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人类目前的智慧和科技水平来看,死亡还是一种神秘而不可避免的事。而数量众多、真假莫测的灵魂、转世、天堂、地狱的传闻,更为死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虽然科学家、哲学家、宗教界人士都想法设法寻找死亡的秘密、解释灵魂的传说,可至今成果寥寥。
尽管很多理性派认为,灵魂、转世都是无稽之谈,是由于人类对自己和世界不够了解而出现的幻想,人体就是一大坨蛋白质,可他们也没有能力为这类事件找出什么合理的解释。我们当然也没有这个能力,不过,我们乐于和读者朋友一起了解那些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
有关灵魂的科学猜想
如果灵魂真的存在,它会是什么样子?会以什么方式运转?如果灵魂是客观存在,那它应该是具有物质和能量基础的生命体,我们暂且把把它称为“灵质”。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灵质”吧。
一、什么是灵魂
如果“灵质”充满人及动物的身体,并且参与生命活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灵质”的分布结构必然与人和动物机体的结构存在着对应性,人体的结构有多复杂,“灵质”的分布结构就有多复杂。当人或动物的机体死亡后,“灵质”这种很细微、很轻的物质会从机体里分离出来,成为脱离机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灵质”从有机体分离出来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水蒸气一样飘散开了,原有的分布结构不复存在,如果这样,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灵魂了;但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有机体分离出来的“灵质”并没有像水蒸气一样飘散开,而是凭借着某种力仍然聚合在一起,那么,原有的和有机体相对应的分布结构就会被保持下来,成为独立存在的“灵质团”,也保持了有机体的一些功能,如运动、感知、记忆、思维等,那么,这个“灵质团”实际上就是灵魂,仍然有生命。
如果“灵质”是一种比我们目前能探测到的基本粒子更加细微的物质,那么,这些原始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物质能够组成结构极其复杂的灵魂吗?构成我们已知的所有物质的元素,包括人造元素在内只有117种。如果再将构成这些元素的原子成分划分为电子、质子、中子等亚原子成分,那么其种类就更少了。任何复杂的物质和系统都是由相对简单的部分构成的,而相对比较简单的部分又是由更为简单的元素构成的。这样分解下去,最终必然追溯到几种甚至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物质。也许一种(或几种)“灵质”的分布组合完全可以形成复杂的结构,构成具有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功能的灵魂。
二、灵魂的三种可能命运
灵魂是物质构成的,必然遵循物质的运动规律,遵循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灵魂脱离躯体独立存在后,其活动必然要消耗能量和构成其自身的“灵质”,尽管其消耗量可能会由于“灵质”非常轻而很小。因此,灵魂应该有三种可能的命运。
1.死亡
灵魂的第一种命运是死亡。由于灵魂已经与人或动物的有机体分离,无法通过有机体的生物化学过程补充“灵质”并获得能量。如果没有获得“灵质”和能量的其他渠道,灵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小,能力也会不断下降,原有的记忆逐渐丧失,直到最终完全解体并消失。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灵魂的衰老和死亡过程。至于这个过程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无法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推断的,那就是不同的灵魂个体能够存在的时间肯定是不同的,包含“灵质”和能量比较多的(也可以说是比较强健的)灵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比包含“灵质”比较少的(也可以说是比较弱小的)灵魂的生存时间更长。
灵魂虽然有可能死亡,但灵魂的死亡过程和肉体的死亡过程是不同的。肉体的死亡实质是肉体的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以至于无法继续维持,灵魂在瞬间离开了身体,所以肉体的死亡是瞬间的。虽然身体结构的破坏有时可能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疾病造成的身体破坏就是这样,但灵魂与肉体的分离是瞬间发生的。灵魂的自然死亡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应该不是瞬间发生的,因为“灵质”和能量的消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结构的破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甚至无法判断什么时间才算灵魂真正的死亡。
由此可見,灵魂是无法自杀的。肉体生命之所以可以自杀,是因为肉体的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后灵魂会瞬间离开身体,造成身体死亡。灵魂如果想自杀,需要主动地把它所拥有的“灵质”和能量消耗掉,这一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因为灵魂不会像肉体那样因为某个部分受到损伤就死亡,只有把大部分“灵质”和能量消耗掉之后才会真正死亡。在灵魂主动消耗自己的“灵质”和能量的过程中,它的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也就无法再主动地消耗“灵质”和能量了。这时,自杀过程就自然停止了,所以灵魂无法达到自杀的目的。
灵魂瞬间死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例如某个强大的灵体有可能在瞬间把一个弱小的灵魂吞噬掉,把弱小灵魂的结构完全破坏。
2.转世
灵魂的第二种命运可能是所谓的转世。当灵魂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灵魂的“体积”小到一定程度后,很可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入另一个新生儿或胎儿的身体,与新的有机体结合为一体,这就是“转世”。至于灵魂究竟是在胎儿发育的哪个时期与胎儿的身体结合,目前也是无法知道的。
由于转世时灵魂所包含的“灵质”和能量很大部分都已经消耗掉了,这时的灵魂已经不具有明晰的记忆,所以大多数婴儿完全没有记忆。虽然转世时灵魂的 “灵质” 和能量已经大量消耗掉了,大量的记忆也已经消失了,但灵魂毕竟还保留着一些最基本的结构和信息。当灵魂与新的生命有机体结合后,其保留的结构和信息虽然不能以清晰的记忆和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些结构和信息对新的有机体的进一步发育和成长是有帮助的。灵魂所包含的前世的信息会在新的有机体的性格、气质、智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新的生命机体会表现出前世的一些特征。灵魂保留的前世的信息越丰富,新的生命机体的智力发育就会越容易,智商也就会越高,同时前世的个性特征也会保留得更多。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灵魂在人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像“善”与“美”那样的单一的、绝对的存在,是不可见的,不会像身体那样随着死亡而消失。但这种单一的、纯洁的灵魂会受到身体各种欲望和意念的侵染, 变得不再那么纯洁,被肉体玷污的灵魂变得沉重,因而它们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可见,因而人们有时会在墓地、坟场看到影子般徘徊的幽灵,这些都是恶灵。这些灵魂会重新投胎,和肉体结合,新的肉体会与其前世有类似的性格特征,如前世贪吃、自私的人可能会投胎成为驴子等动物;性格暴戾的人可能会投胎成为狼、鹰等凶猛的动物。普通人由于对与身体相关的各种快乐的追求,无法使灵魂变得单一和纯洁,也就无法回到那单一、纯洁和神圣的地方。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智慧和理性,才能最终摆脱各种欲望的控制,到达一个纯洁而神圣的地方,不再在身体中往复轮回。
3.成长
灵魂的第三种命运是继续长大。如果脱离了肉体的灵魂能够以某种方式继续获得“灵质”和能量,那么这个灵魂就不会因为“灵质”和能量的不断消耗而变得越来越小,相反,还有可能继续长大,它所包含的“灵质”和能量会越来越多,活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如果灵魂能够不断从外界吸收“灵质”和能量,那么寿命是可以非常长久的,因为由“灵质”构成的灵魂对外界环境有更广泛的适应性。肉体之所以容易生病,是因为肉体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太高了,例如对温度、氧气、食物的成分等都有非常强的依赖。人的体温如果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的四五摄氏度就已经难以生存了;如果持续几分钟没有氧气,人体也无法承受。而直接由“灵质”构成的灵魂则对外界有更高的适应能力,它不再需要空气,温度的变化对它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些对肉体来说致命的机械损伤(刀、剑、弹片等),对灵魂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灵质”是非常细微的,可以轻易地穿越这些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件穿越灵魂的“身体”时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对灵魂的生命构成威胁的只有它自身能量和“灵质”的消耗,及来自其他灵体的伤害。只要它能够继续从外界获得“灵质”和能量,它的寿命就可以很长。
由于灵魂的质量非常小,受星球引力场的束缚应该也很小,因此它们可以生存在宇宙的广阔空间里,而不仅仅局限在地球表面。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认为非常黑暗、寒冷而空旷的宇宙空间里也许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这些景象没有以可见光或其他电磁辐射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而已。
灵魂的生长不会再受到遗传基因的限制,如果能够不断从外界获得“灵质”和能量,那它的生长几乎是没有极限的,因而灵魂个体之间大小的差异可以是非常大的。强大的灵魂个体所包含的“灵质”和能量,可以是小的灵魂的几倍、几百倍甚至几万倍。
三、灵魂的形状与重量
如果把灵魂看做一种具有物质和能量基础的客观存在,那么按照人们常规的思维,就必然要涉及灵魂的形状和重量问题。
1.灵魂的形状
灵魂如果的确是由非常细微而又相对非常稀薄的“灵质”构成的,那应该具有很大的韧性,其形状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体积也应该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因为我们熟知的气体就具有上述这些性质,“灵质”既然比普通气体更为稀薄,理所当然具有这些性质,而且其可变性和可伸缩性应该比一般的气体更大。
靈魂的形状和大小虽然可以具有可变性,但普通人或动物的灵魂可能并不能很自如地改变,因为它们的灵魂和肉体是高度统一的。灵魂对肉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所以当肉体死亡、灵魂独立存在时,这些灵魂仍然保持着对从前的肉体的高度认同感,因而也仍然保持着它们肉体的形状。如果一个灵魂具有强大的力量,那经过特别的练习, 它就可能控制自己的形状, 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灵魂的重量
既然灵魂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那么灵魂肯定是有质量的。但是,有质量未必有重量。“灵质”如果是某种暗物质或暗能量,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假如灵魂真的是由暗能量构成的,那么当灵魂中所蕴含的暗能量很多时,就可能抵消身体的部分重量。也就是说,灵魂不但不会使身体的重量增加,反而会使身体的重量减少。如果这种想法是成立的,那么在一个生命体死亡的那一刻,由于灵魂离开了身体,这个生命体的肉体重量应该是有所增加的。
不过,目前很难测量灵魂的重量,因为普通人的灵魂中所蕴含的暗物质或暗能量可能是非常少的,与我们的体重比较起来微不足道。虽然在生命体死亡、灵魂离开的那一刻,身体的重量应该有所变化,但这一变化从量上讲可能是非常微小的,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测量技术恐怕还难以测量出这一极其微弱的变化。甚至空气扰动造成的气压变化引起的空气浮力变化,都会远远大于由于灵魂的离开造成的身体重量的变化。
有一项研究结果非常值得重视。李维斯·E.霍兰德(Lewis E. Hollander) 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动物在死亡的时刻会有短暂的重量增加现象。这与人们通常想象的在动物死亡的瞬间会因为呼吸停止或因排泄物蒸发等出现重量的减轻恰好相反。
霍兰德用1只公绵羊、7只母绵羊、3只小羊羔及1只山羊做了实验,实验中使用了误差范围在两万分之一的、反应延时为0.2 秒的高灵敏度电子重量测量仪。实验发现,在死亡时刻,8只成年绵羊都出现了18克至780克的重量增加,持续时间为1秒至6秒(其中有2只在死亡时刻出现了身体运动,其测量结果无效)。但这种结果在小羊羔和山羊中并没有出现。这无法在牛顿力学框架内得到解释。
那么对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首先,它不能表明灵魂重量或负重量的存在,因为这种重量增加现象只持续了1秒至6秒的短暂时间,如果它是因为灵魂的重量或负重量的消失引起的,那么这种重量变化不应该是短暂的,而应该是持久的。但是,这种现象可以用某种力的短暂作用来解释。可以设想,在成年绵羊死亡的瞬间,在它们的灵魂与身体分离的过程中,灵魂对身体形成了方向向下的拉力,在这种拉力的作用下,绵羊的身体就会处于“超重”的状态,它显示出的重量应当是它原来的重量与拉力之和。当它们的灵魂与身体完全脱离后, 这种拉力自然也就消失了,于是它们的身体显示出的重量又恢复到了原来的大小。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这种现象是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灵魂的分离对重量测量仪形成了作用力,仪器自然出现反作用力,也就体现在重量的增加上。 哈斯特德(J.B.Hasted)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种说法。他们对人在冥想时出现的重量变化进行了测量,发现一个被试者在冥想中出现了两次持续大约5秒的重量异常增加,每次增大的幅度大约为1千克。在冥想中会出现重量的异常变化,是因为被试者在冥想中与外在的灵体发生了联系,外在的灵体和他的灵魂发生了某种牵拉作用。这种力的作用导致了被试者重量的异常变化。人们还在一些实验中观测到,人在做梦时也会出现身体重量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同样可以解释为睡眠者在做梦时与外界的灵体发生了接触,产生了力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体重的异常变化。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那就是为什么在灵魂与身体分离的过程中,它对身体的拉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而不是向上的呢?如果这种拉力是向上的,那么死亡瞬间表现出的将不是重量的增加,而是重量的减轻。还有,为什么有的动物有这种现象,而有的动物没有呢(如小羊羔和山羊)?这些都还是谜。
“灵魂出窍”事件研究
美国西雅图一位叫维姬尤咪派格的女子天生失明。1973年,她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严重受伤,一块头盖骨破碎并造成脑震荡,脖子、后背、双腿等也多处受伤,她的心脏停止跳动将近4分钟,但最后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后来她说,当时,她觉得自己飘到空中,后背贴到了天花板,而脸向下看到了抢救她的场面,听到医生在谈论她的病情。有个医生说她即使不死也会变成一个又瞎又聋的女人,而另一个医生说她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更令她吃惊的是,这时她能够看清周围的一切,尽管她不认识这些东西。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看到周围的事物,当时虽然感到有些欣喜,但更多的是惊恐。她看到自己已经“死亡”的身体,看到自己左手上戴的戒指,发现自己的长发被剪掉了。之后,她感觉自己飘过一个隧道,在隧道的尽头,是一个非常光明的地方。 在那一瞬间,她回顾了自己从出生到22岁遭遇车祸时经历的一切,看到了那些曾经和她吵过架的人、曾经虐待过她的人和曾令她快乐的人。根据她自己的叙述,她平时在做梦时根本梦不到色彩、 光和形象,只是用身体来感知外界。
这是雷蒙德?穆迪博士(Raymond A. Moody)在他的著作《生命之后的生命:一个现象的调查——身体死亡体验》中描述的案例。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濒死体验”,用以描述人在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脑电波消失的临床死亡状态下的一系列特殊体验。
穆迪对150个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这些人一些是被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后又“复活”的病人,另一些是因遭遇事故重伤或重病而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又活过来的人。他们向穆迪描述了自己濒临死亡时的状态。最奇怪的是,他们的感受非常相似, 都说好像看到了一道光,然后自己的灵魂从身体里出来,并且看见了下方的身体。穆迪根据他们的描述,总结出了濒死体验的整个过程:
1.听到奇怪的声音:“嗡嗡”声或类似的噪音,感觉到死亡即将来临。
2.内心平静、没有痛苦:濒临死亡的人大多正遭受极大的身体痛苦,但他们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
3.灵魂出窍:他们感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并飘到空中,俯瞰自己的身体,还看见医务人员在抢救自己,感觉自己以一种精神的方式处在一个能量场中。
4.之后,他們看见一道金色的光迅速到来,一个黑暗中的隧道突然出现。有人说,他感到害怕,但没有人说感觉自己正走向天堂或者坠入隧道。
5.有人没有看见通道,而是感觉自己迅速上升,并看见地球越来越远,就像宇航员一样。
6.在通道的另一端,或者飘到天空中后,他们看见发光的人,这个人多是他们已经去世的朋友或者其他有关系的人。
7.当看见这些人之后,濒临死亡的人会看见某个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比如上帝、耶稣,或者其他宗教神祇。
8.之后,他们会看见自己的一生在眼前回放,有些人看到的类似于大事记,有些人看到的则很详细。
9.最后,位于光线中的人告诉濒临死亡的人他必须要回去,或者让他选择是留下还是回去。这些人都选择了回来,因为他们在现世还有牵挂。
塞波姆(M.B.Sabom)在他的名著《死亡的记忆》中统计,在他调查过的曾濒临死亡的成年人中,有43%有过濒死体验,而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儿童中,有过濒死体验的比例高达85%。美国盖洛普公司在1980年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大约有5%的美国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调查中,有高达15%的人可能经历过濒死体验。
荷兰心脏病医生隆梅尔(Pim van Lommel)等人,专门对经历过心脏停搏后经抢救复苏的病人进行了濒死体验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在他们调查的344个这类病人中,有62人报告经历了濒死体验,占18%。他们发现,濒死体验的出现存在着一定的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如60岁以下的病人中,出现濒死体验的比例高于60岁以上的人,女性出现濒死体验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布鲁斯?格雷森(Bruce Greyson)的研究也证实,年轻人在遭受死亡威胁时,经历深度濒死体验的比例更高。隆梅尔等人的调查还发现,良好的短时记忆是病人能够回忆起濒死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些有记忆缺陷的病人较少能够记得这种体验。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人由于有记忆功能受损,报告濒死体验的比例明显低于那些抢救过程较短的病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自己的自传中,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濒死体验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我似乎处在高空中。在下面,我望见了地球,它沐浴在灿烂的蓝色光辉之中。我望见了深蓝色的海水和一块块大陆。脚下远远的地方是锡兰,旁边是印度次大陆。我的视野不能包容整个地球,但是其球形轮廓却明晰可见。而且,在奇妙的蓝光之中,其轮廓线边缘闪烁着银光。在许多地方,地球显出彩色,或者有深绿色的点,像氧化了的银器一样。在左边,远处有一大片荒野,那是黄中透红的阿拉伯沙漠,似乎大地的银色都带上了发红的金色色调。接踵而来的是红海,而在后面很远的地方,正如在地图左上角一样,我可以隐约看到地中海的一角。我的目光主要是投向那里的, 其他的一切均不清晰。我也能看见盖满大雪的喜马拉雅山,但是,在那个方向上,一切都云雾迷蒙。我一点也没有向右看。我知道,我正在飞离地球。 并不是所有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会经历前文中提到的所有9个步骤。在隆梅尔的62个有濒死体验的调查对象中,有50%的人知道自己已经处于死亡状态,56%的人有积极的情绪体验,24%的人有灵魂离开身体的经历,31%的人感到自己在沿着黑暗的隧道移动,23%的人曾经与发光的人进行过交流,23%的人看到了各种色彩,29%的人看到了天上的景象,32%的人遇到了他认识的已经去世的人,13%的人有过以往生命历程的回顾,8%的人遇到了一个把自己拦住的边界。
穆迪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有濒死体验的病人,在昏迷或临床死亡状态中看到或听到的周围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的,都得到了当时在场的医生、护士或其他人的证实。有几个医生曾告诉穆迪博士,那些处于“死亡”状态的人并没有专业的医疗知识,却能准确地讲述抢救过程中发生的各个细节, 这令他们百思不解。
在一些后天致盲的盲人经历的濒死体验中,他们在脱离身体的状态下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已经“死亡”了的身体上使用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有些医疗器械是在病人致盲之后才发明和投入使用的,病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器械,因而也根本不可能根据记忆想象出这些器械,但他们复苏之后却能准确地描述出这些医疗器械的情况。那些天生就失明以及生命早期失明的人一般在梦中都不会出现视觉形象,他们的意识中没有视觉概念。但肯尼思 ? 瑞等人的研究发现,一些天生失明的人在濒死体验中从自己的肉体出来后,能看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颜色,也能看到自己“死亡”了的身体。
自从穆迪出版了他的著作之后,科学家一直试图对濒死体验现象加以解释。
一些药理学学者认为,这种体验很可能是麻醉剂等药物导致的幻觉。但穆迪指出,在他调查的案例中,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服用过这类药物。隆梅尔等人的研究也证实,濒死体验出现的比例与药物的使用无关,并且与抢救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出入导管、是否经历过电生理学刺激等都没有明显的联系。同时,他们也排除了大脑缺氧、大脑皮层颞叶电刺激导致的幻觉等可能。因为这类刺激导致的回忆都是片段性的,随意性很大,不像濒死体验中的回顾那么清晰。
有一种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的自体幻觉(Autoscopic Hallucination) 与濒死体验很像。出现自体幻觉的病人,会在眼前看到自己做一些以前做过的事,但自体幻觉中的事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出现的,也不是在一瞬间内完成,更不是他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事件,大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和场景。
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对此还没有确切的解释。
“灵魂出窍”是大脑功能的紊乱
2002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专家在给一位患有严重癫痫的中年妇女实施脑部手术时,偶然发现了诱发“灵魂出窍”体验的方法。他们对患者靠近后脑的颞叶联合区进行刺激,这位妇女说感到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正在俯视着躺在手术床上的身体。
颞叶联合区负责处理视觉和触觉信号,让人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确认自身在周遭环境中的位置。研究人员推测,颞叶联合区功能紊乱与灵魂出窍体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2007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在颞叶联合区附近植入电极来给一位老人治疗耳鸣。此举并没能治好这名患者的耳鸣,却令他产生了类似灵魂出窍的感觉。这名患者说,他感到自己移动到身体左后方约50厘米处。
为了获得更多关于“灵魂出窍”成因的信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名为“自体转换”的实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实验对象快速展示一系列戴着一只手套的卡通人物,其中一些卡通人物面对着实验对象,另一些背对着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需要想象自己处在卡通人物的位置, 才能弄明白它们的手套究竟戴在哪只手上。卡通人物一个接一个从屏幕上晃过,实验对象不断在头脑中变换自己身体的位置。在实验对象观察卡通人物时,研究人员用脑电图仪记录他们大脑的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当实验对象想象自己处在与其实际位置不同的地方时,他们大脑中的颞叶联合区格外活跃。此外,研究人员还采用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对实验对象的颞叶联合区进行刺激,使其暂时丧失功能。结果发现,当颞叶联合区功能受损后,实验对象在做换位想象时明显要花费更多时间。
除了颞叶联合区,还有一些脑区与“灵魂出窍”的体验有关,其中一些位于颞叶联合区附近。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当这些脑区运作良好时,人们会感觉自己是身心合一的;如果这些脑区出现功能紊乱,人们就会产生“灵魂出窍”的感觉。
但是,脑区功能紊乱还不足以解释有关“灵魂出窍”的全部疑问。因为感受到“灵魂出窍”的人除了感到意识脱离身体,还能以一种外人视角看到自己的身体以及周遭的事物。这些信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睡眠麻痹现象找到了一些线索。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意识清醒而身体无法移动,即我们常说的“鬼压床”。研究人员认为,睡眠麻痹是大脑中各种信息发生冲突所致。产生睡眠麻痹的人很可能处于睡眠最浅的快速眼动期,他们梦到自己在走动或飞翔,梦境特别真实。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意识上会有一种移动感,但大脑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其实并没有动。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大脑将自我从身体上分离出来,使人感觉自己在运动,而身体却留在原处。类似的感觉矛盾可能是 “灵魂出窍”体验如此逼真的原因之一。
一名有过“灵魂出窍”体验的患者声称,自己即使闭着眼睛也看得见东西。他说,自己躺在床上,却从床的上方看到父亲走到洗手间,拿着湿毛巾回来擦拭他的额头。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经过分析后推测,这名患者可能听到父亲走开的脚步声和洗手间传来的流水声,然后感觉到了额头上的潮湿感,他的大脑将这些感觉转换成了自己“看见”的图像。
一些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人在向别人描述自己过往的经历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使用第三人视角而非第一人视角。这表明大脑可能有一种以外人视角存储图像记忆的倾向。他们推测,人在经历“灵魂出窍”时,大脑正是从这样的数据库中提取信息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有此经历的人能脱离身体“看到”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一切。
研究这一奇特的意识状态,有助于回答一个让神经科学家和哲学家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人的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知道,大部分时候,自我意识与身体是融为一体的,但是当人“灵魂出窍”时,自我意识会脱离身体。那么,自我意識与身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德国与瑞士的科学家合作开展了一项实验。他们用摄像机拍摄志愿者的背部影像,并将其发送到志愿者戴在头上的视频接收器上,使志愿者看到一个虚拟的自己站在前方2米左右。然后,研究人员站在摄像机前,用手拍打志愿者的背部,而志愿者通过显示屏看到有人拍打自己虚拟的身体。 结果, 许多志愿者报告说,他们感到自己脱离了身体,向另一个虚拟的自己飘了过去。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实验首次让健康人体验到“灵魂出窍”。它表明,人的自我意识始于对身体的感知,当人们对身体的感知被扰乱后,自我意识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当然,自我意识绝非感知自己的身体那么简单,科学家将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以解开更多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