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练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在组织学生数学练习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逆练习”,即让学生由算式说情境,让学生先计算后操作,并从结果想算式,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逆练习 发展 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53
  数学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或者是复习课,都离不开数学练习。所以,如何设计数学练习题就成为许多数学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实践认为,让学生针对练习题进行“逆练习”,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由算式说情境,发展形象思维
  在练习题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解答题目,很少让学生由算式来想情境。逆练习,则是让学生从数字想象一个合理的情境,并能够用上这些数字,从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见右图),学生都可以很快地解答出来。但是如果把这道题目仅仅作为练习来解答,学生就很难建立分数加减之间的模型概念。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学问题中根据数字回到生活情境当中。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用五分之一与十分之三这两个分数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这时候,学生也许会想到自己有100块零花钱,买零食用了五分之一,买玩具用了十分之三,剩下的拿来买辅导书,占了零花钱的几分之几?还有的学生会想到爸爸买了一些水果,苹果占五分之一,梨占十分之三,剩下的是桃子,桃子占几分之几……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算式“逆回”到生活,从不同视角来体验分数的意义,从而感受到相同的分数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二、先计算后操作,发展直觉思维
  很多数学练习题是需要学生先操作,然后再进行计算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直观的操作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桥梁,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学生正确解答出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所以,许多教师也是按照先操作、后解答的程序来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按照逆练习的思想来处理这些数学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出结果,然后用操作来验证这些算式是如何得出来的,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比如,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见右图)。许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先用笔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两个可以计算的图形,然后再计算。我在教学这一道题目时,没有先让学生计算,而是首先出示了三道算式“5×6 (10 5)×(12-6)÷2=75(平方厘米),10×(12-6)÷2 (12 6)×5÷2=75(平方厘米),12×5 (10-5)×(12-6)÷2=75(平方厘米)”,让学生观察这三道算式,并思考是如何得来的。在学生看懂这些算式表示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对照算式来给图形加上辅助线。经过这样的“逆思考”,数学模型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学生的直觉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三、从结果想算式,发展逻辑思维
  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往往都是教师给学生一些算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计算出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从培养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教学太中规中矩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单向输出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思维就会程序化,甚至僵化,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采用“逆练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得数来还原算式,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逻辑性。
  比如,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见右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65×39=2535”这一道算式,不用计算就可以得到答案,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所以在做这一道练习题时,我从答案入手,先让学生再多写几道不同的算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写出不同的数字,再写出相对应的算式。比如253.5=( )×( ),25.35=( )×( ),2.535=( )×( ),0.2535=( )×( )。这样,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运算,就可以找到解答这一类题目的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逆练习”,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习题,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逆练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好地发展。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复习课既有别于新授课,又有别于普通的练习课,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此,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立场,精心设计习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产生新的数学学习感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 教学实践 策略 收获 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33  复习课
[摘 要]通过探究“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教学,发现将操作运用到学生认识多边形的每一步,能使学生将多边形模型思想的建构逐步细化,逐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多边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分层细化 模型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2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在生活中也经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经过学生的“亲历”行为。因此,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教师从儿童视角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实质和内涵,获得发展。  [关键词]方向 平面图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链接生活、提质减量、变通改形等方面入手,优化作业资源,增强数学作业趣味性,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幸福指数。  [关键词]作业 幸福 实践 多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1  数学作业一直是减负的重要对象,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设置上有所改进,既要确保学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多,这已成为普遍现象。数学是万花筒,神奇美妙,有着无限的魅力。可是对学困生来说却是一条跨不过去的沟壑,一种对数学的恐惧、厌倦情绪始终缭绕在他们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谁该为学困生的形成“买单”呢?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但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入手。为此,我设计以下10个项目的调查内容,对我校3
[摘 要]教师在思考如何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点。只有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确定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知识结构 原有经验 算理 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34  如何科学、合理地
天气越来越寒冷,不少人的手脚也越来越冰凉,入冬后更是感觉雪上加霜,更有甚者一年四季都有手脚冰凉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状况?  手脚冰凉说明我们的身体缺乏火力滋养。火力来自哪里?气血是原料,原料不够了,火力自然不旺;原料够了,如果仍然不旺,那是燃烧动力不足的问题。手脚冰凉常见于以下原因:  气血不足。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血不足,则推动无力,从而导致手脚
[摘 要]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提问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会问。  [关键词]以学定教 问题意识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3  教学片断:  教学“长方体
教学背景: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创造,从而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要以“做”为中心,达到“
翟老师的最爱是课堂。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活的教学方法、风趣的教学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创设了充满情趣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快乐,展示了他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彰显了他独具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翟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特色是“活”——气氛轻松活泼,环节合理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