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工作繁忙,身心负重,体质逐渐下降,气血精液渐亏,五脏六腑开始老化。如果平时再疏于保养,很容易“病机四伏”,五脏六腑功能减退,衰老提前,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中年养生,应重“三防”,保五脏。
一防饮食伤脾
脾与胃,互为表里,负责消化吸收,运化水湿,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调节人体气机,为后天之本。所谓“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见《周易大全》)善摄生者,谨于调合脾胃,使一饮一食在胃中消化,则脾胃不伤。
若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过食寒冷,嗜食肥甘,皆伤脾胃。脾胃一伤,不仅容易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四肢为骸,失其充养,种种疾病由此发生,而且气机失调,脾不升反降,胃不降反升,水湿内聚,痰饮(中医术语,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稀而清者为水,稀而黏者为饮,水饮留于肠胃,肠间沥沥有声者为痰饮)内停,在上则为呕,在下则为泄,在中则为胀,横逆则为肿,凌心则为悸,渍肺则为喘。正如金元时期的脾胃大师李东垣所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一是饮食合理调配,烹调有方,食宜清淡,荤素适宜。二是饮食有节。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暴饮暴食,莫过饥过饱,饮食偏嗜,切忌肥甘厚味,寒凉过度。三是药膳调养,如山药粥、莲子粥等。四是食后保养。如食后缓行,饱莫急行,食后忌卧,食后摩腹等。
俗话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若要身体好,吃饭莫过饱”。“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强调饮食有节,防止食伤脾胃的格言,对于防病养生,延年益寿是有益的。
二防情志异常
所谓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将情志分属五脏,则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惊恐。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若情志异常,就会影响内脏的生理功能,发生各种疾病。
以肝为例,肝在志为怒,暴怒不仅伤阴,而且伤阳。肝阴伤,阴虚阳亢,则头痛、眩晕、心烦失眠、急燥而怒、视物不清、眼干目涩、月经不调;肝阳伤,气逆于上,血随气逆,郁结上部,则恍然昏倒,不省人事,并伴随肢体不能随意活动的后遗症。
又如心在志为喜,过分喜乐,亦伤心阳,心阳一伤,则发生心悸、失眠、健忘。
过思伤脾,脾气伤,运化失职,则食少,腹泄便溏。过悲伤肺,肺主气,肺气伤则为咳为喘。
惊恐伤肾,肾气伤,则下元不固,而见遗精、早泄、阳萎、二便失调。可见情志异常,对人体的危害不可低估。
情志异常的养生要则有四:一是和喜怒。做到“少喜少怒,悔露不起,则魂魄不散,五脏即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养生延命录》)。二是节思虑。平时注意少思莫虑,积极培养心胸豁达,保持生活情趣,避免情志不遂,暗耗阴精,损伤阳气。三是去忧悲。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怡情悦志,灭愁绪,就能去悲忧。四是防惊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惊恐伤肾。故遇事要泰然处之,养成理智与冷静的德性,凡事要从容对待,冷静思考,对各种不期而至的袭击,就会处事不惊,正确处理各种难题,“既来之,则安之”,这是大家共知的养生格言。
三防耗损肾精
善养生者,必得其精。肾藏精,精化气。肾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肾精亏虚,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管的功能活动,导致各种虚证发生。故《黄帝内经》有“醉以入房,以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白而衰”之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全神,营卫一身,莫大于此。故善养生者,必得其精,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可见,防耗损肾精,对人体身心健康,抗衰老延寿大有裨益。
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节制房事。
正常的性生活是无可非议的,对身体健康也有益处。但切莫以身体强壮而恣情纵欲,应当有所节制。
怎样节制呢?以季节而论,春夏少施展,秋冬固阳事。以次数而言,《千金方》提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总的说来,既要节而少,又要宣而和,以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度。如是则阴精充盈,肾气不伤,健康长寿。
二是要有决心。
节制房事,要有决心。《养心录集要》认为:练心如练将,制欲如制敌。如果没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节欲保精,犹如纸上谈兵。
三是禁房事,知所忌而避之。
凡远行疲劳,醉酒饱食,大喜大悲,热病未愈,女子月经或新产者,皆不可行房事。若违之,则诸病发生。诚如《寿世保元》所言:“饱食过房,劳损气血,大醉入房,气竭肝伤,男人则精夜衰少,阳痿不举,女子则女事衰微,恶血淹留。”
明代陈继儒有一戒色词:“红颜虽好,精气神三宝,都被银狐偷了。眉峰皱,腰肢袅,浓妆淡扫,弄得君枯槁。暗发一枝花箭,射英雄,应弦倒。病魔缠绕,空去寻医褥。房术误人不少,这烦恼,自家讨。精补脑,下手应须早。打凡心打叠,访仙翁,学不老。”供养生保精者牢记。
一防饮食伤脾
脾与胃,互为表里,负责消化吸收,运化水湿,化生气血精微物质,调节人体气机,为后天之本。所谓“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见《周易大全》)善摄生者,谨于调合脾胃,使一饮一食在胃中消化,则脾胃不伤。
若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过食寒冷,嗜食肥甘,皆伤脾胃。脾胃一伤,不仅容易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四肢为骸,失其充养,种种疾病由此发生,而且气机失调,脾不升反降,胃不降反升,水湿内聚,痰饮(中医术语,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稀而清者为水,稀而黏者为饮,水饮留于肠胃,肠间沥沥有声者为痰饮)内停,在上则为呕,在下则为泄,在中则为胀,横逆则为肿,凌心则为悸,渍肺则为喘。正如金元时期的脾胃大师李东垣所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一是饮食合理调配,烹调有方,食宜清淡,荤素适宜。二是饮食有节。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暴饮暴食,莫过饥过饱,饮食偏嗜,切忌肥甘厚味,寒凉过度。三是药膳调养,如山药粥、莲子粥等。四是食后保养。如食后缓行,饱莫急行,食后忌卧,食后摩腹等。
俗话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若要身体好,吃饭莫过饱”。“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强调饮食有节,防止食伤脾胃的格言,对于防病养生,延年益寿是有益的。
二防情志异常
所谓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将情志分属五脏,则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惊恐。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若情志异常,就会影响内脏的生理功能,发生各种疾病。
以肝为例,肝在志为怒,暴怒不仅伤阴,而且伤阳。肝阴伤,阴虚阳亢,则头痛、眩晕、心烦失眠、急燥而怒、视物不清、眼干目涩、月经不调;肝阳伤,气逆于上,血随气逆,郁结上部,则恍然昏倒,不省人事,并伴随肢体不能随意活动的后遗症。
又如心在志为喜,过分喜乐,亦伤心阳,心阳一伤,则发生心悸、失眠、健忘。
过思伤脾,脾气伤,运化失职,则食少,腹泄便溏。过悲伤肺,肺主气,肺气伤则为咳为喘。
惊恐伤肾,肾气伤,则下元不固,而见遗精、早泄、阳萎、二便失调。可见情志异常,对人体的危害不可低估。
情志异常的养生要则有四:一是和喜怒。做到“少喜少怒,悔露不起,则魂魄不散,五脏即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养生延命录》)。二是节思虑。平时注意少思莫虑,积极培养心胸豁达,保持生活情趣,避免情志不遂,暗耗阴精,损伤阳气。三是去忧悲。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怡情悦志,灭愁绪,就能去悲忧。四是防惊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惊恐伤肾。故遇事要泰然处之,养成理智与冷静的德性,凡事要从容对待,冷静思考,对各种不期而至的袭击,就会处事不惊,正确处理各种难题,“既来之,则安之”,这是大家共知的养生格言。
三防耗损肾精
善养生者,必得其精。肾藏精,精化气。肾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肾精亏虚,就会引起全身各个器管的功能活动,导致各种虚证发生。故《黄帝内经》有“醉以入房,以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白而衰”之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全神,营卫一身,莫大于此。故善养生者,必得其精,精盛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可见,防耗损肾精,对人体身心健康,抗衰老延寿大有裨益。
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节制房事。
正常的性生活是无可非议的,对身体健康也有益处。但切莫以身体强壮而恣情纵欲,应当有所节制。
怎样节制呢?以季节而论,春夏少施展,秋冬固阳事。以次数而言,《千金方》提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总的说来,既要节而少,又要宣而和,以不影响身体健康为度。如是则阴精充盈,肾气不伤,健康长寿。
二是要有决心。
节制房事,要有决心。《养心录集要》认为:练心如练将,制欲如制敌。如果没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节欲保精,犹如纸上谈兵。
三是禁房事,知所忌而避之。
凡远行疲劳,醉酒饱食,大喜大悲,热病未愈,女子月经或新产者,皆不可行房事。若违之,则诸病发生。诚如《寿世保元》所言:“饱食过房,劳损气血,大醉入房,气竭肝伤,男人则精夜衰少,阳痿不举,女子则女事衰微,恶血淹留。”
明代陈继儒有一戒色词:“红颜虽好,精气神三宝,都被银狐偷了。眉峰皱,腰肢袅,浓妆淡扫,弄得君枯槁。暗发一枝花箭,射英雄,应弦倒。病魔缠绕,空去寻医褥。房术误人不少,这烦恼,自家讨。精补脑,下手应须早。打凡心打叠,访仙翁,学不老。”供养生保精者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