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和教育的儿童。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龙港,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中心城镇,在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同时,也在向外地输送着各种人才,其中以生意人居多。随着外出经商的人日益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日剧增。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导致忽视了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访谈、观察、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笔者对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龙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及问题
城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农村和城市相比,既有共性问题,又有其特殊之处。
从共性上讲,以“家庭教育中父母关爱的缺失”最为突出。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人在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人格形成中,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出于各种原因,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家次数有限,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或几无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间真诚的交流和沟通,这导致他们变得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由于父母长年不回家,有的孩子还对父母心生埋怨,调查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留守儿童对家庭温暖的渴盼。
除共性外,龙港这个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的家庭在这一问题上自然也有着区别于一般城乡的独特性。
(一)社区组成
社区成员主要是来自先富起来而进镇工作和生活的农民、个体户、工人、商人,另外一部分是世代沿袭居住的渔民。因此,可以说,新生社区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都是极其有限的,留守儿童能够从社区得到的帮助自然也相当有限。
(二)家庭构成及文化结构
计划生育的实施使相当多的儿童生活在“核心家庭”之中。据统计,龙港学区学生生活在三口之家已达30.0%,数量处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之间(城市51.1%,农村14.2%)。但独生子女中,男女比例却为100:26,明显失衡,这可能是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延伸。这种“核心家庭”与传统大家庭相比,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明显缺乏。此外,家庭人口文化程度偏低也决定了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的必然性。调查显示,86.4%的受访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明显低于全国68.4%的平均水平。
(三)亲子关系状况
由于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家长对留守儿童普遍抱有补偿心理,所以留守儿童的多种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更容易得到满足。如家长不惜付出大量金钱给孩子买钢琴、电子琴、游戏机、电玩、电脑等各种课外学习材料帮助其智力开发。但从沟通交往来看,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或文化素质较低,这样就产生了亲子间沟通的严重障碍,他们往往更关心学生的“学习功课”,产生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养育少教育的现象。
二、龙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主要是由父母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以及临时监护人家教工作不到位引起的。
(一)外出父母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这是导致龙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
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一般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到两次。调查得知,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或初中,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知识,为弥补对孩子感情的缺失,他们主要采取给孩子寄钱、寄物的方式,这导致一些留守孩子养成大把花钱的不良习惯。这部分家长只重物质刺激,轻精神鼓励。由于教育意识的薄弱,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自己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此外,另外一部分家长心态则完全不一样。尽管他们不能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考试和分数无疑是最令他们关心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都是次要的,只要把学习抓好就行。
调查中还发现,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期望较一般家庭存在更大的偏差,大多数临时监护人期望孩子上大学,具体上什么样的大学比较模糊,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之类的基本不予考虑。
教育意识和期望的不合理,极易导致对留守儿童教育行为的失误,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不到动力和导向作用,还容易使孩子在精神和情感上受挫,不利于家庭良好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临时监护人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过分追求留守儿童的学习,忽视孩子的意志品德教育、行为与卫生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与安全教育、交际能力教育等。
教育方法也较简单,要么溺爱迁就、予取予求,要么“棍棒教育”“不打不成器”,往往造成负面影响。
(三)临时监护人教育态度不够主动,监护责任表层化
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临时监护人后,只是模糊地交代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的责任,很少具体地提出家庭教育责任。临时监护人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或出于无奈,或力不从心,总是存在较大顾虑,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策略,与学校老师沟通较少,与留守孩子沟通也较少。他们对留守儿童往往只限于衣食住行的表层关怀,对其内心的关怀不够。
此外,因两地分居引发的家庭不稳定对留守儿童教育具有恶劣影响。夫妻双方因一方经商而长期两地分居,缺乏必要沟通,久而久之感情疏远,家庭稳定受到挑战。一旦一方“出轨”,另一方便会重新审视婚姻和家庭。近年来,龙港离婚率的攀升与此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的分裂使孩子的成长环境严重恶化,正常、健康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
三、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探讨
(一)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内部环境
1 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父母应正确处理好经商赚钱与孩子教育的关系,尽量留在家中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安心学习的保证。
留守儿童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强化自身的教育责任。必须外出经商的,不能因为外出或工作繁忙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期,要多抽出时间加强与孩子的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多向临时监护人和老师了解孩子留守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情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留守儿童家长要高度重视和讲究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改变出于“愧欠”心理而实施“物质补偿”的做法;加强与孩子的电话、书信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态, 尽量多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抚慰与思想上的引导。
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应该抛弃“学习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的错误观念,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概念,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教育孩子明白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2 组织家长接受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在城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很大一部分与家长的教育能力有关。为此,应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能力,让家长与子女一起成长。鉴于龙港的财政能力,笔者认为可采用由政府部门牵头、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开设家长学校的方式组织家长接受培训。
(二)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1 学校
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可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孩子的基本情况、父母流动及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等建立详尽的档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入沟通和交流,及时向留守家庭传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以及教师的建议和家教知识。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师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
2 政府
对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妇联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建立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拨出专项资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以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3 社会
宣传部门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来宣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的群团行为,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群策群力。同时,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
总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配合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与基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龙港,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中心城镇,在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同时,也在向外地输送着各种人才,其中以生意人居多。随着外出经商的人日益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日剧增。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忙于工作,导致忽视了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忽略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访谈、观察、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笔者对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龙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及问题
城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农村和城市相比,既有共性问题,又有其特殊之处。
从共性上讲,以“家庭教育中父母关爱的缺失”最为突出。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人在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人格形成中,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出于各种原因,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家次数有限,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或几无关爱,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间真诚的交流和沟通,这导致他们变得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由于父母长年不回家,有的孩子还对父母心生埋怨,调查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留守儿童对家庭温暖的渴盼。
除共性外,龙港这个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的家庭在这一问题上自然也有着区别于一般城乡的独特性。
(一)社区组成
社区成员主要是来自先富起来而进镇工作和生活的农民、个体户、工人、商人,另外一部分是世代沿袭居住的渔民。因此,可以说,新生社区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都是极其有限的,留守儿童能够从社区得到的帮助自然也相当有限。
(二)家庭构成及文化结构
计划生育的实施使相当多的儿童生活在“核心家庭”之中。据统计,龙港学区学生生活在三口之家已达30.0%,数量处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之间(城市51.1%,农村14.2%)。但独生子女中,男女比例却为100:26,明显失衡,这可能是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延伸。这种“核心家庭”与传统大家庭相比,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明显缺乏。此外,家庭人口文化程度偏低也决定了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的必然性。调查显示,86.4%的受访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明显低于全国68.4%的平均水平。
(三)亲子关系状况
由于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家长对留守儿童普遍抱有补偿心理,所以留守儿童的多种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更容易得到满足。如家长不惜付出大量金钱给孩子买钢琴、电子琴、游戏机、电玩、电脑等各种课外学习材料帮助其智力开发。但从沟通交往来看,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或文化素质较低,这样就产生了亲子间沟通的严重障碍,他们往往更关心学生的“学习功课”,产生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养育少教育的现象。
二、龙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主要是由父母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以及临时监护人家教工作不到位引起的。
(一)外出父母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这是导致龙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
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一般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到两次。调查得知,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或初中,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知识,为弥补对孩子感情的缺失,他们主要采取给孩子寄钱、寄物的方式,这导致一些留守孩子养成大把花钱的不良习惯。这部分家长只重物质刺激,轻精神鼓励。由于教育意识的薄弱,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自己就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此外,另外一部分家长心态则完全不一样。尽管他们不能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考试和分数无疑是最令他们关心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都是次要的,只要把学习抓好就行。
调查中还发现,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期望较一般家庭存在更大的偏差,大多数临时监护人期望孩子上大学,具体上什么样的大学比较模糊,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之类的基本不予考虑。
教育意识和期望的不合理,极易导致对留守儿童教育行为的失误,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不到动力和导向作用,还容易使孩子在精神和情感上受挫,不利于家庭良好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临时监护人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过分追求留守儿童的学习,忽视孩子的意志品德教育、行为与卫生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与安全教育、交际能力教育等。
教育方法也较简单,要么溺爱迁就、予取予求,要么“棍棒教育”“不打不成器”,往往造成负面影响。
(三)临时监护人教育态度不够主动,监护责任表层化
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临时监护人后,只是模糊地交代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的责任,很少具体地提出家庭教育责任。临时监护人在照顾孩子过程中或出于无奈,或力不从心,总是存在较大顾虑,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策略,与学校老师沟通较少,与留守孩子沟通也较少。他们对留守儿童往往只限于衣食住行的表层关怀,对其内心的关怀不够。
此外,因两地分居引发的家庭不稳定对留守儿童教育具有恶劣影响。夫妻双方因一方经商而长期两地分居,缺乏必要沟通,久而久之感情疏远,家庭稳定受到挑战。一旦一方“出轨”,另一方便会重新审视婚姻和家庭。近年来,龙港离婚率的攀升与此有一定的联系。家庭的分裂使孩子的成长环境严重恶化,正常、健康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
三、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探讨
(一)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内部环境
1 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父母应正确处理好经商赚钱与孩子教育的关系,尽量留在家中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安心学习的保证。
留守儿童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强化自身的教育责任。必须外出经商的,不能因为外出或工作繁忙而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期,要多抽出时间加强与孩子的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多向临时监护人和老师了解孩子留守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情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留守儿童家长要高度重视和讲究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改变出于“愧欠”心理而实施“物质补偿”的做法;加强与孩子的电话、书信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状态, 尽量多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抚慰与思想上的引导。
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应该抛弃“学习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的错误观念,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概念,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教育孩子明白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性。
2 组织家长接受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在城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很大一部分与家长的教育能力有关。为此,应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能力,让家长与子女一起成长。鉴于龙港的财政能力,笔者认为可采用由政府部门牵头、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开设家长学校的方式组织家长接受培训。
(二)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1 学校
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可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孩子的基本情况、父母流动及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等建立详尽的档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入沟通和交流,及时向留守家庭传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以及教师的建议和家教知识。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师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
2 政府
对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妇联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建立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拨出专项资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以关心留守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3 社会
宣传部门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来宣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的群团行为,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群策群力。同时,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水平。
总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城镇化进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一问题的解决要靠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配合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