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3年3月18日,沪深两市有362家公司公布了2002年年度报告或财务报告。这362份年度报告或财务报告,显示出这样几个特点
上市公司产品(劳务)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文中表1和表2所列,362家上市公司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成。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出现负增长的分别为53和65家。多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加,表明2002年的市场需求在提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營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要比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多4.2个百分点,反映了上市公司产品(劳务)的市场价格的上扬幅度要超过成本增长的幅度。这直接导致362家公司2002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比达到3.4547%的增长幅度。如果这种情形在以后公布的年报中能继续反映出来,那么,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2003年继续有所提高,将是很有可能的。
净利润增长幅度小
表2显示,净利润增长幅度要小一些。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所得税率变化。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取消“先征后返”所得税政策后,上市公司承担的所得税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362家公司2001、2002年缴纳的所得税分别为71.82%和112.59亿元。如果不考虑所得税征返的具体程序,那么,对应2001年和2002年的利润总额,实际的所得税率已由2001年的17.0325%上升到2002年的21.5727%。第二,非营业利润的比重继续下降。表2显示,2001、2002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9.5169%和93.0612%。这表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可以形成利润的比重,在2002年下降了3.5443个百分点。这也是导致净利润增长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
规模扩张势头有所减弱
表3显示,2002年362家公司净资产增幅为11.2072%。如果不考虑利润分配等因素,那么,在扣减当年实现的380.44亿元净利润后,2002年通过发行股票增加净资产所占的比重将更小。规模扩张势头的减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更加注重修炼内功。
表3同时显示,362家公司股本增加74.83亿股,同比增长6.7129%。在扣除少量发行的股票后,送股或公积金转赠股本的比例也很低。此外,362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01年的56.1896%提高到2002年的61.8414%。其中,民生银行(民生转债)的总资产由2001年的1388.98亿元提高到2002年的2462.81亿元,净增1073.83亿元。而其净资产仅净增5.79亿元。这是导致上市公司总体资产负债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剔除民生银行(民生转债)后,其余361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由2001年的47.6391%上升到2002年的50.2462%,同比增长5.4727%。
经营活动回笼现金能力很高
不包括未提供2001年数据的三房巷、士兰微、华海药业、惠泉啤酒,其余358家公司200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幅达52.4425%。这当与民生银行(民生转债)极高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该公司2001年、200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157.81和353.80亿元,2002年净增195.99亿元。剔除民生银行(民生转债)后,其余357家公司200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705.35亿元,比2001年实现的536.97亿元高出31.3567%,净利润现金保障率为1.9090。这为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创造了前提。2002年利润分配中,现金分红有所增多,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较高的现金流量有一定关系。
总体盈利谨慎乐观
表4显示,362家公司2002年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依次同比增长7.7388%、4.5617%、3.0385%。不包括三房巷、士兰微、华海药业、惠泉啤酒,其余358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量同比增长43.3022%。2002年年度报告公布前,舆论一般认为上市公司业绩会有较大幅度的回升。但从362家公司的指标看,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盈利指标的增幅是有限的。并且,随着年度报告的不断公布,上述指标将逐步回落。如果全部公司的上述指标的增幅与已经公布年度报告公司的增幅接近,那么,2002年上市公司这些指标增幅当不会太大。我估计,2002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幅很难分别超过10%和5%。因此,2002年全部公司的每股收益当在0.1568元以内,净资产收益率当在6.1464%以内。
希望未公布年报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出现大幅增长,笔者认为是不现实的。以后陆续公布亏损年报的公司,必然会拖累总体业绩。从2001年以来,亏损公司的比重一直在13%以上。目前并无迹象表明这一比重会降低。假设截至2003年4月30日,两市全部公司有1242家,则亏损公司家数为161家。现已签署预亏公告的公司近150家。两者基本吻合。目前,仅有10家亏损公司公布年报,占已公布年报公司的3.3445%。以后公布年报公司中,亏损公司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此外,所谓的2001年因新“四项计提”挤“水分”的说法,值得观察。目前,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称,2002年将计提坏账准备等。因此,我们对上市公司2002年的整体业绩作过高的估计,是不切实际的。
考虑到2001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业绩出现大幅跳水,因此,目前公布的2002年业绩也只能算是小幅回升。
(作者为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