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中国式金融的理论体系做了设想,对中国式金融为什么在古代、近代没有成为体系做了原因分析,而后对中国式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待,最终得出中国式金融前途无限光明的结论。
【关键词】中国式金融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中国思维范式
一、中国式的金融之理论设想
什么是中国式金融呢?白居易有句话说:“谷帛者生于农也,器用者化于工也,财物者通广商也,钱刀者操于君也,君操其一,以节其三,三者和钧,非钱不可。”这是不是金融呢?是的,是一种生成于古代文化,具有中国哲学支持的思想。
那么中国式的金融是什么样的,中国式的金融大的背景是中国式的文化,中国式的金融的哲学指导是中国式的哲学,中国式的金融是一个包容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的金融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范式与方法论。
“中国式”的核心在于区别于外国,但是我们又不排斥外国,我们的理论体系是包容的。“中国式”是现代的,但是我们又是继承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中国式的金融体现在它的传统性上,传统的是文化,传统的是哲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先进的,它本来就告诉我们,要注重对历史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样也告诉我们要吸收、融合他国先进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哲学更是博大精深,让西方的哲人望而却步,我们的哲学博大在哪?我们的哲学是包容的,不管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思想,都不会和中国的哲学发生冲突,因为我们的哲学是圆的。中国的哲学精深在哪?我们的哲学是变的,不是从一个理论变成了另一个理论,而是,即使是时代变了,世界变了,那个理论依然在那里不动,它依然以深邃的哲理解释着这个世界。
中国式的金融理论是什么样的?有了中国文化的渗透,有了中国哲学的指导,这个理论体系必然是强大的。几百年来,我们的经济金融理论落后了,这个应该承认,承认代表着明智,代表着自信。可是我们迷失了吗?我们怯懦了吗?历史证明我们没有。中国式的金融理论体系正在发展,我们吸收了国外的金融理论,我们融合了它,我们批判了它,所以我们从文化与哲学的层面对金融危机无所畏惧。
中国式的金融有独特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外国的金融是个什么方法论呢?最最主要的是定性与定量,可是外国的定性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自己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各种金融模型,运用模型来解释现实的问题,外国的定量也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模型的基础上输入数据来检验模型和现实。方法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细想起来,似乎中国式的金融就没有方法论,这就对了,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在中国式文化,中国式哲学,中国式金融理论的基础上方法是多样的,同时方法应该是易于操作和运用的,这是一个理论的职责。
二、中国式的金融之探源
为什么我们古代的金融理论没能演进为一个体系呢?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对金融理论的需要不是很强烈,古代社会是一个重文化,重哲学的社会,是一个重体轻用的社会。我们的高端知识分子耻于言利,重于取义,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民族的精英少于在完善金融理论上做文章,但是思想的余晖却难以抑制地显露出来,形成了一个个金融思想的珍珠,我们应该去继承它,去升华它。
从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经济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体。在同时期国际社会并不落后,但是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是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人。这些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大多疲于生计,哪里会去提升自己的理论呢?
综上可见,中国式的金融在古代和近代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形成体系。
三、中国式的金融之期待
中国式的金融到什么程度了?
黄达老师的《金融学》是中国式的金融。从货币、信用、银行、一直到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这本书有详细地对西方理论的介绍,有对中国理论的介绍。记得黄达老师说过: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直接用米什金的金融学,非要自己编呢?他说,米什金的书是本好书,但是用它教中国的学生,适应中国的国情是不够的。可见一个大师的风范。
陈雨露等的《金融学文献通论》是中国式的金融。人们一看这本书,里面全是西方的经典理论,模型公式云集。这怎么能是中国式的金融呢?从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风险与监管、金融发展直到资产定价、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品、行为金融。有哪一样是中国的?是的,的确没有。但是我们细细理解这本书,中国的文化是什么?中国的哲学是什么?我们不去看西方的理论,怎么发展我们自己的理论?这套书从浩如烟海的西方金融理论中,成体系的介绍西方先进理论,难度极大,难能可贵。这是中国精神。
孔祥毅的《金融票号史论》以及这个研究体系是中国式的金融。记得第一次听孔老师的讲座,开场第一句话:论从史出。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细细想来这又是一个博大的胸襟,从中国的历史出发,梳理升华中国式的金融理论,这是一个什么气魄?票号和古代金融的研究异彩纷呈,从中细细研读,足可以理解中国式的古代金融。
白钦先及其学生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是中国式金融。金融体制比较说,系统比较各国金融体制,服务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紧接着研究政策性金融服务中国改革。顺次提出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发展、创新金融资源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这当中有对中国现实的关注,有对外国现实的梳理,有艰难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金融学者的气派。
中国式的金融灵光遍布学界,不用一一列举。这是一代代金融学前辈的累累硕果。
中国式的金融未来的前途无限光明,笔者已经看到了中国式的金融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中国式的金融发展的矫健步伐。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陈雨露, 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武飞甫(1988-),汉族,山西财经大学2011级研究生,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中国式金融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中国思维范式
一、中国式的金融之理论设想
什么是中国式金融呢?白居易有句话说:“谷帛者生于农也,器用者化于工也,财物者通广商也,钱刀者操于君也,君操其一,以节其三,三者和钧,非钱不可。”这是不是金融呢?是的,是一种生成于古代文化,具有中国哲学支持的思想。
那么中国式的金融是什么样的,中国式的金融大的背景是中国式的文化,中国式的金融的哲学指导是中国式的哲学,中国式的金融是一个包容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的金融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范式与方法论。
“中国式”的核心在于区别于外国,但是我们又不排斥外国,我们的理论体系是包容的。“中国式”是现代的,但是我们又是继承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中国式的金融体现在它的传统性上,传统的是文化,传统的是哲学。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先进的,它本来就告诉我们,要注重对历史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样也告诉我们要吸收、融合他国先进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哲学更是博大精深,让西方的哲人望而却步,我们的哲学博大在哪?我们的哲学是包容的,不管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思想,都不会和中国的哲学发生冲突,因为我们的哲学是圆的。中国的哲学精深在哪?我们的哲学是变的,不是从一个理论变成了另一个理论,而是,即使是时代变了,世界变了,那个理论依然在那里不动,它依然以深邃的哲理解释着这个世界。
中国式的金融理论是什么样的?有了中国文化的渗透,有了中国哲学的指导,这个理论体系必然是强大的。几百年来,我们的经济金融理论落后了,这个应该承认,承认代表着明智,代表着自信。可是我们迷失了吗?我们怯懦了吗?历史证明我们没有。中国式的金融理论体系正在发展,我们吸收了国外的金融理论,我们融合了它,我们批判了它,所以我们从文化与哲学的层面对金融危机无所畏惧。
中国式的金融有独特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外国的金融是个什么方法论呢?最最主要的是定性与定量,可是外国的定性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自己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各种金融模型,运用模型来解释现实的问题,外国的定量也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模型的基础上输入数据来检验模型和现实。方法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细想起来,似乎中国式的金融就没有方法论,这就对了,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在中国式文化,中国式哲学,中国式金融理论的基础上方法是多样的,同时方法应该是易于操作和运用的,这是一个理论的职责。
二、中国式的金融之探源
为什么我们古代的金融理论没能演进为一个体系呢?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对金融理论的需要不是很强烈,古代社会是一个重文化,重哲学的社会,是一个重体轻用的社会。我们的高端知识分子耻于言利,重于取义,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民族的精英少于在完善金融理论上做文章,但是思想的余晖却难以抑制地显露出来,形成了一个个金融思想的珍珠,我们应该去继承它,去升华它。
从经济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经济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体。在同时期国际社会并不落后,但是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是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人。这些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大多疲于生计,哪里会去提升自己的理论呢?
综上可见,中国式的金融在古代和近代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形成体系。
三、中国式的金融之期待
中国式的金融到什么程度了?
黄达老师的《金融学》是中国式的金融。从货币、信用、银行、一直到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这本书有详细地对西方理论的介绍,有对中国理论的介绍。记得黄达老师说过: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直接用米什金的金融学,非要自己编呢?他说,米什金的书是本好书,但是用它教中国的学生,适应中国的国情是不够的。可见一个大师的风范。
陈雨露等的《金融学文献通论》是中国式的金融。人们一看这本书,里面全是西方的经典理论,模型公式云集。这怎么能是中国式的金融呢?从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风险与监管、金融发展直到资产定价、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品、行为金融。有哪一样是中国的?是的,的确没有。但是我们细细理解这本书,中国的文化是什么?中国的哲学是什么?我们不去看西方的理论,怎么发展我们自己的理论?这套书从浩如烟海的西方金融理论中,成体系的介绍西方先进理论,难度极大,难能可贵。这是中国精神。
孔祥毅的《金融票号史论》以及这个研究体系是中国式的金融。记得第一次听孔老师的讲座,开场第一句话:论从史出。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细细想来这又是一个博大的胸襟,从中国的历史出发,梳理升华中国式的金融理论,这是一个什么气魄?票号和古代金融的研究异彩纷呈,从中细细研读,足可以理解中国式的古代金融。
白钦先及其学生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是中国式金融。金融体制比较说,系统比较各国金融体制,服务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紧接着研究政策性金融服务中国改革。顺次提出金融结构、金融功能、金融发展、创新金融资源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这当中有对中国现实的关注,有对外国现实的梳理,有艰难的理论创新,体现了金融学者的气派。
中国式的金融灵光遍布学界,不用一一列举。这是一代代金融学前辈的累累硕果。
中国式的金融未来的前途无限光明,笔者已经看到了中国式的金融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中国式的金融发展的矫健步伐。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陈雨露, 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武飞甫(1988-),汉族,山西财经大学2011级研究生,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责任编辑:刘影)