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试题解析
1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农末适均”,其意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明清时期,工商业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正确答案为C。
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由图示可知,科举制选拔的对象在增加、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还不够完善。科举制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正确答案为D。
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隋唐之际,中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由此可见,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并不均是手抄,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正确答案为D。
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行省作为元代最高地方行政区,其长官由皇帝任命,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这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答案为B。
5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时代特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
6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的西化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之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正确答案为A。
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西式帽”的出现,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也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正确答案为B。
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杯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橋宪一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宪一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宪一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材料中的“私仇”、“较量”、“怨恨”、“友爱”等关键信息表明③、④表述的正确性。正确答案为C。
9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入,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正确答案为C。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走出去”的战略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正确答案为D。
11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其特征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都是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在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變化应该是土地使用权的变化。正确答案为A。
12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从而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A、B是梭伦改革的内容,D发生在伯利克里时代。正确答案为c。
13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 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解析]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主张。该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人民主权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正确答案为A。
14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解析]“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正确答案为B。
15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解析]“炉边谈话”主要是向人民阐释新政。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它与计划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代出现了“新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正确答案为C。
16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如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不符合“斯大林模式”l的特征。正确答案为D。
17.右图(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解析]美苏两国领导人“亲切交谈”表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当时美苏的领导人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正确答案为B。
18 古巴前领导入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解析]“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说明A正确;“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说明B正确;“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说明c正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但不等于就要抵制。正确答案为D。
19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这说明①、④正确;②的表述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并不能说明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只能说明恐怖主义遭到重创。正确答案为A。
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这一理论为核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即指这一质量能量关系式。“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答案为D。
21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解析]试题以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为切入点,就其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涵及其影响进行设问,要求学生在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时代背景的把握,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顾炎武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3)问要求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第(4)问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特色的理解,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后人将顾炎武所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未完待续)
1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农末适均”,其意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明清时期,工商业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正确答案为C。
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由图示可知,科举制选拔的对象在增加、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还不够完善。科举制并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正确答案为D。
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隋唐之际,中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由此可见,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并不均是手抄,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正确答案为D。
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行省作为元代最高地方行政区,其长官由皇帝任命,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这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答案为B。
5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时代特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
6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的西化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之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正确答案为A。
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②③
B 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西式帽”的出现,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也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正确答案为B。
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杯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橋宪一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宪一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宪一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①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②表述正确。材料中的“私仇”、“较量”、“怨恨”、“友爱”等关键信息表明③、④表述的正确性。正确答案为C。
9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入,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正确答案为C。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走出去”的战略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正确答案为D。
11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其特征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土地的所有权都是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在土地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變化应该是土地使用权的变化。正确答案为A。
12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在制定行政选区时以地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从而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A、B是梭伦改革的内容,D发生在伯利克里时代。正确答案为c。
13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 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解析]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主张。该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人民主权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正确答案为A。
14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解析]“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由皇帝任命。正确答案为B。
15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解析]“炉边谈话”主要是向人民阐释新政。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它与计划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代出现了“新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正确答案为C。
16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如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不符合“斯大林模式”l的特征。正确答案为D。
17.右图(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解析]美苏两国领导人“亲切交谈”表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当时美苏的领导人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正确答案为B。
18 古巴前领导入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解析]“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说明A正确;“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说明B正确;“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说明c正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但不等于就要抵制。正确答案为D。
19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这说明①、④正确;②的表述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并不能说明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只能说明恐怖主义遭到重创。正确答案为A。
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这一理论为核能的开发提供了依据,“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即指这一质量能量关系式。“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确答案为D。
21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解析]试题以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为切入点,就其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涵及其影响进行设问,要求学生在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时代背景的把握,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顾炎武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3)问要求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第(4)问考查学生对顾炎武思想特色的理解,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后人将顾炎武所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