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诉信访现状及解决渠道的调研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涉诉信访困扰着党政部门、司法机关的工作开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对某基层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现状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五方面的解决渠道,包括重视源头化解初信初访、建立初访无缝对接机制、建立专门的涉诉信访处置机构、建立纠纷终局处理机制、建立健全信访信息网络系统、建议把信访纳入法制轨道等。
  关键词:涉诉信访;成因;影响;解决渠道
  当前,涉诉信访形势严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权威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有必要对此反思,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涉诉信访案件的现状
  (一)从数量上看,呈连年上升趋势
  以某基层法院为例,从2010年-2013年上半年,信访案件总量分别为12件、14件、17件、17件,数量上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民事类信访,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来看,多数信访当事人缺乏风险意识,且抱着高期望值的心理,很多案件因当事人原因无法得到法律保护,走上信访之路。
  (二)从内容上看,涉执案件比例大
  历年来,涉执信访总量高位运行,信访反映执行问题的约占70%。主要涉及交通事故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劳资纠纷等案件的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久拖未执行,申请人信访要求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及时执行到位的。当然还包括当事人或当事人家属对一审、二审裁判不服,向上级法院申诉,要求改判或重新审理;反映法院审判人员办案纪律、办案作风方面的问题等。
  (三)从方式上看,农民群体访增多
  信访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向受理法院或上级法院信访;2、到县、市党委、政府部门信访;3、赴省、进京访等非正常越级访;4、在网络等媒体上发布信息。从某基层法院办理的信访件来看,多数申请人习惯越过经办法院,直接找上级部门,甚至直接赴省、进京反映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农民群体性来访增多,信访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此类信访人多数为农民,多是已经失地的农民,他们不受单位和时间约束,随时上访。矛盾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劳动保险、劳务工资纠纷等领域,出现“边审边访”现象。他们对共同的利益问题极易产生共鸣,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经常在一起交流上访经验,造成群体性上访越来越多,各级法院信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四)从类型上看,案件复杂法院自身难化解
  有的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虽与案件有关,但本质并非法院的事情,可能跟土地办证、拆迁有关系,但上级还是将信访件转交法院办理;有的老信访户反映的问题经法院多次复查,无论从实体认定及程序适用均不存在问题,但信访人仍纠缠不止,信访部门仍交办,法院难以化解。重访老户较多,很多信访人一案多次多地多个不同部门信访,而有关部门分别将信访件直接交经办基层法院办理,且交办力度不断升级,人为地加大了基层法院的工作量。
  (五)从化解上看,缺乏实质性的控制措施
  信访人一般选择在敏感时期,重要时节信访,如“两会”期间、重大节日或领导检查工作等时机。由于涉诉信访问题复杂,解决困难,地方法院迫于维稳压力,为了实现“零上访”目标,在敏感时节,面对越级上访老户、进京或上级督办等疑难信访户,采取“人盯人”、“蹲守”等办法,将可能异常访的对象稳控在当地,缺乏实质性的化解措施,对情绪激动、故意提出不合理甚至无理要求的上访老户,却难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二、涉诉信访的成因
  (一)立法和制度原因造就老信访户
  首先,申诉无限制,无风险。目前我国三大诉讼法对申诉次数没有限制,当事人可通过多次申诉而进入再审,客观上造成上访老户信访不止的成因。其次,受理申诉不收费,尽管法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当事人都不因请求不被采纳而承担费用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说,当事人可以对同一问题反复申诉信访。再次,对无理缠诉缺少制裁的法律规定。个别上访人多年到处无理信访、闹访,法院无计可施。对闹得过分的,上级部门通过督办方法,要求承办法院限期答复,缺乏措施。长此以往,造成一批批无理缠诉的信访老户。
  (二)法院初访工作不到位引发信访升级
  因法院初访工作引发信访升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个别法官执法方法简单,没有充分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导致案结事未了;二、个别法官工作效率存在问题,案件久拖不决。三、个别接访人员水平不高,息诉工作不到位。四、个别人员初访接待,对其信访简单答复,应付了事,有的案件本身没有问题,由于工作人员态度粗暴,挫伤信访人感情,导致申诉人信访升级。
  (三)信访人自身因素走上信访道路
  当事人对于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自身应当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参与诉讼所需承担的风险和证据规则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旦败诉就难以接受,导致缠诉上访。也有相当部分信访人并非对审判不服,而是利益动机十分明显,选择在敏感时段到敏感地点或中央国家机关上访,以期获得法外利益,甚至诉求“一日三变”,要求一增再增,有的诉求不切合实际或者纯属无理缠讼。再加上受理上访案件无需交受理费,也造成一部分当事人不愿通过上诉渠道,而是通过上访来达到其目的。
  (四)信访管理机制的缺陷引起多头信访
  目前许多部门都拥有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和交办权。司法实践中,导致一事多访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当事人多头上访引起多头督办。对同一个案件,各上级部门督办交办意见各不相同,有转发法院及时查处,也有要求书面反馈,还有要求携卷宗汇报进展。法院往往打破工作常规,多次讨论,多方多次上报。有些当事人通过上级督办方式,使已经再审终审、复查驳回的案件又提起复查。
  (五)城市化建设引发群体上访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地区进行城镇化建设,因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安置、农民工工资,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出租、互换、住房等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引起群体性纠纷不断爆发,越来越多纠纷集中到法院来,这类案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有些地区财力不足,补偿费用难以完全到位,群众利益受损,引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突出。   三、涉诉信访对司法的影响
  (一)涉诉信访影响司法的公平原则
  事实说明,涉诉信访件与法院结案数相比占不到百分之一,但这部分化解工作给法院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法院息访维稳成本越来越高。为了确保重大节日、敏感时节和谐稳定,个案的赔偿数额常常突破法律所能支持的额度,这种做法既间接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又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公平正义。
  (二)涉诉信访影响司法的终局性
  目前的涉诉信访制度,客观上为当事人提供权利救济的渠道,同时也为通过法律外途径解决提供了条件。实践中,不少当事人在法院败诉后不甘心, 千方百计向有关部门进行信访, 法院在涉诉信访制度中成为类似 “被告”的角色。信访件通过上级的批示回到法院,做出生效判决的法院往往迫于维稳压力,想方设法进行判决外的解决,司法担当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功能受到挑战。不少当事人越级上访,上级法院在无奈情况下,应信访者的申诉要求指令下级法院启动相关司法程序,对生效判决进行复查,与维护法院判决既判力的原则精神相悖,导致司法终局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涉诉信访加剧司法行政化倾向
  纠纷的司法解决要求司法的专业性、程序的公正性、结果的稳定性。但长期以来,涉诉信访工作没有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普遍适用的程序规则,从接受问题到解决问题具有非规范性、非程序性。目前涉诉信访制度,使很多权利救济更多地寄托在上级机关或有关领导的批示上,更多地使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法解决问题。这与法院作为司法机关的身份不相对称,实际上已淡化司法功能,加剧司法行政化倾向。
  五、涉诉信访解决渠道与建议的思考
  当前,促进涉诉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避免司法公信力的流失,刻不容缓。因此,笔者提出以下涉诉信访解决渠道与建议。
  (一)重视源头化解初信初访
  初信初访案件与上访老案相比相对易化解,初信初访处理不好,很容易转化成老信访户,必须重视初信初访,做好源头预防与化解。首先,重视接访。取得当事人信任是化解初访关键,要合理配置窗口接访人员,接待来访当事人,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对来信来访当事人不分事大事小、外地本地、一律平等对待。对敏感案件、可能发生上访的当事人要排查、登记造册,争取预防性措施,做早预防、早处理,及时化解,防止转化为信访老案。其次,提高案件审判质量,从源头上杜绝矛盾纠纷升级发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加大立案调解、民商事调解、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力度,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当事人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起上访。再者,加大执行工作力度。通过查询当事人财产状况,采取冻结、扣划、查封、拍卖等强制措施,对一些抵抗执行的赖帐户,采取拘留、罚款或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措施,提高执行成效。同时积极促成执行和解,努力彻底消除矛盾纠纷升级隐患。
  (二)建立初访无缝对接机制
  源头化解是有效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接访环节前移,解疑释惑前移。法院可以与信访联席会建立对涉诉、涉执案件无缝对接制度,由信访联席会采取不登记、不交办、不督办的办法,对前来初信初访的当事人直接由法院专员进行登记,及时了解信访动态,及时以案释法,及时与法院对接,内部消化。既保证信访人的权益得到保护,又减少党委、政府部门信访压力,避免当事人非正常上访。对接后,法院应当及时逐案进行分析,查明原因、找出症结、提出解决方案;逐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逐案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办理期限;要及时通报,将开展的工作进程及时通报给信访人,让信访人理解法院工作,将初信初访化解于源头,化解于萌芽。
  (三)建立专门的涉诉信访处置机构
  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涉诉信访工作处置机构,及时处置无理缠访,无理闹访信访人。处置机构配备专门处置人员,配套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运行处置机制,对信访工作责任人因主观原因未处理好,应严格按规定给予处理。在处理涉诉信访问题时,对确实在实体上或程序上存在错误的案件,应依法再审;对少数钻政策空子的无理上访、缠访和闹访的上访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罚,保障涉诉信访工作良性发展。
  (四)建立纠纷终局处理机制
  按照法定程序取得终局性处理结果的,不得随意启动其他程序处理。即使当事人再次信访的,不能无原则地受理,更不能为了息事宁人,或多或少地给予信访人一定的“好处”,造成无序信访量的不断增长,同时助长“小闹小结、大闹大结、不闹不结”怪现象存在。当前,我国《信访条例》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六项职责,并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该规定明确确定通过诉讼的信访,应当向司法部门提出,建议在法院设置信访法庭,专门受理信访人反映正在诉讼、执行或者已经终审案件,净化已经司法审判再进行上访的工作环境。
  (五)建立健全信访信息网络系统
  现实中,很多信访人多头信访,由于没有建立信访互联网信息平台,造成接访机关之间就同一信访事项反复受理,多头交办,多头重复处理,增加司法成本。再者,由于各个受理机关就同一信访事项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共享,容易出现答复不一致、引起信访人不信任,矛盾更加激化。所以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之间,应建立信访信息网络平台,网络模块包括:信访方式、信访人基本情况、反映问题类型、登记时间、化解方式、工作进展等情况,要求信访即时录入,进行常态化管理,实现即时动态信息互通。
  (六)建立司法信访制度,把信访纳入法制轨道
  建立法治国家,其根本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都要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的规定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行动。要尽快制定和出台《信访法》。该法应当对信访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机构的性质、任务、职责、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在实体上对无理上访、缠访和闹访的上访人作出制裁规定;在程序上对信访人应按照逐级处理的程序作出规定;建议信访法明确规定涉及诉讼信访件一律向受理的司法机关信访,党政信访部门不予受理,将涉诉信访以法定形式从信访中脱离出来,减轻党委、政府信访工作压力,同时维护司法公正、公平、公信力。程序上同时对信访终结情形作出具体规定,依法制止无序信访事件发生,促使涉诉信访逐步规范,实现信访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良好司法环境,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
  参考文献:
  [1]任濠鑫、何路清:《涉诉信访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2]邱晓霞:《论涉诉信访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24期。
  [3]周曙:《基层法院涉诉信访的现状和出路》,载江苏法院网http://www.jsfy.gov.cn/llyj/xslw/2013/03/19162955143.html ,2013年7月20日访问。
  (作者通讯地址:长泰县人民法院,福建 漳州 363900)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新刑诉法以及《人民法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对逮捕后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作出了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切实保护,也强化了人民检察院对逮捕以后诉讼活动的监督。但是,刑诉法以及《规则》对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有些问题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需要以相关配套的程序和机制对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本文将以检察机关在实际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
期刊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为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而设立的,在设立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对缓解民事案件压力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弊端慢慢的凸显出来,尤其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我国法律规定的过于狭窄,无法充分保护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因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必须进行改革,维护司法公正,保护被害人的合法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早已自发形成,并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的。同时,我国多部法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均有涉及,强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可以流转的,所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立法上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规范  一、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情况及问题  《中
期刊
摘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羁押的必要性及这种羁押状态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经验。本文拟以检察机关的视角,将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限定在审查逮捕阶段至提起公诉之前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羁押必要性进行评估审查。  关键词: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  一、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概念  羁押作为持续限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置
期刊
摘要:农民因土地被征用所获得的征地补偿费用是新财产类型,法律未明确规定在离婚诉讼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征地补偿费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征地补偿费是否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直接关系夫妻的切身利益。本文从审判实务中对征地补偿费用性质的论争入手,从婚姻法的立法宗旨、现行立法漏洞填补方法、征地补偿费的构成等角度进行分析认定征地补偿费用在离婚诉讼中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以求审判实务有关征地补偿费用在离婚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社区矫治,已经纳入了法律人士的研讨范围。我国法律实务界对此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一些国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管理是由法院系统来承担的,我国也出现了由检察机关管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探索,这说明由检察院管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拟就对上饶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批捕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
期刊
新刑诉法对辩护权进行了突破性的规定与调整,辩护权得以扩张,这种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已逐渐显现。本文试从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角度,就辩护权,特别是会见权的相关理解与适用,以及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司法实践中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谈一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新刑诉法关于侦查阶段辩护权的新要求、新规定  (一)律师介入侦查时间提前。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即可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律师
期刊
一、主要案情  郭某雇请林某为其看山护林,但长期不给林某发放事先答应的工资额,为此林某经常找郭某追讨薪水,郭某因此产生杀害林某的念头。于是在一暴风雨时,郭某要求林某上山看护林木,期待林某遭雷击死亡,结果林某在护林过程中被雷电击身亡。  二、定性上的分歧与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郭某主观上有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并客观上导致了林某被雷击身亡的结果,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一种观点认为郭某虽主观上具
期刊
基层检察机关加强办案工作区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当前愈加严峻的反贪、反渎形势,切实做到文明办案、安全办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侦查办案程序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检察机关加强自我监督制约的重要体现;对整合检察机关办案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办案区规范化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但更关键的是加强办案区的管理和使用。如何使办案工作区成为保障办案安全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办案场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检察人员个人执法档案,事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由检察机关专门部门对执法干警的执法行为、执法质量、执法效果等内容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而形成的信息材料。着眼于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笔者认为应建立统一的模式加强管理,完善检察人员个人执法档案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执法档案的作用。  一、当前检察人员个人执法档案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检察人员个人执法档案建立、管理和考核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