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下大鼠妊娠期碘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150只,体质量80~100 g,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I),低碘1、2组(LI1、LI2),高碘1、2组(HI1、HI2),每组30只.分别饮用含碘离子(I-)50μg/L (NI)、0μg/L(LI1)、5 μg/L (LI2)、3000 μg/L (HI1)、10000μg/L (HI2)的去离子水.饲养12周后收集雌鼠尿液,测定基础尿碘值,然后将雌鼠同雄鼠合笼交配.分别于孕早期(第6~7天),孕中期(第12~ 13天)、孕晚期(第19~20天)处死,收集血清、羊水.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尿碘及羊水碘,温和酸消化法测血清碘.结果 基础尿碘中位数LI1组、LI2组(5.96、15.92μg/L)均低于NI组(43.75μg/L,P均<0.01);HI1组、HI2组(5263.96、20389.64μg/L)均高于NI组(P均<0.01).各组孕期尿碘中位数低于基础尿碘中位数(P均< 0.01).NI组孕早、中期尿碘中位数(28.97、34.34 μg/L)低于孕晚期(42.31 μg/L,P均<0.01).血清碘LI1组、LI2组[(3.68±1.69)、(10.45±4.16)μg/L]低于NI组[(23.68±3.85)μg/L,P均<0.05],HI1组、HI2组[(502.67±97.03)、(822.15±139.45)μg/L]均高于NI组(P均< 0.01).NI组血清碘随孕期进展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I1组孕中期、孕晚期羊水碘中位数(0.85、3.00 μg/L)均低于同期NI组(3.56、7.91 μg/L,P均<0.01);LI2组孕中、晚期羊水碘中位数与同期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1组孕中期、晚期羊水碘中位数(49.59、171.21 μg/L)均高于同期NI组(P均<0.01),HI2组孕中期、晚期羊水碘中位数(98.76、544.77 μg/L)均高于同期NI组(P均< 0.01).各组大鼠孕晚期羊水碘均高于孕中期(P均<0.01).LI1组、LI2组血清碘/尿碘比值(1.29±1.14、1.70±1.01)均高于NI组(0.51±0.37,P均<0.01);HII组、HI2组(0.21±0.07、0.11±0.07)均低于NI组(P均< 0.01).LI1、LI2组羊水碘/血清碘比值(0.19±0.15、0.32±0.17)均高于NI组(0.13±0.05,P<0.01);HI、HI2组(0.09±0.03、0.11±0.04)与N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孕晚期羊水碘/血清碘比值均高于孕中期(P均<0.01).各组大鼠羊水碘/尿碘比值结果同羊水碘/血清碘比值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不同碘水平导致妊娠期大鼠体内碘代谢水平的改变,妊娠母体存在一种对自身及胎儿的保护机制,该机制能够减轻低碘及高碘环境对自身及胎儿造成的损伤作用。
不同碘营养水平对妊娠期大鼠母体碘代谢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下大鼠妊娠期碘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150只,体质量80~100 g,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I),低碘1、2组(LI1、LI2),高碘1、2组(HI1、HI2),每组30只.分别饮用含碘离子(I-)50μg/L (NI)、0μg/L(LI1)、5 μg/L (LI2)、3000 μg/L (HI1)、10000μg/L (HI2)的去
【机 构】
: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
【出 处】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长期氟过量对大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TPO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10只,分别饮用含氟化钠0.40(普通自来水)、15.00、30.00和60.00 mg/L的自来水,均食用普通粮食配制的饲料.喂养180 d后处死.测定血清FT3和FT4;采用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甲状腺TPO活性;半
目的 探索克山病发生的原因、条件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真菌学与真菌毒素学、分析化学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1973-1975,在克山病严重流行地区凋查了15家病户和1个病情爆发的村庄,发现每个病人在发病前半年至1年都食用过严重发霉的小米、玉米.取病区小米做微生物学检查,发现主要污染真菌是黄绿青霉菌,占20%,毒素是黄绿青霉素(CIT).克山病致病因子进入人体的
目的 比较分析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在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和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谱差异,探讨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与KBD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集9例KBD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样本,提取总RNA.采用Agilent基因表达芯片评估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在软骨样品中的表达量,并计算每个基因在KBD和正常对照软骨中表达量的比率(简称表达率).采用GSEA软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