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皋位于长江和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上海,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人多地少,基础薄弱,一直被视为“苏中的苏北”。2003年以来,如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突出外资、民资双引擎驱动,将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富民强市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激发民力,调动民智,集聚民资,不断推动全民大创业、全民创大业,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在苏中地区持续处于第一方阵地位。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和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民营经济发力
民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04年起如皋全面实施全民大创业战略,新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比2003年分别增长7.2倍、4.5倍、6.9倍。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49158家、私营企业17095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51.5亿元,民营工业实现总产值1056.9亿元,其中规模民营工业产值连续60个月增幅超过40%。2007年引进市外民资项目741个,注册资本81.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9.7%、180.1%。
民企贡献份额持续提升。2007年,全市拥有规模民营工业企业596家,占全部规模企业数的85.4%;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70.3%,占全部规模销售的87.6%;实现利润14.97亿元,同比增长247.8%,占全部规模企业利润的83.26%。民营企业占全部入库税金的67.7%,总量和占比分别位于南通第二和第一位。创业不久的熔盛重工集团现手持船舶订单总量达1300万吨,为我国民营造船企业之冠。
特色经济板块明显壮大。全市形成了石油化工、船舶修造及机电配套、农用汽车及轮胎配件、机械、钢铁冶金、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电力电器、纺织服装、长寿食品等产业集群和液压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太阳能、电动车等民营经济特色板块。累计组建市级同业商会22个,35个镇级特色经济板块的营业收入占全部工业营业收入的33.7%,形成了其中超亿元板块33个,肠衣产业销售额占据全国市场的40%以上。
创名创优和企业上市取得突破。近五年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7件、市知名商标45件,“鼎牌”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如皋牌”火腿和“今天”牌鲜冻分割猪肉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奥斯特太阳能、元升太阳能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神马科技开发产品填补国际空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空心复合绝缘子和输变电密封件制造企业。九鼎新材正式上市,开创了如皋企业上市的先河,熔盛重工有望年内成功在海外上市,南通锻压、华灿公司等进入上市轨道。
创业富民效应日益凸显。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城镇居民就业再就业问题,并带动10多万农民就业创业,2007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0.74亿元、13500元和6010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8.2%、16.8%、11.6%。
2008年,如皋持续保持着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6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46972户,占南通市下达目标任务的93.94%;私营企业14818家,占目标任务的86.15%;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59.6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91.28%;新增注册商标731个,占目标任务的365.5%;引进市外民资54.2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29.1%。
构建四大平台
以构筑创业平台为基础,大力引导民营经济集聚发展。发展以富民为先,富民以创业为本。近年来,如皋十分注重打造全民创业载体平台先行,在进一步扩张民营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发展的质态和水平,引领民营经济集聚发展。一是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板块。推动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集团拉长产业链,催生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加工户,实现外协件本土加工,带动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重点产业板块。培育壮大市级十大产业板块,加快龙头企业信息、科技、质检等公共平台建设,推进液压机、太阳能、电动车等富有潜力的重点特色板块,促进全民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特色板块营业收入在镇全部工业营业收入中占比达35%以上。二是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建设。把专业市场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孵化器,以市场带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着力推进苏浙大市场以太阳能、电动车为主体的专业市场建设,打造成集展示、物流与营销于一体,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配送相互促进,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特色专业市场;把亿丰商贸城打造为建材、装饰材料、纺织材料和服装辅料加工与销售,年成交额超10亿元专业市场;重点培育以嘉信钢材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市场,预计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初步建成营业额超30亿元的苏中钢材市场航母。三是加快建设生态高效示范园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生态高效示范园区创建力度,高标准打造民营特色小区,高质量建设工业标准厂房,不断提升载体配套功能和项目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村级民营工业孵化基地作用,构造群众创业平台,释放全民创业能量,促进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全面发展;探索建立镇村税收分成机制,充分调动村级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千名“双带”、百名“双强”型村干部,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大力实施“能人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家”能人返乡创业工程。确保全年净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3000家,净增公司制企业占全部私营企业净增数比重达60%以上。
以搭建竞争平台为核心,大力促进民营企业提升素质。把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产业优化发展的出发点,坚持内外并举,提升产业能级,促进民营经济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一是强势推进民资招商。积极策应苏通大桥通车的历史机遇,不断放大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利用市外民资与利用境外资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社会关系,挖掘一切资源潜力,吸引外地民营企业家来如投资兴业。继续瞄准民资富集区,利用“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品牌,创新招商机制、增强招商力量,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全年确保引进市外民资100亿元,制造业占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的比例达到70%,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例超过85%。二是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企业资本社会化,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形成广纳资本和人才的制度基础,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引导民营企业把目标瞄准全国乃至全球同行先进水平,全方位搞活资本经营,加大联合兼并力度,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通过参股、控股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民营经济低成本扩张。三是扎实开展“三名三创”。积极开展校地、校企、校“园”合作,不断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科技创业园建设,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自主品牌、专利技术和高端产品比重,争创国家品牌、驰名商标及免检产品。引导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全年预计完成商标注册900件,申报国家免检产品8件,国家级、省级、南通市级名牌产品和商标分别达到8个、10个、40个,重点做好“鼎”牌驰名商标、“昌升”牌胶印机等5个国家级品牌的培育工作。
以创优服务平台为关键,大力营造一流全民创业环境。我们坚持行政推动与服务引导并举,以行政推动形成外部压力,以服务引导激发内在动力,想创业者所想,急创业者所急,逐渐形成了个个想创业、人人能创业的浓烈氛围。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切实加强经济软环境建设,切实推进“一卡通、两集中、三到位”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专门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健全各级领导和部门重大项目服务责任制、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和跟踪服务制,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力打造服务高地、成本洼地、投资福地,为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创业空间、更高的服务效率、更优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二是加强公共培训。着力加强对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大力引进适用型人才,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和讲座,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注重培养民营企业主的理性思维、战略思维、现代思维、科学思维和世界眼光,切实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为赢得市场竞争、做大做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引导鼓励投资者通过市场机制引进职业经理人,提升企业层次。三是发挥同业商会作用。不断拓宽市镇两级同业商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服务、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认真分析本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建议对策,帮助企业共度难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以商会为载体,发展行业服务外包,为行业快速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低成本的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北京、上海、南京等同乡商会的作用,引导更多的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以创新机制平台为保障,大力破解发展要素制约瓶颈。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造性地破解各类要素瓶颈制约,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新优势。一是着力创新土地利用机制。积极探索“城镇住房换宅基地、城镇社保换承包地”的新路径,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动进城进镇居住农户、五保户、已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户、另择宅基地建房后原住房应拆未拆农户、违章建房农户等五类对象的原住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积极向上争取点供指标,保证重大项目用地;努力盘活存量,对闲置、圈而未用以及达不到投资强度的用地进行专项清理,对死而不活、长期无贡献的企业进行并购整合,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着力创新资金筹集机制。抓紧完善培育企业上市规划,认真落实鼓励企业上市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神马科技、昌升股份、超达科技、通用钢球等企业进入上市轨道;通过拓展银政、银企合作空间,为企业的成长开辟高效便捷的融资通道;大力创建金融生态区,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比;大力招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组建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依托农业政策性银行,争取农村公共服务的信贷资金保障。三是着力创新用电、用工保障机制。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建设电力基础设施,确保电力供应,强化错峰管理,促进科学、节约和有序用电。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和定单培训;探索招工、培训、就业、管理、服务、用工、保障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新机制,推动如皋港通城人力资源公司加快建设;全面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在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维护企业利益,增强企业职工责任感,着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作者系中共如皋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