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痴迷收藏 幸得亲情引领回归正常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昆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2010年,60岁的他光荣退休,因心理调整不及时,一度痴迷于收藏,不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与妻子李静民摩擦不断。幸得妻子、女儿及时干预、引导,才回归正常……
  痴迷收藏打乱正常生活,贤妻心情复杂
  2010年11月19日,60岁的姜昆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离开了工作30多年的中国广播说唱团。退休后的他鲜有演出机会。
  短短一个月,姜昆就感觉自己苍老了好几岁,耳背了,眼也花了,每天吃过早饭就闷坐在书房里,不知如何打发这一天的时光。一天早饭后,李静民又看到姜昆在阳台上焦躁地踱来踱去,便劝他道:“你也出去走走,别总把自己关在家里。”姜昆出门后,去了好朋友张铁林家。张铁林正在他的工作室里弓着腰用放大镜看一只花瓶,头也不抬地问姜昆道:“听说你退休了,感觉怎么样?”姜昆语气黯然:“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自己像个废人。”“你得找点事做,否则这日子怎么打发啊?”张铁林说。张家有不少古董,姜昆看了有所触动。突然,他说:“你等着,我去给你拿几样东西看看。”说完就匆匆地走了。
  一进家门,姜昆直奔阁楼,从杂物堆里翻出了一只大木箱,然后,他将木箱搬到车上,又一次来到张家。木箱里装的都是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瓷瓶、瓷碗和扇面。姜昆说:“这些都是我上世纪80年代从古董旧货市场‘淘’来的,你给看看,有没有价值?”张铁林拿起一个瓷瓶看了看说:“这个拿到市场上能卖两万。”又指着一个扇面说:“这是明朝的老物件,最少值3万。”天啊,这些当年二三十块买来的东西,如今竟能卖到上万元钱,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当晚,姜昆就兴致勃勃地跟妻子宣布:“我要搞收藏了,既能陶冶性情,还能将来给珊珊留下一笔财富。”李静民自然表示全力支持。
  很快,李静民就从网上买回了《古瓷鉴藏与投资》、《古玩淘宝解密》等专业书籍和光碟,供姜昆学习参考。鉴宝必备的各种工具,李静民也给他一一置办齐了。
  从此,姜昆的退休生活不再寂寞。每天他不是在家研读鉴宝书籍,就是赶着去参加拍卖会、鉴宝会和到古玩市场去“淘”宝。
  2011年6月,姜昆将自己原先收藏的一部分藏品拿出去拍卖,竟拍出了20万元的高价,他又用这笔钱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拍得了一尊明代万历年间的瓷瓶。从此,这瓷瓶便成了姜昆的心肝宝贝,他每天要拿放大镜看上几十遍。
  这年秋天,姜昆和李静民又将一间客房腾出来当“储宝室”,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件件宝贝“请”进去。放好最后一个罐子,姜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妻子说:“这里没你的事了,回房休息吧!”李静民还跟他开玩笑说:“在你心目中,我和这一屋子宝贝相比,哪个更重要?”姜昆嘿嘿一乐:“都重要,一样都不能少!”
  为保证藏品安全,姜昆还特意为“储宝室”装了防盗门,并在门上工整地写了八个字:私人领域,非请莫入!门楣上还安装了摄像头。从此,根据这些古董的年代及用途编撰传奇故事,就成了姜昆每天的必修课,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李静民为丈夫的改变感到高兴,可她没能高兴多久,就渐渐地发现,姜昆对收藏的痴迷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收藏导致分居,妻子女儿思谋对策
  以往岳父岳母过生日,两边兄弟姐妹家有喜事,姜昆都会陪李静民前往祝贺。自从迷上了收藏,这些事他都没兴趣了。一次,—位亲戚家办婚礼,前往参加的人无不夫唱妇随,唯独李静民形单影只。李静民的妹妹担心地问姐姐:“我们好久没见到姐夫了,你们感情出问题了?”李静民摇头:“你想哪儿去了!”可她心里却忍不住一阵难过。
  2011年国庆节,姜珊和丈夫陈学标带儿子来父母家团聚。32岁的姜珊与丈夫是高中同学,两人2003年组建家庭。婚后,夫妻俩开了一家影视文化公司。一进门姜珊就告诉父亲:“爸,公司后天举行同业联谊会,您是文化界名人,我们想请您主持。”姜昆连连摆手道:“对不起,我明天要去新加坡参加拍卖会。”李静民数落丈夫:“大过节的,你就不能在家陪陪我们?”姜昆大声说:“机票都订好了,这场拍卖会对我很重要,好多藏品都是第一次露面,要是错过了我会后悔一辈子!”李静民心情糟透了,女儿也有些不高兴,团圆饭吃得淡然无味……
  这年12月,姜昆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自己要出国,想把几件藏品转给他。姜昆一听顿时眼睛就发亮了,挂断电话便激动地对李静民说:“给我60万,我要收购古董。”李静民说:“家里都有两三百件古董了,你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买?对方可靠吗?”姜昆以教训的口吻数落妻子:“藏家要靠数量说话,对方是我十多年的朋友,肯定不会诈我。”李静民很不情愿地交出了银行卡。
  姜昆一共收了朋友8件藏品。没过几天,央视《鉴宝》栏目向他借藏品做道具,姜昆把新得的8件古董全拿了出来,顺便请专家鉴定,结果竟有7件是赝品,共损失了50多万元。姜昆回到家里十分沮丧。得知丈夫被骗,李静民又气又急,抓起一只瓷瓶摔在了地上:“这些假东西,你还留着它干什么?”接着又要摔第二个,姜昆忙扑过去护住藏品。李静民要求丈夫把钱追回来,可对方已经出国,根本联系不上。为回避矛盾,姜昆趁妻子上洗手间的工夫溜之大吉,躲到了母亲家。
  三天后,见姜昆迟迟不回家,李静民含泪在电话向女儿诉苦:“你爸为了那些破瓶烂罐,家都不要了。”一个小时后,姜珊赶了回来。她安慰母亲:“妈,爸做得是有些过了,回头我好好劝劝他。”李静民还是无法平静:“你不知道这段时间我过的是什么日子,你爸没好好陪我吃过一顿饭,我病了他也不管……”姜珊安慰了大半夜,李静民情绪才有所缓和。次日,姜珊来到奶奶家,见父亲正孤独地坐在阳台上黯然神伤。年近八旬的奶奶对姜珊说:“你爸也不知怎么了,在我这儿一住好几天……”姜珊怕奶奶知道实情担心,笑着敷衍道:“没事,您不用担心他。”
  背着奶奶,姜珊劝父亲:“爸,听女儿一句劝,回家吧!给我妈说几句好话,她气就消了。”姜昆终于在女儿的劝说下,同意回家了。回家到后,一家人还有说有笑地吃了顿饭。晚上10点,见父母都没什么事儿了,姜珊才回了自己家。   可让姜珊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到家,就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你爸晕倒了!”当姜珊和丈夫赶到娘家时,姜昆已经清醒了,母亲正在为父亲揉着太阳穴。姜珊如释重负。李静民告诉女儿女婿:“临睡前,你爸说要用热水泡泡脚,谁知刚脱下袜子,他就晕倒了。刚我给他量了血压,高压180,我每月都是按时给他买降压药的,他的血压怎么还这么高?”姜珊似乎想起了什么,走进“储宝室”,一把拉开写字台的抽屉,只见抽屉里满满当当都是未开封的降压药。原来姜昆一忙起来就忘了吃药。“你爸这过的可不是正常生活,再不能这样下去了!”李静民落了泪。母女俩心情都很沉重。
  姜珊说:“爸搞收藏,陷的也太深了,我们要想办法拉他出来。”李静民也觉得女儿说得对。当初她支持姜昆搞收藏,主要是让他怡情怡性,丰富生活,如今收藏不仅影响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还危及了丈夫的身体健康。她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她或许能让丈夫的狂热降温。
  此人名叫叶佩兰,是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叶老虽已年近八旬,但身体硬朗,把收藏和生活处理得相得益彰。姜家和叶家是世交,素有来往。李静民把姜昆的情况告诉了叶老,叶老听了也很焦急。2012年3月,叶老应邀来姜家做客,一针见血地向姜昆指出:“现在收藏市场一片乱象,投机收藏要不得。听我一句劝,收藏只能作为退休生活的点缀,不能影响正常生活。现在有些藏品好比击鼓传花,你传给我,我传给他,最后接花的人惨不忍睹……”姜昆听了若有所思。
  乐做“都市菜农”,晚年退休生活精彩纷呈
  2012年7月,相声圈爆出惊天秘密,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侯耀文父子生前酷爱收藏,花巨资购置数百件古董,经鉴定九成是赝品。作为侯宝林的第三代弟子,姜昆十分震惊。与此同时,为了让父亲认清收藏界内幕,姜珊从网上搜集了不少资料,打印出来让他看。姜昆这才知道,收藏界陷阱重重,假鉴定满天飞,不少人抱着投机心理收藏古董,最终弄得倾家荡产,甚至走上了绝路……
  姜昆内心对收藏的那股狂热迅速被浇灭了。他开始认同叶老的说法:收藏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若沉湎其中,只会给家庭和人生带来隐患。姜昆以一个歉意的微笑,算是对妻子的道歉,也从此摆脱了对收藏的痴迷。
  这年9月,姜珊和丈夫请父母在酒店吃饭。她给父亲敬了一杯酒,认真地说:“爸,我们公司要聘请一名顾问,您是不二人选,能给女儿女婿这个面子吗?”姜昆答应得很爽快:“我替你们打工可以,但得付工资。”女婿率先表态:“没问题!”不一会儿,姜昆去走廊接电话,李静民对女儿女婿说:“你们的一片孝心我能理解。但你爸就是个老顽童,还跟你们要工钱,我看你们也就意思一下,给他报销点汽油费就行了。”陈学标说:“妈,我觉得爸也不是看重那点工资,他是要表明自己退休后不是个废人,仍然有自身的价值。这笔顾问费一定得付。”
  此后,每星期三,姜昆都会拎着公文包去女儿的公司上班。姜珊的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广告制作、影视剧拍摄、外片翻译配音等,一旦有什么重大立项,小两口都会征求姜昆的意见。姜昆帮女儿女婿构思广告创意,还利用人脉关系帮公司融资。一个月过去,姜珊交给父亲一张银行卡:“爸,这是当月3000元顾问费。”姜昆乐呵呵地收下了。姑爷猜得一点没错,此后姜昆会以给外孙零花钱,给女儿女婿过生日等各种名义,把顾问费“还”给女儿女婿……
  每逢双休日,姜珊还会体贴地将儿子送到父母身边,以缓解父亲的孤单寂寞。女儿女婿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李静民觉得姜昆也不能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寄托在女儿一家身上。小区里有不少白领和老人在郊区租地种菜,李静民受到启发,与姜昆商量:“咱们都在北大荒插过队,对各种农活不陌生,要不咱们也去近郊租个大棚种菜吧?”妻子的提议激发了姜昆的兴趣。2013年5月,夫妇俩在顺义租了一个大棚,开始了“菜农生活”,每个星期铁定有两到三天花在大棚里。
  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大棚种出的各种蔬菜他们自己根本吃不完,夫妻俩便把现摘的无公害黄瓜、西红柿、辣椒等送给亲朋好友和老邻居,不但收获了劳动的快乐,两人的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姜昆的大肚腩也明显减小了,血压也降到了正常值。
  快乐生活也让姜昆时不时地想起自己痴迷收藏的日子,两相比较,他由衷地感谢妻子、女儿对他的及时“拯救”。
  2014年9月,姜昆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我觉得人退休后,重在有颗淡定平和的心,理性面对各种诱惑。如今我只把两分精力用于收藏,但有些东西我会永久珍藏,那就是和谐稳定的家庭和我的知心爱人李静民!”
  张宁据《妇女生活》午牛/文整理
其他文献
一次,法国一家报纸举行了一个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期刊
冯玉祥主持河南期间,不但关闭了所有的烟馆、妓院、寺庙,强令和尚同妓女结婚,而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并在树上挂上纸条: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你砍我的树,我砍你的头!因而得到了一个“植树将军”的绰号。
期刊
语言学家王力业余时间常写一些小品文,投给报社,为的是能赚点稿费,以补用度之不足。闻一多曾对他直言提出批评,认为一位语言学家不该把很多时间花在写低级趣味的文章上,那样会消磨斗志。王力不以为然,还把自己的书斋起名为“龙虫并雕斋”,意指在他的这个书斋里,既雕得了“龙”(学术文章)也雕得了“虫”(非学术文章)。
期刊
2月1日晚。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盛典在北京五棵松万事达中心举行。李娜毫无悬念地摘得了最佳女运动员的后冠,并获得了评委会大奖。  其余奖项,最佳男运动员奖由宁泽涛(游泳)获得。最佳教练员奖由郎平获得:最佳团队奖由中国女排获得;最佳新人奖由袁心王月(排球)获得。最佳组合奖由苏炳添、陈时伟、谢震业、张培萌(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队)获得;年度突破奖由张虹(滑冰)获得;最佳非奥项目运动员奖
期刊
民国时,唱戏的受歧视,特别是政界、学界的人,一向瞧不起唱戏的,平时书信往来,绝不肯称兄道弟,而多是以“小友”之类称呼之。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樊樊山与梅兰芳交情甚好,在送书画时,既不肯称兄弟,也不愿论辈行、称先生,更不好意思称梅为“小友”,所以就称梅为“艺士”了。
期刊
郭慧庆  郭慧庆,生于河北黄骅,字老三,茯园主人。现居北京。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首届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贾广健工作室教学助理、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艺术》总策划,艺术总监,北京东郊民巷艺术馆艺术总监,山东省潍坊市集美斋美术馆艺术顾问,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画师,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画家。  作品及评介文章发表于《美术报》、《美术市场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改革报》、《羲之书画报》、《人民日报
期刊
2014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纪念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民族大义为人称道,西安事变由此成为中华民族成长史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安事变之所以发生,一场话剧功不可没。  红军加紧做俘虏军官的工作  1935年冬的陕北高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气候异常寒冷。此时全国形势也很严峻,日
期刊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贺岁歌曲再过几天又会响起,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重庆籍音乐人、歌星邓丽君的老师李鹏远。1月30日上午,84岁的李鹏远因病在北京去世。  大量歌曲还未公开  李鹏远1931年出生于重庆北碚水土镇,童年在重庆度过。他1947年去台湾学习音乐,毕业后留在台湾生活工作,后来成为一名电视音乐制作人。  万秦告诉重
期刊
2月10日,30集大型谍战动作剧《劫中劫》登陆北京影视频道首都剧场,该剧由凤凰传奇影业拍摄,杨溢导演,马楠编剧,郭晓东、贾青、万梓良、三浦研一、吕凉等明星鼎力加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王牌特工林剑松(郭晓东饰),在“上海船王”梁仪同(万梓良饰)、爱国名媛孟美茹(贾青饰)和海归工程师罗祯祥(杨溢饰)等人的协助下,摧毁由日本间谍组织“梅机关”策划的细菌战计划的故事。  郭晓东“弃文从武”首演特工
期刊
她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油一专业毕业的她,业余时间爱上了鉴赏美食,美食达人陈筱棋吃遍世界上千种美食。  “吃货”女孩书写美食地图  27岁的陈筱棋是一个地道的南京姑娘,2013年6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美术工作室当老师。  作为吃货,大学期间经常有室友问陈筱棋南京有什么特色小吃。她每每都只回答说盐水鸭、小笼包、鸭血粉丝等。可这些东西都太常见,室友们想吃除此之外的更具地域特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