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里的身体艺术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ly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观念艺术中,身体不再是简单的审美物象,而是被观念化了的符号,很多女性艺术家热衷于表现身体题材的作品,把身体当做精神的载体,呈现给观者。奇奇·史密斯通过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身体艺术,形成了她独有的身体语言。
  关键词:身体语言;身份;视觉艺术;女性艺术
  在艺术史中,女性的身体在多数时候都是艺术家们用来传递意义的载体,而作为女性的身体被表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比男性身体多。20世纪初,日渐活跃的女性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她们的艺术创作颠覆男权社会对女性文化的定义和“看法”。强化女性在社会生活和生命存在的各个层面上的社会意识,树立平等独立的自我意识。进入后现代时期,女性艺术家们更是把她们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深入。她们相信身体不仅是生命情感的载体,同时还是精神的寄托。这些女性艺术家从自我身体的观看入手,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展示了女性的独特认识。本文研究的艺术家奇奇·史密斯正是这批女性艺术家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她身体的每一根纤维都是有关艺术的。”人们这样评价奇奇。奇奇·史密斯出生于一个艺术之家,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极简主义雕塑家托尼·史密斯,母亲是著名的歌剧演员珍妮·史密斯。从小生活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对于艺术的感知也变得极其敏感和独特。奇奇·史密斯是上世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也被认定为一名女权主义艺术家。她的艺术主要是以版画、雕塑和装置作品为主,其中以雕塑作品最负盛名,此外,她还尝试了影像、表演、珠宝设计和服装设计等艺术形式。她关注城市生活中,性别、种族、家庭施暴等直观暴力的矛盾,探索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表达清晰而尖锐,直击人心。
  “身体”不管在哪种场合以何种方式出现总会引起议论和质疑。如果说城市是一张严丝合缝的关系网的话,身体就是拆解这面网的线头。福柯认为,任何社会历史事件的出现和实际影响,都离不开身体这个重要的场所。当权力试图控制和驾驭整个社会的资源、人力和组织的时候,它首先要征服的就是身体。
  无论是在雕塑还是版画作品里,“身体”作为奇奇·史密斯创作的主要素材,出现了作为“身体”的各种不同形态和状态,身体的外在轮廓、肌肉骨骼组织、内脏、生殖系统,等等,而且包含身体的生理属性和政治属性,比如性别、病痛及女性主义;同时还涉及作为身体的各个生长阶段,如婴儿阶段、孕育阶段、死亡阶段等;此外,不仅仅作为人类的“身体”在奇奇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动物的“身体”也被常常使用。
  奇奇·史密斯的作品给人以激烈震撼的视觉效果。20世纪70年代末,奇奇·史密斯成为艺术小组Colab(Collaborative Projects, Inc.)中的一员,这是一群非常激进的年轻艺术家。奇奇比喻这个团体是一个蜂窝:“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作品,却又在集体合作。”1988年,《无题(Untitled, Body Fluids)》作品中,一排排银色的罐子,贴着标签,像实验室里装化学试剂的窄口瓶,摆放在展览厅内,标签上分别写着精液、血液、尿液、呕吐物、泪、油脂等人体的分泌物(图1)。诡异但又让人想确认这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这件作品虽然没有直观的人体出现,但是从这些身体的代谢物、分泌物中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身体在分泌这些物质时的精神状态。这件不忍直视的艺术品就这么直接地被摆了出来,让观者去直面这些“恶心”的真实,在思考着灵魂的同时,穿透肉体看到生命的本质。这样的一件作品观者是选择逃避呢还是选择面对?是觉得有伤风化,或者是有伤大雅?不管是哪一种反映,奇奇·史密斯都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意义让观者反思我们的肉体原始状态,思考“身体”除了会有这个社会赋予的社会性之外,还是会像动物一样产生各种分泌物,身体也会病变坏死乃至机体功能丧失,等等。这件作品作为她身体艺术的开端,意义非凡。奇奇的作品还涉及到了解剖学的范畴,在作品《我如何知道我在这里(How I Know I’m Here)》中,作出现了人体器官心、胃、以及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等,把这些器官连接起来的是一根根线条,就像人体的筋脉皮肤、手和脚;Possession Is Nine-Tenths of the Law(拥有是规则的十分之九)是9部分看起来不可辨认的形式,石头和植物,都暗指人体内部的身体器官。
  在全世界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的社会里,奇奇·史密斯以裸体为对象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女性艺术家对于身体不同的“观看”,以及不同的观看又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享受。艺术家对于身体的观看视角总是与众不同,Untiled(Train)中,一座大腿根部有血流出的女性雕塑,直白地表现出女性的生理问题。在女性这方面的讨论上,奇奇·史密斯在“童话”作品(图2)里给出了更震撼的视觉效果,这样的作品简单粗暴地让人羞愧并且想回避,但静下来之后再细细回味这样的作品,突然又觉得这件作品真实到让人震撼。仔细反思,我们在隐瞒某些东西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真实的本性。奇奇·史密斯的作品试图去揭示女性最敏感、最脆弱、最私密的一面。奇奇·史密斯大多作品都是在挑战人们对美的评判标准,从日常身体的私密性进入身体的公众性,文化批判性尖锐。让身体的消费突出社会身体的符号意义和意识形态的政治意义,使艺术更接近人文的关注,思考对于生命的本真。
  这就是奇奇·史密斯艺术尖锐的身体艺术,实际上这些以身体为原材料的直观创作或者视觉的象征手法都不应当被简单地看作是“子宫艺术”或者“女权主义艺术”而应当被看作是一种颠覆男权文化中对女性生物性的厌恶和贬低性的图像特征。奇奇·史密斯利用身体进行的艺术创作,善于通过雕塑来表现女人体,以尖锐的情感打动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创造了大量不受欢迎的女性形象,它引诱观众去欣赏并面对“应该”对自己感到害羞并自我隐藏起来的那种女人。长驱直入一直都是这位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无谓艺术领域的边界,无谓题材的限制,勇于挑战,善于打破边界,反思男性与女性的边界、人与动物之间的边界、人与社会之间的边界,以及人的肉体与精神之间的边界等。
  后女性主义艺术家相信,她们的工作是向人揭示:所有我们关于女性气质的观念都是社会构建的。像奇奇·史密斯的艺术观念也是这个社会所赋予其的社会性。一些女性艺术家非常抵制女性特质,奇奇也不例外。她们认为女性特质是一种化妆,是妇女采取的一种姿势以遵循社会对于女性特质的期许。这些特质的存在犹如奇奇·史密斯在作品《童话》所呈现的那样,这个形象再真实不过,就是来源于生活,即使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当上升到艺术作品中来表现时,观众会觉得这类形象是如此地丑陋,甚至会觉得难以忍受。因为在一个有着广泛的男权传统的社会中,女性的身躯与自我往往是被遮蔽的。
  我们经常说人类需要被解救的不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而是我们的混沌之躯;身体要想从苦难中解放出来,就要将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身体变成人们自由的想象对象、欲望对象、审美对象、视觉对象以及性和爱的对象;要让人们普遍地认识“对身体的信仰应该始终胜于对精神的信仰”。奇奇·史密斯的艺术实践证明,身体不仅仅是生命的载体和生存工具,同时还是精神世界的所在。女性艺术家,把身体作为她们的主战场,通过表现身体,推翻男性文化对女性定义的束缚确认自己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探测生命的本质内涵,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郭爱妹.女性主义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英]伊丽莎白·赖特(ElizabethWright).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王文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谢静.灵魂的手工制造——论奇奇·史密斯的版画创作及意义[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徐菲
期刊
王沫
期刊
摘 要:网约车伴随着价格优势和特殊的社会背景产生,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网约车合法化的道路上,只有与现实生活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文章利用调查问卷、实地访问、访谈等手段调查了南京市网约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运营商、司机和消费者四个角度分别提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网约车;发展;问题;解决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在开放性舞台上,具备独特展览内容、讲解服务意识高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其宣教工作为重要和核心部分。为迎合大众需求,用复杂和形式多样的宣传内容达到教育的效果,凭借实际的策略方案进行实施推行,以其可推行性,达到工作创新上的索引价值。以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为例,探寻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和宣教工作中的创新路径,以为更好发挥博物馆价值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新形势;宣教;工作;
期刊
摘 要:纵观近五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评委会对建筑师解决社会迫切问题及社会责任感的注重趋势甚为明显。结合该时间段内获奖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的理念、设计手法,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品质进行逐一解读,归纳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点,并针对国内当前的创作环境中如何提升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普利兹克奖;建筑实践  一、概述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中的个体为建立美好社会而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区养老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老年人作为居住区环境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频繁、也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生活需求在环境空间设计中也日益引起关注。为了在社区中给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以重庆市某既有居住小区为例,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老年人户外行为活动特点及其活动需求进行了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既有居住小区在老年人
期刊
摘 要:极简主义设计人物彼得·沃克和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玛莎施瓦茨,他们设计元素大部分以规则式几何图形为主,把几何图形运用到极致。但随着近几年来景观设计的发展,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在设计师笔下挥洒出来,呈现在大众面前,具有别样的魅力色彩。以不规则弧形为主题,阐述不规则弧形在景观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不规则弧形;景观设计;应用  一、不规则弧形在景观中的具体表
期刊
摘 要:园林之美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是人工与大自然造化相结合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人工再现。它同时也是跟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而发展,是自然景观在人文影响下的再造。园林中的美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与管理者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与理解水平的高低。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体现包含了对称均衡、单纯统一、调和对比、节奏韵律、色彩搭配的多样性的再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认识,
期刊
摘 要: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全国过半人口的民生大事,是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发展的一道门槛。通过对乡村人居环境的释义、内涵分析,确定了乡村人居环境的范畴;通过从多个层面的解读,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情况、问题所在进行了一定的剖析,总结经验,思考对策,对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探索出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未来发展
期刊
摘 要:现代城市的发展不能一味地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能远离或者隔绝其与山水、树木、花草、田园等自然环境的关系,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建筑设计要考虑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融洽,能够继承当地居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与现代人性化的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符合现代人居住要求的文化性居住群落。  关键词:城市记忆;文化性;自然环境;传承;人文精神  在原始混沌无序的时代,人们对几何形充满好奇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