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政策调控等众多巨大冲击。决策者有必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减少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趋向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尽可能从高能耗向高科技转变,促使资本和劳动尽快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加快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转变。
2.调整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对于可能要被动承担的风险损失应保持足够的警惕,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相关的政策,以防范金融风险。具体说来:(1)“走出去”的战略应严防金融风险,加强对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等资产在内的风险评估,对美国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定价;(2)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减少信息劣势,同时要创造舆论优势;(3)加强区域合作。特别应加强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东亚地区的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的货币和金融稳定。
3.强化金融监管。
在继续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在防止监管“死角”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首先,监管当局应加强对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和资产进行动态监管,以防止金融机构的海外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其次,加强对在华的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监管;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收集和预警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绩效评估,适时调整和完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和投资机制。
4.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面对这场突如其来、迅猛发展的次贷危机,我国有必要重新调整年初的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从原来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尽快地调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因为在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下,在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经济形势不稳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滑、股民损失惨重以及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的经济环境中,坚持原有的从紧政策显然已不合时宜。当然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流动性资本依然充裕、一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比明显高于国际健康标准的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